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长期成本中的“最小”问题_短期成本曲线论文

论长期成本中的“最低”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最低论文,成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摘要】 长期成本“最低”问题的实质,是求企业长期的高效率问题。有计划地按长期市场需求决定的产量来合理安排企业规模,按长期平均成本最小的原则组合生产要素,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追求技术进步、组织创新,提高专业化分工水平,要比无计划地从短期各产量上求相对最低成本,有更持久的高效率。

【关键词】 长期 最低成本 要素组合 市场需求 规模效率

西方微观经济学注重稀缺资源配置效率,在生产论和成本论中,这一问题的精髓是要素投入组合理论。在短期中,厂房设备等生产要素不能随产量而变动,劳动力和原料等可随产量而变动并在与不变投入的配合下和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律支配下,决定厂商对生产不同阶段如何投入可变要素的选择;当可变投入与不变投入要素组合达到最佳,在给定的要素价格条件下,可使短期总成本STC和短期平均成本SAC达到最低。对于长期总成本LTC和长期平均成本LAC,被主义为:厂商在长期内的各种产量下通过改变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或平均成本〔1〕。定义中的“长期”,指出了厂商可以变动所有生产要素;“各种产量”是指由市场需求决定的产量;因此,厂商是按既定产量来改变生产要素组合和生产规模使成本最小。有两种方法可以做到:一是厂商根据市场需求,从各个短期成本中得出长期成本;二是在厂房设备也可变条件下,根据产量既定时求成本最小的均衡条件得到最小的长期成本。这两种方法得到的“最低”总成本、平均成本是很不相同的,分析两种方法的两种不同结果,有助于理解企业在长期中如何配置生产要素可使经济效益尽可能最大。

第一种方法:从所有的短期成本中得到长期成本。设所有的短期总成本为STC[,i]J(I=1、2、3…,表示第i个短期总成本;j代表既定的市场产量,在本文中j=0、10、20…),短期平均成本SACij 和短期边际成本SMCij的下标含义同上。在这一方法中,新古典派有两个前提: (1)企业的规模总是由小到大,例如从厂房设备K=2,随产量扩大逐 渐过渡到k=4、k=6,等等。(2)企业规模效率分布总是先规模经济 即产出增长大于投入增长,后规模不经济即产出增长小于投入增长。

根据上述两个前提,现设三个齐次生产函数:规模报酬递增的生产函数,Q=10L[0.4]K[0.8],STC[,1j](K-2);规模报酬不变的生产函数,Q=10L[0.4]K[0.6],STC[,2j](K=4);规模报酬递减的生产函数Q=10L[0.4]K[0.5],STC[,3j](K=6)。并设劳动力价格与资本价格均等:W=R=4。从而得到这三个依次发生的短期生产规模在不同市场产量下所应有的成本状况(见下表)。由此表显然可知:

三个规模的短期成本表

(1)在每一市场产量下, 厂商将从对应的三个规模的短期成本中,选择其中成本最低的。例如:当Q=10、20时,厂商选择STC[,1]j, 因为STC[,1]j=9、13.6,SAC[,2]j=0.9、0.68,要低于同一产量下STC[,2]j的16.5、18.8,SAC[,3]j的24.4、26.4,和SAC[,3]j的2.44、1.32。当Q=30时,厂商选择STC[,1],也可以选择STC[,2], 因为这一产量下的STC[,1]j=STC[,2]j,SAC[,1]j=SAC[,2]j;当厂商预期市场需求会小于30时,厂商将选择STC[,1]j,当厂商预期市场需求会扩大超过30时,厂商将选择STC[,2]j。当Q=40、60或大于60但小于70的产量时,厂商将选择STC[,3]j,在这一产量区间内,STC[,3]j、SAC[,3]j均低于STC[,2]j、SAC[,2]j、STC[,1]j、SAC[,1]j。

(2)每一产量点对应所有STC[,i]j和SAC[,i]j中的最低点, 不同于同一规模中STC和SAC中的最低点。前者在形状上,LTC 是连结每个产量点上对应的所有STC[,i]j曲线中最低点切线的连线,LAC是连结每个 产量点上对应的所有SAC[,i]j曲线中最低点切线的连线。LTC和LAL曲线所切那条STC[,i]j、SAC[,i]j曲线上切点所代表的成本,并不是该被切曲线本身的最低点,而是同一产量上对应的三个规模或三条STC、SAC曲线中的最低点。而后者在形状上是LTC、LAC曲线所切那条STC[,i]j 、SAC[,i]j曲线本身的最低点,是SMC[,i] j通过的那一点,在这点上SAC[,i]j曲线本身的斜率等于零。在大多数场合,后者的位置要比LAC曲线所切SAC[,i]j曲线上那点的位置更低,但它的产量是在特定设备(K为常数)上求出的,故不必然为市场所需。例如:对于Q=10L[0.4]K[0.8],STC[,1]j(K[,1]=2),LTC、LAC曲线切产量在10至20之间的STC[,1]j和SAC[,1]j上。但STC[,1]j和SAC[,1]j本身的最低点,在K=2时,按两要素边际产量比等于要素价格比这一均衡条件(L=0.5K,或K=2L)作出的最低总成本在12附近,产量在17.41附近。对于Q=10L[0.4]K[0.6],STC[,2]j(K[,2]=4),按均衡条件L=0.67K,或K=1.5L作出的最低总成本在26.7附近,产量在34附近。对于Q=10L[0.4]K[0.5],STC[,3]j(K=6),按均衡条件L=0.8K或K=1.25L作出 的最低总成本在43附近,产量在46附近。

