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外教学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看我国教学心理学面临的主要问题_心理学论文

从国外教学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看我国教学心理学面临的主要问题_心理学论文

从国外教学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看我国教学心理学面临的主要课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心理学论文,国教论文,看我论文,发展趋势论文,课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教学心理学”(Instructional Psychology)一词1969年登上美国《心理学年鉴》。七十年代以来,一些著名的心理学家如格拉塞、加涅、凯斯、梅耶等,纷纷发表文章对教学心理学的意义和范围加以界定,奠定了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基础,开拓了教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领域。进入八十年代,随着认知理论和学习理论的迅速发展,教学心理的研究方兴未艾,涌现出许多新的理论、新的探索。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成功的经验为我国的教育教学工作服务,结合国外教学心理学研究的特点,来构建本土化的教学心理学体系,这对于尚处在起步阶段的我国教学心理学研究而言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正在走向科学化的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本文试图从国外教学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教学心理学面临的主要课题。

一、国外教学心理学的基本研究领域

1、科学问题解决

科学问题解决是当代教学心理研究的热点。问题解决理论最先由纽厄尔和塞蒙(Newell,Simon 1927)提出,其实质是关于如何解释信息、确定目标、选择有效的解题动作等这样一些过程的性质和组织的研究。

问题解决理论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研究:(1)手段——目的分析,即找出眼前情境和目标情境的差别。(2)解决问题的一般模式,即问题解决者通过考虑情境和目标的某些主要特点并制订出能消除这些主要特点差别的计划,从而找出一个解题的一般轮廓。(3)问题解决中的信息处理模式,包括以问题的课义理解,对有关信息的加工,存贮与提取等。

目前问题解决理论所取得的共识是个体解决问题所需的三种知识:知觉模式识别知识、进行推理的策略知识,提出目标和制订计划的策略知识。对教学最有意义的是策略知识,目前发展较快的是问题解决技巧,主要涉及问题解决语义学、分析问题情境模式等的研究。

2、元认知

元认知这个术语最早由弗雷沃(Flavell,1970)引入。元认知的实质是人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美国心理学家斯登伯格提出的新的信息加工智力模型,认为元认知在整个信息加工中起制订计划、作出决策、调控整个认知过程的作用,并向操作成份下达指令,决策,至于获得、保持、迁移成份也是由最高层次的元认知成份直接或间接控制实现的。

元认知理论一般认为,元认知包括(1)元认知知识,指人们获得的与认知活动有关的那部分知识,大致可分为关于人、作业、策略三方面的知识。(2)元认知体验,指伴随认知活动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3)元认知调控,指不断对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进行自觉的监控调节。

元认知成功与否最重要的在于人的元认知能力的强弱和是否学会了学习,其重要机制之一就是元认知使学生盲目的摸索学习变为策略性的、高效的学习。

3、认知表征和图式理论

加拿大心理学家维奥于六十年代末提出“双重编码理论”,认为知识或经验在头脑中是以表征的形式存在,表象和语言加工是两种可供选择的符号表征的方式。表象系统专门处理与非言语的物体和事物有关的信息,而言语系统专门处理语言信息。这个认知表征理论探索了一些基本的编码规律,如具有丰富形象的材料比纯抽象材料更易记忆是因为形象材料的保持强度是两种编码系统效应之和。

近年来诺曼和鲁梅尔哈特等人又提出图式理论,认为图式知识的框架和结构,是记忆表征的知识各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心理结构的网络。图式构建根据不同的学习类型有增长、调整和创造三种类型。图式还可以表征抽象水平不同的知识。当图式接受到适合它的信息输入时就处于激活状态,使人产生内部的认知期望,以指导感觉器官有目的地搜寻有关形式信息。

