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传统中药服散与煮散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_金波

探讨传统中药服散与煮散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_金波

(固始县中医院 河南信阳 465200)

【摘要】服散与煮散是中药的两种工艺形式,较传统饮片更能发挥中药的疗效。服散是指将中药原材料或者是饮片打磨成细粉,直接用溶媒送服,适用于贵重药物、动物类药、不耐煎煮类药物等。煮散指将中药原材料或饮片打为粗粉或者颗粒,再煎煮滤过获取药液的方法,适用于根、皮、果实以及矿物类药材。本文主要从服散、煮散的应用历史以及其适用药物进行阐述,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中药;服散;煮散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9-0148-02

中药在临床中应用需要经过一定的加工炮制,将中药原材料炼制成汤、丸、散、膏、丹等不同剂型,以备临床应用。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疗效,历代医药学家均对中药工艺进行研究,以便选择出各类药物最佳的中药工艺。中药种类众多,自古以来近万余种,其来源有植物、动物以及矿物质[1]。每一种中药不同产地、不同采集方法、不同储藏方式以及不同的炮制方法,均会影响到药物的归经、升降浮沉、四气五味以及功效。根据不同类别的药物选择不同给的加工工艺,发挥药物的最佳功效是中药药学研究中的重点问题。当前中药的常见工艺仍以传统的汤剂为主,其他的中药工艺不多且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服散、煮散的加工工艺有着自身的独特优势[2]。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药剂学的各项研究,证实了中药采用不同加工工艺,会导致中药药效在动物或人体上的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等方面均呈现不同的特点。虽然目前中药工艺的主流是传统的汤剂,但临床上仍有相当大一部分中药更适合于采用服散、煮散的加工工艺,临床上应加以重视。本文主要探讨传统中药服散与煮散的临床应用价值。

1.服散与煮散的应用历史

1.1 服散的应用历史

服散的应用记录最早是在《黄帝内经》中,在其“十三方”中提到的泽泻饮是“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在《伤寒杂病论》中就有38首内服散,大部分属于服散,其中五苓散是“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药”。之后各个时期服散均有所继承和发展,如《外台秘要》的发汗白薇散、《本草衍义》的桑螵蛸散、《备急千金要方》的赤散、《伤寒标本心法类萃》的六一散等。发展到近现代,章太炎、曹颖甫等中医大家都对服散有一定的运用,如章太炎应用的小剂量升麻鳖甲汤服散,曹颖甫遵经方原服法,以服散应用十枣汤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2 煮散的应用历史

煮散的应用记录最早见于孙思邈的 《备急千金要方》,记载有13首煮散方剂。煮散的应用在 《伤寒杂病论》中亦有提及,如半夏干姜散、薏苡附子败酱散等。在唐朝末代及五代十国期间,战乱时代,导致中药材极度缺乏,煮散加工工艺因能节省原材料而得到一定的发展。在宋代,官修方书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圣济总录》的出现,促使煮散发展到了高峰期,得到广泛的应用。宋代,煮散流行了近三百余年,《梦溪笔谈》《伤寒总病论》中均有煮散的记载。宋朝灭亡,政府倡导的煮散随之淡化,但在民间仍广为流行。其中以金元四大家刘完素、朱丹溪等为代表,有防风通圣散、凉膈散、玉屏风散等。此后到现代,煮散都未得到较大的发展,但这种加工工艺一直流传至今。

2.适宜服散的中药类别

2.1 贵重药物

贵重药物具有特殊的药物功效,临床上不存在其他可替代的药物,且价格相当昂贵的名贵药材。贵重药物被称为细料药,常见的有冬虫夏草、麝香、羚羊角、牛黄、熊胆、三七以及灵芝等。贵重药采用服散加工工艺,主要是可以节省原药材,同时不影响药物的功效。如羚羊角,煎服应用需要原材料1~3g,因其质地坚韧一般需要单煎2小时之久,煎煮过程中亦会损失。而采用服散形式,将羚羊角研磨成细粉,仅需0.3~0.6g。《本经逢原》中提到,“镑碎,置胸前煨热令脆,研如粉,不则粘人肠胃。” 《济生方》中以羚羊角为原药,创制了羚羊角散。节省了药材,还节省了煎煮时间。

