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对策分析论文_李宏霞

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对策分析论文_李宏霞

(大庆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黑龙江大庆 163316)

摘要:食品问题是当前阶段我国面临的普遍问题之一,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民生以及健康安全。基于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阶段我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随后对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关的措施建议,希望给予相关领域以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问题;措施

前言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后,为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政府和工商局先后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令党中央和各级政府重视食品安全的保障工作,政府监管部门逐步加强了对食品生产加工和流通过程的监测和控制,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在政府监管部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现状正在逐步改善。2009年,我国出台了专门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作为打击食品安全犯罪的法律依据。2010年,政府监管部门开展的专项整治活动和执法检查工作,打击了一批危害食品安全的活动,改善了食品安全的状况。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形势处于总体稳定的状态,但劣质食品问题依然层出不穷,需要政府和公众共同努力。

1. 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1.1生产加工环节引发的问题

农民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经常购买和使用农药、化肥等,但由于绝大多数农民缺乏营养相关成分及剂量的知识,凭借主管认识决定其剂量,农作物出现了“营养不良”,从而导致农作物本身的营养成分缺乏。人类食用这些“不营养”的农作物后,无法为人体提供足够的营养和能量,在一定程度上还对人体健康造成了危害。在加工过程中,食品加工者出于食品外观、保质期的考虑,或在加工过程中卫生条件不当,导致食品在此过程中受到污染。此外还有争议较大的转基因问题。转基因技术被认为是解决粮食问题的重大创新。很多“专家教授”,认为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出来的农作物可以放心食用,因为这项技术是结合两种不同植物的优良基因。但是在某种程度上讲,这项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一个新的物种出现。所以转基因技术,我们应该辩证的去看待。

1.2流通环节引发的问题

流通环节连接着食品生产加工及最终消费环节,所以它在保证食品链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食品具有诸如异地采购、异地加工、异地消费的特性,随之就会有食品储藏和运输的风险。食品生产和经营厂商参差不齐,这对食品安全也埋下了隐患。特别是食品信息的随意篡改和保质期短的食物贮藏运输条件的不达标,极易产生食品的变质等状况,另外一些无良商家还会以促销手段处理过期食品,危害人体健康。

1.3消费环节引发的问题

消费环节是食品链生产和加工的最终环节。消费环节也出现了不少问题: 部分餐饮重复利用食品原材料和调味品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重庆“老油”火锅事件,就是火锅餐饮单位使用回收的老油作为火锅底料,导致食用者食用后出现不适症状。二是一些餐饮单位卫生条件差。一些流动小商贩既没有固定的营业场所又没有卫生许可证,这对工商部门进行食品安全卫生检查增加了难度。

2.食品安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信息不对称

生产加工者、消费者、和政府部门之间均明显的存在信息不对称。首先,生产加工企业与生产者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农产品生产者在生产农作物时因为知识水平有限,无法全面了解购买农药化肥等信息,造成食品在生产加工环节受到污染。其次,消费者与企业信息也存在着不对等。企业不会也不可能主动告知食品原材料的质量,添加剂是否符合卫生安全,是否还有农药残留等信息。消费者只能凭借日常知识、购买习惯、口感及身体对食物的反应状况来得到信息,有害有毒因具有长期性和累积性特点,一两次是无法辨别知晓。最后,企业与政府部门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政府虽有一些硬性指标强制性的规定食品要素指标含量,但一些企业通过可以通过添加非法添加剂等化学物质使所生产的食品达到国家标准,或者通过贿赂的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市场准入条件。

2.2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混乱、难以执行

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规定。各个类型的食品公共行业中都已经有了各自行业的标准。同时,我国的政府各个部门的职权划分界限模糊,导致了各个部门各自为政,或者相互推诿。各个部门也有自己的标准,质量部、卫生部都按自己的标准进行检测,所以交叉的问题也影响了食品安全监管的进行。

3.食品安全的措施建议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剖析问题及其原因的基础上,我们借鉴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提出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3.1政府方面

严格市场准入制度。第一,进行许可证管理。也就是对从事和即将从事食品加工的企业审查其资格条件,对于那些符合资格条件的企业以及其产品项目颁发食品质量安全生产许可证,允许其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第二,对商品进行强制性的检验,只有通过检验的食品才能进入下一个环节。第三,实施食品质量安全标志管理,即QS质量安全标志。只有加注 QS 质检标志的食品才能流入市场,没有认证标准的一律不能进入市场。

3.2企业方面

必须增强食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意识,强化企业的社会责任感,让企业能够发自内心的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标准进行生产。食品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把关生产环节的各个程序,严格对出厂产品进行质量检验,杜绝食品企业生产者不顾法规、违背基本的良知道德,不管不顾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安全。同时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运输途中、食品贮存地点和方式等每一道环节进行细致、严密的分析,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要严格的控制,建立起一整套完善而且准确的食品质量追溯体系。食品生产企业最重要的社会责任就是要生产出健康安全的食品,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贡献自己的力量。从经济层面来讲,企业生产出健康的食品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法律层面来讲,企业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

4.结束语

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阶段我国较为关注的问题之一,其对我们的健康安全至关重要。因此,不论从政府还是企业角度,都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保证国家的食品安全,进而为人们的健康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

参考文献 :

[1] 徐佳 , 夏杨飞 .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探讨 [J]. 现代商贸工业 ,2012(04).

[2] 孙保国 , 王静 , 孙金沅 . 中国食品安全与思考 [J]. 中国食品学报 ,2013(05).

[3] 张非凡 . 论我国食品安全事件的预防——“三鹿奶粉事件”给我们的教训和启示 [J]. 中国集体经济 ,2011(06).

[4] 刘光富.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研究[J].吉林农业 ,2010(08).

论文作者:李宏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26

标签:;  ;  ;  ;  ;  ;  ;  ;  

中国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对策分析论文_李宏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