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索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索论文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索

王安雯,陈银丽

(天津师范大学,天津300387)

[摘 要] 乡村兴则国家兴,教育兴则乡村兴。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当前,乡村教育面临着许多问题:乡村教育课程内容与乡土文化脱节、乡村教师“离土”趋势加剧、乡村学校学生流失严重等。针对乡村教育的这些问题,尝试提出一系列对策:开发符合乡村实际的校本课程、培养具有乡土情怀的乡村教师以及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关 键 词] 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教育;困境;对策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当前我国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集聚着中国最广泛的群众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中国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乡村教育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想描绘好乡村振兴这幅时代画卷,必须高度重视乡村教育。[1]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便是做好乡村教育振兴。但是,当前乡村教育仍面临着许多问题,只有找到解决当前问题的有效对策,才能更好地完成乡村教育乃至乡村的振兴。

德国法勒(VAHLE)公司在移动供电和工业通信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自1912年发明世界第一根钢体滑线以来,法勒公司开发了无数先进技术和专利产品。现在法勒公司已成为全球性的移动供电专家,在全世界52个国家开设了分公司及办事处,能及时提供最全面的移动电气系统和解决方案。法勒移动供电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是德国法勒(VAHLE)公司在中国设立的子公司,可为中国客户提供更先进的产品和技术。

一、乡村教育面临的困境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大量优秀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涌向城市,城乡差距问题亟待解决。同时,乡村教育逐渐衰败,许多学生随着进城务工的父母离开,导致乡村学校缩小甚至关闭,一些乡村教师不愿继续留在乡村工作。乡村教育正面临着:课程内容与乡土文化脱节、乡村教师“离土”趋势加剧、学生流失严重等问题,这给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带来了巨大挑战。

(一)乡村教育课程内容与乡土文化脱节——乡村校本课程缺失

乡村教育内容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乡村教育课程内容与乡土文化脱节。唐松林和姚尧曾称乡村为“应试的孤岛”,乡村教育重在升学,学校与村落隔离、学校与社会脱节、思想与乡土相距甚远,乡村学校根本没有成为凝集乡村文化的中心,反而被应试教育束缚着,仅仅看重与升学有关的科目,崇尚书本,专注记忆和培养学生应试技能技巧,忽视了与乡村青少年息息相关的乡土环境、乡土知识、乡土情怀[2]

乡村教育课程内容与乡土文化脱节,其本质是乡村校本课程的缺失,乡村中独具特色的各类资源在开发课程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乡村校本课程的缺失与学校有直接关系:一方面,由于乡村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的不重视,学校即使开设校本课程,也只是做一些表面功夫,并无实质意义[3];另一方面,乡村学校发展条件落后、资金匮乏,用于校本课程开发及实施的经费少之又少。在此情况下,乡村学校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心无力。教师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主力军。教师具备相应的开发和讲授能力是实施校本课程的必要条件之一。但是,由于乡村教师普遍学历较低,教学和科研能力十分有限,再加上缺乏相关培训,导致乡村教师很难较好地开发、讲授校本课程。学生是接受校本课程的主体,但大多学生长期受“离农”思想的影响,一心只想通过接受教育离开农村,前往城市谋求自身更好的发展。功利的思想导致学生对乡村校本课程的漠视,最终致使校本课程的实施不了了之。

(二)乡村教师“离土”趋势加剧

县委组织部的一个副部长专程来小镇看望我,很热情,还说了一大堆让年轻人很受用的话。这让我热情澎湃,心里立马许下了扎根农村大干一番的雄心壮志。

随着义务教育和网络的普及,乡村社会民众的文化水平显著提升,村民足不出户便能知晓天下事,原本乡村中需要识文断字的事务都要求助教师,乡村教师在以前是农村社会管理的自然领袖,受全村人的尊崇[5]。但如今,乡村教师身份式微,“乡贤”地位不复存在,乡村教师的威严降低,影响力减小,他们开始渐渐远离乡村政治事务。

生活即教育,教育内容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我国乡村地域辽阔,乡村学校应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发乡村特色校本课程。各类学校应意识到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定期开展培训,组织教师参加,并给予校本课程实施一定的资金支持。乡村教师应提升自身开发、讲授校本课程的能力,使校本课程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乡土。此外,学校应对学生做好有关思想工作,摆脱应试教育的枷锁,鼓励学生参与到乡村校本课程开发中,培养其兴趣和能力。开发符合乡村环境的校本课程可以将教育与乡村生活相结合,既丰富了学校课程内容,又培养了学生的“乐土”意识,增进学生对乡村的了解和热爱,为乡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教育大计,教师先行,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中最重要的角色。由于当前城镇化的发展,“差序格局”和“离农思想”产生和发展,乡村教师越来越缺乏乡土情怀。乡土情怀是农村教师坚守奉献的内在力量,也是农村教师群体凝聚力、向心力的体现。只有激发乡村教师对其所生活和工作的乡土社会以及自身乡土身份的认同和热爱,才能培养乡村教师的乡土情怀,增强他们专业发展的动力,提升他们的“乐土”意识,使他们真正愿意扎根乡村、安心工作。乡村教师需要重塑自我认同,增加与其他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明确这个职业及其对乡村教育的深远意义,摒弃“知识无用论”及急功近利的思想观念,以身作则向乡村人民传达教育的重要性,提升乡村整体素质,改善乡村精神风貌。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既要进一步推进有关政策的落实,为乡村教师的生活条件、经济状况提供保障,也要不断培养农村教师的乡土情怀,使其从内心认识到自身肩上的责任与使命,从而标本兼治,使乡村教师愿意扎根乡村,奉献乡村。

