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经济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对电力提出了更大的要求,但电力资源并不是无限的,因此智能变电站的诞生是尤为重要的,智能变电站使用可靠先进的智能化设备,可以更好的发挥出电力资源的价值,更快的转变电力资源。本文对变电站运维检修的管理模式进行了详细分析,找出了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智能化;变电站;运维检修;管理模式
1智能变电站运维检修的分析
在智能变电站运行过程中,使用的运维检修技术,主要包括三种:事后检修、计划检修,以及状态检修。第一种检修工作,是设备在发生故障或性能降低后进行的检修,其多为补救型的检修,虽最大限度的利用了设备的寿命,但不能满足当前构建坚强电网的需求。而在第二种检修中,是在日常的运行维护中,针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的事先预防性的检修工作,可以对潜在的问题进行提前的发现与解决,该法虽然可以起到一定的预防性作用,但是对于人力物力有着极大的需求量。最后一种检修,即状态检修,主要是在设备运行中,通过设备状态检测单元,利用在线监测技术,获得当前设备运行状况,综合分析后得出最佳检修时机,由于在线监测方法具有全面性、实时性的特点,可以减少对于人力、物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该种检修方法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2智能化变电站运维检修管理流程
国内智能化变电站检修模式基本都是由变电检修班组负责完成变电站检修、消缺等工作。由于智能化变电站对检修工作的要求,以及智能化变电站和常规变电站检修模式的差异性,智能化变电站检修管理主要通过六大流程实现,具体如下:
(1)变电站设备信息采集
(2)变电站设备状态评价
(3)变电站设备的风险评估
(4)制定变电站设备的检修策略和计划
(5)实施变电站设备的检修计划
(6)对变电站设备检修效果进行评估
2.1变电站设备信息采集
变电站设备的信息采集是设备状态检修的首要环节,是设备的状态评价和风险评估的基础。变电站设备信息管理系统包括设备信息的采集、整理、总结以及数据分析,设备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生产信息管理系统(PMS)的要求,使用了统一的数据格式与报告样式,并按照动态考核、分级管理的原则对设备信息管理进行有效管理。该系统包含变电站设备的状态信息收集、分类、管理三个子环节。准确的变电站设备信息是依靠智能监测系统采集得到的。
2.2 变电站设备状态评价和风险评估
变电站设备的状态评价和风险评估是智能化变电站的检修管理环节。准确的电力设备状态评价,直接关系到变电站设备风险评估和检修,是智能化变电站状态检修的关键点,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来准确评价变电站设备的状态,为检修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的依据。变电站设备状态评价可以分为定期评价和动态评价。设备状态定期评价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动态评价则根据智能化变电站的运行状况适时进行。
完成智能化变电站电力设备状态正确评价以后,需要对变电站设备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以便根据不同设备状态来制定相应的检修计划和检修策略。
2.3制定变电站设备的检修策略和计划
根据变电站设备的风险评估分类,制定检修策略。检修策略包括停电检修、不停电检修、局部零件维修更换、设备整体更换等。
2.4变电站设备检修计划实施及效果评估
变电站设备的检修计划实施是状态检修最关键的环节。变电站设备检修应该按照公司有关部门讨论决定的检修计划,按时实施。实施检修计划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总结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准备阶段中,检修人员必须进行现场勘查,熟悉现场电气接线图,确定检修施工方案,准备检修过程中需要的工器具、材料、设备。运维人员也需要进行现场勘查,准备安全工器具,接地线等。
在实施阶段中,检修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网公司安全工作规程》以及相关规定,认真做好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然后开始进行检修作业。组织措施包括现场勘查制度、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间断转移终结制度、工作监护制度。技术措施包括设备停电、验电、接地、悬挂标识牌和装设遮拦(围栏)。保证安全是检修计划顺利实施的基础。在检修计划实施过程中,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负责人、工作许可人、工作班成员,都要弄清自己的职责,明确工作中的危险点,并对自己在工作中的行为负责。
在总结阶段中,工作负责人需要对检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试验结果,存在的问题向工作许可人逐一交代清楚,对检修结果进行评价,对检修计划实施过程中,工作班成员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点评。各个工作班成员也要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为下次检修工作积累经验。最后检修人员和运维人员应该把相应结果记录备案,并录入生产管理系统(PMS),以备公司检查。
变电站设备的检修效果评估是对检修计划实施效果的检验。运行人员在检修计划实施结束后,应该与检修工作负责人一同检查设备状况、状态,有无遗留物件,现场是否清洁等,然后结束工作票。运行人员对检修结果进行评估,判断检修之后,设备是否等正常运行,并汇报调控中心。
公司职能部门应对检修工作的效果进行评估,分优、良、中、差四个等级。评估指标则分可靠性指标和效益性标。可靠性指标包括110kV及以上电力设备的计划停运率、非计划停运率以及可用系数等等。效益性指标包括110kV及以上电力设备的运行安全成本和检修费用等。
3智能化变电站运维检修管理模式
3.1状态检修模式
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技术是根据专业的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来判断变电站设备是否能正常工作,预防设备的故障,对设备进行维护的一种新兴检修技术。运用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技术能够对设备状态进行专业评估,有效增加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变电工作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设备状态检修技术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能够有效地缩减以往的计划检修、周期性检修所消耗的人力物力。设备状态检修具有比其他检修技术相同甚至更优化的作用,是如今电网系统中一股重要的技术力量。变电站设备状态检修技术的原则是“应修必修,修必修好”。本着这样的原则,设备状态检修保证了能在变电站设备出现故障时可以第一时间做出解决方案,或者是在设备出现故障之前就预测到问题及时维护、修理,杜绝了多度检修或检修不足的状况,这样就节约了大量的时间资源,使电网系统的运行工作更加安全稳定。
3.2智能诊断分析
就地化保护装置现场为无液晶设计,相关保护装置信息已通过保护专网统一上送至智能管理单元。由于各信息均集成于一处,可大幅提高运维人员的设备巡视效率。设备日常巡视时,可在管理单元完成设备异常信息(硬件故障、通道故障、板件温度告警)查看、装置定值核对以及采样值和差流的检查。除了以上对设备信息的基础监测功能外,智能管理单元还可实现对现场就地化保护的故障智能诊断和状态评测:(1)根据装置的告警信息、监测信息及其它巡检信息对装置硬件的运行状态进行评估,并根据监测信息的统计变化趋势进行故障预警。(2)根据装置上送的各板件温度,可实现温度历史数据查询和数据变化曲线动态展示,通过设置温度预警值,实现装置温度的越限告警。(3)电源电压的越限告警和历史数据查询,变化曲线动态展示。(4)装置过程层保护专网、装置环网的端口发送/接收光强和光纤纵联通道光强的越限告警和历史数据查询功能。(5)装置差动电流的越限告警和历史数据查询功能。(6)现场一次、二次设备同源多数据进行比较,实现双重化开入信息不一致监测;双AD(模拟-数字)输入信息不一致监测;自诊断功能配置一致性监测的对象,可实现告警信息点、告警级别、告警方式的正确性判断,并按分类、分级进行告警和可视化展示。(7)依据保护输出的中间节点信息,结合站内其他信息,对保护隐性故障进行智能诊断分析,并给出评估数据和处理意见。
参考文献:
[1]何晶金.智能化变电站运维检修管理模式的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2]吴国权.智能变电站运维及操作的研究与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5.
[3]赵佃云.智能变电站运维模式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4.
论文作者:褚翠梅 徐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1
标签:变电站论文; 设备论文; 状态论文; 工作论文; 计划论文; 评价论文; 信息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