地铁工程施工期间灾害风险分析论文_席刚,

摘要:在地铁建设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施工期间也会随之出现一些诸如火灾、坍塌、涌水等灾难风险,这必然会造成施工期拖延、施工成本增加、环境破坏乃至人员伤亡等问题。加强地铁工程施工期间灾害风险分析和管理是降低及预防风险事故的一个重要策略。在地铁施工过程中,风险分析是其中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环节。对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地铁工程施工期间灾害风险,并对其成因展开探讨,然后总结出一系列有效的控制措施,希望能够为增强地铁工程施工安全提供帮助[1]。

关键词:地铁;灾害风险;控制措施

引言: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规模不断扩充。因要改善城市交通拥堵等问题,国内一些城市相继铺设地铁。因为地铁施工期间存在非确定性、未知性、复杂性等特点,导致地铁工程施工期间灾害风险大,不管是设计、施工、建设等环节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麻烦和阻力。因为大部分地铁工程都修建在人群拥挤的市中心,周边商业氛围浓重,施工环境复杂,若计划或决策考虑欠缺,势必会对地方经济及国家稳定等带来不利的影响。

目前,我国一些城市在地铁施工期间出现灾难事故的概率不断增加,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灾难风险因素的非确定性等必然会对地铁施工的顺利推进带来一定的影响。若人们预先采取一些安全防范手段来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那么能够减少风险隐患带来的损失。对此,加强地铁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一项重要内容。

一、地铁工程施工期间存在的灾难风险

由于地铁施工存在很大的风险,通常会受到施工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地铁工程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地铁施工通常是在地表以下,不但需要建设隧道,而且也需要深基坑作业,再由于地质环境存在一定的多边形等,极易造成施工期间出现塌陷、墙面开裂、管道破裂等问题,更有甚者会出现特大安全事故[2]。

图1 某地铁项目施工现场图例

(一)明挖施工灾难风险

在开挖基坑主体时存在不少安全隐患,诸如基坑底部凸出、土体塌陷、承压水突涌等等。并且,支护结构也会带来一些安全风险,诸如:支撑弯曲、基坑支护塌陷、围护结构偏离等;针对在周围环境来说,也会造成不利的影响,建筑物或许会出现沉降、倾斜、管道开裂等问题。

(二)暗挖施工灾难风险

造成暗挖施工安全风险的因素通常有三个方面,即:工程周围环境、恶劣的地质环境、施工环节等。具体表现包括:隧道塌陷、涌水等,若土层移动明显,则会引起建筑物、地下管道、现有地铁项目等附件环境遭到不利的影响,从而带来安全隐患问题;提前负重、灌注加固、初期支护、土石方深挖等环节出现的漏电、机械破损、爆破、特殊地质开挖等带来的一些安全风险。另外,在实际施工期间,若通过盾构工法进行操作的话,造成塌陷、涌水、沉降、漏电、机械受损、坠落等问题的风险明显加大。

二、地铁工程施工期间灾难风险的成因

(一)人的非安全操作

在实际施工期间,施工人员的一系列非安全操作都会带来灾难风险。例如施工现场管

理员编制的施工章程不具备较强的可行性,检查体系存在漏洞,无法科学配置人力资源等;对于现场施工人员的具体表现来说,一般是指在操作期间违规违纪、操作工艺不合理、未正确运用安全防范设备、现场勘查数据不完整、未遵循相关劳动法规等。

(二)机械化因素

对于地铁施工建设来说,通常需要采用一些大型的机械设备或辅助工具,对此一定要

确保整个环节的操作更规范、更合理,不然很容易引起一系列的机械损伤。一般来说,机械因素比较复杂,通常包括三种,即:机械状态、机械适用性、机械可用性等[3]。

(三)周边环境

在地铁施工期间,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例如:气候、水文、地质等。

若地铁项目出现塌陷,通常是地质因素引起的,由于个别特殊地质会对正常施工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底层疏软、松散、断层等,必然会使地基承受不堪重负的压力,进而引起坍塌问题。并且,地铁的施工时间很长,通常需要跨季度作业,因为一些气候条件等变化必然会使现场施工遇到的问题不断发生变化。若在多雨季节施工,通常耗用的施工时间较长,必然会对地铁项目的土地稳固性带来不利影响,导致塌陷的发生率明显提升。

(四)勘察设计与施工操作不吻合

若在隧洞区域或地铁车站区域进行施工,一般需要通过明挖法、盾构法、暗挖法等进行操作。不过期间存在的安全隐患比较多,极易引起地面沉降、坍塌、基底凸起等问题,探究其原因,则是由于地层土体之前的受力失去平衡状态,需要重新稳固土体,便于保持新的平衡。

