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视角下赣南客家女性服饰的装饰性研究论文_李莉

性别视角下赣南客家女性服饰的装饰性研究论文_李莉

李莉 (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 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闽粤赣是客家人主要集中地,赣南作为客家人集聚地之一,人口中百分之九十五是客家人,其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世人所瞩目。客家人从中原迁入后,与当地汉族、少数民族相互碰撞和融合,形成了独有的客家服饰文化。本文将从社会性别理论体系着手,以赣南客家女性服饰的装饰特点为研究主体,分析赣南客家女性服饰的色彩,服饰的图案及服饰装饰工艺,进而在社会性别的视角下挖掘出赣南客家女性服饰装饰审美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社会性别;赣南客家女性服饰;装饰性

作者简介:李莉(1988—),女,江西赣州人,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服饰文化、服装立体造型。

项目基金:本文系“2017赣州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17276。

1“社会性别”的内涵界定

社会性别理论,是把人的性别分为生理和社会性别,生理性别是指男性和女性与生俱来的两性生理区别,而社会性别是由于社会因素构建出来的,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影响,形成不同的社会性别关系。社会化的进程对性别角色的塑造有重要的影响,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社会角色的固有期待和要求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并且根深蒂固在于人们心中,表现于人们的言行举止。在中国封建社会,男权占领着主导地位,对女性的思想、言行有着决定性作用,而女性的服饰文化就是其中的一面镜子,不仅展现了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的缩影,更是社会性别角色作用下的产物。

2赣南客家女性服饰的装饰性特点

2.1朴素自然的服饰色彩

服饰色彩作为装点服饰的重要元素之一,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以其独有的方式传达着人们内心的情感。在赣南客家女性服饰中,服饰色彩色调单一,朴素自然,多以蓝色、黑色、灰色、白色、暗红色为主,素面居多。色彩鲜艳的服饰在客家主服众比较少见,仅在特殊的节日中才常见,例如新娘的嫁衣才选择红色。这种对颜色的选择和风俗一直代代相传,长年不变。赣南客家女性的的内衣多为白色,外装搭配的颜色为蓝色、黑色、灰色。但女性的帽饰和围裙却是赣南客家女性服饰的点睛之笔,由红色、绿色、蓝色、白色、黑色几种较为鲜艳的色彩相互交映而成。例如,凉帽作为赣南客家女性夏季外出劳作常戴的遮阳帽饰之一,帽中心是空心环状的,空心处一般接上白色的软毛巾布,既能保护头皮不受外伤,也可以有效防晒。凉帽的外檐有一圈布帘垂于边缘,多为蓝、黑色,一方面可以遮阳光,另方面可以遮住脸,形成隐蔽。另外一种代表性帽饰是赣南地区妇女的冬头帕,具有朴素原始之美,但颜色对比性强,其色彩为红色、白色和黑色有秩序的平行排列,形成条纹状,红黑相间具有神秘原始宗教色彩。

2.2简洁不失特色的服饰纹样

社会审美情趣、审美价值和审美愿景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在服饰纹样上。赣南客家女性服饰的纹样较少,纹样也并未因等级制度有明显的区分。“大襟衫”作为赣南客家女性的日常服装,只在袖口和衣襟边滚边作为装饰。而在赣南客家传统服饰中,帽饰、鞋子、围裙等配饰的纹样与日常服装相比就显得更加丰富,帽饰的装饰纹样有几何纹样,如四边形、菱形等,由二方连续构成,多用于织带上;而文字纹样,主要是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常常出现“福”、“万”等吉祥字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植物纹样主要有竹叶纹、鱼骨纹、牡丹、百合等。赣南客家女性的布鞋装饰主要是以有线形纹,装饰在鞋面的旁边,用植物纹样如梅兰竹菊、桃花、牡丹、莲花等,装饰于鞋面。“背带”也是赣南客家女性用于背小孩的物品。多以祥瑞之物作为纹样点缀,例如蝴蝶、锦鸟、莲花、石榴、绣球等,寓意绽放,吉祥,多子多孙。另外,在姑娘婚嫁时,新娘的装饰物“绣片”也极具特色,其色彩绚烂,图案美观。图案以喜鹊、蝙蝠、石榴花为主,寓意为喜结良缘、福气满满和子孙满堂。赣南客家女性最“花哨”服饰可以说是围裙了,绣花和滚边是围裙上最常见的装饰手法,绣花图案采用云纹与龙和仙鹤相互组合变化。年轻女子穿戴着有各种形态的莲花纹样的围裙。