4、认知策略理论

认知策略的探讨源于布鲁纳的“概念形成”研究。对于认知策略的分类主要是依靠信息加工流程理论而进行的。如加涅把它分为注意、检索、编码、思维等几种;迈克尔J·A·豪分为重述、组织、表象、编码、提取和运用等类型;维特罗克分为寻找深层意义的策略、承认部分目标的策略、灵活探究的策略、将部分整合为整体的策略。认知策略理论的一般重要类型包括;(1)集中注意策略,如明确学习目标,对所学内容的预期、注意标题、主题句、总结性段落、作眉批、划线等。(2)编码策略,即赋予学习材料意义,使内容条理化、意义化,提高记忆效果,包括理解策略、联想策略、系列表式策略、关键策略、网联策略、聚类策略和概括策略组成。(4)提取与利用策略,包括运用背景线索、位置和推断等方法。(5)认知技能的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练习策略和反馈矫正策略。

5、生成学习模式

由维特罗克提出。认为学习的生长过程就是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与从环境中选择接受的信息相互作用,进而构建信息意义的过程。

学习过程主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1)主动对感觉经验和环境信息进行选择性注意和知觉;(2)获得的信息与贮存的有关信息建立某种试验性联系,即构建新信息意义;(3)检查信息是否构建成功;(4)作相应调整,建立新的联系,直至理解意义;(5)同化、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6、教学发展理论

教学发展理论源于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教学发展理论的目的是为儿童获得有文化价值的技能和概念提供有效的基础。

教学发展理论首先要解决的三个问题是:(1)如何识别出关于学校一般所教的各类技能的运算结构;(2)如何评估儿童现有的运算功能水平;(3)如何把儿童从其现有功能水平提高到所要求的水平,或是如何改变教学方法使儿童不改变现有功能水平也能掌握教材。塞蒙最早提出“执行策略集合”这一概念,把运算结构的发展描述为策略重组的过程。这种策略重组的过程模型注意到了四种不同因素的作用:(1)被试的心理、功力的大小;(2)被试的认知风格;(3)被试已有经验的复杂性和知觉组织;(4)被试的情感倾向,在特定环境中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有规律的并且是可以预测的。

这种新理论能够解决上面所述的三个问题,但必须注意把儿童必须照应的信息或线索的鲜明性提高到最大限度,并且把所要求的心理协调的复杂性降到最低程度。

7、学习结果评价理论

学习结果的评价理论源于格拉塞提出,克劳斯加以发挥的“标准参照测验”概念。其基本观点是首先考虑学习了什么,其次考虑找出学习的个别差异。

比较有影响的是加涅的学习结果类型理论,把学习结果分为五种:(1)智力技能;(2)言语信息;(3)运动技能;(4)认知策略;(5)态度。标准参照测验就是适当地考虑和阐述这五种学习结果。

标准参照测验注意了记忆的各种类别,有助于保证广泛涉及到了人类的各种作业。当然,编制测验技术发展中的某些问题还没有得到适当解决,如测验的效度、信度、测验分数的解释和使用。

8、教学设计的心理分析

教学设计的雏形源于军事研究。在教学设计发展的早期,等级分析、自定步骤教学、线性程序等成为关键的术语。之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理论使教学设计在内容上更易操作,把内容分成几个小步子成为教学安排的基础。

加涅出版的《学习的条件》一书奠定了教学设计者的理论基础,认为“教学的事件”包括:(1)获得学习者的注意;(2)推动学习者学习;(3)发展和利用学习层次;(4)用反馈评价提供实践活动及其他事件等等。

此外,斯克瑞文关于构成和累积评价的论文也大大影响了教学设计者的行为。到了后期。价值和性质控制、计算机技术、交往和安排等问题成为发展教学系统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二、国外教学心理学发展的趋势

二十多年来,国外教学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方法不断更新,新的理论不断提出,已取得不少可观的成就。目前,其发展的趋势主要表现在:

