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高三生物复习中概念图的构建与使用论文_张辛成

浅谈在高三生物复习中概念图的构建与使用论文_张辛成

张辛成

摘要:本文结合教学实际,从《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出发,介绍了教师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对概念图的使用及其优点。同时,也阐述了教师在高三复习中如何使用概念图来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关键词:概念图;生物教学;高三生物复习

高中生物新课程改革正在实施。《生物课程标准》对生物教学的要求是使学生学会学习,而教师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探究知识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完成各项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北师大教授林崇德曾这样说道:“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可以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这也是使我们教师成为合格组织者的方向。高中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的学科,其中有大量需要记忆的知识。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完善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前后联系,而不是一味地重复记忆。在课堂上,教师有所选择地利用概念图进行教学,不仅能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还能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演绎能力。因此,本文结合生物课堂的教学实例,阐述了在生物教学中使用概念图的优点,同时,也阐述了在高三复习中教师使用概念图来帮助学生复习的具体策略,以此来提高学生的生物复习效率。

一、概念图的定义

概念图教学盛行于欧美国家,其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奈儿大学的诺瓦克(Joseph D.Novak)教授等人提出的。目前,我们国内的很多中小学教师也将概念图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简单地说,概念图是由节点和连线组成的一系列概念的结构化表征,其中的节点表示某一命题或领域内的各种概念;连线则表示节点概念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教师运用概念图进行教学,既能更好地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又能更有效地监控自己的教学过程和自身的教学水平。因此,概念图教学有其他教学方法所不可超越的优越性:一方面,在概念图教学中,更加强调概念和原理的重要作用,从而可以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习者运用概念图进行学习,既能促使学习者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又能使其更好地组织自己所学的概念,同时,也能使其较好地感知和理解概念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和意义,有效地降低自己的焦虑水平,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概念图教学

在芝加哥大学教授布鲁姆提出的分类系统中,第一级层次是“知道”,它只要求学习者对信息作简单的记忆,往上五级层次依次是领会、应用、分析综合以及评价,它们的智力技能与“知道”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是加工知识的方式,需要学习者在心理上对知识进行组织。这个分类系统为我们确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思考框架。阐明了教学目标应反映这一分类系统中所涉及的各种能力水平,而不能仅停留在“知道”这一起码的目的上。因此,教育者必须重视培养学习者的智力技能。教师利用概念图进行教学,既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知识的整合,使其准确地把握生物学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又有利于提高生物学概念的结构化程度,促使学生最终建立良好的知识体系。另外,师生共同构建概念图的过程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概念图的教学方法,教师打破了课本的局限,把前后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做到融会贯通,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在用概念图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可以一起创建概念图,这样,容易让学生找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进而促进他们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如下图) 

三、概念图教学在高三生物复习中的两个实例

构建概念图,是从2004年开始生物高考尝试使用的新题型,也是国际上正在讨论和使用的题型。该题型利用词汇中的各个术语,构建一个概念图,用来表示一个知识体系。该题型不但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扩大考查面,还可以考查学生对知识之间有机联系的理解程度。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是该类试题考查的一个重点。如2004年第Ⅳ套理综卷的第30题、2004年广东理综卷的第33题及2005年广东理综卷的第34题。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训练学生构建概念图不仅有助于学生解答此类考题,更重要的是,准确、完善、立体的知识网络也是学生解答高考中其他类型考题的基础。基于以上的分析,笔者在组织高三学生生物复习的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1.高三第一轮复习的重点是紧扣教材,夯实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复习时,要做到多层次、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将整套教材的相关知识通过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面”。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推理等能力。下面笔者以复习课“酶”为例:首先,教师让学生回忆旧知识,组织学生两人一组回忆所有与酶有关的知识,并将这些名词写在纸上;然后,指导学生从“酶”的概念切入,画概念图。在画图的过程中,让两个学生互相问答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1)来源:①是否所有的活细胞都能产生酶?②酶是否只在活细胞内起作用?(2)功能:列举课本中出现的酶参与的生化反应及相应的酶的名称,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DNA复制转录、基因工程中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等。(3)化学本质:还要再与‘蛋白质’的概念图联系。(4)结合功能和化学本质,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考虑);最后,应用概念图解决问题,训练学生图文转换、分析、推理的能力。

2.教师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第二阶段专题复习。专题复习不再注重知识的先后次序,而是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教师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再从新的角度,多方位地将知识“面”构成“体”,最终使学生获得三维的立体知识网络。与此同时,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推理等能力。下面,笔者以复习课‘酵母菌’为例:首先,教师提出酿酒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析一种生物(如酵母菌)的思维方法;然后,指导学生两人一组将教材中有关酵母菌的知识列出,并让学生互相问答每个知识点的具体内容,画出概念图。由于相关的知识点非常丰富,而且此时学生已掌握了大部分的知识。因此,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资料分析,尝试完成概念图;接着;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自己的概念图,并由全班讨论修正。在讨论概念图的过程中,教师要在从下几点引导学生重点分析:(1)由酵母菌的同化作用引导学生复习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培养基的配制原则等。让学生分析家庭自制米酒时培养基放什么物质?需要注意的条件是什么?(2)由酵母菌的异化作用复习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内因、外因)。分析家庭自制米酒时的培养条件,尤其重点讨论氧气的控制。(3)由酵母菌的群体生长规律引导学生复习生长曲线的四个时期的形成原因、影响微生物生长的环境因素。分析家庭自制米酒时需控制的环境条件是什么?培养时间是否越长越好?(4)由生态知识的角度分析家庭自制米酒时不用特别进行灭菌处理的原因;最后,应用概念图解决问题,训练学生图文转换、分析、推理的能力。

课堂教学在学生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弥补旧知识的漏洞,正确整合新知识。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各小组的概念图了解学生的知识漏洞和思维偏差,有的放矢地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全班讨论时,学生各抒己见,取长补短。在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下准确把握概念,完善概念图。最终的概念图不一定是唯一答案,学生只要能严谨、准确、完善地体现知识网络就可以。

3.通过教学实践,笔者体会到用好概念图,对复习有很多的意义:(1)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已有概念,确定复习起点。(2)有利于学生将知识结构化,便于学生聚焦生物复习中的重难点。(3)学生可以进行知识转化,使陈述性知识得以程序化。(4)有助于学生形成生物知识组块,促进其对知识的记忆。

四、对概念图教学的反思

用概念图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既能促进学生良好认知结构的形成,又能让学生形成有意义的学习。概念图教学打破传统但不摒弃传统,它与传统的,如讲授、观察、比较、实验等教学方法具有兼容性,可以互相补充。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创建概念图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但是,这个方法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因此,教师必须预先做好设计,否则随意性太大,这会导致学生制作的概念图不符合规范、漏洞百出。我们鼓励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课本知识仍是教学的指挥棒。在这点上,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受到了一定的限制,所以,教师应该妥善处理好概念图教学和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

参考文献:

[1]王大平,李新国.概念图的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04(6).

[2]朱学庆.概念图的知识及其研究综述[J].上海教育科研,2002(10).

[3]钟志贤,陈春生.作为学习工具的概念地图[J].中国电化教育,2004(1).

[4]游隆信.生物学概念的教学策略探析[J].生物学教学,2005(2).

论文作者:张辛成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9月下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1/16

标签:;  ;  ;  ;  ;  ;  ;  ;  

浅谈在高三生物复习中概念图的构建与使用论文_张辛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