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泰姓名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论文

汉泰姓名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论文

汉泰姓名语言文化对比研究

孙艳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摘要: 姓名作为普遍存在于各种文化中的一种符号标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种语言的特征,更能反映一种语言文化发展中的社会历程。本文将从姓名形式及起源、取名语义特征、取名方式几个方面对汉泰两种语言中姓名所反映的语言文化进行简要对比,从而对两种文化有更加深层次的认识。

关键词: 汉语姓名;泰语姓名;语言文化对比

姓名既是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中国和泰国同为亚洲近邻,但在语言文化特征上,却依旧存在不少差异。因此本文试图以姓名为切入点,对比两种语言文化中姓名的异同,以期发现隐藏在姓名背后的两国语言文化特征。

一、汉泰姓名形式以及起源

(一)汉泰姓名形式

汉语姓名(本文主要研究中国汉族姓名)与泰语姓名最直观区别在于两者形式上的差异。叶少敏(2001)年提出了世界范围内人的姓名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NF(1)→S+(X)+G

当前,高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载体缺乏多样性,内容生动性不足,运行模式陈旧,载体应用亟待优化。教育仍以理论教学、主题讲座、主题日活动、书面媒体宣传等形式为主,载体的空间和时间覆盖有局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单向价值传输仍是主流,互动性不足,难以满足大学生个性化需求。微信公众号、直播互动、慕课等新兴载体与传统教育载体的融合有待改进和加强。互联网思维倡导的平台性参与尚未完全实现,网络教育平台与学生生活服务平台衔接不足,未充分发挥学生网络服务平台的流量优势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NF(2)→G+(X)+S

汉语姓名以上述NF(1)形式为主,姓在前,名在后,且一般无可变部分,如:张(S)澜(G);但某些情况下,汉语姓名也可有中间名X的存在,如:中国人常以家族中的辈分排序来取名,如为人毛(S)泽(X)东(G),其中的“泽”即为辈分排行。

其中NF为姓名形式,S表示姓,G表示名,而X则为灵活可变部分。

其次,模具加工技术水平的高低代表着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高低,模具制造已成为高新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一个国家旧产品的质量和新产品的前景,继承和发展我国模具业已经受到政府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模具工业如果弱化将严重影响工业新产品的开发。

泰国人的姓名则以上述NF(2)形式为主,名在前,姓在后。且部分泰国人的姓名中拥有副名,位于名与姓之间,这实际上也就是X的表现。

最后,在科研目标设定方面,应突出实用性,直接参与乡村振兴的规划设计和指导,坚持产学研有机结合,通过科研活动,进一步增强地方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努力为乡村振兴服务,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地方高校科研工作要紧紧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不仅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同时地方高校作为科学研究的主阵地,要在为乡村振兴服务的过程中,争取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汉泰姓氏起源

一般认为中国的姓氏起源可追溯到母系氏族社会。当时人们仍处于血缘群婚时期,人们按照母系血缘分为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互相区别的族号,而这个族号就是“姓”。“氏”的产生晚于“姓”。同一母系氏族内的子孙由于生存及繁衍等因素迁徙各地,各支族产生了相互区别的“氏”(程裕祯,2011)。秦汉时代,姓和氏混合为一,原本区别氏族血统的“姓氏”的区分已经无太大意义。

与中国姓氏由来已久不同,泰国人使用姓的历史仅100年左右。泰国人在过去都有名无姓,但社会发展及与西方的交往使得曼谷王朝拉玛六世于1913年下令颁布了确立姓氏的条例,自此开始了泰国人使用姓的历史(欧阳曼文,2014)。泰国人的姓与当今中国人使用姓的规则相同:以父系血缘为中心取同姓。

取名在中泰两国文化习俗中,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礼记·内则》记载,在婴儿百日之时,由母亲抱着婴儿到厅堂,父亲在厅堂郑重为孩子取名。由此可见取名仪式乃人生来最为重要的仪式。

