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类城市建设工作也在如火如荼的进展之中,为了使相关施工工作在进展过程中,不对其他施工造成影响,同时为了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就需要施工团队结合现场实际施工环境,对施工工地范围内的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取必要的支护工作。在开展相应施工项目时,由于周边施工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基坑支护工作的难度也大大提升,因此如何在保证基坑支护质量的前提下完成项目施工工作,就成为了时下相应施工团队研究的重点,本文就以此为方向,并以新建区省庄花园项目为例展开分析。
关键词: 新建区省庄花园项目、基坑支护施工、后续监测
1、前言
本次探究工作是要分析的新建区省中花园项目,该项目位于南昌市新建区长征西路南侧,枫生高速路北侧,实际的建设环境位于城市建设路段,相应的地理环境较为复杂,为了满足实际项目建设工作实际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两方面的要求,需要综合多个部门单位,结合实际的施工环境,完成施工环境勘察、基坑支护设计、项目建设、项目监理等多方面的工作,如新建区省庄花园项目建设工作在实际进展的过程中,就联合包括新建区城市建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江西中昌工程咨询监理有限公司等多个部门,组建一个专业企业完备的工程项目管理团队,分别完成上述多个方面的工作。
2、基坑支护施工环境勘查
在前文中我们就分析到了,在实际基坑支护工作开展之前,对实际施工环境的勘查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该工作能够保证不同项目工程基坑支护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使其更能够符合不同项目工程的需要。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际施工环境开查工作时,主要面向的工作包括两个方面,即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
所谓的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是指实际施工场地的地层分布情况。根据不同的土质组织结构及其距地表深度,可将地层分为以下几个类别,即杂填土、-1素填土、粉质黏土、砂、圆砾、全风化泥质粉砂岩、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等[1]。以上所提到的多种地层类型,在本次基坑支护施工环境开查工作中均有发现,实际分布类型多为局部分布。
所谓的社会地质条件,是指实际施工场地的地下水分布状况。由于施工现场地下水的分布状况,将会给实际施工工作带来较大影响,因此,勘测人员也针对地下水的分布问题给予了极大关注,经过较为深入的勘测工作,最终确定了新建区省中花园项目施工场地的水位比较高,为距地表19.0米,这一数据也在后续施工工作中得到了验证。
3、基坑支护施工方案
3.1总体施工流程分析
针对整体基坑支护施工工作展开分析,可知总体工作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为灌注桩+预应力锚索支护施工,具体施工步骤如下:首先,工作人员需要将施工现场进行初步清理,确保后续施工控制点侧方工作能够准确有序展开;之后进行基坑防护机构的放线工作,完成钻孔灌注桩施工作业,为后续施工操作奠定基础;最后,在以上两部工作的基础上,依次完成冠梁、锚索、基坑底部垫底和排水机构的施工操作。
另一部分为灌注桩悬臂支护施工,具体施工步骤和灌注桩+预应力锚索支护施工的主要区别就是,不需要进行锚索施工,其余施工步骤完全一致[2]。
3.2施工要点分析
针对整个基坑支护施工工作进行分析,可知其实际工艺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和完整性,但是已然存在一定的施工难点和施工要点,下面文章就按照这一思路,对其部分施工要点展开分析。
(1)钻孔定位
首先,在钻孔的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及时的更换不同规格、不同材质的钻头,确保实际钻孔的直径和深度能够达到工作需要;其次,工作人员还需要考虑到施工环境的地质条件,调整和控制实际进尺速度;最后,钻机稳定性的维持至关重要,需要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施工环境,实时的调整钻机的位置和方向,保证钻机能够平整、稳定的工作。
(2)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
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对于整个施工工序而言,属于一项结尾工序,同时也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序,需要考虑的因素也较多。首先,需要保证工序中所要用到的一切装置,如用于检查漏斗、量具的各种机械装置,能够达到要求完好无损;其次,要注意控制导管深度,并确保水下浇筑混凝土施工的连续性,不得中途停止;最后,在浇筑施工进展的过程中,应确保导管区域居中位置,工作小组应专门安排工作人员负责导管的控制工作[3]。
4、基坑的后续监测
基坑的后续检测也是整个基坑支护项目的重要一环,对于保证整个基坑施工质量,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都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4.1监测项目的确定
由于整个基坑支护工作的实际施工范围较广,与之相对应的工作工序也较为繁琐,如果基坑的后续监测工作在实际进展的过程中,将每一个施工步骤都考虑在内的话,将会大大增加监测工作的工作量,使得整体基坑监测工作很难实现,除此之外,一些基坑支护项目是没有必要进行监测的,面面俱到往往做的只是无用功,因此实际的基坑后续监测需要区分工作侧重点,对较为重要的监测项目进行确定。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监测团队最终将以下几个方面定为监测工作的重点,即基坑对周边的管线、道路、房屋的影响。
4.2监测警报标准的确定
从工作目的的角度进行分析,监测工作是为了及时发现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应对措施,因此在监测工作进展的过程中,工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监测警报的标准,本次监测工作的警报标准如表1所示。
表中所示项目,当监测项目的变化速率达到表中规定值或连续3天超过该值的70%,应报警
4.3应对措施的拟定
根据上述监测项目及其报警标准,当危险情况发生时,相应应对措施的拟定和选择就极为重要。针对不同的问题,所选择应对措施也是相对确定的,如出现漏水、漏砂问题,可以采取设置引水孔,这支坑外降水等措施。根据本项目的需要,针对不同的风险问题,具体的应对措施如表2所示。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文章首先针对工程基坑支护施工工作的重要性展开了深入分析,阐述了其对相应项目工程施工质量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文章重点针对新建区省庄花园项目C区基坑支护施工,以及后续监测工作,展开了深入探究,希望通过本次探究工作,能够为促进相关工作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黄吉宇:基坑支护施工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探究[J]。新华网,2016-08-14:31-32.
[2]刘岩松:基坑支护施工方案优化[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10):51-52.
[3]王健相:基坑支护施工和后续监测工作探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2016(5):10-11.
论文作者:赵龙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第0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基坑论文; 工作论文; 项目论文; 环境论文; 过程中论文; 工作人员论文; 工序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第0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