由于存在LTC、LAC切每一产量上所有STC[,i]j和SAC[,i]j曲线中的最低点,和STC[,i]j和SAC[,i]j曲线本身的最低点这样两个“最低点”,因此,对于尤其是对于LAC曲线的性质极容易产生歧义:若LAC所切SAC[,i]j “的最低点”是指被切SAC[,i]j曲线斜率等于零的那一点,则LAC曲线与LMC曲线重合且必然是条水平线,这好似铁轨切一列滚动的车轮;LTC 曲线的斜率与曲线上来自原点的射线斜率在各点上重合与相等〔2〕。 不过即便在短期内, 厂商只要按均衡条件组合要素并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 产量,SAC也可最小。故从事后看,若产业中各企业使用的K值不同, 实际LAC也可能是水平的。设线性生产函数Q=10L[0.5]K[0.5]、要素价格不变W =R=4,有3个短期总成本:STC(K=1),STC(K=4),STC(K=9),Q从0始每隔10单位至100。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带动边际成本上升,使各SAC曲线呈U型,但各STC按均衡条件K/L=1组合要素,可以获得相同的最低SAC:STC[,1]j(K[,1]=1),Q=0、100,L=0、100时,SAC=0、4,Q=10时,L=1,SAC=0.8。STC[,2]j(K[,2]=4),Q=10、100时,L=0.25、25,SAC=1.7、1.2,Q=40时,L=4,SAC=0.8。STC[,3]j(K[,3]=9),Q=10、100时,L=0.11、11.1,SAC=3.64、0.89,Q=90时,L=9,SAC=0.8。若实际过程的不同规模的企业无限多,但都能按给定的条件使要素组合最优化,则无数不同规模的SAC 曲线都有相同的最低点,实际的LAC 曲线与LMC 曲线重合成一条水平线(Walter Nicholson,1992)。〔3〕

(3)SAC曲线呈U型是由边际生产力递减决定的,但SAC曲线位置的高低不是由边际生产力递减决定的,而是由规模报酬性质的分布造成的,从而引起SAC曲线的包络曲线即LAC曲线的形状差别。U型LAC曲线是由创造这一形式的新古典派的两个前提决定的。由新古典的这两个前提形成的U型LAC曲线,明示着企业在长期中从高效率低成本走向低效率高成本的必然趋势或规律。这一思维定式有碍于理解在实际经济过程中企业有可能在长期中持续保持低成本所付出的管理努力和意义。

第二种方法,厂商根据市场需求决定的产量变化,根据求成本最小的要素组合均衡条件(同前),可以得到上述三个规模的长期成本状况(见下表)。在这种方法中,虽然假定K与L的比例是固定的,但K 是不固定的,是随产量而变化的,它与第一种方法的比较显示以下几个特点:

三个规模的长期成本

(1 )由第二种方法得到的三个规模的长期成本在任何相应的产量点上,都比第一种方法的要低。也就是说,第一种方法得到的“最低总成本”和“最低平均成本”只能算是“较低”,它们的规模和要素组合不能算是“最佳”或“最优”而只能算是“次佳”和“次优”。只有第二种方法得到的成本才是最低的,其规模也才是最优或最佳的。

(2)这一方法显示,三个规模的LAC曲线均不再呈U型。Q =10L[0.4]K[0.8]的LAC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 说明企业在长期中可以持续降低成本,保持高效率。Q=10L[0.4]K[0.6]的LAC曲线是与LMC曲线重合为水平状的,说明企业在长期中可以持续地保持同一低水平的成本。Q=10L[0.4]K[0.5]的LAC曲线向右上方延伸,但斜率要比第一种方法从SAC[,i]j曲线得到的向右上方延伸的LAC曲线的斜率小得多,这说明企业在长期中至少能使成本较缓慢地上升。

