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究论文_陆伟基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究论文_陆伟基

(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区石城镇石城中学,527525)

摘要:学生在学校主要的活动场地就是班级,同时班级也是学生主要的学习战场,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但是管理一直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的管理,既不能太过于严厉,又不可以太过于宽松,如果太严厉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太宽松学生又不听管教,因此,如何有效的对班级进行管理是班主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对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

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为学生构建舒适健康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和学习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班级管理,采取正确合理的方式进行班级管理。

一、初中班级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班主任管理权威化

班级管理的时候,我们更多的班主任主要注重班级管理的权威化,听不听话,学习成绩好不好。传统教育教学观念束缚住了班主任管理的态度,更多的是严厉,保持教师的权威性和学生的服从性。

2、初中班级管理缺乏规范化

在学校班主任管理方法策略基本没有培训,没有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管理经验,班主任大多是直接上手,或者向身边稍微年长的班主任学习一二,大多老师是根据自己的生活常识和主观意愿来管理学生的。没有系统的管理培训和方法,班主任管理起来大多是想到哪里管哪里,或者等问题已经发生才知道哪些方面需要管理,没有逻辑性,不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班主任在管理方面不但质量没有得到保障,还消耗大量的时间没有得到想要的效果。

3、班级管理过于片面化

在初中教育当中,由于过分的注重成绩,往往会忽视学生在这个成长阶段最需要培养的东西,那就是品德。一个社会有用的人才,首先是拥有高尚的品德和爱国情怀以及民族自豪感,而不是拔尖的成绩[1]。成绩能一眼就看出一个人学习能力的高低,而道德的考评却需要长时间的观察,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还要关注学生品德的培养,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状况,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初中班级管理策略

1、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班风

班级管理应注重构建健康向上的班风。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在学生共同努力完成班级活动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形成班级凝聚力,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发展。其次良好的班风还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让学生既不是只追求成绩的功利性学习,不会只认为和同学之间只存在竞争关系,让学生变得冷漠、自私自利;也不会在班级内形成懒散堕落的学风,让学生只追求哥们义气,对待学习完全不上心。可以以班风促进良好学风,通过在班级内形成良好的竞争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构建良好的班风首先需要班主任的亲身示范。对于学生们来说,老师的行为起着指导作用,学生很容易模仿老师的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要提高教学能力,还要注重对学生的道德模范和行为的指导意义,在工作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班主任应当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在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每当在运动会上或者有集体项目时,班级的凝聚力能够明显增强,班级同学整体的精神面貌都是特别阳光、积极向上的,而在日常的教学中班级整体凝聚力不会特别的凸显。由此我们可以在日常的学习中为班级学生设置整体目标,例如本次期中考试我们班整体成绩要超过多少分,或者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通过为整体班级学生设置同一个目标,激励他们完成这种方式来增强班级凝聚力,从而建设文明班风。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班级共治,尊重学生的权利

处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其权利意识的苏醒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我概念,他们渴望表现自我,渴望获得平等的权利。同时这一阶段也是学生责任意识培养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注重对学生责任意识培养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2]。而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所以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我们不妨以放权的方式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的责任意识培养。

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笔者就是以班级共治的方式尊重学生的权利、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的。

首先,笔者将本班的班级职责进行细化,小到桌椅、板凳、花花草草,大到班级纪律、班级卫生,笔者都设置了专门的管理岗位。然后,笔者以召开主题班会的方式,将这些任务分配到每个学生的手中,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的一份子。同时,在每周班级工作总结之时,笔者都会对本班各个方面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同学提出表扬,提高了学生们的班级义务履行热情,促进了学生们的责任意识的培养。

在这一班级管理过程中,笔者以班级共治的方式,分化了班级管理职责,提高了学生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参与积极性,落实了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导地位,提升了学生的班级归属感,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3、深入了解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

常言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也就是班主任想要有效管理班级学生,首先要对其有深入的了解,如果对学生实际的心理想法没有充分的了解,如何有效的开展管理措施,并且管理成效也十分不理想。因此,班主任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和学生做朋友,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及时发现每个学生出现的异常,有针对性的对管理措施进行调整。另外,班主任还要对学生的家庭情况、缺点、爱好有充分的掌握,这样避免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出现口误伤害的情况,班主任还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特长组织开展一些活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最后,因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时期,不愿意和家长与老师多交流,并且初中生在看待事情的时候,大多数的想法都是介于理智与不理智间,需要班主任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班主任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改变自己在学生心中的不好形象,使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近,信任度也越来越高。

4、对良好的班级氛围进行营造

班集体一定要是团结和谐、友爱、众志成城的,这样的班集体才会走向更好。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是否具有较好的成效对教育事业有直接影响,班级当中具有良好的氛围可以使所有学生都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从而为班级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班主任首先要率先垂范,不断的带动学生发展。班主任管理学生并不是让学生对自己言听计从,而是要让学生树立集体感、团结性。例如班主任在给学生讲感恩的时候,可以将汶川大地震当中的感人事件讲给学生,同时还可以播放相应的音乐,如《感恩的心》,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同情心以及感恩心会被充分的激发出来,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也会学会感恩[3]。所有学生都怀着这种情感,在班级中与其他学生也会做到互帮互助,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班级氛围。

综上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与学生做朋友,并结合各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管理方法,另外,班主任还要以身作则,将模范带头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营造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使学生服从班主任的管教,有效开展班级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丽婷.探究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沟通技巧[J].中国校外教育,2018(26):36.

[2]邱六英.关于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探索[J].学周刊(旬刊),2014(2):11.

[3]边秀梅.试论初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策略[J].才智,2015(33):64.

论文作者:陆伟基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2月6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4

标签:;  ;  ;  ;  ;  ;  ;  ;  

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探究论文_陆伟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