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临床预防论文_徐艳萍1,张鲁域2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临床预防论文_徐艳萍1,张鲁域2

(1新疆哈密第十三师黄田农场疾控中心 新疆 哈密 839103)

(2新疆哈密第十三师黄田农场医院 新疆 哈密 839103)

【摘要】 目的:总结归纳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预防措施。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0~2015年收治的60例手足口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通过查阅文献及对本组患者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全面系统的进行总结归纳并提出相应防治措施。结果:0~5岁儿童是该病的高发人群,4~6月为该病的高发期,71型病毒与A16型柯萨奇病毒是诱发手足口病的两种主要肠道病毒。结论:临床中结合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加强对手足口病高发人群在高发期的预防,讲究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大对疾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力度,降低手足口病发病率。

【关键词】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预防策略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373-0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全球性传染病[1],学龄儿童为该病的高发人群,发热、手足及背部出现疱疹等现象是该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少数患者伴有咽部疼痛及咳嗽症状。手足口病具强传染性特征,其流行强度较高,病毒波及的人群及范围较广,故而对于手足口病应尽早发现及时治疗控制[2],本文研究分析我院2010~2015年收治的6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结合病理学分析,归纳总结预防策略。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0~2015年收治的6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本组患者经临床病理学诊断确诊为手足口病且符合《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指南》诊断标准。

1.2 一般方法

对手足口病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对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及病原学等方面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合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归纳手足口病的预防策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2.1 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本组60例患者中,34例男性所占比重为56.7%,女性26例,占43.3%;本组发病患者的年龄为0~8岁,发病率最高的年龄段为0~5岁,发病例数所占比例为95.0%(57/60);本组患者全年皆有手足口病发生,其中1~3月11例发病,4~6月22例发病,7~9月13例发病,10~12月14例发病,4~11月为该病的多发期,4~6月是该病的高发期;60例患者标本的病原学检查结果中轻型手足口病患者A16型柯萨奇病毒感染的有28例,所占比例为46.7%,重型手足口病71型肠道病毒感染的有32例,所占比重为53.3%。

2.2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60例手足口病患者中58例为典型的临床表现,患者臀部或背部出现疱疹且疱疹周围伴有炎性红晕,疱内见有少量液体者21例。口唇出现疱疹的少数患者表现出厌食症状,平均体温达38.15±0.42℃明显有发热迹象者19例,部分患者有咳嗽并伴有咽痛症状,少数严重者诱发心肌炎及脑膜炎等并发症。

3.讨论

鉴于手足口病的强流行性及春季多发且潜伏期短[3]等特点,本文通过对286例手足口病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研究,现归纳总结出如下预防策略。0~5岁学龄儿童是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本组患者中该年龄段的发病率达95.0%,对比男女发病率发现,男性病发率明显高于女性,主要原因是男性患者天生比女性好动与人接触频繁,其次该年龄段患者多为学龄儿童,大部分时间在幼儿园或托儿所度过,缺乏家长监督,自我卫生管理意识淡薄,家长应多向患儿宣传讲解卫生健康知识,使患儿意识到健康卫生的重要性以及不注重健康卫生所导致的不良后果,帮助儿童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良好习惯,为儿童提供整洁卫生的生活环境,定期晾晒及清洗儿童的床单被褥,可选择在儿童寝室放置具有净化空气作用的绿植,加强儿童个人卫生管理,勤剪指甲、洗头及洗澡;注重儿童饮食管理,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多进食新鲜蔬果,摄入维生素及钙质营养增强儿童免疫力与抵抗力。对于幼儿园或托儿所的儿童,幼儿园或托儿所每日对园内所有基础设施进行消毒灭菌,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与此同时老师应发挥其监督作用,对于儿童的不良卫生行为给予及时纠正,在疾病高发期园内应提高对该病的监测,防止病毒大范围的扩散。

本次研究发现4~6月是该病的高发期[4],因此家长在该时间段内应尽可能减少或避免携儿童外出,尤其注意少去车站、商场、广场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相关卫生管理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如对公园、体育场等公共场所的基础设施进行消毒,对人流量较大的区域进行流行病毒排查,及时隔离感染区域,防止病毒扩散,加强对手足口病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采取板报、发放宣传手册或集中讲解等方式展开,提高广大人群对该病的重视度,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率。

家长应在该病的高发期提高防范意识,掌握该病的典型临床表现,尽早识别确诊,及时治疗控制,避免病情传播,对于部分出现脑膜炎、心肌炎及肺水肿等并发症患者建议及时就医。家长、教师及相关卫生管理部门在高发期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高发人群的健康教育[5]及保护力度,大力宣传普及疾病预防措施,加强对公共卫生场所的管理,同时在此期间加强对人群流动动向的监测,全面统筹,综合分析有效防控手足口病。

【参考文献】

[1]王善雨,高春玉,姚新华等.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预防控制[J].中国当代医药,2015,10(9):130-131.

[2]李会纳.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及预防策略[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9):130-131.

[3]陈世友,黎晓绮,陈坚.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预防情况分析[J].海南医学,2015,26(13):1984-1986.

[4]曹亚军,徐勇,潘会明等.湖北省宜昌市2008-2012年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4,14(1):111-143.

[5]苏艳.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临床预防[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71-72.

论文作者:徐艳萍1,张鲁域2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9

标签:;  ;  ;  ;  ;  ;  ;  ;  

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与临床预防论文_徐艳萍1,张鲁域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