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编辑的签名悄悄地显示出细微的差别_责任编辑论文

图书编辑的签名悄悄地显示出细微的差别_责任编辑论文

图书编辑署名 悄然出现细分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编辑论文,图书论文,细分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编辑点评

编辑在幕后,一直被誉为“无名英雄”。但近几年,随着社会文化观念的改变,和读者对图书编辑责任要求的提高,编辑不但署名,而且以署名所标明的责任的细分化,已成为图书出版业的现实。通过公开各个环节的编辑姓名,对于编辑来说无形中增加了社会舆论监督的压力,明显提高了出版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无疑是件好事。此篇文章从几个方面谈了作者对图书编辑署名这一现象的看法,值得一读。

在琳琅满目的新书架上,我们可以发现一种正在悄然发生的变化:在图书的封底、版权页上,已不再是清一色的“责任编辑”加“封面设计”,一种细分化的编辑署名新方式已越来越多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已出现的有策划编辑、组稿编辑、审稿编辑、技术编辑、特约编辑、责任编辑等等分列的署名。如果将编辑署名的概念再引伸到更广义的编者署名,则“封面设计”也细分为装帧设计、版式设计、整体设计、封面设计等等。

自建国以来,图书“责任编辑”加“封面设计”的署名方式多年未变。大众传播事业进入新时期以后,电台、电视台推行集采编播为一体的主持人制度,新闻和专题节目中,编辑、播音、导播、制片人、监制等等编者上了荧屏和电台,许多报纸和杂志上专栏编辑、发稿编辑、特约编辑、主编等署名跃然纸上。与这些传媒缤纷多彩的编者署名相比,图书旧的编辑署名方式显得暗淡无光了,如今,图书编辑署名方式迅速跟上了大众传媒的这一新变化。编辑署名方式在图书中的变化,不仅是一种新鲜的时髦,也不仅是盲目的与世界接轨,它的实质是对市场经济的务实性需要的适应性转变。

编辑署名细分的最显著变化是划分出文字编辑和策划编辑。图书市场的竞争,呼唤编辑策划意识的觉醒,同时引起了出版社传统的编辑工作的分工细化,因此,“责任编辑”在许多图书的编辑中,已无法涵盖细分后的编辑职能范围,于是,选题策划者作为一本(套)书的龙头人物,成为编辑署名中的主角。譬如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名人情结丛书”、长江文艺出版社的“跨世纪文丛”等等,都署上“策划编辑”的名字。从笼统的“责任编辑”中还划分出“组稿编辑”,如漓江出版社的“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和“情蜜浪漫小说系列”都署有“组稿编辑”的名字。以上署名都还同时署有“责任编辑”,显然,其含义是“文字编辑”,与以前“责任编辑”的概念已有不同。

编辑署名的细分化是一种有益的变革,它有利于提高图书的质量。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出版社要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于质量。于是,许多出版社纷纷推出各类编辑以至校对、出版的责任者名单。署校对者的图书目前已屡见不鲜,还有的出版社如上海三联书店的“三联文库”署“责任制作”名字,漓江出版社的“情蜜浪漫小说系列”署“审读编辑”名字,甚至还有像北京大学出版社的《恩波智业》在署“责任编辑”的同时,署“著作责任者”的名字,以示责任分明。

细分化的署名方式,有利于造就优秀的“名编辑”。图书出版事业的繁荣发展,培养了一批具有远见卓识和非凡业务水平的优秀编辑工作者,他们的辛勤工作,为人类的信息传播和文化积累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编辑署名的新变化,恰如其分地把编辑的创造性劳动成果展示给社会,通过这种形式,有利于编辑的劳动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也有利于“名编辑”的脱颖而出。那些经常策划出优秀选题、编出优秀图书的编辑,会随着图书的流传,深入读者心中,形成名牌效应。

冷静地思考变化中的编辑署名方式,至少应该在下面一些问题上作进一步的研究:第一,细分化编辑署名方式目前还只是在一部分出版社采用,还有不少出版社的版权页仍然是几十年一贯制。第二,目前采用细分化编辑署名方式的图书,要还是系列套书、丛书,单册的图书所见不多。其实采用何种署名方式,不是取决于书的成套不成套,许多单册的优秀图书,同样是策划编辑、组稿编辑、文字编辑以及其他出版工作者分工劳动的成果,同样可以把编辑署名细分化,体现这种署名方式的优越性。第三,要研究形成规范的有利于管理有序和操作统一的,也符合我国的出版管理体制的编辑署名方式。

标签:;  ;  ;  

图书编辑的签名悄悄地显示出细微的差别_责任编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