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流相关保险的发展探析论文

我国物流相关保险的发展探析

孟永昌 东海航运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带来的是海量商品、服务和信息的加速流通,从而也带来了对于物流需求的爆炸式增长。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在2013年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从2018年的数据看,我国铁路货物周转量、公路货运量、港口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快递量均居世界第一。

我国物流业发展虽取得如此成绩,但其面临的安全管理、风险防范等问题仍十分突出,保险业作为风险管理的专业工具,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但就目前市场的整体反馈来看,仍存在很多痛点和难点问题有待解决。

但是与市场需求不相匹配的是,我国物流相关保险的发展缓慢且不尽如人意,保险公司甚至将其列为劣质业务。以物流责任险为例,由于多种原因导致市场保费充足率低、赔付情况差,以致多家保险公司暂停开展此类业务。

一、我国物流相关保险市场现状

目前我国保险市场没有针对物流业的统计数据,其市场规模到底有多大尚无官方数字可参考。可以明确的是,2018年我国货运险保费规模为121.1亿元,同比增长20.6%,略高于工程险、家财险的市场规模。另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201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83.1万亿元,如果按照万分之三的费率估算,我国物流相关保险的规模可达800多亿元。

因为,就只有这样,广大教师才能真正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人,而不是始终处于“被运动”的地位,也不会因为“理论优位”这一传统认识而永远处于“受教育或被指导”的位置.这事实上也是国际上的普遍趋势:“就研究工作而言,仅仅在一些年前仍然充满着居高临下这样一种基调,但现在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已转变成了对于教师的平等性立场这样一种自觉的定位.当前研究者常常强调他们的研究是与教师一起做出的,而不是关于教师的研究,强调走进教室倾听教师并与教师一起思考,而不是告诉教师去做什么,强调支持教师与学习者发展自己的能力,而不是力图去改变他们.”[23]

随着物联网技术应用的推广,物流车辆上装载全球定位系统、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其他各类传感器等已成为趋势,实时动态地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至管理中心,然后采用一些大数据分析的手段进行风险监测和预警。很多保险科技公司都在探索利用上述数据建立全新的保险定价模型,以期实现精准定价和实时风险管控。

二、物流相关保险发展中的问题

(一)物流相关保险发展缓慢的原因

1.物流业务环节繁多,风险多样。现代物流已经发展成为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新型集成式管理模式,服务的多功能性导致其操作链条过长且不确定性高、可控性差。

2.物流企业良莠不齐,保险逆选择现象普遍存在,且物流相关保险的理赔有很大的道德风险,导致保险行业望而却步。

3.货运险等物流保险业务具有点多面广、单均保费少等特点,但出单、送单、批单和收取保费一个程序都不能少,使得展业难度大、成本高,在IT支持普遍不足的背景下,更多保险公司把精力放在了其他“大块”业务上。

(二)物流相关保险的痛点问题

1.保险公司监控能力不足,现有业务模式有待优化。现在国内货运险市场普遍的业务模式是采用预约保险,通常来说就是保险公司与被保险人(进出口商、物流企业等)签订预约保险协议,约定保险标的、险别、保险费率、使用条款、保费和赔款支付方式等,并在每批货物运出之前向保险公司申报。这种模式存在一个问题,如果被保险人的货物没有出险,部分被保险人实际上可以考虑不报或者少报,如果货物出险,那么出险业务肯定要报。而保险公司缺乏有效的监控能力,这意味着保险公司收到的上报业务可能是高风险甚至是已出险的业务。

未来在保险科技的支持下,线上投保、移动端投保、智能核保、智能定损、线上理赔等技术将会大大降低业务链上各相关方的工作量,提升客户体验和工作效率。

保险公司还应积极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最新技术,优化物流相关保险的风控手段,比如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北斗等)、AIS数据实时监控车、船行驶状况,甚至可以借鉴当前车险市场在UBI、里程保险方面的产品,探索物流保险的全新商业模式。

3.物流公司对承运的货物价值不清楚,导致不能对运输风险作出科学评估,保险公司只能通过物流企业的年收入来制定保险费率,带来了保障与风险不对等的问题。

三、保险科技有望给物流保险带来突破

十多年前各大保险公司就推出了“货运险电子商务e-Cargo系统”,当时已经具备了客户远程自助投保、出单、批改等核心功能。紧接着一些中小保险公司也相继推出了e-Cargo系统,而且逐渐从客户端形式(C/S)转变为互联网形式(B/S),用户友好度也得到了大幅提高。