2.2 动物类药物

动物类药,主要包括药用动物的干燥全体,除去内脏的动物体或部分,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生理或病理产物以及虫类加工品。其中以虫类药物为代表。虫类药物,为血肉有情之品,具有较佳的补益及攻伐之性。补益能起到培本固原之功,常见的有蛤蚧、龟甲、鳖甲之类;攻伐能起到破血消癥、消痈散结、熄风通络之效。动物类(虫类)药的制药工艺,以服散更为适用,如张仲景应用的蜘蛛散、滑石白鱼散等。动物类药物采用服散形式,具有诸多优势:动物高蛋白,在煎煮中容易破坏生物活性,降低疗效;动物类药材采用服散形式,便于携带服用,如水蛭,煎服应用需要大量才能起到药物功效;动物类药物野生资源较少,费用大,服散可节省原材料。

2.3 不耐煎煮类药物

不耐高温、不耐煎煮的药物,煎煮加工可以导致药物变性,降低药物活性,尤其是对于有挥发性药物成分的药材,还会造成原材料的损失,损失药物的重要成分。不耐高温药物,常见的有鸡内金,其中含有胃激素和蛋白酶成分,在高热条件下容易破坏,caiy9ong服散生用为佳。挥发油类中药,药物中含有挥发性成分,以芳香类中药为代表,如檀香、木香、沉香等。挥发油类中药若采用煎煮加工,其中有效成分挥发油类会明显减少。香附其中挥发油是其主要的功效成分,包括多种单萜、倍半萜及其氧化物等,现代药理学相关研究,香附挥发油成分具有抗炎退热等功效,若采用煎煮类工艺香附药效将明显降低。因此此类药物不宜煎煮,较为适用于服散。

2.4 树脂类药物

树脂类药物主要指的是植物的分泌物、渗出物以及通过简单切割获得的固体、半固体物质,如乳香、琥珀、没药等。树脂类中药有效成分,难溶于水,因此不宜用汤剂,采用服散较佳。

2.5 其他类药物

其他类药物主要指毒性中药以及一些汤剂、服散均可的中药药材。毒性中药,药物含有剧烈毒性,使用方法不当或者服用量稍多即可引起中毒反应,使得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昏迷等情况,情况恶劣的甚至发生死亡。但“毒剧猛药多起沉疴”,为使毒药成为治病之良药,古今医家皆多以丸散入药,如朱砂、硫磺、雄黄、轻粉、砒石、马钱子等。如朱砂,甘、寒,有毒,能清心镇惊、安神解毒,其主要成分为硫化汞,高热煎煮可将汞析出,汞与人体蛋白质巯基有特别的亲和力,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使代谢发生障碍,直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3]。朱砂生用时毒性较小,遇热或火可产生游离汞或氧化汞,使毒性增大,故不宜入煎剂,宜入丸散生用。

3.适宜煮散的中药类别

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提到,中药能以传统汤剂服药的均能采用煮散。煮散的最大目的,是节省原材料。常见的根、根茎类、皮类、果实类以及矿物质类药材,质地结石,传统煎煮难以将药物的有效成分释放出来,而采用煮散方式则能快速将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因此适宜采用煮散。而花类药、叶类药如红花、槐花、桑叶、橘叶等,易于煎透,服用以传统汤剂即可。

4.结语

腹散与煮散作为传统中药的加工形式,自古有之,不同于传统饮片能更好地发挥药物的功效,一直以来受到各大医家的广泛运用。本文对服散、煮散的应用历史以及其适用的具体药物进行总结,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哈飞,李瑞明,张兰兰.大黄中4个番泻苷类成分受热条件下转化关系的研究[J].中草药,2012,34(11):2169-2173.

[2]高想,朱良春.虫类药的应用历史与展望[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807-809.

[3]仝小林.糖络杂病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02-104.

论文作者:金波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22

标签:;  ;  ;  ;  ;  ;  ;  ;  

探讨传统中药服散与煮散的临床应用价值论文_金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