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AT-毒素的提取与毒性的生物测定

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AT-毒素的提取与毒性的生物测定

张玉, 王杰, 周世奇, 郑甜甜, 罗成刚[1]2018年在《烟草PR10蛋白生物活性及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诱导下的表达分析》文中研究指明为深入研究植物PR10蛋白的生物学功能,以烟草PR10蛋白(NtPR10)为研究对象,采用冷休克蛋白表达载体p Cold II,构建烟草PR10融合蛋白原核表达系统,优化表达及纯化条件,获得高纯度NtPR10融合蛋白;分别采用底物法和滤纸片法体外分析其核酸酶活性及抑菌活性;并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分析了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侵染下,NtPR10基因在抗、感烟草品种内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15℃、0.1 mmol/L IPTG过夜条件下可诱导获得大量可溶性目的蛋白,50、100 mmol/L咪唑缓冲液洗脱能够获得较高纯度的目的蛋白;纯化后的NtPR10蛋白能够降解烟草总RNA,具有核酸酶活性,且1.0、0.5、0.25μg/μL的NtPR10蛋白溶液均对烟草赤星病菌的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但随着蛋白浓度的降低,抑菌作用减弱;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接种烟草赤星病菌后,NtPR10基因在感病品种和抗病品种中均显著上调表达,但其在抗病品种的响应速度和表达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表明NtPR10应答了烟草赤星病菌的侵染过程。

孟建玉, 曹毅, 陆宁, 商胜华[2]2013年在《贵州省烟草赤星病菌对菌核净的抗药性》文中研究指明烟草赤星病是烟叶成熟期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在我国,菌核净(dimethachlon)是防治该病的主要药剂之一。但是,生产上菌核净的长期大量使用及使用技术的不合理,导致抗药性菌株的产生[1]。贵州是我国重要的烟叶产地,菌核净已使用多年,一旦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Fries)Keissler普遍对菌核净产生抗性,将对烟叶产业造成严重影响。目前关于烟草赤星病菌对菌核净的抗性水平尚未明确,为此,本研究对贵州不同地区的该病菌进行

马贵龙, 高洁, 华致甫[3]1995年在《用ELISA法检测烟草种子带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研究》文中提出用烟草赤星病菌的悬浮液免疫家兔,得到效价为1:64O的抗血清,按硫酸该沉淀法和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法提取抗体球蛋白IgG,用ELISA间接法进行试验,结果表明: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兔结合物的最适稀释度为1:100,最适抗体球蛋白IgG的浓度为4~6μg/mL。该抗体球蛋白IgG对来自吉林省内的5个市县的8个烟草赤星病菌株全部呈阳性反应.而对Alternariacuucumerina和Alternariaporri则呈阴性反应,对种子分离得到的Fusariumsp.和Phyllostictasp.等4种真菌及烟草野火病菌和Xanthomonassp.均呈阴性反应,表明该抗体球蛋白IgG的特异性很强。对7种不同浓度孢子悬液接种花器所获种子进行检测.均呈阳性反应,对来自3省6个品种13份种子进行检测,8价呈阳性反应.5份呈阴性反应,与种子分高培养结果一致。用ELISA法检测烟草种子是否带有赤星病菌是一种快速而准确的方法。

