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50例的护理效果评价论文_陆璟娅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风湿科 江苏苏州 215006)

【摘要】目的:探究并评价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况、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SAS评分、SDS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确切。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综合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1-0217-02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主要因中枢神经系统受神经元反应性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及抗磷脂抗体等物质的侵犯所引发的疾病,昏迷、癫痫样、精神异常等是该疾病较为常见的临床表现[1]。我院为部分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具体报道见下。

1.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我院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19例;平均年龄为(43.91±5.72)岁;平均病程为(4.93±0.79)年。

观察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5:20;平均年龄为(44.32±6.01)岁;平均病程为(5.01±0.93)年。

以上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统计学不具有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常规的心理、饮食及用药指导等护理。

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中增加综合护理,具体护理内容如下[2]:

(1)抢救护理:1)保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使用舌钳与开口器,避免患者出现舌后坠或咬伤。2)牢固气管插管,及时更换松脱的胶布;保持患者气道的湿度,定时对气管内滴注湿化液;定期为患者开放气管导管气囊,每3小时进行一次;及时为患者吸痰;患者在插管期间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口腔护理,避免口腔感染。

(2)细节护理:1)由于疾病恶化较突然,患者的心理压力过大,护理人员应从多个角度与患者沟通交流,向患者讲解疾病知识及药物的副反应,提升患者对疾病及治疗的认知,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心理情绪;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诉说内心感受并给予患者理解与同情,讲解该疾病治疗成功的案例,以此提升患者的信心及治疗依从性。2)每4小时为患者测量一次体温,保持病房空气的流通及温湿度,认真对患者的口腔进行护理,每日对患者的皮肤情况进行检查,定时协助患者翻身,避免发生褥疮,每日至少擦洗2次肛周及会阴;若患者留置导尿管,护理人员则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每日为患者更换集尿袋,一旦患者出现高热,根据患者的测敏结果适当选用抗生素药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况、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

心理状况由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由患者自行填写,临界值为50分,分值越低说明患者的心理状况越理想。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 20.0版进行处理,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计数资料(%表示,χ?检验);患者的心理状况、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用(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若P值小于0.05,表示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在护理后各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生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具体如下:

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患者并发软组织炎症,1例并发肾功能不全患者,其并发症发生率为12.00%。

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00%,该组中主要包括6例软组织炎症患者,4例肾功能不全患者及1例胸膜炎患者。

2.2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SD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两组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的心理状况、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

3.讨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在临床中较为常见,该疾病具有发病急、死亡率高等特征,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中主要通过控制疾病的发展,减少并发症以此降低患者的死亡率[3]。

常规护理缺乏对患者疾病发作时的急救护理措施,降低护理的准确性及专业性,影响患者的救治时间,无法降低疾病风险[4];与此同时,该项护理措施仅通过常规的心理护理、饮食及用药指导,无法满足此类患者对护理的需求,患者经反复发病及强烈的药物副反应,极易产生严重的负面心理情绪,甚至导致患者出现排斥治疗及护理的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因此该项护理效果欠佳。

综合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抢救护理与一般护理两方面,利于患者身体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其心理状况提升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5]。该项护理措施主要通过为患者实施科学有效的急救护理,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开展对应的护理措施,降低疾病风险及致死率,保证临床治疗效果;通过对患者的气管插管进行护理,减少发生感染的概率,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通过从患者的角度出发,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缓解因疾病突然恶化对患者心理产生负面影响;通过为患者开展健康宣教,将疾病及治疗的相关知识告知患者,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降低患者因药物副反应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的概率;通过调节患者的饮食,为其准备高蛋白、低盐、易消化的食物,增强其身体机能,减少疾病并发症,促进患者身体的恢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SAS评分、SDS评分、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表明,综合护理有利于控制患者的并发症,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提升护理满意度。

总而言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张建华.综合护理干预在狼疮脑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4,28(4):1223-1224.

[2]鲍亚丽.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护理难点分析及对策[J].中国临床护理,2012,4(3):211-213.

[3]王世娇.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病人的护理[J].全科护理,2012,10(10):958-958.

[4]梁晓丽.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9(4):55-55.

[5]李丹.红斑狼疮的护理关键[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7):287-287.

论文作者:陆璟娅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3

标签:;  ;  ;  ;  ;  ;  ;  ;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50例的护理效果评价论文_陆璟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