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建筑消防;设施工程;施工问题;分析研究
一、建筑消防设施工程施工概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地市纷纷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及辅助措施,以确保建筑的防火防灾能得到有效保障。如2013年,上海市将在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3万平方米以上公共聚集场所、三级甲等医院组建专(兼)职消防队,在全市250余家三星级以上宾(旅)馆组建志愿消防队。但是,在当前建筑消防给水管网,室内、外消火栓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施工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如果要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的防火能力,必须从“源头”抓起,从建筑的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到日常管理维护阶段的全过程加大对消防设施的质量控制。
二、目前我国建筑消防设施的施工状况
1、消防给水管网的不规范施工
现如今,我国在建筑消防设施施工中,消防给水管网没有严格根据方案和要求进行施工,在施工完成以后,要对其进行强度和严密性的检查试验,实验的管道压力应为实际管道使用中的 1.5 倍,而且不能小于 0.6 MPa,强度上应该是在实验的压力下检查 10 min,压力的降幅不能大于 0.05 MPa,才能定为是合格的施工过程,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规范性的消防设施施工。
2、给水管道材质的不规范使用
消防给水系统中,为了安全保证,必须用钢管作为给水管道的材质原料,但是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仍有使用塑料材质作为给水管道的制作材料的现象,这是非常不规范、私自偷工减料的行为,如果塑料的消防管道在火灾中遭到损坏,水压和水流都达不到要求,在发生火灾时,就不能对事故作出应急反应,那就失去了其原本输送消防用水的本质作用,这样一来,消防设施形同摆设,则会给消防工作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不规范安置
国家规定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必须采用热镀锌钢管进行使用,仍有些管道材质和管道直径没有达到要求;在自动喷水系统安装过程中,没有按照国家规范进行安装:管径大于 100 mm 时,应用法兰链接或沟槽式管方式连接,当管径不小于 50mm 时,每段配水管的防晃支架必须大于一个,管道方向变化时,应加设防晃支架,在实际操作中,施工人员并没有按照以上的要求,而进行性大量的焊接,还会产生对防晃支架不合理的使用。
三、建筑消防设施工程施工中的通病
笔者从事消防相关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就当前而言,建筑消防设施工程施工中主要存在如下几种问题:
1、消防给水管网
(1)消防给水管网试压施工不规范。通常来说,管网试压分试漏检修和强度试验两步,试漏是在常压或稍起压状态下进行,而强度试验分工作压力和试验压力两阶段进行。但是,在很多的建筑消防设施工程施工中,施工方为了节省成本或者出于个别施工人员的疏漏和责任心不强,消防给水管网试压施工并未按照设计图纸和操作规范来完成,给日后的维护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在某些工程施工中,偷工减料现象严重,将塑料给水管道用于消防给水管道便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有常识的人都知道,塑料管道因强度不够,当火灾发生时,比较容易产生变形、阻塞,造成损坏。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消防用水是很难被输送到消防栓口的。
2、室内、外消火栓系统
(1)有些消火栓箱洞口上部未设置过梁,导致箱门开启失灵;再者随意改变消火栓箱底预留孔位置,或者与周围距离过小,造成消防水带不能安装至消火栓上。
(2)很多施工在当地冻土层以下和室外消火栓栓体上未安装泄水阀,或将地下式水泵接合器和地下式室外消火栓混淆,造成设备相反安装或重复安装。
3、自动喷水系统
(1)当管道公称直径>100mm,可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当管道公称直径>150mm时,每段配水管防晃支架不应小于1个。而在实际施工中,公称直径>100mm的管道基本采用焊接,大部分的工程管道没有安装防晃支架。
(2)感温喷头通常与楼板的距离相距较远,喷头不能迅速的感知到火灾的发生;或者喷头距周围物体太近,致使消防用水喷洒不到其保护范围。
(3)相关规定指出,警铃应安装在公共通道或值班室的外墙上,但在我国很多的建筑中,在设计阶段或者施工阶段,安装完全不符合要求,造成火灾发生时,警铃声不容易被安保人员察觉,耽误了珍贵的救援时间。
(4)通常来说,消防水箱应蓄存10min的消防用水量,但是在很多的工程施工中,未充分考虑到这一点,甚至把消防用水和其水源混用。造成火灾发生时,没有足够的水量,给消防人员带来了不便。
四、提高建筑消防设施工程施工质量的措施
针对消防工程施工中的通病,必须从上到下,不管是施工主管部门,还是验收检验机构,或是具体的安装操作人员,都要做到认真负责,努力提高建筑的防火抗风险能力。
1、提高消防意识
从建筑工程设计到施工到竣工的各个阶段,都要努力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消防意识,只有在思想上引起足够重视,才能在行动上有所保障,从而达到从“源头”上根本杜绝施工中各种弊端的发生。
2、注重对施工人员的培训
无论有多么新型的材料或者设备,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操作人员的技能和素质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消防工程的好坏。因此,在工程施工前,要加大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力度,只有技能合格且安全意识良好的人员才能上岗。
3、完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
首先要完善施工中的各项管理制度,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做到善于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把因施工问题引起的消防隐患几率降到最低点;与此同时,要完善工程施工各阶段的监督机制,可设置专门的监管部门,聘请专家同时结合社会各专业机构不断加强审核。尤其在工程的验收阶段,严格的审核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投入使用前发现问题还能及时弥补,如果投入使用后才发现问题,造成的严重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4、健全维护管理制度
建筑消防设施的验收合格投入后,必须定期检测、维护保养,确保其灵敏有效;应配备技术人员负责系统维护和检修,加强系统管理,系统操作人员必须经过消防专门培训,掌握操作方法;健全故障处理制度,日常维护制度等各项制度,并注重抓落实。
结束语
随着建筑工程审批、施工、验收的长效制约机制和消防技术法规的不断完善,广大干部群众消防法律意识的日益增强,消防给水新型管道材料、生产工艺和消防设施设备的不断改进,在工作中应不断总结设计和施工安装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完善和提高整体的安装工艺水平,增强建筑物抗御火灾的能力,力求为社会提供功能齐全、可靠、美观的建筑精品。
参考文献
[1]王志强.浅议建筑消防设施的若干通病[J].黑龙江纺织,2010(2).
[2]史子平.建筑消防设施施工的若干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16).
论文作者:王伟和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2
标签:建筑论文; 管道论文; 消防设施论文; 工程施工论文; 消火栓论文; 管网论文; 阶段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