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新规则、新问题、新对策--我国男子体操发展预测_体操论文

新形势 新规则 新问题 新对策——我国男子体操发展预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体操论文,新问题论文,新形势论文,对策论文,新规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北京体育大学体操教研室,北京100084 Gymnastics Teaching andResearch Section,BUPE,Beijing 100084

摘要 国际体联新领导业已上台执政,男子体操世界格局发生巨大变化。预测团体赛夺魁仍为中俄之争,全能赛争冠多有对手,单项赛争霸难以预料;研究了1997年开始执行新规则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对策。

关键词 体操,新规则,问题,对策

New Situation,New Regulations,New Problems and New Coun-termeasures

——Forecast of the Chinese men's gymnastics development

Wu Xiaofeng

Abstract The new leaders of the International Gymnastic Federation have come to power,and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of men's events has been changed greatly.In our forecast,theteam final competition will be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butit is very difficult to predict the situation in all-round events and single events.The new problems,beingpossible to ariseafter the new regulations began to becarried out in 1997,were researched,and countermeasures tosolve those problems were putforward as well.

Key words gymnastics,new regul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

男子体操是我国竞技运动中的一个“拳头”项目,是奥运战略重要内容。以1979年再次恢复国际体联合法席位参加了第二十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为始端,到参加1996年“亚城”奥运的17年,参加过21次世界级大赛,夺得了41枚金牌,一再为国争得荣誉,受到党和人民的褒奖。其中在世界体坛享有盛誉的“体操王子”李宁,在其参加过的世界大赛中,共获得14枚金牌,是仅次于前苏联选手安德里昂诺夫成为得金牌最多的体操运动员。李小双是我国两次、特别是在“亚城”奥运夺得全能冠军“王中王”的唯一选手。此外,黄玉斌、童非、李敬、黄力平等一批世界冠军获得者,以及他们的教练员、科技人员、政工人员和社会的大力支持,都为我国体操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然而这一切都成为过去,成为历史。“亚城”奥运帷幕的落下,标志着百年奥运盛典的结束和新的悉尼奥运周期的开始。在这种新形势下,在新规则出台的情况下,必定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研究新的对策加以解决以保证我国男子体操“拳头”项目的优势地位,并为夺取更多的金牌而拼搏,为此对我国男子体操发展进行必要科学的预测以供参考。

1 对体操发展新形势的再认识

1.1 国际体联领导层的更替 按规定国际体操联合会第70届代表大会于1996年7月“亚城”奥运开幕之前举行,对联合会的主席、副主席及各委员会的委员进行换届选举。从改选结果来看,原主席季托夫落选,被意大利的布鲁诺·格兰迪所取代。这位在国际体联活动中不见经传而一跃三级的竞选者之所以被选为主席,成为国际体联的第一把手,尽管原因众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近几年国际体联的费用、活动经费日感据紧,卫星电视的转播、各种报刊杂志的传播产生了大滑坡,不仅影响了国际体联的收入,也影响了体操在全球的普及与提高。这种恶性循环,使得国际体联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于是国际体联的一些有识之士才选中了这位在国际体联任职资历不深、但颇有经济头脑的意大利商人成为国际体联的主席,期望他能一改过去经济滑坡从而进一步推动国际体联的活动和世界体操的发展。

从执委会的委员组成来看,亚洲委员只有3人(其中一名为中国的张健余为日、韩代表)其他均为欧美代表。而在技术委员会中只有李宁1人入选。因此可以预计新的国际体联今后的一些重大决策、新政策的制定与执行,首先要考虑的是他们所代表的欧美国家与地区,然后才有可能考虑亚洲和其它地区。例如,我国代表曾提出在规则修改时要着重提高完成质量与给裁判、观众美的感受,而难度在此前提下再有所提高。然而这一好建议未被通过采纳,反而再次提高增加难度级别、组别,此外由于国际体联总部在瑞士洛桑,欧洲的一些国家必定会近水楼台,许多信息会及早得到,从而及早行动。这对于他们保持保操先进性无疑是很有利的。因此进一步进行信息搜索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信息科研人员的一大重任。

