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荣
南京建邺金鹰置业有限公司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BIM技术是一项现代化数字化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工作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加强对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分析,能够大大提高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水平从而更好地利用BIM技术。
关键词:BIM技术;建筑给排水设计;应用
引言
对于给排水设计而言,在传统的设计方法中通常采用CAD软件进行设计,由于CAD软件是二维思维,因此,在设计时需要将项目进行拆分才能实现设计要求,该方式的工作效率以及质量不是很高,而随着BIM软件的出现,能够解决传统设计手法存在的问题,BIM软件主要是三维思维模式,在设计过程中它可以全面的对施工图设计与日照节能、方案设计等设计内容进行协调设计,这对提高项目的质量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BIM技术在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意义重大。
1 BIM概述
“建筑信息模型”是BIM的全称,而BIM技术的实施主要是将整体给排水项目的某项基本构件与施工工序看做一个基本元素,同时在结合元素的数据与特性以及物理化特征,形成一个建筑形象模型,它也可以称为数据资料库,数据资料库它能够将建筑的元素与特征体现使其能够相互配合使用,并且将数据集成在BIM数据库中,而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数据的准确传递以及信息共享。
2市政给排水工程中BIM技术的应用
2.1 BIM技术在市政给排水工程参数设计方面的应用
通过使用BIM技术构建的工程模型可以反映出三维视图、明细表、二维视图等信息,只要修改这些建筑模型参数,就可以设计和修改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模型视图、明细表。此外,工作人员可以利用BIM技术对需要的信息技术进行修改和更新,确保建筑模型可以持续处于良好的运作状态下。尤其是在设计给排水建筑物的平面时,需要对给水阀门井、排气井、排泥井、市政消火栓以及排水检查井等构筑物的位置进行规范。如果构筑物数量出现变化,则可以直接在材料表中体现出来,进而保证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质量。所以,可以利用BIM技术对市政给排水参数进行设计,确保工程可以满足使用要求。
2.2市政给排水管线工程量计算
运用合理的BIM技术,能够保证市政给排水管线工程量计算结果更加准确,给排水管线设计人员可以结合工程报表中的相关数据,详细了解市政给排水管道的长度,并对市政给排水管道进行合理的分类,有效提升管线工程量的准确性。与传统的二维统计方法相比,运用BIM技术,能够保证市政给排水管线计算数据更加精确,减轻给排水管线工程量计算人员的工作压力。除此之外,市政给排水管线设计人员也可以利用管线数据,构建合理的虚拟模型,针对市政给排水管线运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进一步提升市政给排水管线的运行质量。由于市政工程中的给排水管线数量比较多,设计人员要结合各个管线的运行情况,合理调整管线的运行参数,进一步提升给排水管线的运行效率。将BIM技术应用到市政给排水管线工程量计算过程当中,能够帮助管线设计人员更好的利用管线运行数据,构建更加合理的管线模型,保证市政给排水管线更加稳定的运行,有效减少管线渗漏现象的发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市政给排水管线设计过程中,由于市政给排水管线的设计流速不同,管线设计人员在实际工作当中,要结合给水管线与排水管线的运行特点,不断改进设计方案,保证市政给排水管线设计方案得到科学实施。
2.3 BIM在给排水设计中的应用
随着社会的极速发展,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使用BIM技术,加快了整个项目的进度。从设计阶段加入BIM技术,减少了后期翻模的工作量。BIM不只是建立模型而是模拟整个建设工程,把地形条件,施工方法全部都用参数表现出来,将所有条件信息化。AI已经可以快速地进行标准化设计了,无论多复杂的模型都可以拆分成更细小的设计元素,但是建筑工程里需要更多的实地数据,所以BIM通过参数来描述建筑的具体施工包括土质情况、地面埋深、管材的尺寸、检修年限及参考价格。可视化使设计更加直观的表现空间的具体情况,从而更好的运用空间排布管道。这符合了国家推行综合管廊的用意:管道排布合理化,占地集中化,维修统一化。
2.4 BIM技术在建模中的应用
(1)系统分类。在使用Revit MEP设计管线时,需要布置一个机械模板,然后根据地道中管道的类型布置管道系统。市政工程设计时,管道主要为废水管道、给水消防管道,系统根据管道用途不同修改材质和颜色,以便后期可以利用设备材料表对管道具体情况进行统计。(2)建模的具体过程。在进行建模时,由于阀门和管件结构非常复杂,水泵、阀门和附件无法使用“生成布局”功能来达到连接的目的。操作人员只能手动完成连接操作。根据BIM系统中发出的管道命令,在对应标高位置将管道绘制出来,并设置管道的直径和坡度值。在交叉处和拐弯处布置三通和弯头。在进行绘图时,为了可准确地确定管道位置,需要利用BIM系统中的平面模块、立面模块和剖面模块进行建模。
2.5给排水管道的碰撞分析
碰撞分析是整个工作流程最核心的部分。在安排管线预留洞口的位置时,此处有结构设计的构件妨碍预留孔洞的布置。BIM技术以“层”为单元将涉及给排水专业的集合为一单元,在revit软件中导出Navisworks模型。Navisworks的碰撞报告包括有碰撞位置的图片,项目ID和坐标,比较直观方便,而且修改后便于二次检查。Navisworks与revit共同操作,可减少各种错漏碰缺。当错误ID排查出来时,点中其中一个冲突构件进行修改。修改的原则是大管、主干管为主,小管、分支管其次。同时小工程量让大工程量。重复多次检查整合,进行优化设计保证无碰撞冲突。所有优化完成后,生成优化方案,合理减少使用空间,最大限度提升了室内净高。快速准确提取给排水管线工程量,细度达到阀门级别,可根据设计变更动态更新。
2.6安装模拟
建筑给排水设计其主要目的在于能够在施工过程中给出有效指导方案,而在给排水工程施工是,由于经常会遇到一些情况非常复杂的区域,例如:在吊顶区进行施工时,由于工种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使得空间过挤,这种情况就会出现很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情况,同时还会影响到整体工程的施工进度。而通过BIM技术的应用能在三维设计中间降工期的概念引入,同时还能够将合理的安装进度表设计出来并且能够直观的模拟安装施工,同时可以全面的验证安装的内容是否合理。工种之间的配合是是否存在问题等等,减少人为设计失误出现施工变更的情况,大大的提高了施工效率。
2.7协同设计
在进行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工作之前,是需要对建筑的各项数据进行了解并根据所了解到的数据进行建筑的设计,在进行设计工作之后还需要多方面地进行考虑,以保证设计工作的合理性。使用BIM技术进行设计能够将各个部门的信息做好总和,有效地处理所获得的与建筑相关的数据信息,简化设计的程序,提高了设计工作的效率。
结语
目前城市用地紧张,建筑趋于复杂化、高层化。这使得管道趋于复杂化,使用BIM技术可以实现可协同设计并进行碰撞分析,加快了设计速度提高了设计质量。在今后的设计中BIM将会占更加大的比重,发挥更加大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给水排水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125-2010)[S].中国计划出版社,2010.
[3]吴先婷.给排水系统改造与BIM技术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3(05):106~108.
论文作者:樊荣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9
标签:给排水论文; 管线论文; 技术论文; 市政论文; 管道论文; 建筑论文; 数据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