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论文_王伟 张俊清 刘波 刘洋 辛娟娟 马天怡

王伟 张俊清 刘波 刘洋 辛娟娟 马天怡(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一科 014010)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参考。方法:对240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颈动脉血管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斑块组和对照组,同时对两组患者的血浆进行D-D、CysC、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纤维蛋白原等进行检测,对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斑块组D-D、CysC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斑块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斑块组D-D、CysC 呈正相关,且二者均与双侧crouse 积分相关。结论:血浆D-D、CysC 指标与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这两个指标可作为预测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及程度的因子之一。

【关键词】D 二聚体;胱抑素C;急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09-0030-02The investigation of related risk factor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cerebral infarctionWang Wei,ZhangJunqing,Liu bo, Liu yang, Xin Juanjuan, Ma Tianyi(Department of Neurology,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aotou Medical College,Baotou 014010,China)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of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atherosclerosis.Methods: Plaques were detected in 240 patients with color doppler ultrasound.According to plaque or not,all the patients weredivided into plaque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plasma D-dimer, CysC, total cholestrol, triglyceride,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low density lipoprotein,fasting plasma glucose, fibrinogen, homocysteine were tested in all patients, to analyse the relationship of atherosclerosis and risk factors.Results:Thelevels of D-dimer and CysC in plaque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lasma D-dimer and CysC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in plaque group.The two indexes were both related with the crouse score.Conclusion: Plasma D-dimer and CysC are closely related to carotid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nd may be regarded as a predictor of extent of atherosclerosis.Keywords:D-dimer;Cystatin C;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carotid atherosclerosis

脑梗死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导致局部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其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死亡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负担,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存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降低其死亡率、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过程,这种炎症反应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破裂,从而导致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70%的脑梗死是由颈动脉病变引起的,而其病变的主要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可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所以说颈动脉粥样硬化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目前,作为交联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D-D 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作用备受重视,杨艳敏研究发现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D-D 水平呈明显增高[2]。近年来研究显示,多作为评价肾小球滤过率敏感指标的CysC 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也有一定的关系,其与脑血管病关系尤为密切[3]。本研究旨在通过对脑梗死患者进行上述两项指标检测来探讨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 1 研究对象 选取2012 年7 月至2014 年4 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40 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4],发病时间≤ 72 h,均为首次发病,且经头颅CT 或MRI 检查,排除了脑出血。其中,男性148 例,女性92 例,年龄38 ~ 80 岁,平均63.6 岁。排除可能影响D 二聚体和CysC 水平的因素:急性心肌梗死、肺栓塞等栓塞性疾病、严重的心、肾、肝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慢性感染、4 周内有外伤或相关手术病史。所有患者均详细记录年龄、性别、烟酒史等。

1.2 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查 所有患者均采用SONOS5500 彩色超声诊断议,取仰卧位,暴露颈部,分别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等,根据有无斑块分为斑块组和对照组,并记录双侧Crouse 积分,通过crouse 积分值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Crouse 积分: 分别将双侧CCA、颈动脉分叉处等孤立硬化斑块的最大厚度相加,之和为斑块总积分,0 分为双侧无斑块者)。

1.3 实验室检查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第2 d 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D-D 和CysC,同时再分别测定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rol,TC)、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lipoprotein,LDL)、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进行χ2 检验;为明确斑块组中血浆D-D 和CysC 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采用Pearson 或Sperman 进行相关性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危险因素的比较 240 例研究对象中,斑块组为146 例,对照组为94 例。斑块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吸烟史、饮酒史、高血压病、糖尿病、空腹血糖、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斑块组在年龄、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FIB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细数据分别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浆D-D 和CysC 水平的比较结果 斑块组血浆D-D 水平为(1.29±0.33)ng/L,对照组为(1.03±0.45)ng/L;斑块组血浆CysC 水平为(1.30±0.44)mg/L,对照组为(1.02±0.48) mg/L;斑块组血浆D-D 和CysC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2。

2.3 斑块组中血浆D-D、CysC 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采用Pearso 或Spearman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斑块组D-D、Cyst 水平与crouse 积分均存在正相关(r=0.153,P < 0.05)、(r=0.154,P < 0.05)。斑块组血浆D-D 水平与CysC 之间也存在相关性(r=0.254,P < 0.05)。

3 讨论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失衡是缺血性脑卒中主要病理过程。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降解为纤维蛋白单体,它钙离子及凝血因子Ⅻ作用下所形成的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发生降解,生成D-D,血浆D-D 增加表明了纤溶系统和凝血系统的双重激活。解新英曾得出结论[5],D-D 含量增高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在本研究中可以看到,斑块组D-D水平较对照组高,也证明了D-D 与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

CysC 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其具有调节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参与并调节炎症反应过程等作用。CysC 参与各种炎性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6]。本实验中斑块组CysC 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也说明了这一点。李麟等[7]认为,CysC 与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预后密切相关。近年来有研究发现[8,9],血清CysC 升高与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D-D 和CysC 为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上这两项指标联合颈部血管超声的检测,有助于病情预测,判断预后,对诊疗方案的确立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 崔庆宏,陈慧,张拥波,等.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新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23):1879-1881.[2] 杨艳敏,李慎贤. 老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与脂蛋白(α) 和D 二聚体的关系[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6,35(10):286-287.[3] 汪飞,储照虎.胱抑素C 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的研究进[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0,17(5):309-311.[4] 中华神经病学分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5] 解新英,宁红霜,曹莹,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D 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11,19(3):226-227.[6 ] L oew M ,H of f m ann MM ,Ko enig W,e t al. G eno t yp e an d plas m aconcentration of cystatin C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and risk for secondary cardiovascular events[J]. Arterioscler ThrombVasc Biol,2005,25(7):1470-1474.[7] 李麟,杨永健,曹佳宁,等.冠心病患者C 反应蛋白与胱抑素C 检测的临床价值研究[J].人民军医,2011,54(1):34-35.[8] 洪流,陈华英,张家明,等.脑部疾病患者血清和脑脊液胱抑素C 水平观察[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9,24(2):133-135.[9] 胡志雄,刘湘林,晏新民,等.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和胱抑素C水平变化的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9,17(8):670-671.本课题受到内蒙古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资助,基金名称:大鼠自体间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作用机制的研究。基金项目编号:2012MS1103

论文作者:王伟 张俊清 刘波 刘洋 辛娟娟 马天怡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5月第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6/26

标签:;  ;  ;  ;  ;  ;  ;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论文_王伟 张俊清 刘波 刘洋 辛娟娟 马天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