美国经济学家,198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George·J.Stigler(1958)〔4 〕认为:规模经济实证研究贫乏的原因在于“最佳规模”难以有可靠的测算。一般常用方法是,直接比较不同规模厂商的实际成本,比较资本报酬率,或根据技术资料直接比较不同规模厂商实际成本的方法。但这会遇到资料难寻和经济概念不能精确计量的困难,故难以利用。为避免资源估计和技术研究的困难,最实用的是通过经验事实,用“生存技术”方法即不同规模厂商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高的企业。若企业在竞争中不能生存,例如不能对付劳工关系、日新月异的创新、政府管制和市场不稳定在内的实际经营问题,则证明规模效率较低。计算不同规模等级企业在产业产出的份额及其升降变化,是“生存技术”的基本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厂商按市场需求生产,竞争中若一个企业的行业产出份额下降,则它的个体生产成本会升高,若一个企业成本愈高,则它的产出份额会下降愈快。 Stigler 用英国古典经济学家J.S.Mill(1904)〔5〕的话说,同一环境中的不同企业,若一个企业能比其它企业更有效率地生产,则它的产出价格必然较低。“生存技术”方法可以测定不同行业不同时期的规模效率,和同一时期同一行业不同企业的规模效率。Stigler认为:若不存在规模报酬不变, 则以厂商产出份额表达的规模性质的分布是矩型的,产出变动与成本变动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常数;故规模报酬最高、产出份额最大、STC较小的,其SAC位置最低,反之则较高;若这种分布是新古典的,则LAC曲线呈U型。反之,若使用同类资源的企业能在不同产量下使成本不变,则LAC 曲线是水平的。Stigler对美国的钢铁、炼油等48个产业的生产能力和份额变化进行了统计分析,认为:最佳规模不一定遵从新古典的厂商总是先从小规模开始,逐渐扩大规模的模式;在生存稳定期,最佳规模基本上是稳定的。若一个工厂增加值的份额,和包括科技人员、科技投入与科技项目在内的科研规模份额在产业中是上升的或稳定的,则是处在最佳规模范围内。统计显示,最佳范围很广,使用不同类型、不同质量资源的厂商,也可具有同样的规模效率,在一定范围内,厂商实际的LMC和LAC曲线是水平线。〔6〕

除了规模报酬的分布会引起LAC曲线的不同形状,诸如技术余数和要素价格的变动也会引起LAC曲线形状的变化。 例如:对于线性齐次生产函数Q=10L[0.5]K[0.5],分别用L、K去除,因为均衡条件,K=2.25L时,任何产量下的AC=1.2。可见,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要素价格比的变动会引起L、K比例的变动;若任何要素都重要,都不能由其他要素替代,则一种要素价格不变,另一种要素价格提高,都会引起总成本和平均成本的提高。本例中,若同一生产函数的要素价格变动差别无限,则不同时期不同产出下的AC不同;若按新古典方式排序,则LAC曲线呈U型。〔7〕若要素价格上涨能在企业内部通过管理消化吸收,或能通过技术进步找到性能更好更便宜的要素加以替代,则LAC曲线可以向右下方延伸或有较长的平坦的底部。

据Stigler(1958)〔8〕的分析,厂商的资产份额和广告份额与规模效率有很小的相关性,资产比重甚至与其是负相关。实际规模效率高的,往往是内部管理好,对市场适应性强的企业。美国著名的企业史学家Jr.Alfred.Chandler(1977)认为:企业规模效率高即成本低更多地取决于企业的组组创新、技术变革、内部协调能力和专业化分工的提高,而不是工厂或设备规模上的扩大。〔9〕Stigler〔10〕甚至认为,企业家的能力不同,LAC 曲线也不同:一个杰出的企业家即使在规模不经济的条件下经营,也可能使他的长期成本低于他的竞争对手,从而垄断一个企业。

LAC曲线的性质, 强调以销定产来决定企业的要素组合与生产组织结构,强调企业对市场的适应性。这一点,对于我国国有企业目前还习惯于脱离市场需求争投资上项目,轻视内部管理和生产组织结构的调整,不无启发意义。

注释:

〔1〕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国家教委推荐高等学校财经类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6年版。

〔2〕(法)吉尔·戈蒂埃等:《微观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中文版,何方译。

〔3〕〔7〕Walter·Nichoson:《微观经济学原理与应用》,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6年中文版,许工等译。

〔4〕〔6〕〔8〕〔10〕G·J·Stigler:《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三联出版社,1989年中文版,潘振民译。

〔5〕J·S·Mill:《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Longmans,Green,and co.1904

〔9〕Jr·Alfred·D·Chandler:《看得见的手——美国企业的管理革命》,商务印书馆,1987年中文版,重武译。

标签:;  ;  ;  

关于长期成本中的“最小”问题_短期成本曲线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