谈及行业企业普遍面临的人才短缺问题,徐建国理事长表示,人才问题是永恒的,关键在于人才结构的匹配。人才的分层次培养需要行业各方协作,学校、企业、社会机构,有分工有合作,既要有应用型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要有跨界人才的培养。唯如此,人才缺位的状况或许才能得到根本改变。徐建国理事长希望我们,要保持好奇心,凡事想一想有没有另外的可能。同时要踏实做事。“人生成长无捷径”,他语重心长地说道。

航运大数据也越来越多地被用在航运风险管理上,比如用大数据做航运企业的征信管理,用AIS大数据识别热点船舶危险会遇到的热点区域。相关企业可通过各种新技术的应用,链接货主、货代、堆场、码头、船代、船公司等,将整个航运产业链打通,提供链条式服务。

(一)承保理赔便利化

新生儿气胸是一种常见的新生儿急危重症,主要表现为气促、发绀、吸气“三凹征”等,严重将引起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及呼吸衰竭,危及患儿生命[1-2]。因此,及时诊断并采取有效措施治疗尤为关键。新生儿气胸常存在多个发生因素,本研究对气胸新生儿及健康新生儿进行研究,旨在探讨新生儿气胸发生的高危因素,为治疗及干预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根据爆发时间,去除1953—1954年和1968—1969年两次事件。另外,把1986—1988年的一个事件作为一个特例去除(事件持续时间长,且有明显的双峰结构)。按爆发时间分类统计,1950—2016年间共发生17次El Nio事件,其中:SP型有8个,平均持续时间12 mon,平均最大振幅1.95 ℃;SU型9个,平均持续时间6 mon,平均最大振幅1.01 ℃。

2.保险产品结构单一,不能满足多样化需求。目前市场上物流相关的保险产品主要有货运险、物流责任险等,且各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障基本相同,并没有针对第三方物流、专线、零担等不同物流企业的风险特点提供定制化的保险产品。

平面几何负担着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基本任务,以平面几何为契机,逐步深入学习研究解析几何、代数、三角数形结合(例如:数轴、坐标、函数图象等),立体几何等,无论哪一部分数学知识都必须由教师有效控制课堂活动。新课程需要新方法,采用先学后教,让学生“从书中学”、“从做中学”,教师重视讲授学生学不会的,又重视练习、既重基础又重能力、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掌握和练习目标的开放的教学方法。

国内目前有很多家在线物流保险平台(如货保宝、阔鱼保险、货保微、聚宝物流、保运通等),多以会员制的形式提供在线比价、快捷投保、闪电出单、专业顾问等服务,同时提供线下辅助理赔服务。这些在线物流保险平台一般依托于某家保险经纪公司和保险科技公司,与一家或多家保险公司的核心系统直接对接;此外还有一些物流平台(如货车帮、运去哪、快舱网、oTMS等)将保险作为一项增值服务,与一些有互联网保险经营资质的平台直接对接,提供场景化的在线投保服务,而且也会提供丰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二)产品服务多元化

随着物流平台的发展,物流相关数据的积累,保险产品逐渐趋于多元化。多家保险公司与物流平台合作,推出了诸如“货物运输延迟保险”“公路货运空驶费用损失保险”等个性化产品。还有保险公司针对陆路运输推出货运年险产品,可按照货物价值计费,也可按照车辆、路线计费,多种承保方案灵活定制,在传统物流责任保险产品的基础上提供了各种定制化服务。

物流相关保险业务的分散性、碎片化导致了其在承保理赔环节的工作量巨大。在传统的业务模式下,繁琐的录单、出单工作让业务员分身乏术,同时理赔端的小赔案也较多,很多案子的公估费比赔款还要高,再加上整个过程的案卷整理工作,保险公司的单均投入产出效益是较低的。