2.3朴实无华的装饰工艺

从赣南客家女性服饰来看,多采用织带、刺绣、蓝染等手法进行装饰。在赣南的龙南、全南、定南很多客家女性都擅长编织带,织带宽大概一厘米,图案由吉祥的文字或者花草图案组成,编织工艺独具特色,女性只需要黑色、白色、蓝色、红色和绿色的常用线,一只木楔和固定线的竹简就能完成,工序并不复杂。刺绣是赣南客家女性服饰装饰的另一手法,刺绣工艺主要用于年轻女子大襟衫的领口、袖口、衣襟边、围裙和儿童帽上,其中童帽的刺绣工艺最为讲究和细致。其中赣南最具特色的是称为夏绣的刺绣方法,也就是在夏布上用彩色的绣线进行刺绣,使绣品与面料浑然天成,形成独特的风格。蓝染工艺是客家服饰中蓝衫的一大特色,葛、棉、麻、是赣南的主要作物,也是客家人服饰面料的主要原材料,葛和蓝靛在赣南种植面积大,夏布和蓝靛的交易量也很大,而蓝染工艺主要是以蓝靛为主要染料。蓝染的面料制作成赣南客家的蓝衫就是典型代表。

3社会性别体制对赣南客家女性服饰装饰性的影响

3.1女性社会地位对赣南客家女性服饰色彩的影响

赣南客家女服色彩朴素自然,与客家女子的社会地位是密不可分的。有学者认为客家先民从中原迁移至赣南初期,女性迫于生计不得不参加劳作,女子的家庭地位与封建时期相比大大提高,有时甚至可以称为家庭的顶梁柱,即使这样,也逃避不了中原礼教中女子是不能抛头露面的传统,表现于在斗笠上罩着黑色的布用于遮挡阳光和脸部。由此可见,女性在家庭中地位再高也难逃社会对女性“制定”的行为规范,男女的地位还是不对等的。

3.2女性社会角色对赣南客家女性服饰纹样的影响

赣南客家女性服饰纹样主要是表达生活中美好的愿景。客家女性的社会角色主要体现在家庭里,对女性来说, 这些美好的期望是集中在母性的行为上, 社会对女性固有的刻板印象为女性的职责就是相夫教子,女性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不仅仅是对个人,更是对整个家庭。因此,赣南客家女性服饰纹样表达吉祥、安康、祝福不仅是为了自己,更大程度上是表现出女子作为人女,作为人妻,作为人母的社会性别角色的一种责任。

3.3社会分工对装饰工艺的影响

赣南客家女性勤劳质朴,在外劳作不输男子,对内也是一把能手。常常针线不离手,在过去,客家女性在劳作之余,也要掌握女子该掌握的“女红”技术,例如缝制、刺绣、纺织、印染等事或相关技能,这些技能是传统社会认同和肯定女性的途径之一。客家传统服饰种类繁多,常服、鞋帽、围裙、背带等无不体现客家女性的勤劳与聪慧,同时是客家女性技艺的最好体现。从目前部分保存完好的服饰品中可看出客家女性的技艺非常精巧,尤其是儿童帽与绣花鞋面上的刺绣,种类繁多、精美生动。这样的社会分工无疑对赣南客家服饰的装饰工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结语

赣南客家女性服饰虽然在装饰上朴素、简洁、自然,但却有鲜明的个性和特征,无不体现出传统客家服饰的独有风采。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去理解,赣南客家女性服饰装饰审美的形成是离不开社会对女性的规范和制约的,这也是男女权力不对等作用下的结果。

参考文献

[1] 黄丽芸.赣南地区客家服饰研究[C].东华大学,2010.

[2] 张天涛.赣南客家传统服饰的礼制特点和色彩纹饰[J].艺术理论,2008.04.

论文作者:李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7年10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6

标签:;  ;  ;  ;  ;  ;  ;  ;  

性别视角下赣南客家女性服饰的装饰性研究论文_李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