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沃多克金矿找矿标志的认识论文_王冰

浅谈沃多克金矿找矿标志的认识论文_王冰

身份证号:41010819900204XXXX 河南省郑州市 450043

摘要:通过对沃多克金矿的控矿地质背景及含矿地层分布的特征的认识,对矿区矿体特征的了解,大致确定了沃多克金矿的矿床成因类型。得知金矿体赋存于中泥盆统托克萨雷组第三岩性段的浅变质岩岩系中。含矿构造带常具有明显的蚀变和矿化现象。总结出沃多克金矿的找矿标志为:异常标志、地层标志、构造标志、蚀变矿化标志、岩浆岩标志及其它标志

关键词:沃多克;金矿;找矿标志

1、矿区地质

1.1地层

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托克萨雷组第三岩性段第二岩性层(D2t3b)和第三岩性段(D2t3c)。

(1)第二岩性层(D2t3b)岩石蚀变现象普遍,局部片理化强烈。岩石劈理、片理发育,蚀变较强,并有大量石英闪长岩脉及层间石英细脉穿插。岩石绿泥化、绢云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普遍,常形成规模较大的矿化蚀变带。矿区内矿化蚀变带均产于该层位,为矿区主要的矿化层位。

(2)第三岩性段(D2t3c),主要岩性为变细砂岩及堇青石角岩,局部有少量细条带状或透镜状分布的变粉砂岩夹层。堇青石角岩呈半环形分布于该层位下盘靠近东部黑云英闪岩一侧,形成黑云英闪岩岩体的外接触带。受区域动力及热变质作用,岩石蚀变强烈,角岩化明显,岩性依次由变细砂岩→角岩化细砂岩→堇青石角岩。

1.2构造

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发育普遍,矿区内见有数条断裂,主要断裂为南东东向至北西西向。矿区受萨热乌增黑云英闪岩体挤压,构造蚀变带呈缓弧形长条状分布,基本呈单斜构造。主要岩性为变中细砂岩、绿泥绢云千枚岩、黄铁矿化石英闪长岩脉。金矿化带与之相吻合,是本区金矿矿体的主要导矿、储矿控矿构造,其中石英脉、石英闪长岩脉等中酸性岩脉密集分布。容矿岩石主要为石英闪长岩。

1.3岩浆岩

矿区内中酸性岩脉发育,主要为石英闪长岩脉和石英脉,其次还有少量的细粒花岗岩脉,呈脉状体顺层产出,断续相连,具尖灭再现,雁形排列现象,其中石英闪长岩脉,石英脉局部密集分布呈脉带。石英闪长岩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绢云母化、硅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蚀变及黄铁矿化、褐铁矿化、金矿化。

1.4围岩蚀变阶段

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岩矿鉴定所提供的各种蚀变矿物的交代穿插关系,将矿区的围岩蚀变划分为四个阶段:(1)成矿早期黄铁矿化:主要表现为黄铁矿呈浅灰黄色,多为自形、半自形立方体,呈不规则星点状分布,受后期变质作用多为他形粒状,与金成矿关系较为密切。(2)主成矿期黄铁矿化:主成矿期黄铁矿化,表现为石英闪长岩融岩携带大量硫化物矿物和一定量的金元素在地质运动中顺层侵入到上部岩层中,受构造和温度变化的作用在地层、原岩中形成浸染状黄铁矿、细脉状黄铁矿,与金成矿关系最为密切。(3)成矿晚期黄铁矿化:成矿晚期黄铁矿化,主要表现为他形细粒状集合体,黄铁矿呈不规则状产出。硅化石英细脉常伴生有黄铁矿化,偶尔见少量方解石、碳酸盐细脉,与金成矿关系较密切。(4)成矿期后碳酸盐化:碳酸盐化是成矿的最后一种蚀变,碳酸盐矿物主要为方解石,呈星点状或细脉状分布,共生矿物有少量的细粒黄铁矿和石英。

2、矿体特征

矿体倾斜延伸340m,形状近似于斜卧长方形,矿体总体走向16°,倾向106°,陡倾,倾角76°—84°,平均80°,矿体沿倾向倾角变化不大。矿体厚度最大5.86m,最小厚度0.56m,平均厚度3.39m,矿体厚度变化系数为 28.77 %,属于稳定型脉状矿体,矿体厚度变化不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矿体品位最高6.17×10-6,最低品位1.10×10-6,(ZK2404钻孔),平均品位1.83×10-6,单样最高品位11.08×10-6品位变化系数为 69.11%,属于较稳定型,地表品位较高,深部品位相对较低,矿体自地表向深部品位有逐渐变低的趋势。

