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静脉输液模式在我国临床的应用现状及展望论文_翟颖超,甄鹰,刘晓旭

主动静脉输液模式在我国临床的应用现状及展望论文_翟颖超,甄鹰,刘晓旭

(空军总医院 北京 100142)

【摘 要】介绍主动静脉输液治疗模式的定义,介绍当前我国开展情况,对开展阻碍因素进行可行性分析,对以后开展该项目有力开展提出参考意见并对未来静脉治疗进行展望。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194(2015)02-0294-01

静脉治疗护理是指在体液与电解质、药理学、感染控制、儿科、血液制品输注治疗、胃肠外营养、抗肿瘤治疗及质量管理方面从事静脉输液的技术与临床实践[1]。近年来,我国静脉治疗护理管理正步入专业化、体系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快速发展轨道为提高优质护理服务治疗,提高患者静脉治疗质量与满意度[2],主动静脉治疗模式应运而生。主动静脉治疗模式是指从治疗初对患者进行评估,根据治疗周期、诊断、治疗药物的理化性质为其制定一个完善的血管通路规划来满足治疗需求,且随治疗进展定期进行再评估和必要的调整[3].主动静脉治疗包括:评估流程:患者因素、治疗因素、静脉通道器材因素,治疗工具的选择,患者健康教育。本文就我国主动静脉治疗模式的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 开展方式

国内开展主动静脉治疗模式的对象为住院患者;开展方式主要以医院科室为单位或成立静脉治疗小组为住院患者在住院24-48h内进行评估,放置、使用适宜的输液器材,进行健康教育,完成输液治疗。

2 干预内容

我国的主动静脉治疗模式尚处于探索阶段。对于主动静脉治疗模式的参与者、护理对象、内容、方式等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相关的规则不完善。主管医生,专科医生,药师或者营养师、专科护士参与率低。护理人员缺乏主动静脉治疗模式的观念,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对于在主动静脉治疗护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需求有时不能完全解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主动静脉治疗模式的质量。我国现阶段仅对癌症(或癌症术后)化疗,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神经内科患者,老年患者进行干预。主动静脉治疗模式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式,保障了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明显降低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保护患者血管,减少穿刺痛苦,针对性减轻患者负担。使护士的服务意识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工作模式由被动变为主动,极大提高护理人员对安全静脉输液的认识,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降低了职业风险,全面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带动护理质量的提高[4-9]。

3 发展阻碍分析

护理人员主动静脉输液治疗模式的观念认识不足,相关理论学习较少,有报道显示:低年资护士对静脉治疗护理知识中的穿刺工具的固定和更换方法、输液铺助工具的种类和适用范围、不同穿刺置管位置的选择、化疗防护的方法和导管的拔除、化疗药物外渗和防护知晓率低。护理队伍输液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护士的流动性强,辞职率高。护士多按输液医嘱完全执行,对潜在的安全隐患重视不足,缺乏法律意识、危急意识和抗风险能力[10]。主动静脉输液治疗中的中心静脉置管术普及欠全面,多种输液器及输液辅助设备材料普及不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国目前尚缺乏法律认可的深静脉置管的相关准入制度,一些地方学会和厂家盘不了PICC置管技术准入证书,但缺乏法律效力[2]。我国在这方面没有统一的条例、规范标准和培训体系,现有的临床经验也是近年来各医院科室根据自身条件和情况开展,没有统一标准化流程。医患、护患关系紧张,容易引起护患纠纷。有报道显示: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投诉54%与输液有关[11]。

3.1 对国内主动静脉治疗模式的开展的建议

普及主动静脉治疗模式的知识与理念,呼吁更多的医生、护士参与主动静脉治疗模式的开展,可以建立静脉治疗小组(IV Team),部分医院建立了静脉治疗指导委员会和科室小组两级管理模式。静脉治疗小组成员主要由护理人员构成,华西医院IV Team还包括医师、药师、营养师等相关人员。静脉治疗小组的成员在护理部领导下,参与科室和医院对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责任定期修订静脉输液技术规范,进行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培训,培养静脉治疗专科护士[12-13]。建立专业静脉输液团队后,对静脉条件差的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如输注化疗药物的种类,输注的疗程等,进而选择不同的输液工具,且在后期导管维护方面进行全程指导[14]。鼓励患者参与输液的风险管理,让患者与家属共同承担输液风险。

3.2 展望

发达国际主动静脉治疗模式开展较早,具有完整的主动静脉治疗模式的程序,可以供我国借鉴。进一步建立健全静脉输液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主动静脉治疗模式处于起步阶段,临床可供参考的资料不多,没有标准化流程,存在诸多不足。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困难,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经验,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主动静脉治疗模式,为主动静脉治疗模式制定统一标准化流程。加快静脉治疗专科护士和静脉治疗小组的培训与发展,针对不同层次的护士进行相应的岗位和继续教育培训。对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指南与实施细则进行深层次,多角度,高标准解读学习。为不同层次护士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道路,加快专科护士培训发展。我国的静脉治疗护理实践应适应变革、勇于创新,探索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道路,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的静脉治疗护理服务[2],为维护保障人民健康做贡献[15]。

参考文献:

[1]蒋平,王红.我国医院静脉治疗护理管理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7,7(2):54-56.

[2]毕娜,吴冬梅,王建荣.我国静脉治疗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14):1613-1615.

[3]Sansiwero GE.Features and selection of vasculuar access devices[J].Senunars Oncoln Nurs,2010,26(2):88-101.

[4]郑素惠.主动静脉治疗用于乳腺癌术后的化疗[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9):99-100.

[5]宋秋萍,环晓峰,候雪琴,等.主动静脉治疗模式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25(9):39-40.

[6]吴红梅,周泽云.主动静脉治疗应用于6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2012,41(35):3792-3797.

[7]张志敏,彭瑞敏,李盼盼,等.主动输液实践模式在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2):856-857.

[8]马江帆,张红珺,马兴乐.主动静脉治疗在神经内科的应用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5):106-107.

[9]张红英,张茵,刘青青,等.主动静脉治疗模式在老年病房中的应用[J].20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33):4128-4130.

[10]刘淑英,梁冠冕.肿瘤化疗药物静脉输液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28):3662-3664.

[11]乐美芬.输液患者的服务过程管理初探[J].护理管理杂志,2003,3(4):56.

[12]花蕾,李淑迦,徐艳,等.静脉治疗小组的建立与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6):539-540.

[13]李虹.医院静脉治疗小组的建立与运作[J].华西医药,2008,23(5):1187-1188.

[14]李泽辉,周虹,刘晓华.低年资护士输液治疗护理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5):547-549.

[15]李铀氢,钟玉杰,杨明珠.协同护理模式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展望[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9):63-64.

作者简介:

翟颖超(1982-)女,毕业于河北北方学院,护师,研究方向:临床护理学。

*通讯作者:

刘晓旭

论文作者:翟颖超,甄鹰,刘晓旭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年8月第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22

标签:;  ;  ;  ;  ;  ;  ;  ;  

主动静脉输液模式在我国临床的应用现状及展望论文_翟颖超,甄鹰,刘晓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