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开发区建设加强武汉的“主导作用”_企业经济论文

加快开发区建设加强武汉的“主导作用”_企业经济论文

加快开发区的发展 强化武汉的“龙头”作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武汉论文,龙头论文,开发区论文,作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立和发展开发区,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一项重要措施。从八十年代我国建立的第一批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至今,已经历了十年的开拓和奋进,其发展进入了九十年代的迅速成长期。在我国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沿边和内地的对外开放总格局中,形成了一个以开放城市为依托,从沿海到内地的多层次开放层。武汉作为中部地区沿江、沿线的特大中心城市,在新一轮的开放机遇中,对湖北省的经济发展起着“龙头”作用,而开发区作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对武汉及其湖北的辐射带头作用也日趋明显。对于强化武汉市在湖北的“龙头”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以改革为先导,充分发挥开发区的试验田作用,强化武汉在改

革方面的“龙头”地位,促进全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全面实施以上海浦东为龙头的长江经济带开放开发的战略,给湖北省和武汉市的经济大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湖北省的发展离不开武汉“龙头”作用的发挥,武汉市国有大中型企业占全省的27%,而这些企业的产值、利税则分别占全省的40%和50%,综合经济增长对全省的拉动系数约为0.3。要在全省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关键在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也在于国有大中型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武汉和湖北经济的支柱和命脉,要想湖北省的大中型企业搞活、搞好,首先要抓好武汉市的大中型企业,由此来带动整个湖北省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利用“开发区”这张牌不失为良策:

第一、利用开发区内三资企业的辐射效应,来带动全市乃至全省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三资企业是依据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现代企业,在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企业内部组织机构、企业经营决策与策略、企业产品开拓与占领市场等方面,为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在以效率为优先的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在宏观调控方面的间接性和透明性上,都为国有企业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示范作用,对于改变国有企业的面貌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利用开发区推动老企业的技术改造。开发区可以帮助有投资意向或已在开发区投资立项的老企业寻求资金和技术合作伙伴,以联合技术开发、单项技术攻关合作、技术有偿或支援性无偿转让等方式,帮助这些企业走上嫁接、改造之路,使原来物资消耗大,经济效益低的传统工业向技术密集、低物耗高效益的新型工业转化,并扶持它们不断开拓国际市场,以名优产品为龙头,提高产品质量,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形成优势企业群体。

第三、利用开发区这一连接国际国内市场的特殊区域,建立健全按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强化政府的宏观管理功能,为市场机制的运行创造出比非开发区更自由、更灵活、更有效率的运行环境和运行空间。

第四、开发区的发展给武汉的经济注入了活力。武汉开发区的建立和发展,一方面可以缓解市内所面临的人口膨胀、建筑密度高、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缓解劳动就业及基础设施超负荷运行等问题的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作为老企业外迁改造的重要基地。

二、以开放为契机,利用开发区的“窗口”作用,强化武汉在对外开放中的“龙头”地位,加快全省对外开放的步伐

从一定意义上讲,抓住了开放的机遇就是抓住了发展的机遇。武汉市在对外开放方面一直是全省的“龙头”。武汉作为长江中游的特大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一些国外境外大财团把武汉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金三角”,即以上海、香港、武汉为三角的发展地带。率先在武汉投入巨资,使武汉成为外商在内地投资最多,项目规模最大的热点地区。1995年1至10月新批的欧、美、日在汉三资企业,投资总额达3.01亿美元,协议外资1.5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提高16.5个和20个百分点。面对全面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我市提出了“巩固港澳台、东南亚,开拓欧美日”的招商引资新举措,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招商方式,加大招商力度,掀起了投资武汉热。

武汉东湖高技术开发区内现有三资企业281家,投资总额4.5亿美元,协议外资额达1.7亿美元。一批国际大公司如:日本NEC,美国施乐、西屋电气、瑞士ABB,德国西门子,以色列莫哈夫集团等在开发区投资办厂。世界排名前100家跨国公司中有10家在开发区投资或设办事处,长飞公司,日电公司等一批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开发区的骨干企业。阳逻开发区1994年洽谈引进项目100多个,其中签订协议合同62个,协议投资11.51亿元,使开发区内投资项目增至200个,协议投资近50亿元。另外,还有位于东西湖的吴家山台商投资区,它是我国内陆第一个台商投资区,它是以引进台商为主,同时吸引其它国家和地区投资的改革开放新区。1993年正式批准成立外商投资企业32家,投资总额1.3亿美元,协议外资额4985万美元,进资率为35%。吸引了台湾统一集团、实味集团,香港新世界集团、建华集团,美国大陆谷物公司,加拿大卢堡公司财团来吴家山投资。

武汉市在今后的对外开放中,要增强龙头意识,要把武汉放在全省发展的总格局中。要善于利用武汉市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和中心城市的综合优势,加强开发区与省内的信息交流、内外沟通,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我省对外开放政策和欢迎外商投资的愿望,介绍开发区经济发展的成就。结合武汉市、湖北省的发展需要,公布对外开放领域的具体项目,促进对外资的引进,让世界了解湖北,了解武汉。让更多的世界大财团、跨国公司到武汉和湖北投资。