矿体产于碳酸盐化褐铁矿(黄铁矿)化千枚岩和碳酸盐化褐铁矿(黄铁矿)化变细砂岩和变粉砂岩中,以及褐铁矿(黄铁矿)化石英闪长岩中,容矿岩石为碳酸盐化褐铁矿(黄铁矿)化绿泥千枚岩及斑点状千枚岩,碳酸盐化褐铁矿(黄铁矿)化变细砂岩和变粉砂岩以及褐铁矿(黄铁矿)化石英闪长岩。

3、 矿石质量

根据野外观察和室内鉴定,矿石金属矿物有黄铁矿、褐铁矿,一般含量2-8%,局部可达8-15%。脉石矿物有石英、斜长石、绢云母、绿泥石、高岭土、方解石等。根据金属矿物之间的关系及结晶程度划分为自形—半自形晶结构、它形晶粒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包晶结构。矿石构造主要有:浸染状构造、细脉—浸染状构造、脉状—网脉状构造、峰窝状构造

4、矿床成因

本区金矿床赋存于中泥盆统托克萨雷组,第三岩性段第二岩性层的变中细砂岩及变粉砂岩,局部有绿泥绢云千枚岩。金及其他元素来源于华力西中期第三期侵入的布托别山火山岩。结合区域成矿特点,金及其它多金属元素主要赋存于中泥盆统托克萨雷组变粉砂岩、千枚岩中及顺层侵入的石英闪长岩脉中。

矿区内金矿体产于构造蚀变带内,其空间分布严格受构造带控制,矿区岩层在东南布托别山岩体的挤压下,发生扭曲变形,成矿热液顺构造带顺层侵入,交代早期岩石,并在一定部位富集成矿。矿区布托别山岩体周围,分布了许多规模大小不一的金矿体。这是华力西中期岩浆活动的强大热动力,把地下深处的大量成矿物质沿构造带通道输送上来的结果。

综上所述,沃多克普查区金矿的成因类型是岩浆热液后期形成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成矿时期属华力西中期第三次侵入时期,代表岩体为布托别山黑云英闪岩岩体。

5、总结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对沃多克金矿区找矿标志可以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异常标志:沃多克金矿区矿化蚀变,岩性,构造带表现明显,石英脉、石英闪长岩露头均可看到褐铁矿化现象,绿泥绢云千枚岩、变细砂岩、变粉砂岩地表部分也可以看到碳酸盐化、褐铁矿化等异常标志。石英闪长岩脉可做为本地区最直接的找矿标志。(2)地层标志:区内金矿赋存于中泥盆统托克萨雷组第三岩性段的浅变质岩岩系中,岩性以变粉砂岩、绿泥石化千枚岩、石英闪长岩岩相为主,次为石英岩脉,因此,在沃多克地区,地层也可成为直接的找矿标志。(3)构造标志:本区金矿床严格受构造控制,其规律一般为:沿布托别山岩体东西均为环布托别山火山岩体的缓弧形,走向为NNE和NNW数条断裂带紧密排列,产状变化大。由此可见,构造也是找矿的主要标志之一,特别是多期活动的构造,更容易成为成矿的最有利部位。(4)蚀变矿化标志:含矿构造带常具有明显的蚀变和矿化现象,一般为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等,这些蚀变都是找矿的直接标志。(5)岩浆岩标志:本区主要岩浆岩为华力西中期黑云英闪深成侵入岩,它来自于地下深部含矿物质较多,围绕岩体周围金矿点星罗棋布,说明在其四周是找矿的有利靶区。(6)其它标志:容矿断裂构造地表常见褐铁矿化,也是可靠的直接或间接找矿标志。

参考文献

[1]徐海安,等. 新疆哈巴河县沃多克金矿普查报告,2009.3.

[2]蔡士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岩石地层,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07.01.

[3]沈远超,等.新疆阿尔泰金矿带主要金矿类型、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地质与勘探》,2004,第05期.

[4]沈远超,等. 新疆北部金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大地构造与成矿学》,1998,第02期.

[5]田培仁.新疆北部主要矿产成矿规律,《新疆地质》,1994.3,第01期.

[6]陈毓川,等.中国新疆阿尔泰成矿带矿床地质、成矿规律与技术经济评价,地质出版社,2003.12.1.

[7]成守德,等.新疆矿产资源成矿特征与分布规律,《矿床地质》,1993,第01期.

论文作者:王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6

标签:;  ;  ;  ;  ;  ;  ;  ;  

浅谈沃多克金矿找矿标志的认识论文_王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