祖艳青[4]2013年在《河南省烟草赤星病菌及内生链格孢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在2011年和2012年的烟草生长期内,以河南省南阳、三门峡、驻马店、许昌、洛阳、平顶山、郑州七个市的烟草主生产区的烟草赤星病典型病斑以及健康烟草植株为实验材料,在实验室内分离烟草赤星病菌及烟草内生链格孢菌,并对这些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形态鉴定及多基因分子鉴定,最终确定了河南省烟草赤星病菌及烟草内生链格孢菌的种。同时用ISSR和RAPD两种分子标记方法对这些烟草赤星病菌及内生链格孢菌进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旨在明确烟草赤星病菌及其相关链格孢菌的遗传差异与形态差异、致病力差异以及地理差异之间的关系。具体实验结果如下:1.共采集烟草赤星病病斑典型标本约300份,共分离链格孢属菌株85株,其中有73株具致病性;采集健康烟株约200份,共分离内生链格孢菌35株,有18株具致病性。烟草赤星病菌和烟草内生链格孢在同一烟区内和不同烟区间均存在不同致病力类型的菌株。烟草赤星病菌菌株致病力类型的分布与菌株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从河南农业大学科教园采集到的赤星病菌株致病力普遍较强,而从南阳烟区分离的菌株致病力普遍较弱。此外,形态上鉴定为不同种的菌株致病力也有差异,致病力最强的种为A.longipes。烟草内生链格孢的致病性与赤星病斑分离菌株的致病性相比,明显较弱。2.河南省烟草赤星病菌组成复杂,目前从形态学方面鉴定出五个种,分别是Alternariaalternata(Fr.:Fr.)keissler、Alternaria longipes (Ell.&Ev.) Mason、Alternaria tenuissima(Nees&T.Nees:Fr.)Wiltshire、Alternaria yaliinficiens R.G. Roberts和一个未知种。河南省烟草内生链格孢至少有四个种,分别为A.alternata、A.longipes、A.tenuissima和A.yaliinficiens。3.多基因鉴定结果显示,形态上鉴定的五个种在5.8S rDNA-ITS、Gpd、RPB2、OPA2-1及ACT基因区段,遗传距离均小于0.005。利用这些基因片段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均不能将A.alternata、A.longipes、A.tenuissima和A.yaliinficiens区分开来。在Gpd、RPB2和OPA2-1基因区段中,未知种与其它种存在明显的碱基差异,而种内两个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基本为0,在系统发育树中这两个菌株能单独聚类。4.遗传多样性实验结果显示,ISSR和RAPD标记都能扩增出各自的多态性图谱,都能检测出烟草赤星病菌及内生链格孢菌的遗传多样性。两种方法所形成的聚类图在大体结构上是一致的,但是也有少量菌株在两个聚类图中的聚类结果不同;两种方法均能将未知种的两个菌株与其它四个种区分开,其它四个种A.alternata、A.longipes、A.tenuissima及A.yaliinficiens在聚类图中只有部分菌株能按形态鉴定结果分别聚类成组;两种方法形成的聚类图均没有显示出菌株间的遗传差异与生长环境和地理差异之间的相关性;两个聚类图都能呈现出部分菌株的遗传差异与致病力之间的相关性,但是大部分菌株的遗传差异与致病力之间并无明显的相关性。5.不同基因片段核苷酸序列的比较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同时显示,在形态上鉴定为A.alternata、A.longipes、A.tenuissima和A.yaliinficiens的菌株在现有的遗传信息上并没有明显差异,就目前的证据我们可以初步把它们定为是一个复合种,而它们是否是一个种,有待发现更多分子证据。研究过程中发现的一个未知种,在不同基因区段中与其它几个种有明显差异,能在ISSR和RAPD聚类图的外围单独聚类,结合其形态特征,最终将其确定为链格孢属小孢子种的一个新种,并将其命名为Alternaria tabacicola Y.Q. Zu&M Zhang.

刘丹[5]2010年在《烟草赤星病化学药剂筛选及生防制剂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了更好的对烟草赤星病进行防治,选取了目前市场上常用的防治烟草赤星病的8种杀菌剂进行药效筛选。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8种杀菌剂对烟草赤星病的室内毒力,结果表明:8种药剂在试验浓度下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10%苯醚甲环唑WP的效果最好,其EC50为7.45μg/mL;15%噁霉灵WP和25%咪鲜胺EC次之,ECso分别为16.26μg/mL及23.57μg/mL;80%百菌清WP效果最差,其ECso为111.71μg/mL。当药剂浓度为100μg/mL时,10%苯醚甲环唑、15%嗯霉灵WP和25%咪鲜胺EC对烟草赤星病病原菌的抑制率分别达到了86.67%、84.27%和69.33%,而80%百菌清WP的抑制率仅为30.4%。从抑制率大小看,各种药剂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率也随之增大,表明药剂浓度与抑制作用呈正相关。利用一株放线菌SZF1的发酵液与筛选出的三种药剂按不同的比例互配,以筛选对烟草赤星病病原菌具有高抑制作用的生防制剂。试验结果表明,当杀菌剂与SZF1发酵液按不同比例互配时,其对烟草赤星病的抑制作用受发酵液稀释倍数、药剂浓度、药剂本身对病原菌拮抗作用的不同及互配比例等因素的影响。互配剂对烟草赤星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会随着药剂浓度的降低、发酵液稀释倍数的增加而减弱。当浓度为100μg/mL 10%苯醚甲环唑WP与稀释10倍的SZF1发酵液按照1:1的比例混合时,其对烟草赤星病病原菌的抑制率达到了90.2%,远大于单用该浓度的药剂、单用稀释10倍的发酵液对病原菌的抑制率。离体试验结果表明,已筛选出的药剂、供试拮抗菌的发酵液及互配剂均可以不同程度的抑制烟草赤星病的发生,减低其发病指数。100μg/mL 10%苯醚甲环唑WP、放线菌SZF1发酵液、互配剂对烟草赤星病的离体防效分别为66%、64.3%和73.3%。

