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物理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_徐永明

论高中物理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_徐永明

山东省招远市第一中学 265400

教给学生的物理知识,对许多学生来说,在其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可能派不上什么用场,但如果我们能注重科学思想方法内容的挖掘,并把它与我们所传授的物理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可传输的系统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就能使学生逐渐形成在比较中求迁移、求创新的思维策略,从而提高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一、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物理概念、规律和过程的能力

我们要刻意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物理规律时要帮助学生明确,运用任何一个物理规律的基本思路都应从规律本身中寻找,并帮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理清运用规律的思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培养学生独立展示物理情境的能力

我们知道,物理解题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寻找物理量间数量关系的过程,物理公式 (如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等等)就是各相关物理量在数量关系方面经验性的总结。我们之所以要强调物理过程的分析,花大力气培养学生用分镜头图顺理成章地把一个复杂的物理情境用一系列彼此独立而又有联系的单一物理情境展示出来,就是为了把一个综合题分解为一个个简单题。在这个过程中,让各种情境中的物理条件充分地曝光,从而降低了运用物理规律的难度。可见,物理教学中,只要展示清楚物理情境,强制学生形成条件化了的知识,就能使学生在再次面临这些条件时迅速、准确地提取有关的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帮助学生学会用分析法考虑问题

有些学生在分析物理问题时往往会束手无策。从常规的物理解题经验方面看,当然是由于没有形成先从运动和力的关系入手分析、展示清楚物理情境,再选择合适的物理公式建立物理量间数量关系的思维定势的缘故;但从解题策略方面看,其根本原因在于缺乏良好的解题策略,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程序。我觉得,高中阶段,学生最容易掌握的就是“分析法”处理物理问题的策略。用分析法分析问题,不仅可以使学生形成清晰而完整的解题思路,更可以起到思路的自我提醒的作用,从而使学生避免解题中的盲目性,为顺利解题提供保证。

四、提高学生对物理模型的联想能力与迁移能力

学习是一种艰苦的劳动,学生的学习需要聪明才智 (即智力因素),但更需要正确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热情和坚强的性格与毅力 (即非智力因素)。我们在教学中除了注重教法和学法的研究外,还应十分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智能发展环境。

论文作者:徐永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7年4月总第2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

标签:;  ;  ;  ;  ;  ;  ;  ;  

论高中物理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_徐永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