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论文_闫成涛,卞新奎,,郑凤香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论文_闫成涛,卞新奎,,郑凤香

(青州市人民医院 262500)

摘要:外科手术部位感染是术后并发症之一,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其感染的发生机理及危险因素,可以有重点地进行医院感染监控,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感染的发生,对病人和社会产生巨大的益处。本文阐述了SSI(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危险因素,以及SSI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外科手术;感染;危险因素;预防措施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 site infection, SSI)是手术患者最常见的医院感染,也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测项目,与医院质量管理密切相关。如何预防SSI,降低其发生率,已引起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本研究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手术患者发生SSI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降低SSI发生率提供依据。

1 SSI危险因素

1.1患者因素

患者自身的各种因素与手术部位感染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年龄、肥胖、营养不良等生理因素,以及肝硬化、内分泌系统疾病(特别是糖尿病)、艾滋病(AIDS)、皮肤病等病理因素对SSI的影响日益引起外科医师的重视。

1.2外科因素

1.2.1皮肤消毒

不当规范的手术部位皮肤消毒可以有效降低SSI的发生率。

1.2.2手术部位

手术部位不同,SSI的发生率不同。切口类型是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手术部位感染例次率与手术切口的污染程度密切相关,随清洁切口、清洁污染切口、污染切口的不断增加,急诊手术手术部位感染例次率明显高于择期手术;术前有感染灶的患者比无感染灶的患者更容易发生手术部位感染。

1.2.3手术日期

(1)等候手术时间的长短与手术部位感染存在一定关联,缩短手术前住院时间,减少院内固有致病菌定植于患者的机会。(2)手术时间是导致SSI的独立危险因素,手术持续时间越长,手术部位感染率越高。

1.2.4术者操作因素

术中、术后对切口的保护和预防处理措施对切口愈合过程和感染的发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切口感染的预防,重要的是外科医师的无菌观念。在手术中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后注意保护切口;手套一旦污染,应立即更换手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

1.2.5低温

低体温是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低体温可导致凝血机制的障碍,也可使多种免疫功能无法发挥正常作用,长时间的低体温还会导致能量消耗的增加。

1.3环境卫生因素

手术室的空气质量直接影响到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手术室空气中的飞沫、尘埃可携带病原菌、带菌微粒直接进入手术部位或先落到器械、敷料等而后污染手术部位。人员流动是手术室空气中细菌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故应控制参观人数,并减少在手术室的走动。

1.4手卫生

由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病原菌所致感染约占医院感染发生率30%。手卫生是医院感染控制中最简单却最有效的环节。

1.5皮肤准备

手术区的皮肤准备是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环节,包括术前沐浴、正确的脱毛方法、彻底清洗手术者附近皮肤的污染物。

2 SSI的预防措施研究

2.1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种类

陈进才对1年内外科感染物标本(包括腹腔脓液、胆汁、伤口分泌物、血液、呼吸道分泌物)进行提取并鉴定,分离得到763株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居首位,与国外Fiorio等的报道相同;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目前临床上一般首选广谱抗生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可供使用的广谱抗生素有广谱青霉素、头孢菌素。在头孢菌素中,头孢一代对革兰阳性葡萄球菌具有最强的杀菌活性,但对于革兰阴性肠道杆菌,则其杀菌活性不如头孢二代,更不如头孢三代。我们应根据手术部位进行选择,如头孢一代(头孢拉定)在预防头、颈、四肢切口感染上有其优势;但在预防胸、腹部SSI时,则广泛使用头孢二代(头孢呋辛等)并取得良好效果,应用头孢三代(头孢曲松等)也日见增多。下消化道手术(或创伤)且有明显污染时,预防用药应当覆盖常见的厌氧菌。能同时覆盖肠道杆菌和厌氧菌的抗生素有头孢美他醇,以及添加β—内酞胺酶抑制剂的青霉素类,如替丁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但更常采用的方案是在一种不具有抗厌氧菌活性抗生素的基础上加用专门针对厌氧菌的抗菌药,如甲硝唑,也可加用克林霉素。近年有研究报道,注射用头孢美唑钠预防术后感染总有效率为90.70%,其中,对大肠埃希菌清除率为91.2%,对脆弱拟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阴沟杆菌、拟杆菌、奇异变形杆菌等清除率为100%。头孢美唑钠对外科感染的预防与治疗均是安全有效的,而且依从性好,可作为外科实践中防治感染的重要选择。

2.2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机

①对于择期手术者,手术开始前30 min经静脉一次给药,较快速推进。若手术持续时间超过3—4 h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 mL者,手术中应追加1个剂量(使用半衰期长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除外),手术后不再用药。②对于急诊手术者,如果不伴有复杂情况如穿孔、坏疽、积脓,且手术能够完整清除感染灶(器官)者,如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用药方案同上。③对于手术前已经发生污染者,如创伤,就诊时立即使用抗生素,若伤后3—4h内能得到抗生素治疗,除手术开始前再给1个剂量外,手术后宜用药1—2 d;伴空腔脏器破裂者,宜用药2—3d。④对于伤后就诊晚(>8h)、未能及时得到抗生素治疗并且污染较重或伴有空腔脏器破裂患者,宜术后使用抗生素5d左右。

2.3做好术前准备,缩短手术时间

对于择期的结直肠手术前的胃肠道准备,只需术前24h口服抗生素即可使肠腔内和血内药物浓度达到有效水平,没有必要长时间的术前准备对于一些慢性疾病,要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做好术前评估,如糖尿病患者,术前要控制好血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对于肝功能不全患者,应加强保肝与纠正凝血功能障碍,防止术中止血困难而延长手术时间。术前将心肺功能调整到最佳状态,防止麻醉过程中和(或)术中发生意外而延长手术时间。通过完善的术前准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创面暴露时间,可有效降低SSI的发生率。

2.4提高手术技巧和操作技能

加强手术操作医生的手术技术培训,提高手术技巧、操作技能及缝合技术;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及手术步骤;加强手术操作者、助手及器械护士之间的默契,使手术更精准、默契,能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SSI的发生率。建立专业的手术医生队伍,开展SSI的目标性监测,及时将感染情况反馈给医疗小组,了解手术质量,查找存在的问题,主动寻找感染发生的可能原因,及早改进手术操作技能和发现手术的无菌操作技能的执行情况,以降低SSI发生率。

结语

SSI除与患者自身因素有关外,还与手术医务人员无菌操作、手术区洁净程度、术后换药等多方有关。在进行外科手术时,医务人员应当针对危险因素,加强外科SSI的预防与控制措施,从而降低SSI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武海晓.妇产科围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6(17)

[2]程飞.外科手术感染原因及处理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 2014(22)

[3]罗海兰.妇产科围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 2014(22)

[4]耿贺梅,果丽明,刘运秋.外科手术感染影响因素分析与控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7)

论文作者:闫成涛,卞新奎,,郑凤香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4月上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4

标签:;  ;  ;  ;  ;  ;  ;  ;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论文_闫成涛,卞新奎,,郑凤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