司机将欧阳锋带到鸿运酒楼一个包间,包间里总共五人,四男一女。除了司机小徐,其余几个是高中时的同班同学。钱多多年龄稍长,又是东家,当仁不让地坐在上座。房产局的谢娜被夹在钱多多与欧阳锋中间。欧阳锋左手方向依次是华联房产有限责任公司的陈胜、法院张兴良和司机小徐。欧阳锋侧脸问钱多多还有没有其他人,钱多多说其他的都不是人,是人都来了。

二、汉泰取名语义对比

以上可见,中国姓氏起源要远远早于泰国,且历史上中国的社会发展、人口交流较泰国更为发达。另外,中国姓氏的传承基本没有过多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反而是许多外族因为汉民族的同化而改汉姓;而泰王族的姓基本来源于梵语和巴利语的结合,这说明泰国文化多受到外来语言文化的影响。

2005年“中国文化节”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美国肯尼迪中心联合主办、精心筹备三年之久,包括19个项目、34场演出和8项视觉艺术展,参演艺术团体13个,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地区和美国的演职人员900多名;有约40万观众亲历在华盛顿举办的艺术展演活动,另有逾100万美国观众通过电视转播和网络方式领略到文化节的风采。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京剧《杨门女将》、皮影戏《关于中国的三个故事》和话剧《茶馆》等经典剧目的戏票,在文化节正式开始之前几乎被抢购一空,美国民众喜爱中国艺术渴望了解中国文化的心情溢于言表。

对于农村内部资金审计工作,在审查过程中的对上级有关拨款或接受社会捐赠得资金及物资的支出、管理情况,对国家给予国家分配农村的粮食补偿资金、各项涉农补贴资金等使用情况,对农村合作医疗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贯彻落实等,一定要做好严格的审计工作,针对资金、政策等的发放落实做好监督审计工作。

(一)汉泰取名语义相似之处

将汉泰两种文化中名语义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两种语言文化中名的语义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宗法制度影响,古代男子有名、字、号,但女子一般没有名,更无所谓字、号了;女子一般只拥有一个小名,婚后则以夫姓加本家的姓作为称呼的名;在古代泰国由于没有姓的存在,因此没有随嫁改姓的习俗,但当时的泰国女性是拥有自己的名字的。如今中国女子婚后也不会随着夫家改姓,但泰国女性需要改自己的姓为夫家的姓。

2.以自然现象或山水相关名称或诗词命名;

一般来说两种语言在选取动植物名称时都会根据该名称的语义特征来筛选或为不同性别确定不同的名。如:男性名应体现阳刚、坚毅等特征,女性名则应体现出柔美、纯洁等特征。如虎、龙、松;凤、燕、桂等。泰语中也有不少相应例证:สิงโต(狮子)、ช้าง(大象);ชมพู่(莲雾)、มะลิ(茉莉)。

4.以品德、修养相关名称命名;

5.以富贵、吉祥、兴旺寓意起名;

两种语言文化中都存在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名称或使用寓意美好的词汇概念取名的方式,因此在这些层面上,两种语言中的姓名语义特征有不少相似之处。

(二)汉泰取名语义不同之处

1.性别上区分性的语义特征

3.以地名、出生日相关名称命名;

1.以动植物名称进行命名;

2.取名禁忌因语义文化不同而不同

汉泰两种语言在取名禁忌不尽相同,这主要是由两种语言文化中字词文化义不同造成的。如:虽然汉泰都可取动植物相关的名称在名字中,但这一类词的取名禁忌却不太一样。泰语中可用“ไก่(鸡)”为女孩取名,可用“หมู(猪)”为男孩取名,而中国人则认为“鸡”有低贱之意、“猪”有懒惰、愚蠢之意,因此会避免使用这两种动物来取名。

总体来看,目前河南省旅游经济网络结构仍不均衡,多核心的旅游经济网络布局虽逐渐形成,但存在较严重的核心-边缘结构,空间网络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为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议:

