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策略的研究论文_张凤英,刘晓婧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策略的研究论文_张凤英,刘晓婧

张凤英 北京市延庆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102199;刘晓婧 北京市延庆区第二小学 102199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小学已经具有了多媒体、语音教具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但是笔者通过课堂观察发现,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的使用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的具体策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必须有机地融合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之中,必须结合农村小学生的英语学习状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学英语教学 课堂实效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区小学每个班级都配备了多媒体、实物投影等教学设备。部分班级配有液晶显示屏、电子白板。办公室和教室具备上网的条件。能够保证教师人手一台电脑,随时可以进行网络学习。现代媒体的使用要遵循学科本质的特点,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有助于学生巩固英语知识、发展英语技能,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语用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媒体的使用要适度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幻灯片PPT的数量越少越好,最多不能超出20张;非教学内容的音像材料的播放时间控制在3分钟之内。有的教师搜集各种影像、图片等资料,没有选择、没有重点地统统用于课堂上。一节课内用了三、四十张幻灯片,但是课堂效果并不好。现代媒体的过度使用,往往产生这样的结果:英语课堂如同外出旅游:教师是导游,是景点的讲解员;学生是游客,是听众和观众。有的课堂学生整节课都没有打开课本,进行文本的阅读。过量地使用现代媒体,造成学生基本的识记、朗读、书写、分析、创新等技能的惰性发展,被动式发展。使学生语言技能得不到有效的、足够强度的训练。很多教师课件的制作非常精美,色彩绚丽、音像清晰,但是这些精美的课件,喧宾夺主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学习。因此课堂上教学媒体的使用一定要朴素简约,不要追求奢华和新颖,要恰到好处,要真正服务于课堂。

二、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各教学环节的实效性

1.热身环节。

利用现代媒体播放英语歌曲和歌谣,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语感。课前,教师要提前进入教室,利用畅言语音教具或者多媒体播放学生喜爱的英语歌曲和歌谣。教师在课前一定要通过网络等手段,为学生搜集各种学生喜爱的歌谣和歌曲。教师和学生根据歌谣、歌曲的内容,共同创编各种动作,使学生共同参与说唱歌谣和歌曲。动听的音乐、优美的旋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助于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形成良好的英语语感。

2.导入环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导入环节中现代媒体的使用一定要简洁,一定很快进入教学内容,要开门见山,不能拐弯抹角。 导入环节的现代媒体使用可以随着教学内容、引入的方式而变化:导入环节可以是语音教具播放的一首歌曲,PPT呈现的一个谜语;也可以是教师的一个问题、一幅图片。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很快进入到新知识的学习。

3.呈现环节。

利用现代媒体呈现语言知识,努力做到明确、直观,便于学生理解语言。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Unit6 Review》故事时,教师利用动画课件呈现西方圣诞节的欢乐场景,让学生认真倾听在圣诞节人们美好的祝福。呈现环节要保证原版的声音输入,不要自以为是,以教师的声音代替原版声音,一定保证学生尽可能地倾听、感受地道的英语。同一张PPT的内容要适量,图像清晰,字体适中,内容明确,便于理解,不引起歧义。

4.操练环节。

操练环节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在操练过程中,教师一定结合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PPT、畅言智能教具进行强化和训练。例如,在故事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故事中的重点情节,利用畅言语音教具反复播放重点的语言点,引导学生反复倾听、认真模仿、不断体会语言的意义和情感,最终达到深入理解和熟练朗读的程度。教师利用幻灯片等手段提前设置好各种形式的练习活动,不必在课堂上进行现场的布置和组织,可以加快练习的节奏和练习的强度,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的机会,从而加大课堂的密度,提高练习的效果。

5.拓展环节。

利用多媒体,创设语境,创编对话。例如,在四年级第三单元《Unit3 It is too expensive》的对话课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呈现不同的购物场景,在服装店、在水果店、在玩具店、在书店的各种购物场景,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情境中,使用“Can I help you?What do you want?Do you have any…?How much is/are…?”等语言材料自主进行交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通过PPT给充足的语言支持,使不同的学生能够使用语言进行真实的语言实践活动。

三、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能力

1.培养语用能力。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能够使用英语。所以在教学中,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真实的语境、布置具体的语言任务,使学生能够用语言做事情。

2.培养思维能力。

在低年级教学中,教师尽量利用多媒体、实物投影、电子白板等呈现各种各样的实物图片,帮助学生建立单词和意义的联系;利用多媒体和畅言语音教具等,建立声音和意义的联系;使学生牢固记忆单词的音、形、义;为学生的英语思维打好基础,避免中间的母语翻译环节。在高年级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出示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等活动,理解语言知识,锻炼思维能力。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英语语音素养和阅读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核心内容。因此在教学中,一定注重学生语音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

(1)培养自主拼读能力。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障碍是单词。英语是拼音文字,掌握了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就是掌握了一把开启英语学习的钥匙。在新单词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尝试运用已有的语音知识,自主试读单词,然后通过畅言智能语音教具进行纠正发音的操练活动,使学生掌握英语每一个音素的正确发音,逐步培养学生见词能读的能力。通过多媒体,呈现新的词汇,强化单词的认读训练,帮助学生形成运用发音规律记忆单词的技巧。

(2)培养良好的语感。教学中,利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原版的声音输入,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形象模仿的习惯,使学生逐渐熟悉英语音素;掌握单词的重音、句子的节奏、重音和语调。使学生逐渐形成语感,养成良好的语言素养,能够感受英语语音的美,体验英语学习的快乐。

(3)培养阅读能力。网络为英语学习开启了广阔的天地,原汁原味的英语可以使学生感受西方国家的文化氛围、开阔学生的视野。

四、值得关注的问题

板书、图片、实物教具等常规教学手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依然发挥着现代教育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绝对不要以现代教育技术代替常规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师漂亮、规范的板书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能够使学生理解知识的构建过程,能够长时间地刺激学生的视觉功能,能够加深学生的理解,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丰富的教学图片可以使教学更便捷,更随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选取任意的图片进行复现和操练。真实的、可触可及的实物教具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常规教学手段的使用,两种教学手段相互融合,更能够改善教学环境,促进课堂实效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乔立梅 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英语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2]何克抗 李文光 教育技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论文作者:张凤英,刘晓婧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6年9月总第20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  ;  ;  ;  ;  ;  ;  ;  

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策略的研究论文_张凤英,刘晓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