三、通过开发区经济实力的增长,强化武汉在经济增长方面的“龙头”作用,促进湖北省的整体竞争能力的增强

武汉要更好地发挥“龙头”作用,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必须进一步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并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开发区作为新的增长点,已陆续进入了旺盛的产出阶段,工业产值都有了成倍增长,经济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逐步成为我市乃至全省经济增长的前沿。截至目前为止,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累计实现财政收入6176万元,工业产值达5亿元。预计1996年财政收入超亿元,工业产值达20亿元;1997年财政收入超2亿元,工业产值达50亿元;预计“九五”期末,全区国民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41.19亿元,年平均增长102.12%,工业总产值达到266.69亿元,年平均增长162.11%。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1994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6.59亿元,比1993年增长43%。其中工业总产值17亿元,比1993年增长33%;利税总额5.19亿元,比1993年增长81%,创汇1390万美元,工业总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1994年底,技工贸总收入超亿元的企业7家,超五千万元的企业4家,超一千万元的企业30家。预计“九五”期末,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0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6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30亿元,实现创汇3亿美元,工业总产值占全市的15%。

四、通过开发区的产业优化、布局优化、功能优化、结构优化,强化武汉在湖北的产业拉动的“龙头”地位,促进湖北产业结构的优化和竞争能力的增强

武汉市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依托全省、发展武汉、服务全省、共同繁荣”的要求,推进以武汉为“龙头”,带动湖北经济发展的“龙头”战略。通过发挥和重构武汉的多功能作用,以比较效益最优为原则,进行资源的优化和重组,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加强与本省地市县的经济协作和横向联系,有计划地把一部分在市区没有发展潜力的传统产业和不适宜在武汉继续布点的一般劳动密集型行业,逐步向郊县及其他地市扩散转移。

(一)通过开发区产业在空间适度地集中形成规模经济,提高产业的经济效益,从而带动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紧紧抓住发展主导产业的契机,形成了以中法合资30万辆轿车为支柱产业,重点发展汽车产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模式,牢固树立“依托主体项目、突出产业特色”的指导思想,使这一产业成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龙头”。

(二)通过优化布局,使武汉四城雄居的发展战略得以实现。依照武汉的发展战略,将建成钢铁城、汽车城、科技城、商贸城,沌口开发区将成为四城之一的“汽车城”。而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建立“科技城”的理想之地,其布局遵循着以发达城市为依托,且朝着背离城市中心的方向发展这一规律,它对发达城市既有依赖性,又有自成体系进行演化的相对独立性。东湖开发区依靠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逐步形成了电子、通信、生物技术、新材料、机电一体化和激光等六大高新技术产业。

(三)通过结构优化,促进产业升级换代。开发区内产业的扩散渗透功能必然会引起母城及腹地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开发区的发展加速了第三产业的大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和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对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人民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993年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24∶69,1994年为1∶28∶94,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较快。东湖开发区为高科技区配套的第三产业,包括房地产业、金融业、饮食服务业发展十分活跃。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有意识地引导外商投资方向,把资本投入到极需发展的产业部分。从而使武汉地区乃至湖北省的产业结构得以进一步调理,并使之趋向合理化。

(四)通过优化功能,加快武汉国际性城市建设步伐。武汉开发区的建立,将使武汉市的城市功能得以改善,即交通运输功能的改善、影响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功能的改善、金融功能的改善、信息功能的改善、城市建设功能的改善、社会经济结构功能的改善。

五、通过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强化武汉的高新技术集聚的扩散功能,推动全省产业结构高度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

武汉市是我省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科技人才荟萃的地方,它的科技实力雄厚,在全国位居前茅,是我省的人才宝库,在推动全省“科教兴鄂”战略实施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当今推进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湖北省虽然拥有较多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人才的优势,但这个优势并没有得到最大的发挥,经济与科技往往是“两张皮”,没有充分融合,没有解决好最佳结合点,没有形成大气候、大产业,对加强产业升级换代有制约。而高新技术开发区是开发高新技术、引进消化吸收高新技术的重要基地,它在改造传统产业为其提供更多更好的实用技术方面,在引导外资投资方向及利用外资嫁接改造国有企业方面,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开发区为高新技术向区外辐射聚集了极大的能量,将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东湖开发区在产业上重点发展通信、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机电一体化和激光等优势产业,现已拥有长飞光纤光缆集团、邮电科学院、武汉日电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争取到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5项。沌口开发区在发展轿车产业的同时,重点发展生物核能、计算机、新材料、光电通信和信息技术产业。首家大型高新技术企业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和产品技术含金量高、国际知名度大的可口可乐饮料有限公司投产创收在即。由此,武汉开发区高新技术的产业聚集,已形成一种动力源、辐射源,将带动武汉乃至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之应用于更广阔的领域。

(二)利用开发区的科技优势,不断提高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的科技含量,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建设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利用科技优势,开发农业科技产品。如:生物农药、无公害蔬菜、复合肥料、农作物新品种等,加大农业资源的开发力度,合理调整种殖养结构,推动农业产出结构的升级。

(三)利用开发区扩大技术引进和技术交流。将引进的技术同企业的改造结合起来,促进科学技术与企业的结合,发挥技改项目的示范效应和经济效应。一方面利用开发区的桥梁作用,把引进、消化、吸收的国外先进技术扩散渗透到市内、省内去;另一方面通过内联,合理利用内地资金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四)通过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我市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其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快、投资风险大、产业效益高等为特点,故而要求更为灵活的经济运行机制,基本点就是高新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际化。要实现这三化必须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强化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由此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并通过成果商品化加强科技开发的力度,使之走上国际化道路。

综上所述,武汉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对于强化我市在湖北省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龙头”作用不容置疑。我们从中也更清楚地看到,建立和发展开发区的战略意图主要不在开发区本身,而是要通过开发区带动周边地区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心城市特别是特大中心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挥武汉的“龙头”作用,不仅仅是对武汉市的要求,更是全省经济振兴的客观需要。

标签:;  ;  ;  ;  ;  ;  

加快开发区建设加强武汉的“主导作用”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