雷飞斌[6]2016年在《烟草赤星病菌的抗药性及替代药剂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赤星病是重要的烟草叶部病害,主要由交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引起。目前,生产上的防治药剂主要为二甲酰亚胺类等传统的保护性杀菌剂。本研究检测了采集自贵州福泉和兴义两地的烟草赤星病菌对常见杀菌剂的抗药性,并研究了其对新型杀菌剂的敏感性,以为其科学防治提供依据。采用区分剂量法测定了烟草赤星病菌对甲基硫菌灵和腐霉利的抗药性,并对甲基硫菌灵的靶标基因β-Tubulin进行了扩增和比较。结果显示,所有菌株(n=128)均对甲基硫菌灵表现耐药性,β-Tubulin氨基酸序列第167位氨基酸为酪氨酸,这是赤星病菌对甲基硫菌灵表现耐药性的主要原因。共检测到9株对腐霉利表现低水平抗性的菌株,总的抗药性频率为8.3%。评估了嘧菌酯对烟草赤星病菌的生物活性。结果无旁路氧化酶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协同作用下,嘧菌酯抑制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很低,但抑制孢子萌发的活性较高,平均EC50值分别为130.545mg/m L和10.556mg/m L。当有100mg/m L的SHAM时,嘧菌酯抑制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平均EC50值分别为17.760mg/m L和0.140mg/m L。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了嘧菌酯对烟草赤星病菌的保护和治疗作用。结果表明:提前0h、12h和24h施药,嘧菌酯对烟草赤星病菌病斑组织扩展抑制作用的EC50值分别为0.118、0.084和0.001mg/m L,嘧菌酯浓度为1mg/m L以上,烟草赤星病菌在烟草叶片上未能形成肉眼可见的病斑。接种48 h后施药,嘧菌酯对抑制烟草赤星病菌病斑扩展的EC50值为0.180mg/m L。测定了烟草赤星病菌群体(n=95)菌丝生长对嘧菌酯的敏感性(-SHAM),结果显示所有菌株的EC50值均>5mg/m L,且74.7%的菌株的EC50值>100mg/m L。测定了烟草赤星病菌群体(n=33)分生孢子萌发对嘧菌酯的敏感性(+SHAM),结果显示EC50范围为0.004~2.416mg/m L,平均EC50为0.230±0.470mg/m L。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烟草赤星病菌(n=102)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并对啶酰菌胺表现敏感和敏感性最低的12个菌株的琥珀酸脱氢酶亚基(Sdh B)基因进行扩增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啶酰菌胺抑制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的EC50值在0.186~5.818mg/m L之间,平均为2.157±1.112mg/m L。分析显示两地菌株对啶酰菌胺的敏感性差异极显著(p<0.01)。所测Sdh B基因序列分析显示,部分敏感菌株,在第224位和第226位氨基酸分别出现C224R/G和S226P的替换。进一步进行了烟草赤星病菌复配药剂的筛选,结果显示,不同比例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复配,除7:1比例复配混剂对豇豆黑斑病菌无增效作用外,其余不同比例复配对抑制链格孢菌孢子萌发均有增效作用。其中吡唑醚菌酯:啶酰菌胺按7:1比例复配,对烟草赤星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佳。吡唑醚菌酯:抑霉唑按不同比例复配对抑制链格孢菌菌丝生长均具有增效作用,其中1:7的复配比例对烟草赤星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佳。