由于地铁施工进度过于紧凑,工序繁多,极易造成在勘察、设计环节出现考虑不周全等问题,对周围环境的勘察力度小。在具体操作期间,时常出现地质环境和勘察设计要求不一致等现象,一些与最初的设计标准不吻合,若依旧按照最初的设计进行施工,那么会忽视一些原本存在的安全隐患。如果没有完善、成熟的技术策略,那么在施工期间出现安全风险的概率大大提升。例如在解决地下水问题时,若处理方案不合理,则会导致周边土地、地下水等平衡状态受到破坏,由此出现边坡滑脱、基坑塌陷等问题,甚至会诱发一些其他的重大风险,诸如:建筑物倾倒、基坑周围的地面塌陷、管道破裂等[4]。

(五)地铁工程施工管理存在漏洞

在地铁项目施工期间,安全问题时而出现,其中引起安全风险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管理问题。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愈发关注生产安全问题,并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政策,对一些安全生产企业(监督管理的执法单位、建设、监理和施工部门等)给予详细、具体的界定,由此能够明确相应的职责。不过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单位并未真正关注安全生产,造成相关的责任主体不明确。例如缺乏成熟、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单位,安全防护策略的执行效力差,并未遵循施工计划进行操作,没有及时架设支撑结构,没有按照规章制度铺设临时用电网,并未严格遵循起重机的安全操作及管理条例等。另外,在具体操作期间,企业管理与监督等职责不清晰,落实效果差,无法确保地铁项目的安全、有序开展下去。

三、地铁工程施工期间灾难风险的控制策略

(一)增强人员安全素质

对地铁工程施工期间灾难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一定要使相关人员的安全素质提升,具体是指:相关管理者的安全意识、一线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等。由此来看,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促进安全教育和引导等则是增强人员安全素质的一个必要手段。针对管理人员来说,一定要加强重点内容的培训和教育,使其能够全面掌握安全生产法规法制、安全风险注意要素、岗位安全管理细则等;针对一线施工人员来说,需要引导他们掌握危险源识别、安全技能运用、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加强人员培训的方法比较多,若要发挥最佳的培训效果,那么需要引入案例分析、违章者反思惩处、安全知识竞赛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并借助于多媒体平台加强人员的感官体验,确保所有参与者都能够积极地掌握相关培训要点,增强安全素质,并逐渐具备较强的安全防范技能。

(二)注重环境分析,了解数据信息

地铁建设期间发生的塌陷问题的原因是由于施工企业对施工路段的地质、水文、地下管道等信息了解不全,制定方案时考虑不全面。对此,在施工时,一定要运用多元化的方式,加强施工周围的水文地质、建筑物及管道等全方位地分析,并整理相关数据和资料,结合地铁施工的相关操作章程及技术要求,制定科学、有效的施工计划。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监测点需要以地下管道、周边建筑物等为主,按照施工计划中的相关要求,对其沉降变化数据展开定期测定,再展开全方位分析,并出具详细、完整的报告,若要确保施工安全,那么需要将分析报告与现场施工操作全面融合[5]。

(三)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和监督

首先,在实际施工期间,一定要明确相关主体的具体责任,由肩负着监管职责的单位进行监督和推进。其次,在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过程中,一定要尽可能地消除安全隐患,优化安全防护机制,并结合施工流程有序放坡,尽早架构支撑系统等。同时还需要加强特殊危险源的监管和控制,避免出现走形式等问题,不定期地进行现场排查,全面加强施工安全专项的有效整治和优化等。最后,颁布科学的应急预案,避免安全事故的恶化。针对一些已发现的重大事故来说,需要根据其发生的概率制定科学、有效的应急救援方案,加强相关人员的应急救援知识的培养,并展开一系列实践演练。当出现安全风险时,需要积极运用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由此能够尽可能地避免安全风险的扩大和恶化。

四、结束语

总之,在地铁项目建设时,若要避免灾难风险,那么需要在施工前对周围环境展开深入调研,了解周围的地质水文条件,颁布具体的施工计划。并通过对现场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其安全责任意识,唯有如此,才能够确保地铁项目施工的安全和高效。

参考文献

[1]朱胜利, 王文斌, 刘维宁. 地铁工程施工的风险管理[J]. 都市快轨交通, 2008, 21(1):56-60.

[2]莫若楫, 黄南辉. 地铁工程施工事故与风险管理[J]. 都市快轨交通, 2007(06):15-21.

[3]华剑. 地铁工程施工事故与风险管理分析[J]. 科技经济导刊, 2019, 27(12):79.

[4]闫秀芳. 地铁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0.

[5]李立. 地铁车站施工风险管理研究[D]. 中国矿业大学, 2014.

论文作者:席刚,

论文发表刊物:《工程管理前沿》2020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3

标签:;  ;  ;  ;  ;  ;  ;  ;  

地铁工程施工期间灾害风险分析论文_席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