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圆锥出血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_田季雨,胡安恒,张军

解放军总装备部518医院 710032

【关键词】脊髓圆锥出血;文献复习

1病例资料

患者,男,41岁,汉族,已婚。主因“突发性双下肢无力伴尿便障碍4天”于2005年5月8日入院。于2005年7月18日出院。患者缘于4天前劳累后出现左侧膝关节以下发凉如浸冰中,下肢疼痛无力,行走时偶有跌倒,未重视。次晨发现右下肢无力,行动不能,感觉丧失,行走需左肢支撑,遂到某医院就诊,诊断“急性单关节滑膜炎”,行右侧膝关节正侧位片未见异常,血沉40 mm/h,C-反应蛋白阴性,抗链球菌溶血素0测定阴性,类风湿因子测定阴性,右侧关节穿刺结果不详。药物治疗后,病情逐渐加重,不能行走,今来我院门诊就诊,行肌电图检查提示1.右股四头肌EMG所见:不除外神经原性损害;2.左腓肠肌EMG未见明显异常行;3.左胫神经MCV大致正常、右胫神经MCV稍减慢;4.右侧腓神经MCV大致正常,左侧腓神经MCV稍减慢,末潜时延长,波幅略低,5.双胫神经SCV稍减低;6.建议十天后复查。门诊以“周围神经病变待排”收住我科。发病以来患者精神差,饮食好,无头痛呕吐腹泻,无发热,无意识障碍,无行走时踩棉花感,小便不畅,大便四天未解,平素大便一日一次。既往12年前曾右手中指骨折已治愈。入院查体:大内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查体:高级中枢活动未见异常,颅神经检查未见异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调节辐辏反射存在。张口下颌不偏,伸舌居中,无舌肌震颤。无声音嘶哑,无吞咽困难。双上肢肌张力正常,肌力V级,双下肢肌张力减低,肌力III级,且左侧重于右侧,肱二头,三头肌肌腱反射(++),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消失,L1以下深感觉消失,浅感觉逐渐减退,双侧提睾反射,肛门括约肌反射消失,双膝关节以下肢体发凉,皮温较大腿及上肢处明显减低,双足动脉搏动良好,双上下肢病理征阴性。颈无抵抗,Kernig 征(-),Brudzinski征(-)。小便不畅,大便4天未解。

入院后各项检查回报:血尿便、生化正常,腰穿显示:脑脊液初压245mmH2O,末压210mmH2O,脑脊液生化回报蛋白质:1.4g/l,葡萄糖:4.2mmol/l,l氯120.0 mmol/l;细胞学回报:脑脊液呈淡黄色,白细胞1/mm3,红细胞270/mm3,细胞分类:小淋巴细胞50%,单核细胞37%,中性细胞13%,未见吞噬细胞。腰骶(本院2005-5-10)MRI回报:1、腰4/5椎间盘变性;2、脊髓圆锥内见短T1短T2信号影,其内见以出血信号为主,出血原因为海绵状血管病?脊髓血管畸形?

入院诊断:脊髓出血(圆锥内)。给予改善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对症处理后,现患者右侧肢体无力症状明显好转,右下肢肌力IV弱,左下肢IV强。可下地行走,复查腰穿遭患者家属拒绝,复查胸腰部MRI报告:原脊髓出血病灶与周围水肿信号与入院比较已有明显吸收,残留线状低信号及点状软化灶。肢体感觉恢复好,精神好,计算力、定向力、记忆力明显改善,饮食好,大小便正常。患者及家属要求出院,请示上级医生同意后于明日出院。

图1 磁共振显示脊髓圆锥位置短T1、短T2信号,增强可见点状高信号,

脊髓横断面显示脊髓中央异常信号

图2 MT增强扫描显示点状增强,提示髓内血管病变

2 讨论

脊髓的血供丰富,侧枝循环多,高血压及动脉硬化较少累及脊髓血管,故脊髓血管病远较脑血管病少见,而出血性者更少。据报道脊髓自发性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脊髓血管畸形,少部分与血友病、Ⅺ因子缺乏症、高血压、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脊髓空洞症、脊髓外伤、脊髓蛛网膜炎和脊髓肿瘤有关[1]。脊髓血管畸形可发生于任何脊髓节段[2],且椎体血管异常是自发性椎管内出血的主要原因。

本例患者因出血部位为圆锥,故无明显的神经根痛,与多数脊髓出血首发表现为神经根痛不符[3],也为诊断带来了困难。患者除了出现感觉、运动缺失症状外,出现了自主神经症状,因为病变在圆锥,早期即出现尿便潴留,少数呈排尿费力。

脊髓出血影像学检查主要有脊髓椎管造影,CT、MRI及选择性脊髓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MRI是诊断自发性椎管内出血的最有效的检查方法。MRI矢状位及横断位可清楚地显示血肿的部位及范围,并且能够清楚地显示脊髓本身及受压情况。本患者发病4天,MRI表现为出血正铁血红蛋白期,即T1呈高信号,T2为低信号。诊断上应与急性脊髓炎、脊髓梗死相鉴别。急性脊髓炎脑脊液检查无红细胞,脊髓MRI通常无特异发现。脊髓梗死MRI为长T.长T,改变。本例增强扫描采用磁化转移(MT)技术,MT技术可以抑制组织的信号,施加MT技术后,增强组织的信号衰减不明显,而未增强组织的信号得以抑制,因此增加了两者的对比,使一些轻微强化的组织得以更好显示。各种组织中蛋白质和结合水的含量是不同的,MT效应造成的信号强度衰减程度也将存在差别,这种由于磁化转移现象造成的对比被称为磁化转移对比(MTC)。施加MT预脉冲后,正常骨骼肌的信号强度约衰减60%;脑白质约衰减40%;脑灰质约衰减30%;血液约衰减15%。

髓内出血的治疗,因出血部位的不同以及出血量的差别可采取不同的方法,本例患者内科保守治疗,收到较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周绍新.老年人自发性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和误诊分析[J].医学临床研究,2007,6(6):987-989.

[2]张立霞,林卫红,张颖,等.脊髓血管畸形合并髓内出血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3,04(4):376-376.

[3]陈琳,王庆苗,黄红云,等.颈椎病脊髓出血后顽固性疼痛神经修复学治疗1例[J].中国医疗前沿,2010,19.

论文作者:田季雨,胡安恒,张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0

标签:;  ;  ;  ;  ;  ;  ;  ;  

脊髓圆锥出血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论文_田季雨,胡安恒,张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