李六英, 窦彦霞, 马冠华, 陈娅, 林凡力[7]2018年在《我国烟草赤星病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明确我国烟草赤星病的2种主要致病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长柄链格孢菌A.longipes的地理差异与遗传结构,采用ISSR标记对分离自9个省市的135株烟草赤星病菌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正交优化试验建立的烟草赤星病菌ISSR-PCR最佳反应体系稳定性较好,筛选出17条多态性高且稳定的引物,共扩增出192条谱带,其中有177条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92.19%。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链格孢菌和长柄链格孢菌的遗传相似性系数分别在0.67~1.00和0.66~1.00之间,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83时可使链格孢菌和长柄链格孢菌分别划分为5个和6个亚群,其中前者不同地理种群间表现出地理相关性,后者不同菌株随机分组。烟草赤星病菌种群的基因多态性和遗传多样性丰富,链格孢菌和长柄链格孢菌的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0.36和0.37,均存在遗传分化;群居每代迁移数分别为0.89和0.85,不同地理种群间存在基因交流;2种烟草赤星病菌的遗传分化结构表现出相似性。表明我国烟草赤星病菌中的链格孢菌和长柄链格孢菌均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且二者进化方向相似,ISSR标记能较好地揭示烟草赤星病菌种群间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差异性,可用于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邓永杰[8]2017年在《放线菌JY-22抑菌机理及抑菌物质初步分离》文中指出自2007年本实验室对缙云山土壤拮抗放线菌资源进行调查研究,筛选获得一株拮抗效果显著的放线菌株JY-22,鉴定为链霉菌属吸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groscopicus。实验室前期工作优化了该菌发酵条件,并明确JY-22菌株的发酵液对温度与紫外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在80℃水浴3h后,紫外照射30 min后均不会对菌株JY-22发酵滤液抑菌活性造成影响。对真菌病原菌抑菌谱广,抑菌率达41.9%~75.7%。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JY-22抑菌机理和代谢活性产物特性,本文以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为靶菌,初步明确放线菌JY-22的活性代谢产物抑菌机理及其活性产物的分离纯化工艺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结论如下:1.JY-22对烟草赤星病的作用机理为明确吸水链霉菌JY-22的活性产物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菌机理,为后续产品开发应用提供依据。将10块培养4 d的烟草赤星病菌菌饼加入100 m L PD培养基中,摇床培养36 h后加入无菌发酵滤液,使其浓度分别为10%、5%、2.5%、1%、0%,24 h后采用电导率法测对细胞膜渗透性影响,96 h后采用菌丝湿重法和紫外吸收法测对菌丝生长,可溶性蛋白,麦角甾醇及丙二醛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JY-22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拮抗作用,菌丝尖端出现膨大畸形、菌丝内原生质体外渗、细胞质凝聚出现囊状膨大物;JY-22无菌发酵滤液处理后,10%无菌滤液对菌丝抑制率达到75%,电导率增大电解质外漏,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麦角甾醇与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表明放线菌JY-22对烟草赤星病菌具有显著拮抗作用,主要通过抑制麦角甾醇合成,引发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使细胞膜受损,导致菌丝生长受损。细胞膜是JY-22主要作用方式之一。2.JY-22活性物质的分离通过Doskochulova纸层析、Betina溶剂系统纸层析及pH纸层析初步确定JY-22的活性类型,通过对JY-22无菌发酵滤液的处理和分离纯化确定JY-22活性物质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JY-22活性物质可能为一种新的酸碱两性多烯类,极性较大的生物碱;JY-22发酵滤液依次经过乙醇沉淀,石油醚脱脂,正丁醇萃取,大孔树脂吸附(水和乙醇洗脱)、硅胶柱层析(氯仿:甲醇:浓氨水=8:2:0.2)、Sephadex LH-20柱层析二次(水甲醇洗脱)、制备高效液相分离(甲醇和含0.05%浓氨水的水洗脱)可获得JY-22主要活性产物。3.JY-22活性产物药效试验以烟草赤星病菌为靶菌,通过皿内抑菌圈法明确了JY-22正丁醇萃取物药效;通过JY-22正丁醇萃取物与吡唑醚菌酯(25%)复配确定其与农药是否具有增效作用。试验结果表明,JY-22正丁醇萃取物皿内药效试验抑菌浓度EC50为35.68 mg/L,EC90为408.08 mg/L。与作用方式不同的吡唑醚菌酯(25%)复配,V(吡唑醚菌酯4mg/L):V(JY-22正丁醇粗提物125 mg/L)=1:6时,以EC90值评价具有增效作用,吡唑醚菌酯使用量为1.21 mg/L,相比单独使用吡唑醚菌酯降低了20倍,JY-22正丁醇粗提物的使用量为227 mg相比单独使用JY-22粗提物降低了180 mg。

