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散居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及居家护理措施论文_孙云霞

社区散居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及居家护理措施论文_孙云霞

孙云霞

湖北黄石市爱康医院 湖北 黄石市435000

手足口病(HFMD)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感染性疾病之一,又称为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由一种或几种肠道病毒引起的。病原微生物以柯萨奇A16型、埃克病毒或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引起[1]。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其以三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患者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而传染,传染度极高。发病后患儿表现为发热或不伴发热、手、足、臀等部位疱疹或皮肤斑丘疹为主要特征。大多数患儿症状较轻微,一般7-10天可自行痊愈,少数患儿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甚至导致患儿死亡[2]。因此在爆发流行期间,更应加强社区散居儿童的防护尤为重要。本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发病高峰期多在春末夏初季节,其病毒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传播,人群间密集处易发生病毒的流行,婴幼儿通常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大部分患儿主要是在门诊对症处理,居家隔离治疗。因此深入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特点,加强对手足口病的识别及鉴别诊断十分重要。

1.手足口病的基本特征及传播途径

夏秋季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手足口病患儿及健康带菌者均是主要传染源,其传染性比同期内其它传染病高,以婴幼儿最容易感染,尤其是3-5岁儿童,肠道病毒71、柯萨奇A组的病毒疹及埃克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是导致手足口病的主要原因。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患儿及健康带菌者之间的接触,发病后一个星期内其传染性最强,发病期间皮肤疱疹、口鼻分泌物、受污染的玩具、食具、生活用品、床上用品、毛巾、内衣、牙刷、杯子、脸盆等都存在感染性。主要经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接触者疱疹液或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1.1门诊资料

一般资料,2013年5—6月期间,临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叶家塘社区,发生3例散居儿童手足口病病例,其中男孩2例、年龄3岁半,女孩1例,4岁半。系居住在其社区平房,属低保家庭困难户。患儿早期表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体温37.5--39.5°C ,出现手部、足部、臀部皮肤散在的疱疹,未见疱疹破溃,女孩口腔粘膜有散在的疱疹,精神差,四肢无力,头痛,未发生惊厥,未发生呕吐,未发生腹泻,胸片检查均未见异常,血液生化检查,有白细胞计数升高。门诊建议住院治疗,因家庭经济困难其家长要求居家护理。

1.2居家护理防控措施

做好居家隔离治疗休息一周,尽量让患儿待在家中休息,避免与健康儿童接触,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场合,直到患儿体温恢复正常,皮疹消退、水泡结痂,一般需要隔离1-2周。

1.2.1消毒隔离处理,作为基层公共卫生护理人员,坚持每天上门做好消毒隔离工作,地面、墙壁、卫生间、各种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桌椅台面,床围栏扶手,水龙头等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30min后清水擦拭。患儿使用的玩具、生活用品、床上用品、毛巾、内衣、牙刷、杯子、脸盆等使用含有效氯500mg/L消毒液浸泡作用30min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干净,并且可在阳光下进行暴晒。因为HFMD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3],在50c可被迅速灭活,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氯化剂如高锰酸钾、漂白粉、碘酒等都能够灭活,所以餐具可用煮沸20分钟以上的煮沸消毒法或者用微波炉、消毒柜进行消毒。

1.2.2空气消毒,保持患儿房间通风透气,避免对流风,开窗通风2-3次/天,每次不少于30分钟,禁止在房间里抽烟,保持房间空气清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3保持清洁卫生,做好居室清洁卫生,饭前、便后要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做到勤擦洗地面和桌椅台面,患儿经常接触的部位要保持擦洗干净,家长给患儿处理大小便后或者接触患儿疱疹分泌物后要彻底洗手。排泄物用含有效氯1000-2000mg/L消毒液按照1:1比例混合作用30min后才能倒入厕所。

1.3对症治疗及护理

1.3.1发热的护理:应加强体温的监测,每4h监测体温一次并记录,对于体温不超过38.5°C 的患儿多饮水,可给予冷敷、温水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如体温超过38.5°C的患儿采用物理降温的同时,可口服小儿退烧药(如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以防高热惊厥,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患儿体温持续在39°C以上,必须及时到医院就诊。患儿发热期间应卧床休息,减少体能消耗,退热出汗后要及时更换衣服,保持皮肤干燥,避免着凉。