1、融合多学科理论基础,构建综合理论

教学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认知理论、现代学习理论和发展心理学理论。最初的教学心理学研究是以某个单一理论为基础。如教学发展理论、元认知研究等。这种研究方式在前期奠定了心理研究自身的发展,已不能适应深入细致的研究要求,于是,教学心理研究就走向了多学科的融合。除了心理学外,还有生物学、哲学、行为科学、计算机技术等多种学科的影响,所构建的也就是综合的、多学科有机联系起来的理论。

例如,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模式,是在总结近二十年来在认知发展、学习模式,认知表征、能力与教学相互作用以及学习迁移等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狄克所提出的执行、评估和安排教学的14步程序系统设计,就融合了心理学理论、评价概念、斯金纳行为分析、微观经济学和各种各样在学生学习上的重要理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斯莱文教授将“合作学习”与“直接教学”结合起来,肯塔基大学的嘎斯基教授从分析合作学习与掌握学习的基本要素出发,论述两种理论之间的自然互补性,提出合作掌握学习策略等等。

这些都表明了教学心理学研究的多学科融合的动向。这种趋势克服了单一理论的局限性,实现理论之间的互补,充分发挥理论之间有机结合的优势效应,使教学心理学理论研究充满生机。

2、研究课题与教学实践结合,应用性增强

早期教学心理学研究与教学实践脱节。有的学者在实验室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如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研究,短时记忆的组块策略,联想学习中的表象加工策略等。这些工作虽然有发现一些心理规律,但这些规律不能直接移植到教学情境,未能受到重视。教学心理研究的出发点是课题与教学实践结合,研究成果的应用性就比较明显。

例如,拉金等人对新手和专家解答物理问题差异的比较研究,就说明了认知策略训练应与教材、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结合,不能脱离专门知识去谈策略训练;八十年代后期,美国有许多根据生成学习理论所进行的教学改进研究,包括改进阅读贫困者的研究和改进自然科学教科书设计的研究,都卓有成效。新皮亚杰学派把教学发展理论应用于实践,对课堂任务进行分析;詹姆斯·G·格里诺对一个中学几何问题解决的模型研究不仅发现了学生解几何题必备的知识,还为把问题解决表示为一种理解过程提供了一种方法,增进了问题解决一般理论的新概念。

凡此种种表明,教学心理学研究课题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教学心理的研究不是被动地适应教学现状,而要主动引导教学改革。这种趋势不仅能改变传统教学的观点,增强教学的针对性,科学性、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使教学心理理论在教学实践中得到检验、补充、发展、完善,理论与实践相得益彰,相映成辉。

3、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加强学法研究

传统的教学方法比较注重教材知识结构、教师的教学,以课本为中心,不太重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之相适应,教学心理研究侧重对教学过程、步骤和教学目标分析。当代教学理论把学习看成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认为学习取决于学生积极的认知活动,教师的教学必须以能够促进和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有效地进行认知活动为前提。因而当代教学心理研究也就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分析,如学生怎样理解课文、用何种方式回忆、采用什么线索进行问题解决等;重视学习不良者的心理分析与技术指导,如有善于阅读者、学习无能者;重视认知策略、学习策略的训练;重视学法研究。

目前国外教学心理学家对学习策略教学的兴趣越来越大,并着手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性的训练研究。如欧耐尔的《学习策略》和《认知与情感的学习策略》,普雷斯利的《认知策略研究心理学基础》等,还出现了较有名的学习策略指导教程,如琼斯、魏斯坦、赫伯、丹塞路等人的研究。

重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心理研究趋势,使教学变被动为主动,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和谐发展,学有所得,学有所乐,获得成功感、成就感,培养责任感和合作精神。当然,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并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实践表明,只有教学双方的相互配合才能使教学富有成效。今后的教学心理研究应该成为一门什么样的科学呢?美国心理学家雷斯尼克认为,应成为一门既能描述学习过程,又能指导教学过程的规范性科学。规范性教学心理研究包括四个部分:(1)描述要达到的知识状况;(2)描述学习者初学时的状况;(3)具体说明旨在把学生从初期状况转化为理想状况的干预性教育步骤;(4)评价总的成果和具体成果。