另外,泰国人取名不能与国王、王后、王祖、王子、公主等皇室贵族相同或相近,但中国目前没有这种因阶级地位而产生的取名禁忌。

三、汉泰取名方式对比

(一)汉泰取名方式相同之处

由于两国在地缘上本为近邻,且曾有过一定的文化交流,因此在某些文化层面上,两国的取名方式是类似的。如:

1.都采用十二生肖进行取名:但泰国的生肖与中国生肖略有不同,且上述也提到,两种文化对于不同动物的认知也不一样,因此会造成关于十二生肖的取名禁忌略有不同。

2.都有取贱名的历史:古代医疗水平以及生活水平落后,许多婴幼儿早早夭折。泰国人曾认为幼儿夭折是因为鬼神作祟带走可爱的孩子,因此希望通过给幼儿取贱命来告诉鬼神,这个孩子并不可爱,以避免厄运;中国人也有类似的起贱名的原因,且中国人认为“铁柱”、“牛娃”生命力顽强,因此给孩子作名寓意健康成长、长命吉祥。

职业院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始终,努力在有效结合、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引导职业院校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加大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计划和安排,提升文化内涵,坚定文化自信,自觉抵制西方文化的侵袭和冲击。充分挖掘职业院校师生身边的先进典型,利用各种媒介,讲好榜样好故事,传播榜样好声音,以真人真情真事感染学生,营造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让见贤思齐、尊崇模范在校园内蔚然成风。

3.都可将父母的喜好、某件重要的事情作为起名的缘起。这其实是体现父母感情、家庭和睦的一种见证。

4.都有根据排行起名的传统。汉语名较为常见的排行为“孟(伯)、仲、叔、季”。在不开化时期和地区,也会使用数字“一、二、三、四”为孩子取名;泰语中也有类似的通过顺序来表示亲属关系的取名方式,现在仍有一些家庭使用现代泰语中的数字来取名,如:หน่ึง(NUENG一)、สอง(SONG二)、สาม(SAM,三)、ส่ี(SI,四)。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网络也走进了校园,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慕课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汉泰取名方式不同之处

两国社会背景、语言文化的差异还表现在取名方式上。

1.汉语起名与五行相关,而泰语起名则会根据时间与占星术的关系,来建立一套搭配与禁忌繁多的取名规则。中国人的阴阳五行学说将根据人出生的年、月、日计算出与之相对应的五行而入名,这将注定着人的命运走向。

2.中国人为新生儿起名通常由家族中德高望重或有知识文化的人来完成。泰国作为一个典型的佛教国家,大部分泰国人都信仰佛教,因此浓厚坚定的佛教信仰导致许多泰国人都会请求佛僧为新生儿取一个寓意美好的名字。

3.泰国人为祈求庇佑与陪伴,将新生儿长辈名字拆分,各取部分音节合为新生儿名字;中国人也有取父母姓名中部分来取名的做法,但通常是取父母双方的姓来合为名,如:高(父姓)思袁(母姓)。

四、结语

姓名作为一种符号,是一个社会的文化的一种反映。本文从姓名形式及起源、取名语义特征、取名方式几个方面对汉泰两种语言中姓名所反映的语言文化进行了简要对比,试图从社会学、民俗学、语言学等角度去解释两种姓名文化的异同,以期增进汉泰两种文化间的相互理解与交流。由于本文篇幅所限,这个对比研究还有更多角度可以向深层次挖掘,期待后续研究的跟进与提高。

参考文献:

[1]程裕祯.中国文化要略[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2]李庆花.中国姓名文化考略[D].山东师范大学,2012.

[3]林丽娜.泰国与中国姓氏文化的比较[D].云南大学,2011.

[4]欧阳曼文.现代汉泰取名用字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4.

[5]严湘渡,胡小璐.基于文化维度理论的英汉姓名文化差异分析[J].信息记录材料,2017(7).

作者简介: 孙艳(1994-),女,汉族,湖北十堰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方向:国际汉语教学。

标签:;  ;  ;  ;  

汉泰姓名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