1.3.2口腔的护理:注意观察患儿的口腔粘膜,因口腔粘膜的丘疹出现得比较早,起初为栗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上颚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保持患儿口腔清洁,饭前饭后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会漱口的患儿,用棉签蘸取生理盐水轻轻清洁口腔,4次/天,患儿不合作时哭闹、拒食、流涎、张口困难等多因口腔内疱疹破溃口腔疼痛所致,可遵医嘱给予口腔内用药,如利巴韦林喷雾剂喷口腔,2-3次/天,可起到消炎、抗病毒和清洁口腔的作用[4]。口腔有糜烂用金霉素鱼肝油直接涂抹于口腔糜烂部位,口腔疼痛明显予利多卡因稀释溶液以减轻疼痛,促使口腔糜烂早日愈合。另外还可以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2等。或生理盐水10ml配以思密达1.5g调成糊状,涂抹于患儿口腔溃疡处,2-3次/天,并且在口腔护理完30min内患儿禁饮水、进食,以保证药物及药效的充分发挥[5]。

1.3.3皮疹的护理:疱疹及周围皮肤应保持清洁干燥,仔细观察手、足、口、臀部皮肤的出疹情况,此疹不像药疹、也蚊虫叮咬疹,也不像水痘,也不像口唇牙龈疱疹,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留疤痕。患儿的指甲应剪短,必要时包裹好患儿的双手,防止抓伤皮疹致破溃,以免引起继发感染。臀部有皮疹的患儿,应及时清理干净大小便,保持臀部清洁干燥。患儿出汗后用温水沐浴,禁用沐浴液或肥皂等刺激性化学用品。尽量给患儿穿宽松、柔软、棉质的衣服,被子要勤晒勤更换,保持床单干燥平整、清洁、无碎屑。皮疹或疱疹有破裂的,局部可涂擦莫匹罗星软膏或0.5%碘伏防止皮肤感染。手足清洗干净后可涂擦阿昔洛韦软膏3次/天。

1.3.4饮食与休息:尽量让患儿在家卧床休息,避免与周围的小朋友集聚玩耍,减少或杜绝交叉传染。患儿因发热、口腔疱疹而食欲下降更加挑食,故家长尽量做易消化的高蛋白、高维生素、赋含营养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蒸鸡蛋、瘦肉蔬菜粥、鱼肉汤、牛奶、果汁、米汤、豆浆等,温度适宜。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禁吃生冷食物,不喝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多饮水。

1.3.5病情观察:公共卫生护士每天坚持上门消毒及护理指导服务,并且随时与家长保持电话联系,及时了解患儿病情变化,因患儿年龄小,不能完全主诉不适,因此应严密观察患儿精神状态,体温、心率、呼吸、神经系统病情变化,如患儿出现高热、惊厥、头痛、呕吐、面色苍白、或嗜睡状态,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2.全程健康教育

作为基层社区公共卫生的护士,对辖区居民进行普及宣传手足口病相关防控知识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定期开展手足口病有关知识讲座,向患儿家长发送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手册,采用集体宣教,个别讲解指导,在辖区制作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宣传,使其了解手足口病的传播方式,自觉采取防护措施,减少手足口病在社会上的传播,从而达到有效控制疫情的目的。

3.结论

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常见的一种疾病,隐性感染和轻症病例较多,其传染源难以发现和控制,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传播途径多,儿童普遍易感。阻断该病的扩散必须要加强对传染源的监控。因此,作为基层公共卫生人员 更应注重加强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增强社区居民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意识,提高防范能力,有效防止疫情扩散。

参考文献

[1]农光明.刘艳明.儿童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9(22) 1706-17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J],国际呼吸杂志,2010.24.

[3]闭书文.党裔武.陈罡.潘红波.李坤雄.罗殿中 手足口病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细胞的分布、数量及意义 [J]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3(8)

[4]赵红兰,2872例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护理干预[J]当代护士,2012.12中旬刊.

[5]谢似平.李映兰.口腔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现代护理,2008.27.

通讯作者:张玲华 ,女,副主任护师,1966年11月20日参加工作,大专,1988年参加工作,黄石市爱康医院产科护士长.邮箱:1262682725@qq.com

论文作者:孙云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6月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5

标签:;  ;  ;  ;  ;  ;  ;  ;  

社区散居儿童手足口病的防控及居家护理措施论文_孙云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