三、我国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与面临的新课题

我国教学心理学思想源远流长,早就有一些至今仍有现实意义的真知灼见,比如重视教学中的非智力因素,提出学习的“七阶段”论,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等等。近年来,教学心理学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主要有:

(1)冯忠良:“结构定向教学理论与实践”,提出了“结构定向教学心理思想”,以三个理论(教育的系统论观点和定向教学观点、学生的接受——建构论、能力品德经验内化的经验说)为基础,提出了五方面的学习规律(即学习的动机与积极性规律;学习的迁移规律;知识及其掌握规律;技能及其形成规律;行为规范及其接受规律),构建了结构化与定向化教学体制(包括教学目标系统、教材系统、教学活动系统与教学成效的考核评估系统)及其17条原则。其实践涉及北京、天津中学、小学、技工学校,写出了十二篇实验报告。这是我国教学心理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收获甚大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2)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实验”。根据中国实际而提出的一种将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相结合,实行教师辅导下的学生自学为主,“启、读、练、知、结”的自学辅导课堂模式,并写有《自学辅导心理学》一书。

(3)刘静如“现代小学数学教学实验”。借鉴皮亚杰的理论,提出以“1”为基础标准,以数及数学中对“部分与整体”关系的认识为主线来重新构建现行小学数学知识结构,塑造儿童良好的认知结构,促进儿童辩证思维的发展。

此外,还有万云英“关于注音识字、提前读写的教改实验研究”以及“语文阅读能力的研究”;莫蕾“语文阅读水平的评估与阅读能力结构的研究”;张碧屏“中文认知和阅读心理的基础研究”;冯国文等人的“综合构建法教学实验”等等。

这些实验和研究,将国外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紧密联系,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我国教学心理研究成果。

目前我国教学心理研究还有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学心理研究重复前人工作,验证国外研究的比例不少,对前人工作有所发展、修改、补充、完善的也不少,真正能提出新的假说、模型、理论的创新型研究只占很少一部分。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包括研究的方法和研究本身。

从我国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可以看到,我国教学心理学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1、教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问题

教学心理学具体的研究方法大致归为S/R型实验法、R—R相关研究、准实验研究三类。但在教学心理研究时应选用何种方法。具体操作怎样、与其他邻近学科研究方法有何相同与相异处,并没有概括起来和系统介绍。研究方法的突破是一门学科得以迅猛发展的关键。因此,我国教学心理发展首先面临的课题就是研究方法问题。

2、教学心理学研究的本土化问题

我国教学心理学的有些研究没有认真考察理论背景和我国的实际,盲目照搬。国外出现目标教学、探究——发现式教学,国内也峰涌而起搞目标——导控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所以,我国教学心理学研究面临本土化问题。借鉴国外教学心理理论进行实验研究时,要认真研究其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了解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要注意其局限性,提倡理论的有机结合。这个工作需要研究者付出细致、大量的劳动,要认真、求实的态度。

3、教学心理学研究的学科化问题

教学心理学应该研究各门学科的一般的、普遍的规律,如冯忠良的“结构——定向教学理论”,不仅能应用于智力技能,概念控制掌握、课文领会等方面,还能应用于自动机床操作工的心理模拟、后摆式投球操作等方面。此外,还要研究不同学科教与学的心理学问题,诸如语文教学中学生对汉字的识别模式、阅读理解的深层意义与浅层表征、作文技巧等等,每一个方面都有深入研究的必要。目前我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文、数学学科研究。如果对每门学科都有细致的研究,那将会改变学习低能者的状况,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节约教师劳动,对我们这么一个教育相对落后的国家而言是大有裨益的。在我国的研究者面前,还有一条漫长的路要走,还有更广阔的领域需要开拓和探索。

标签:;  ;  ;  ;  ;  ;  ;  

从国外教学心理学的发展趋势看我国教学心理学面临的主要问题_心理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