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心理特征激发学习兴趣&初中生物理初学的心理分析_物理论文

把握心理特征激发学习兴趣&初中生物理初学的心理分析_物理论文

抓住心理特点,激发学习兴趣——初中生起始物理学习的心理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初中生论文,学习兴趣论文,心理特点论文,物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时常感叹:物理真难学!物理难学固然有其客观原因,如概念抽象,能力要求高等。但学生起始物理的学习优劣会对后续物理的学习产生很大影响。我们知道,到初三特别是到高中,学生对学习极易出现“两极分化”现象。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任课教师对学生初学物理时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潜能的挖掘、学习积极性的发挥、学习心理的揣摩等。因此,做好起始物理的教学对后续物理的学习具有深远的意义。

做好起始物理的教学,关键是要充分了解学生初学物理时的心理,并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做到“对症下药”。笔者根据自己二十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学生在初学物理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心理特点。

(一)追求“新”、“奇”、“趣”

由于年龄小的原因,初二学生在学习物理时好奇心特强。他们对那些新颖、奇特的东西异常敏感。一种现象、一个演示、一幅板画、一段故事都会激发他们极大的兴趣,会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因此,任课教师应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新”、“奇”上做文章。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教学方法的探索和选用;物理实验的设计和演示;新课的引入等都应尽可能体现出“新”、“奇”的特点。比如在引入新课时要不断变换方式,不时选用诸如悬念引入、故事引入、趣味实验引入、联系实际问题引入等方式。在初二上序言课时就可选择如下几个实验演示:①鸡蛋在清水中沉底,在盐水中可以悬浮或漂浮。②小试管在大试管中“自动”上升。③试管上段中的水开始沸腾而试管底端的鱼却安然无恙。④锥形轮自动从“低”处向“高”处滚动等等。由于这几个演示实验新颖、有趣且与学生的日常经验或想象不一样,因此对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接下来的听课学生的注意力都异常集中。再如,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组织各具特色的教学形式,如“自学指导式”、“分组讨论式”、“竞赛式”、“演讲式”等,以增强授课的趣味性,力避形式单调、枯燥无味。

(二)“钟情”直观、形象

对于直观、形象的东西兴趣浓厚、积极性高;而对于干巴、抽象的东西兴趣索然、“难入角色”。这是学生初学物理时又一心理反应。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任课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形象、直观教学。第一,千方百计地做好《大纲》规定的各个实验和演示,突出实验的趣味性和可见度。可将某些实验进行改进,也可把某些课堂演示实验变为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学生实验。比如讲到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时,我们可以提示学生利用现有条件(课本、铅笔等)设计并进行比较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第二,对于那些较抽象的,学生不易理解的内容,可设计实验或演示帮学生“一把”。如初中船闸一节。绝大部分学生从未见过船闸的结构及轮船从船闸通过的具体情景。因此,学生对此感到不好理解。为此,我们用玻璃和乳胶粘了一个船闸模型,放上水并用小纸盒代替轮船,模拟轮船从船闸通过的全过程。此举变抽象为具体,学生兴趣盎然,教学效果良好。又如,密度是一个较抽象的概念,若“硬性”引入,效果往往不佳。若借助于物理实验且实验、讲解双管齐下则会大大增强直观感,明显降低学习难度。第三,搞好随堂小实验。如讲到摩擦生热时可让学生两手来回搓一会儿;讲摩擦起电时,让学生用塑料笔杆在头发上摩擦几下观察其对碎纸屑的吸引作用;讲到压强概念时,让学生把一支一端削尖的铅笔夹在两手食指之间,适当用力向里压,体会铅笔两端产生效果的差异。这样做不仅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而且使学生感到所学内容形象、具体、实用。第四,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由“静”变“动”更形象、更逼真。第五,充分利用板画、挂图、比喻、类比等手法增加授课的直观感。

(三)活泼爱动争强好胜

也是由于年龄小,初二学生很活泼、爱活动。上课时他们常常会大声附和老师的讲课,情绪高时嗷嗷叫;做实验时他们迫不及待,并且常常喜欢人人动手。其实有些学生并不一定是真懂都会,他们的学习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对所学内容很可能是一知半解或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因此,任课教师要充分注意到这一点,不要被假象所迷惑。一方面要做到不断地深入了解学生,通过提问或个别检查摸清底数。另一方面要教育学生不要信口开河、随意乱做,要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

初二学生争胜好强的特点也十分突出。他们很想表现自己、证明自己。因此,有些学生在听到老师提问时,不管自己是否考虑成熟都争先恐后地举手、作答;对于物理实验,在未真正掌握操作要领、注意事项和实验步骤的情况下也都你争我抢、随意动手。对此,教师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应首先肯定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然后采用婉转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问题回答的不正确或不完整,或从实验中得不出结果或得出错误结果中逐步认识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主动、自觉地去纠正、去改进。任课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这一特点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要善于捕捉机会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自身的潜力。比如,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讨论式”、“探索式”、“竞赛式”等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积极发言,由此不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可以通过课外小设计、小制作、小竞赛去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成才意识及动手、动脑能力。要多给学生创造学习成功的机会,哪怕是一点一滴的成功,使学生从一次次成功之中建立信心,培养兴趣。

(四)感情脆弱兴趣易转

在起始物理的教学中,任课教师还应注意到,对初二学生如果引导方法得当,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容易激发,但处理不好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很快地消失或转移。因为,初二学生感情脆弱,意志不坚强,对待成败异常敏感,经不起“大风大浪”的考验,学习情绪易出现大起大落。因此,任课教师应经常做到“察言观色”善于“驾驭”学生的情绪。要通过不断地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加强形象、直观教学;提高授课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感;分散教学的难点;把握提问的技巧;控制练习和考核的尺度等,控制学生的情绪,使之尽可能较长时间保持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总之,深入了解学生初学物理时的心理特点,并在教学中能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措施,克服学生的心理障碍,不断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无疑会明显改善起始物理的教学效果。从而为后续物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标签:;  ;  ;  ;  

把握心理特征激发学习兴趣&初中生物理初学的心理分析_物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