(三)风险管理专业化

除了货运险、承运人责任险、仓储责任险等传统物流保险外,还有雇主责任险、意外险、营运类车辆险、其他创新场景下的保险等,物流相关的保险需求是十分巨大的,可以说保险从来都是物流业的“刚需”。以占全国80%以上的中小物流企业为例,一车货物价值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一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则会面临企业亏损甚至倒闭的窘境。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科技不断渗透保险业,为物流相关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带来了新的可能。

4.统一要求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研究新课标背景下高等师范院校英语教学法课程教学策略,落实国家、学校对教师教育专业的统一要求。

四、发展物流相关保险的建议

(一)科技赋能,打造全新商业模式

就目前很多保险公司的物流保险相关系统来看,整体感觉比较粗糙,易用性仍存在一定不足。其根本原因是系统的设计仍是从保险公司业务的角度出发,不符合以客户为中心的基本定位。在互联网、移动化时代,能按照用户的使用逻辑设计前端系统,尽可能降低用户的学习和使用成本,打造“傻瓜式”的用户体验,就能很好地解决用户痛点。

(1)规范了生产检修项目的计价行为。以前无相应合适的套价定额时,经常出现以量补价、量价扭曲的现象,企业定额的使用有效地规避了此类岗位风险。企业定额在材料消耗、用工消耗、机械配置、施工方案、费用构成等各个指标上基本上是按照企业特点和管理水平编制的,更具有操作性。它是工程量计算、项目划分的依据;同时作为编制招标标底或控制价、确定合同价、结算价的重要依据。

一分钟、二分钟、三分钟······鬼迟迟不肯出现。我生气了,大骂那鬼是胆小鬼。骂完之后,我还不解气,决定搜房间,把这可恶的鬼揪出来。

(二)对接平台,融入物流业生态圈

保险公司可开发标准化的对外接口,实现与其他平台高效无缝对接。

一是与物流平台直接对接,为客户提供场景化的保险服务,这属于典型的B2B2C模式。这种做法的优势是可以直接与物流平台合作,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进行产品开发和风险管理,更能贴近客户,但是前期洽谈、系统对接等工作量相对较大。

二是与经纪公司的在线投保系统对接,充分发挥经纪人贴近市场的优势,与一个经纪人的对接完成,意味着与该经纪人合作的各渠道都完成了对接,有“一劳永逸”的效果,但是渠道手续费、定价权等方面会有劣势。

无论以哪种方式实现与平台的对接,都可以通过平台化方式,实现与客户的链接、交融、充分匹配。还要充分挖掘网络平台作用,丰富合作内容,不仅仅将其充当为“卖保险”的工具,更要通过对用户需求的深度调研、大数据行为分析、产品需求档案编制、保险产品协同设计等为客户提供便利化的风险保障服务以及其他金融服务。

(三)细分市场,开发专属保险产品

用专业和细分的思维来做物流相关的保险业务,更多应该考虑到场景化的应用设计。深入物流行业、深入供应链场景,切切实实地了解物流的模块分工,了解不同环节、不同用户的风险保障需求。理清陆路、水路与航空运输,长途与短途运输,第三方物流、货代与零担、专线的业务区别等,针对不同的场景进行承保方案的专属化、定制化设计。

例如在雇主责任险业务上,保险公司一般只能按年度一年一买,这样对于流动性相对较大的物流仓储企业,就不太方便操作,且当前市场上“不记名”投保、批单修改雇员信息等运作模式也存在一定弊端,保险公司是否可以提供合理的以月为单位的雇主责任险?能在这样看似“很小”的问题上提供更优的解决方案,就是保险公司“以客户为中心”的体现,更是专业性的体现。

所以说要做好物流相关保险的市场,创新保险产品是抓手,要协同物流公司、物流平台、保险经纪公司进行创新,努力做精、做细是关键。

(四)提升服务,全面增强客户黏性

传统的物流保险服务是一种低频的商业活动,只注重在承保和理赔环节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未来物流相关保险的服务一定要建立与客户定期交流的机制,改变以往保险一旦卖出就形同陌路的业务方式,将服务高频化、外延化。可以通过发展更多的物流圈内专家和学者,以咨询、风险研讨等方式,深入到用户物流业务中,为用户提供解决方案;同时邀请客户共同参与保险产品设计,形成战略合作模式和联盟化营销。

标签:;  ;  ;  ;  ;  ;  ;  ;  ;  ;  

我国物流相关保险的发展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