1.2 世界男子体操格局的变迁

1.2.1 团体赛夺魁仍为中、俄之争 世界大赛的团体赛成绩反映了参赛国体操发展的总体水平,同时对该国参加全能、单项决赛运动员以最大鼓励与支持,更给裁判、观众和社会舆论以良好的影响。因此,世界体操大赛的主要参赛国都十分重视团体赛,我国也不例外。在70年代末、80代初,我国体操重返国际体联之际,我国男子体操队已跃入团体第五名属世界水平,尔后以腾飞之势先战胜日本队,再战胜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队直接与前苏联队抗衡,并于1983年以0.1分优势战胜该队而登上了团体冠军的宝座。中国体操健儿从垄断男子体操团体冠军达30多年之久的日本队、前苏联队手中夺得这一殊荣,显示了中国体操不可忽视的实力。在此后的几届大赛中,中国体操男队几经坎坷,但一直是前苏联队团体赛中的强劲对手,后经几代运动员的努力、11年的拼搏终于在1994年、1995年的世界体操锦标赛上连续两次再夺团体金牌,一再显示了中国体操的雄厚实力(附图)。在1996年“亚城”奥运按实力与国民的愿望中国体操男队本应再次团体赛夺魁,以圆“三连冠”之夙愿。只是由于比赛中的我国男队多次出现的0.5分大的失误,从而金牌旁落而屈居第二。然而团体第三名与我国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在短时间难以弥补。因此,中国体操协会提出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指标为确保团体前两名、力争夺魁是实事求是可行的。这里所说的“夺魁”主要是从俄罗斯队手中夺魁。今后世界体操大赛的团体冠军之争主要仍是中、俄之争。俄队在“亚城”奥运夺得团体金牌,除了建立在中国队不幸失误的情况下而外,该队确实拥有相当的技术实力和参加大赛所应具有的心理状态,更有一定的年龄优势。该队参赛的运动员有四名年龄分别是1975、1976、1977、1978年出生。这在其它队和包括中国队在内所不具备的,考虑到这些优势和可能出现的新的选手,因此2000年悉尼奥运,中国体操男队团体夺冠的有力对手仍是俄罗斯队。对此,我们切不可等闲视之。

1.2.2 全能夺冠,多有对手 体操全能决策被称之为“强者的对话”,褒以胜者“王中王”的美称。参赛者必须先通过第一种比赛并取得参赛资格,然后才有可能登台再献技艺,参加体操全能决赛。6个项目除跳马外每个项目要连续完成一套十几个乃至二、三十个动作,其中一个动作或某种连接出现失误都可能导致全套动作乃至整个决赛的失利。因此对运动员的各项技术、心理、战术安排等等都有很高的要求,参赛的级别越高,要求也越高(如奥运会为最高级别)。我国运动员李小双曾于1995、1996年连续两次夺得全能的金牌。特别是在“亚城”奥运夺冠意义更为重大,影响极为深远,为中国体操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此外我国还有张津京、沈剑这样的后起之秀(亚城奥运全能第四、第五名)和一批优秀的年轻选手。说明我国男子体操全能运动员的训练、比赛是世界一流,拥有丰富的训练经验和能力。在“亚城”奥运体操全能前6名中有3名是中国运动员,这在近几年的世界大赛是不多见的,也是我国男子体操之优势所在。从团体赛来看与中国队抗衡夺魁的主要是俄罗斯队。而全能冠军的竞争者则不只是一两个人,除俄罗斯队拥有的选手外其它国家如乌克兰、白俄罗斯、罗马尼亚乃至美国、德国、韩国等都具有全能争霸的运动员,他们与全能冠军的分数差距都不大,有的甚至在百分数之内。此外,有的国家个别运动员未能参赛亮相,通过今后几年训练、比赛的磨练,有可能“半路杀出个程咬金”式的对手,直接向全能桂冠冲击,我们切不可掉以轻心。

1.2.3 单项夺魁,难以预料 男子体操有六项(自由体操、鞍马、吊环、跳马、双杠、单杠)的六枚金牌对于某些运动员来讲每一枚金牌都闪闪发光与团体、全能的金牌几乎具有同样的亮度,特别是团体、全能难以问鼎的情况下转向一个或几个单项,进而夺冠更是大有人在。这种趋势在90年代初业以显现,到90年代中期1994、1995、1996年时则更加明显。如1995年世界锦标赛上6个单项金牌为6个国家所分享,而1996年奥运金牌仍为6个国家所瓜分。特别是一些体操开展欠理想的瑞士、希腊等国更是如此,也正是在上述情况下,他们特别重视体操的单项训练与提高,并力求在世界大赛中取得好成绩。例如瑞士华裔29岁的李东华在世界锦标赛获单项冠军,“亚城”奥运又夺得鞍马金牌。希腊队运动员夺得自由体操金牌都是一些极好的例子。预测这种单项桂冠高度分散仍将继续下去。某些国家、地区倾注全力攻单项,特别是规则修改之后,鼓励提高难度及难度的连接,由于六项全面提高攻全能会难度更大,专攻一两项并取得好成绩则是必要的。以我国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已有攻全能的运动员和经验,在保证全能成绩的前提下攻下一两个乃至两三个单项桂冠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

2 新规则的特点与提出的问题。

1996年10月公布,1997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规则”它从裁判员职能、组成、参赛队的运动员数量、比赛形式的要求、评分的标准、方法、难度的划分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都作了前所未有的修改、修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主要表现在:

1)双裁判组,过去一个裁判组,现在划分为A、B两个裁判组,并在考试合格具有裁判员资格抽签后决定。A组负责记录和评判运动员的难度,特殊要求和加分,由技术助理和一名裁判员组成;B组从技术姿态及优美性来评定运动员动作的完成情况,共有六名裁判员。其中裁判长由技术委员会委员担任,并保留了技术助理一职负责A组工作。这样一个项目的裁判员增至八员,并划分为A、B两个小组,力求以此更加公正准确科学地对运动员的动作进行评价。无疑,这些都给大会的组织工作和对裁判员的技术业务要求更高了。