(三)乡村学校学生流失严重

乡村学校一直存在学生流失的现象,近年来,流失现象一直在加剧。目前,仍有一部分乡村农民教育观念陈旧、落后,教育在他们看来,投资高且见效慢,部分受教育程度低的家长选择让孩子辍学务工。此外,一些经济状况较好的家庭重视教育,则会选择将孩子送到城镇学校上学,因为无论是教师队伍还是教学硬件以及生源质量,乡村学校和城镇学校都有很大的差距。同时,一些农民携子女进城务工也会导致乡村学生向城镇转移,进而减少乡村学校的生源。再加上一些教师的厌教行为,使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辍学的现象[7]。学生流失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乡村教育功能的弱化。

二、解决当前乡村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开发符合乡村实际的校本课程

由于乡村环境的限制,乡村教师开始对自己的身份失去信心,身份认同感降低。他们认为自己的地位与城镇教师无法相比。此外,乡村民众对乡村教师的认同度也有所降低,他们认为即使接受高等教育,也无法改善自身的生活、经济状况,对乡村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不认同、不尊重的想法。

郑新蓉曾在研究中把中国教师的发展划分为五代,一至五代教师的更迭,完成了乡村教师由“自在的教师”到“专业的教师”的转变。当前,处于城镇化背景中的第五代乡村教师,很难长时间扎根乡村[4]。随着时间的推移、名利的诱惑,农村教师纷纷前往城市,到更有职业前景的地方就职。乡村教师的更迭展露出乡村教育衰败的势头,年轻教师不愿来,优秀教师留不住的原因主要是乡村教师身份式微以及身份认同感降低。

(二)培养具有乡土情怀的乡村教师

随着时间的推移,乡村教师与乡土社会逐步脱离,使乡村教师产生了对乡村教育和乡土社会的疏离感、陌生感、甚至是对立感[6]。长此以往,乡村教师对乡土社会的疏离感被代入自身的教学活动中,他们中的部分人开始厌教、弃教,导致部分学生厌学、弃学。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恶性循环,限制了乡村教育的发展。

(三)提升教师队伍质量

振兴乡村教育,建设一支优秀教师队伍是至关重要的。想要解决目前乡村教师质量不佳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对现任乡村教师进行符合乡村教育实际的教师培训,改善其教学技能。对教师进行培训时,培训内容切忌空洞,务必落到实处,否则难以达到实际的效果。另一方面,注重乡村教师的选拔,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选取真正有能力、有教学素养、有乡土情怀的教师来乡村任教,通过教师素质的提升,使人们对乡村学校重拾信心,进而减少生源的流失。改善教师队伍还需要增加男性教师的比例,缓解当前乡村教师队伍性别比例严重失衡的局面,这也有利于学生性别角色、个性心理的发展。

取同一批六棱菊药材粉末 1.0 g,按“1.3.5”项下的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 在 0、2、4、8、12、24 h 后按“2.2”项的条件测定,计算六棱菊峰面积的RSD为2.948%,小于3%,说明24 h内供试品溶液稳定性良好。

三、小结

综上所述,乡村教育目前面临许多问题:乡村教育课程内容与乡土文化脱节、乡村教师“离土”趋势加剧、乡村学校学生流失严重等。本文针对此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开发符合乡村实际的校本课程、培养具有乡土情怀的乡村教师以及提升教师队伍质量。乡村振兴,教育先行,只有做好乡村教育,才能培育好更多乡村青少年,为我国未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本文采用均方根误差值RMSE(Root Mean Square Error)评估预测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记i为一问题步骤,s为学生,则 esi表示学生 s对于步骤i的答题结果的预测值,gsi表示学生s对于步骤i的答题结果的真实值。RMSE值越小,则预测值与真实值越接近,算法的分类正确率越高。

参考文献:

[1]周中华.乡村教师边缘地位的形成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

[2]唐松林,姚尧.乡村振兴战略中教师的使命、挑战与选择[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17(4):75-83.

[3]王丽燕.农村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诉求[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4]郑新蓉.共和国五代乡村教师代际特征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20-127.

[5]沈晓燕.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教师知识分子身份的式微与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18(20).

[6]赵鑫.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师乡土情感的缺失与重塑[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2(2):90-96,190.

[7]周勇.乡村合并学校的“空心化”现象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6.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7-0056-02

①本文系2019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农村教师乡土情怀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19100654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编辑 赵瑞峰

标签:;  ;  ;  ;  ;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策探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