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才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论文

以人才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文/陈存根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挥先行示范区的引领辐射带动作用,必须加大国际人才资源的开发力度,以人才引领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

牢固确立人才引领大湾区发展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想、新论断,这应该成为大湾区以人才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这深刻阐明了人才在国家发展中的突出地位和作用。按照中央部署,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等。世界级城市群,首先要有世界级人才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首先要成为国际人才集聚中心。世界知名的纽约、硅谷、伦敦等湾区城市群,无一不是各方面人才充分汇聚、创新活力充分涌流的国际人才优选地。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作为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粤港澳大湾区一直都有重视人才的良好传统,人才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们还存在人才投入不够、高端人才不足、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建设世界一流大湾区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开始,就要首先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和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积极推进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使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驱动、第一优势成为社会共识,努力把大湾区建设成为新时代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人才高地。

积极扩大大湾区人才对外开放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扩大人才的对外开放,指出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必须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强调要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处在起步发展阶段,与世界发达的湾区城市相比,我们的国际化程度不高、国际影响有限、基础创新不足,世界级的原创性科技成果不多。中央部署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既为大湾区人才发展提供了大好机遇,也对大湾区扩大人才对外开放、提升人才国际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眼光,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际人才资源,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积极扩大人才对外开放的范围、领域和层次,加快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大力吸引集聚国际化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大规模增加国际化人才的数量,大幅度提升国际化领军人才的质量。

要建立国际化人才发现机制,通过加大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著名跨国企业的交流,借力国内外各种企业、学会、协会等政府、民间组织,结交国际化人才,熟知国际化人才,用好国际化人才。开发利用国际人才资源,还要支持鼓励企业走出去设立海外研发机构,就地吸引使用海外人才和智力资源。要充分发挥粤港澳地处沿边临海改革开放前沿、政策优惠多、发展空间大的比较优势,通过市场化、国际化手段吸引集聚全球高层次人才。粤港澳大湾区内部要率先推进人才资格互认,积极推动内地城市实现全方位向港澳人才开放,港澳应创造条件积极有序向内地人才开放,形成内陆、港澳台和国外人才开放引进的大格局。要打好人才引育“组合拳”,为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真正做到“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要围绕人才干事创业来进行政策创新,既要着眼当下能激活人才、引来人才,还要立足长远稳定人才、用活人才、用好人才。人才宏观政策要管用,人才微观措施要实用。具体的人才政策措施要相互配套、有机衔接,既关注资本、税收、知识产权的保护,又要关心生活的照顾。既要激励人才围绕繁荣经济、发展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只争朝夕,时不我待,又要扶持人才聚焦重大核心、关键前沿潜心研发,持之以恒,不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以感情留住人,以事业用好人,以成功鼓舞人。

晨读时,我发现教室内空位很多,一问才知道,两人在机房准备余姚市编程复赛,三人在书法教室准备校书法比赛,两名校男足队员正在操场训练……一日之计在于晨,见到这种情形,班主任兼语文老师的我是不是该着急了呢?更着急的是家长,眼看再过半年多就要毕业了,先后好几位家长都十分担心地问我:参加这些活动会不会影响孩子的成绩?

率先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同样也为深化改革提供了契机。我们要抓住机遇,坚持“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的改革取向,大力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转变人才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五个环节中的作用,形成思想解放、敢为人先、百舸争流、活力迸发的生动局面。要真正理顺政府、市场、社会、用人主体关系,明确各自功能定位。要不断改进人才培养的方式和手段,建立基础研究人才培养长期稳定支持机制,加大对新兴产业以及重点领域、企业急需紧缺人才的支持力度。要创新人才引进使用机制,打通人才流动、使用、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打通科技和经济转移转化的通道,解放和增强人才创新活力。要改革人才评价激励机制,用市场化、国际化手段评价、激励人才,让人才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正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真正让人才“一朝致富、名利双收”。要充分运用市场机制的理念、思维和方法,通过行政放权、依法管理、研发项目支持、金融税收扶持、知识产权保护、岗位动态聘任等创新手段,充分激发人才活力、开发人才能力、释放人才动力。要鼓励人才智力向产业实体和创新创造流动,在人才服务上做加法,在人才投入上做乘法,在人才管理上做减法,让用人主体有自主权,让人才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从而形成粤港澳大湾区对国际一流人才的吸引力、服务力和引领力。

加快建立完善专业化的人才服务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各地发展阶段不同,产业优势不同,集聚人才资源类别、重点不同,但必须坚持专业化服务,建立健全完善专业化的人才服务体系,通过构建服务人才的创新创业平台,不断稳固放大平台的服务、支撑、引领作用。服务好人才,首先要搭好平台。要瞄准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在服务“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中,前瞻性地共建国际化的研发平台、工程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开展专项研究,布局建设一批创新中心、科技园区、创新研究院所和创新创造工场,通过提供专业化的高技术研发服务助推人才创新创业创造。其次要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依法严格查处侵权行为。人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知识产权,世界级创新中心必然是知识产权交易活跃的区域,要通过完善广州知识产权交易中心、深圳专利展示交易平台等功能,建设对创新具有引领性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保护、重视、分享、放大知识产权的价值和效应。再次要体现专业、精准、高效的服务功能。要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培育形成创新型科技产业服务体系,体现服务的专业、精准、高效的特色。要围绕大湾区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创造,发展金融服务业,建立大湾区人才研发和产业基金,为人才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服务和资金支持,形成新的人才资本新业态。要建立国际人才港等专业孵化、加速基地,探索建立人才离岸中心,为人才提供“类海外”环境的人才创新创业窗口。要定期举办国际人才论坛,交流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打好引才聚才用才的文化牌。

新时代新起点新目标,大湾区大任务大未来。让我们携起手来,聚焦人才,合力创造,努力奉献,助推大湾区发展,迎接大湾区的美好明天。

预计阿肯色核电一期1号机组将于2019年下半年装入先导耐事故燃料组件。该机组是一座836 MWe沸水堆。

(作者系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原副书记、中国人才科学研究院院长)

标签:;  ;  ;  ;  ;  ;  ;  ;  

以人才引领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