张芬芬, 李祖红, 曾嵘, 孙媛, 赵明富[9]2015年在《甜罗勒根际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作用》文中研究说明从甜罗勒(Ocimum basilicum)根际分离得到的28株细菌菌株,通过平板对峙试验筛选出对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抑制作用最强的菌株LL-16,其平均抑菌带宽度为7.77 mm。对LL-16菌株进行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 DNA序列分析,表明其与Bacillus subtilis(JQ978219)聚类成为一支,支持强度达到71%,同源性为98.9%,鉴定其属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采用菌落直径法和凹玻片法测定不同浓度的菌液、无菌滤液和灭活滤液对烟草赤星病菌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菌液、无菌滤液和灭活滤液均能抑制赤星病菌丝生长和孢子芽管伸长,形成泡状芽管,致使病菌丧失侵染能力。同一种处理随着其浓度的降低对赤星病菌的抑制作用减弱。相同浓度的3种处理抑制作用从强到弱依次为菌液、无菌滤液、灭活滤液。

李六英, 王甲军, 张炜, 陈美均, 马冠华[10]2018年在《烟草赤星病菌的Biolog代谢表型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解我国烟草赤星病的2种主要致病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长柄链格孢菌Alternaria longipes的碳氮源代谢表型。采用Biolog表型芯片技术分析了2株链格孢菌(中等致病力的CQ1和GZ11)及2株长柄链格孢菌(强致病力的HuN2和弱致病力的YN4)对PM1、PM2微孔板中190种碳源物质和PM3微孔板中95种氮源物质的代谢情况。结果发现,4株赤星病菌均能代谢PM1-PM3微孔板中24.21%的碳源和86.31%的氮源。不同致病力菌株间的碳氮源代谢能力表现出一定差异,长柄链格孢菌的强致病力菌株HuN2比弱致病力菌株YN4对D-甘露糖、D-木糖、D-甘露醇、b-环糊精、L-缬氨酸、D-天门冬酰胺、腺苷和i-赤藓糖醇等物质的代谢更显著;链格孢菌的中等致病力菌株CQ1比GZ11对L-鼠李糖、海带多糖和二羟基丙酮的代谢更好;弱致病力菌株YN4比强致病力菌株HuN2和中等致病力菌株CQ1、GZ11对水杨苷的代谢更明显。表明烟草赤星病菌的不同种群菌株对碳氮源的代谢情况总体趋势一致,但不同致病力菌株间存在一定差异。

参考文献:

[1]. 烟草PR10蛋白生物活性及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诱导下的表达分析[J]. 张玉, 王杰, 周世奇, 郑甜甜, 罗成刚. 植物保护学报. 2018

[2]. 贵州省烟草赤星病菌对菌核净的抗药性[J]. 孟建玉, 曹毅, 陆宁, 商胜华. 植物保护学报. 2013

[3]. 用ELISA法检测烟草种子带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研究[J]. 马贵龙, 高洁, 华致甫.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995

[4]. 河南省烟草赤星病菌及内生链格孢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D]. 祖艳青. 河南农业大学. 2013

[5]. 烟草赤星病化学药剂筛选及生防制剂的初步研究[D]. 刘丹. 湖南农业大学. 2010

[6]. 烟草赤星病菌的抗药性及替代药剂的研究[D]. 雷飞斌. 浙江农林大学. 2016

[7]. 我国烟草赤星病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J]. 李六英, 窦彦霞, 马冠华, 陈娅, 林凡力. 植物保护学报. 2018

[8]. 放线菌JY-22抑菌机理及抑菌物质初步分离[D]. 邓永杰. 西南大学. 2017

[9]. 甜罗勒根际细菌的筛选鉴定及其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作用[J]. 张芬芬, 李祖红, 曾嵘, 孙媛, 赵明富. 湖北农业科学. 2015

[10]. 烟草赤星病菌的Biolog代谢表型分析[J]. 李六英, 王甲军, 张炜, 陈美均, 马冠华. 中国烟草科学. 2018

标签:;  ;  ;  

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AT-毒素的提取与毒性的生物测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