2)参赛队的组成,从过去的7人报名(一名候补)6人参赛、5人团体计分。改为6人报名(一名候补)5人参赛、团体赛4人计分。显然成队参赛人员虽然有所减少但对一些体操普及欠佳不易组队的国家、地区提供了方便,也为体操强国选拔水平更高的运动员参赛提出了数量要求。竞争会更加激烈使得比赛水平也更高,也就更加受到社会的青眯。

3)沿用几十年的规定动作被取消。这件事世界体操界争论了多年最后下此定论。这样各国体操运动员不会因练规定动作而耗费许多精力和时间,可以各尽所长提高自选动作的难度和质量,将会以百花齐放的更新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4)难度动作组别及分值确定有了很大变化,由于E.Es组动作的出现许多动作降组或贬值,为了达到10分起评的要求必须增加难度及数量和高难度的连接否则定会未比先输。这对教练员、运动员的创新意识和实施以极大的激励。难新动作的出现及其训练方法的革新必定会日新月异,使体操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3 我们的对策

为了尽快适应世界体操出现的新形势、新规则的出台出现的新问题,我们必须制订必要的对策,以确保我们男子体操的优势地位,力争在2000年悉尼奥运夺取团体桂冠和个人全能以及若干单项的金牌。

3.1 领导的加强,组织的调整 中国体操协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于1996年10月20日在天津市举行大会一致选举了国家体委副主任张发强为协会主席、张健、高健等以及社会知名人士为副主席。这在过去是没有过的。此外,执行委员会、技术、裁判、科研、社会活动等各委员会也都做了必要的调整和加强,这为更好地发挥中国体操协会的作用,带领全国体操各阶层人士,争取社会更大的支持得到了组织保证。这种举国一致、上下一心地把我国体操事业搞好,正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需要进一步宣传与提倡。

3.2 三级训练网和“一条龙”训练体系需进一步加强 许多事实证明它是提高我国男子体操技术的有力举措,这样层次分明、任务明确、分工适度、各负其责。正如张健同志所说:“几十年来在全国基本上形成了一个以国家队为龙头的训练网络,这个网络包括国家队、各省市地方队、中心体校和业余体校”。“国家体操队是中国体操的先锋队、主力军。……地方队为国家队源源不断地输送运动员。……广大基层教练员、干部……积极开展体操的普及工作”。(《张健司长在中国体操协会第五届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其中:“1.国家队要从备战2000年的总体规划考虑,作出周密的战略部署和周期安排……2.地方队、体操学校要重视选材质量。要强调培养尖子、培养全能型运动员,以尖子带动全面。……3.加强业余体校的建设,扩大普及面,并增加体操人口。”(《引自体操奥运周期总体规划》)由于高水平体操运动员的培养资金投入多,周期长,成材率难以把握,加之社会其它因素的影响,体操的社会市场在缩小,体操人口在减少。据了解,我国体操专业男子运动员从1979年的400余人到1993年减少为250人左右;业余体校的男运动员从3500多人,减到1000多人。在250名左右的男运动员中,约有100多人是其成年一线运动员,可参加全国体操比赛。另外,在业余体校的队伍中,可有100多男运动员,有资格参加全国业余体操比赛。这些与我国的体操强国水平和国际地位极不相称。极需采取有力措施,尽快加以扭转。

3.3 进一步提高教练员、裁判员、科研人员 医务人员的水平 我国男子体操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其中之一就是我国有一支德才兼备、能征善战的教练员队伍。然而必须看到,我国教练员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层次衔接还不理想,因为业已退役的9名体操世界冠军,只有黄玉斌一人坚持在体操战线任教。防止人才外流,特别要尽快地培养一批年轻高水平的教练员更是当务之急。这样尖子、全能型的运动员才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以供国家队挑选和使用。裁判员对于客观、公正地评价运动员、教练员的劳动成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新规则的出台,对裁判员有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的国际、国家级裁员有不少接近退休或已经退休,他们作为体操人才中的一份宝贵财富,如何更好地应用他们,把他们的宝贵经验传授给年青一代是要及早进行的工作。年青裁判员中有很多是退役下来的“老”运动员,他们对业务熟悉、反应快、人事关系比较熟,能及早胜任这一工作。只是他们相应学科生疏,外语水平较低为开展国际活动带来困难。提高他们的学识水平、外语水平尽快地把握新规则的方方面面及其精髓是当前一项重要工作。

我国专门从事体操科研的人员不足10名,实在少得可怜。教练员、教师及其它人员业余从事体操科研又受到时间、精力及经费的制约难以进一步发展,这势必影响了体操的发展和提高。适度发展体操科研,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给以必要的保证。其中“创新”动作的研究又是当前一大重要科研工作。

体操医务人员过去只是随队队医式的服务人员,没有充分利用、很好地和教练员、科研人员更好地配合,近几年这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较好地解决了运动员的伤病、恢复等重大课题。目前在保证系统训练、防止伤病加强恢复仍然是科研、医务人员在新形势下所应完成的重大课题。

(收稿日期:1996-12-15)

标签:;  ;  ;  ;  ;  ;  ;  ;  ;  ;  ;  ;  

新形势、新规则、新问题、新对策--我国男子体操发展预测_体操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