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分析初中班级凝聚力的生成策略论文_王银霞

试分析初中班级凝聚力的生成策略论文_王银霞

广东省河源市东源县实验中学 517500

摘 要:对于初中班级来说,班级的凝聚力是一个班级的核心动力,能够有效加强班级的团结并快速实现班级目标。班级凝聚力在中学教育阶段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同时有利于教师来管理班集体。本文将针对初中班级分析其凝聚力的生成,探讨如何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班级 凝聚力 策略

一、初中班级团体凝聚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班级凝聚力受教师的管理形式因素影响较大

教师对一个班级起着领导作用,尤其是初中一年级的班级,学生思想不成熟,没有主张,教师的指导方向直接决定着班级的发展方向。通过一些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调查对比结果显示,发现普通中学的教师的教育方式认可度较低,主要是普通学校的教师对待学生还是以“棍棒之下出孝子”的观念,采取压制,粗暴的行为对待学生,学生很难从教师那里获得尊重,也就会认为教师才是管理这个班级的主要角色,班级荣誉与我无关。学生的这种观念根深蒂固之后就很难培养学生也是班级的主人翁心态,学生在班级里只能是被动的角色,甚至会对班级里的事物产生消极心态。这种严苛的教师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和教师间,和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沟通,不利于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和班级和睦氛围。

2.班级规范的认同和内化影响着班级凝聚力

班级集体要想增强凝聚力,那就要制定班级认同的制度规范,并且遵守。规范越标准越完善,学生越是愿意去遵守,那么班级的凝聚力就会越强。因为初中生处在青春期时期,好奇心强、自控力差,没有成熟的责任意识和主动站在为班级地位、利益思考的意识。一个班级中的大多数学生会自觉遵守班级规范,但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将班级的规章制度放在心上,没有将其班级制度视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导致影响着班级整体的和谐度,在班级管理方面,少数同学的不和谐都会影响到整个班级的凝聚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班级目标的一致性影响着初中班级的凝聚力

班级是一个大的集体,也是由班上的每一位同学组成的,只有当班级的整体发展方向和个人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时候,班级里的所有同学才会往一处使劲,班级也会更团结。有些初中班级由于秩序混乱没有明确的适合学生的目标,就不能带领着学生往前走,不能开展集体活动,不能促进团体和谐,甚至还会产生不少异议。班级的目标是促使着整个班级一起往前进的动力,也是连接班级里所有成员的纽带。比如优秀的班级里大多数的学生热爱学习,积极生活,整个班上都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氛围,这种强烈的学习气氛也会带动那些不那么热爱学习的学生,促进其成长和学习,导致班级发展越来越好。所以班级里的学习氛围和学习态度会直接影响到班级凝聚力。

二、如何促进初中班级凝聚力的生成

1.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发挥教师领导者的身份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班级里教师对学生影响是学校生活中其他方面带来的影响中最大的,教师又是一个班级团体的管理者,会直接接触到所有的学生。而那些初中班级凝聚力不高的班级都和教师对待学生的教育方式有关。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和学生打交道的时候比较多,不仅要求他的专业知识水平过硬,能够进行良好的教学以外,还要求他有良好的道德素养、职业素养,能够以民主的方式处理学生间关系,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和学生平等相处。

2.调整班级目标,以适应学生目标,促进班级团结

在整个班级中难免有些学生落后些,或者有些学生学习水平要低些,有些学生内向不爱和他人交往等,整个班的水平也会参差不齐,比如现在很多班级都有德育量化分,用以考量学生的平时成绩,最后根据学生的整体成绩考量班级情况,若是为了班级发展,给班级的目标定的过高后,虽然更能促进那些优秀的学生的发展,但必定也会有些学生平时的学习上跟不上、落后,甚至丧失前进动力。但若是将班级目标定的过低,班级很快能够完成每月量化分标准,则会导致班级前进缓慢。

3.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促使班级凝聚力的生成

在初中的班级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期间,争强好胜,一些被认为一向表现不好的学生也会对自己所在的团体表现关心,对学校或班级开展的活动也会有兴趣,例如班级间的歌咏比赛、运动会等班级上所有同学共同努力,一致团结表现出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在班级的凝聚力生成的过程中就可以利用学生的这种热情态度,在班级里多开展集体活动,让同学自己来献计献策,比如班级演讲比赛、班级辩论赛等,让同学亲自组织和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只有所有学生的团体意识增强以后才会致使班级的凝聚力增强。除此外,可以多开展一些同学互助的活动,让那些表现好的同学帮助那些表现不好的同学,在态度上增强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意识,促进同学间和谐。

参考文献

[1]任君 初中班级氛围的营造策略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

[2]王慧敏 初中非正式群体的现状及管理策略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5。

[3]张梦瑶 初中生非正式群体及其管理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4]张静 学生开展班级主题活动的自主发展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论文作者:王银霞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6月总第24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1

标签:;  ;  ;  ;  ;  ;  ;  ;  

试分析初中班级凝聚力的生成策略论文_王银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