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治疗脑外伤后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与护理论文_柳春华

艾灸治疗脑外伤后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与护理论文_柳春华

柳春华

(江阴市中医院八病区 江苏 江阴 214400)

【摘要】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脑外伤后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为3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技术,治疗组在现代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结果:治疗组平均恢复自主运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治疗脑外伤后肢体偏瘫,效果满意。

【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8-0281-02

脑外伤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出现因大脑皮质运动中枢受损而致的中枢性瘫痪,具体表现为一侧或双侧肢体的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中医认为,本病主要由于脑部受外力冲击,气血俱伤,造成脑内气机不畅,气滞血瘀,经脉失养,故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属痿证范畴。临床上治疗一般以活血化瘀,高压氧治疗及肢体功能锻炼为主。近一年来,我们加用艾灸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脑外科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住院患者,共60例。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0.2岁。左侧偏瘫42例,右侧偏瘫18例,上肢肌力0级5例,1级18例,2级29例,3级8例,下肢肌力,0级2例,1级31例,2级19例,3级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具有可比性。采用MRC肌力分级标准,0级:肌肉完全瘫痪;1级:仅见肌肉轻微收缩,但无肢体活动;2级:肢体可水平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3级:肢体抬离床面,但不能拮抗阻力;4级:肢体能做拮抗阻力运动,但力量有不同程度的减弱;5级:正常肌力。纳入标准:(1)符合脑外伤后肢体偏瘫诊断标准;(2)年龄在20~63岁之间;(3)脑外伤后稳定期,各项生命体征平稳者;(4)肌力评定在0~4级之间;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现代康复技术,如药物治疗,高压氧治疗,运动疗法等。每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2天,继续下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组在现代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艾灸治疗,上肢以手阳明大肠经为主,辅以手少阳三焦经。取肩髃、曲池、手三里、阳池、合谷。下肢以足阳明胃经为主,辅以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取秩边、环跳、血海、足三里、伏兔、阳陵泉、下巨虚、绝骨、三阴交、解溪。均取患侧穴位,采用回旋灸,每穴5--10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每日治疗一次,每次上下肢共取六个穴位,交替选穴,10次为一疗程,休息2天,继续下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患者在艾灸过程中主诉灸处酸胀热烫,有时主诉有循经感;对照组患者无明显感觉。两组患者的护理:(1)压疮护理:定时翻身拍背,防止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避免潮湿摩擦及排泄物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2)安全护理:做好防坠床、防跌倒、防烫伤护理,防止意外发生。(3)体位摆放:患肢宜处于功能位,预防骨骼肌畸形。(4)心理护理:及时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配合。艾灸操作注意事项:施灸前告知患者及家属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烧灼、热烫的感觉,甚至可能出现烫伤或水泡;暴露施灸部位,注意遮挡和保暖。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烫伤,及时弹去艾灰,避免艾灰掉落烫伤皮肤;施灸后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正常现象,如局部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无菌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毒敷料,保持干燥防止感染,同时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

2.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对两组患者的平均肌力级别进行对比,治疗组30例患者,治疗前(1.48±0.53)级,治疗后(3.79±0.42)级;对照组30例患者,治疗前(1.51±0.41)级,治疗后(2.13±0.32)级;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恢复情况均比治疗前好转(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肌力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对两组的恢复自主运动的时间就行比较,治疗组平均为(1.2±0.6)疗程,对照组平均为(2.3±0.4)疗程,治疗组平均恢复自主运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中医理论认为,脑外伤患者在脑部受外力打击后,其脉络破裂,血液流出脉外,留于局部,形成淤血阻络,新血不生,经气运行不利,脑失神明之用,发为痿证。《素闻·痿论》曰“阴阳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为十二经脉及其络脉中气血所渗灌、濡养的筋肉组织。十二筋脉合于宗筋,而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气衰血少,阳明经脉空虚,其主肉,主润宗筋的功能减弱或消失,则肢体痿废不用,表现为病态。故脑外伤致肢体偏瘫在中医上可按痿症论治。脑外伤急性期过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而进入恢复期,各种生理机能开始恢复,这是提高康复介入效果的最佳时期。艾灸作为一项中医护理技术,具有疏通经络,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等作用,且用料简单,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手足三阳经均上达于头,艾灸手足三阳经具有疏通头部气血运行的作用。《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云:火气俱通,血脉乃行。现代研究表明,艾灸局部穴位,可在局部形成一个高温区,并循经传递,形成循经高温线,循经高温线上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较少,能量代谢旺盛,乙酰胆碱含量增加,从而引起血管扩张;亦有研究表明,高温区的Mg2+——ATP酶活性增强,可能导致外周ATP释放能量的功能活动增强,从而促使组织能量代谢旺盛[1]。由此我们可以推论,艾灸治疗脑外伤后肢体偏瘫,可以使局部组织代谢加强,血管扩张,加快肢体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谭连红,马春红,张栋,等.温灸家兔穴位后循经皮肤温度及组织Mg2+——ATP酶活性的变化.针刺研究,2007,32(5):330-333.

论文作者:柳春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8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2

标签:;  ;  ;  ;  ;  ;  ;  ;  

艾灸治疗脑外伤后肢体偏瘫的疗效观察与护理论文_柳春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