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李敏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李敏

李敏(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马鬃岭镇中学 湖南 常德 415000)

摘要:数学教师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兴趣不仅依靠教师的专业知识,也有赖于教师的人格品质,教师的言行举止将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创新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87.8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2018)05-0155-01

在二十一世纪教育中,要开展创新教育,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两句话道出了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当前的教育改革,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并引起了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课题

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端正思想认识。什么是创新?是脱离教材,海阔天空,凭空意想,得出离奇结论;还是依靠教材,运用知识,得出新的正确结论?这两种情况都进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对学生来说,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都是创新。一个学生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 ,不在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否被别人用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的解决对于这个学生来说是否新颖。教师应该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地结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构建学习氛围。营造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环境,首先教师必须交出课堂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利用集体力量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取长补短。例如:课堂中,我们要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漏补缺,分组操作等内容,让学生的创新思维更有广度和深度。

3、质疑和解疑。教师应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创设意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例如:在课堂讨论时我们应该多问一问:“这样的结论是否完全正确?”,“还有没有存在其它情况呢?”,“是否存在更合理的解决方法?”等等。使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个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在每堂课里还应该进行各种总结,也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例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题步骤和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等,我们学完一个知识点,都应回头来让学生总结,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集中思维能力。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他们概括、提高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新颖程度和科学性,为今后的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培养创新兴趣,发展学生创造能力是关键

课堂上表现最为活跃的学生是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他们专心听讲,积极讨论,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他们潜心钻研,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成绩优异,他们是教师辛勤耕耘的成果,也是教师的骄傲。学生为何如此喜爱数学呢?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有着密切联系。

1、数学教师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影响着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的兴趣不仅依靠教师的专业知识,也有赖于教师的人格品质,教师言行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对学生的兴趣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通过对教师的认可,自然而然地转化为自己的兴趣,所以一个数学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数学知识,而且还要有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意志品质。

2、适当言语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提出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能让学生想办法解决的问题。例如:我们曾在探究 n变形内角和问题时,复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之后,我没直接引用书中的探究办法,而是提出问题:"我们有很多种办法可以得到n边形的内角和,同学们能否用自己的方法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呢?"结果班上有不少同学在 n边形内取一点,然后与各顶点相连,构成n个三角形,得出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个三角形内角和减去一个周角;班上还有一个学生,他采用边数由少到多的推算方法推算出 n边形的内角和。他先算出四边形的内角和由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相加,五边形的内角和是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加上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以此类推,每增加一边就增加 180°。最后也得出的 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虽然方法跟教材中的大同小异,但是这是学生创新能力的表现,像这种引导性语言,可以激励学生自觉地去思考、去创新。

3、尽可能地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成功与快乐。一个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结合平时的数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因势利导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体验到创造性活动及思维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使学生长期保持创新兴趣。

4、利用教材具有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数学教师可用教材中美丽的图案及图形纷繁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也可以用书中的历史人物、数学家的故事来增强学生的创新兴趣。

三、合理评价学生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免要出现错误,这是允许的,教师的评价对学生以后的发展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不要盲目下结论,要弄清学生犯错的原因,有些错误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结果的火花,如果一票否定,实际等于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就遏制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合理的评价,会保护学生的创造能力。

1、多给一些支持和鼓励。特别是学生的正确行为和好的成绩,教师应当表示赞许;错误的思维和行为,教师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指出,但对于其中的闪光点应给予肯定。

2、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好奇是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品质之一。教师对教学中的学生的好奇的表现应该给予肯定。比如:对学生"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应该加以爱护和培养,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实践证明,合理评价学生创新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做到因势利导,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学生长期保持创新兴趣。

论文作者:李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5月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_李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