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盆腔术后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探讨论文_陈映茹,吴伟培

妇科盆腔术后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探讨论文_陈映茹,吴伟培

陈映茹 吴伟培

(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 广东 深圳 518109)

【摘 要】目的:探讨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术后形成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三年来20例妇科盆腔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结果:恶性肿瘤、肥胖、高血压及糖尿病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结论:凡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后应加强预防措施。

【关键词】妇科手术;下肢静脉血栓;恶性肿瘤

【中图分类号】R7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358-01

下肢静脉血栓(下肢静脉血栓)是妇科盆腔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但增加病人的痛苦,严重者可导致肺梗死,威胁病人的生命[1]。本文收集我院近年收治的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妇科盆腔术后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了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8月~2007年8月间,我科共行妇科盆腔手术约985次,发生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0例,年龄33~72岁,平均53.5岁。其中子宫内膜癌3例,宫颈癌2例,子宫肌腺瘤1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4例。体重指数大于正常高限9例(占45%)。合并高血压4例(占20%),合并糖尿病6例(占30%)。术中输血患者11例, 术后应用止血药物4例,术中、术后有下肢静脉穿刺3例。手术时间1~3h。临床表现:患者均不同程度的下肢疼痛,站立和行走时疼痛加剧,皮肤湿冷,部分患者足背动脉触不清,腓肠肌握痛试验阳性,发生部位在右下肢6例、左下肢10例、双下肢4例。

1.2 诊断依据 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主诉、临床表现特点、体征等,结合彩超检查。术后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肿胀,下地困难或直立后疼痛加剧。伴不同程度的发热、腓肠肌试验阳性、皮温降低等。彩超提示静脉管腔内无彩色血流信号和频谱信号。

1.3 治疗 一经诊断,即予患肢制动,并抬高30度,尿激酶溶栓;肝素、华法令抗凝;肠溶阿司匹林、低分子右旋糖酐、丹参祛聚扩张血管;抗炎治疗。治疗期间注意有无出血迹象。行生命体征的监测。随时注意有无栓子脱落造成栓塞。复查血凝四项以指导用药。

2 结果

结果治愈9例:患肢肿胀基本消失,静脉顺行造影检查示深静脉全程完全再通;缓解11例:患肢肿胀减轻,深静脉部分再通、侧支循环建立良好。无一例发生下腔静脉栓塞和肺梗死等严重并发症。

3 讨论

3.1 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 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及静脉内膜损伤是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2], 以前两者为主要原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1)血流缓慢:患者手术麻醉后下肢肌肉松弛,周围静脉扩张,血流速度变缓慢,加之术后长期卧床、腹胀、腹痛、肠麻痹、尿潴留、腹带加压以及盆腔术后患者半坐卧位,使下肢血液回流受阻,导致血流缓慢,可诱发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女性骨盆较宽,左髂静脉几乎呈直角汇入下腔静脉,由于髂总静脉的骑跨和腰骶部前凸的挤压,使静脉处于前抵后位的解剖位置,这样会造成左下肢血液滞缓。本组资料显示,静脉血栓形成易发生在左侧,这是因为右侧髂总动脉在左侧髂总静脉前方越过,而且与左下肢静脉的回流途径较右侧长而曲折有关 [3]。(2)血液高凝状态:部分患者因贫血于术前、术中、术后输血致血液成分改变,加之老年患者血液粘稠度高,手术时间长失血较多,术前禁食、肠道准备等使血液进一步浓缩,增加血栓形成的机会。另外手术创面出血激活全身及局部凝血系统,一些恶性肿瘤细胞也可激活凝血过程,使血液呈高凝状态而易于形成血栓。本组有5例因输入悬浮红细胞,1例因输入全血,4例是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静脉血栓。(3)静脉内膜损伤:术中或术后行下肢静脉穿刺损伤静脉壁,或输入有刺激性药物而致静脉内膜损伤,引起内源性或外源性凝血活酶的形成及血小板聚集,促使血栓形成。本组有4例因在术中行下肢血管穿刺引发下肢静脉血栓。

3.2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 本组有6例(占30%)是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可被视为存在高凝状态[4],妇科恶性肿瘤术后的患者是并发下肢静脉血栓的高危人群。本组资料显示,体重指数大于正常高限9例;合并高血压4例,合并糖尿病6例。肥胖、糖尿病及高血压均为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主要与血流缓慢、血脂高、血液黏滞度大有关。因止血药物可导致血液促凝固性增高,我院术后不常规应用止血药物。

3.3 预防措施 目前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难度较大,并且存在一些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应针对病因进行预防。术前要了解患者的全身和凝血情况,积极纠正贫血、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尽可能不输血或仅输少量新鲜血;术中要动作轻柔,避免手术误伤髂股部大血管,尽量缩短手术时问,同时积极输液,降低血液粘稠度;术后早期下床活动,鼓励患者在床上适当抬高患肢,多做踝部背屈活动,进行腓肠肌锻炼,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对于血液高凝状态和存在L下肢静脉血栓中、高危险因素的患者,手术后1周内预防性应用小剂量的祛聚剂和抗凝药物。有文献报道,通过循序减压弹力袜和患肢间断气囊压迫等机械方法,可促进静脉血液回流,增加静脉血液流速,有效降低L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4]。

参考文献:

[1]纪兆建,杨柳,谢兰珍.全子宫切除后25h猝死1例报道[J].实用妇产科杂志,1997,13(3):161

[2]王红英,李东峰,李玉珍,等.妇科肿瘤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4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2):109

[3]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880-887

[4]孙秀云,高欲静,陈淑清.筋膜内电刀旋切行子宫全切术术式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1,17(1O):592.

[5]黄新天,张培华.预防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进展[J].中华普外科杂志,1998,13(5):301

论文作者:陈映茹,吴伟培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6

标签:;  ;  ;  ;  ;  ;  ;  ;  

妇科盆腔术后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的因素探讨论文_陈映茹,吴伟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