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情报:国外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_美国军事论文

竞争情报:国外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_美国军事论文

竞争情报——国外的发展动向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动向论文,国外论文,竞争情报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摘要 叙述竞争情报的概念和内容,专业化竞争情报活动产生的背景,介绍了全球竞争情报活动现状以及竞争情报概念进入中国的过程,最后分析了我国开展竞争情报研究和应用的意义,并提出了初步意见,同时认为,竞争情报的应用,最终应体现在企业发展上,其应用的主要领域应是工商企业。

关键词 竞争情报 信息分析 咨询服务 企业信息

1 竞争情报的概念和内容

通常,本文的第一段似乎应给出一个竞争情报的定义,但是这并不容易。笔者曾阅读过国外上百篇有关论文和报告,虽然其中也不乏“竞争情报是……”这样的文字,但很难找到哪一条足以成为能被我们接受的科学定义。本节主要介绍笔者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以及竞争情报在国外包含哪些内容。

1.1 竞争情报中的“情报”概念

由于文化差异,外来的概念往往很难用本民族的术语来确切表达。竞争情报就是一个典型例子,Competitive Intelligence中的Intelligence,其意义不仅仅是“情报”,在某种程度上还带有“智谋”之义,一个非常广义的解释就是一个组织(按组织行为学,从一个人到一个国家都可算一个组织)感知外部环境变化,并作出反应,使该组织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这种行为或能力。如果将其中的环境二字改为“竞争环境”,或许接近了竞争情报的真实含义。在这个意义上,它确实包括了,但不局限于情报活动的含义。

即使仅仅从情报活动这个角度来看,也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1)竞争情报原文中的Intelligence,过去比较多的是出现在国际政治军事争斗的场合,实际上从大量国外文献来看,Intelligence活动已经大量进入技术经济领域,而且常常与information(信息)并用,或作为信息的一个下位概念出现。

(2)据国外一些研究Intelligence的专家认为,这个词即使在情报这个意义上,也还有多个侧面,它在许多场合是指一种活动,但有时也指这种活动的产品,有某种场合还指情报活动的组织。关于最后一个侧面,我理解是由于任何一种人类活动,恐怕都离不开广义的情报活动,而作为一个工作、一门专业,它所关心的只能是有组织的专门化的Intelligence。国外在评价竞争情报发展程度时,正是把组织形态作为衡量指标的。

1.2 竞争者情报和竞争性情报

美国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SCIP)成立不久之后曾在其名称上作了一个小小的更改,即把竞争情报从Competitor Intelligence改成了Competitive Intelligence,即把竞争者情报改成了竞争性情报,这个变化,很典型地反映了国外对竞争情报认识的演进。

竞争情报与一般的科技经济情报工作显著区别之一就是带有对抗性。竞争情报起源于军事政治情报工作,这类工作要求在对方不协助,甚至是反对的情况下了解、分析对手,为了最后战胜对手。对军事情报而言,对手是敌军,对外交政治情报而言,对手是外国(不一定是敌对国家)。同样,在技术经济领域,只要有利益冲突,就会有竞争,就会需要竞争情报,只不过竞争对手可能是企业或公司(或是本国的,或是外国的),所以技术经济竞争情报一开始集中于注意竞争者情报是很自然的,它的目标很明确,要了解“谁是我们的竞争者”,“竞争者当前的处境如何”以及“竞争者下一步将采取什么行动”这样一些具体问题。随着实践和理论的发展,竞争情报工作者发现仅仅回答上述问题,对于赢得竞争还是不够的。为取得竞争胜利,不但要了解竞争对手,还要从与对手的对比中更深刻地认识自己,此外,还需了解竞争的性质(最近的研究发现:不同行业的竞争特性差别很大),竞争情报从单纯了解竞争者发展到了一整套竞争战略服务的情报活动,因而就出现了竞争情报这个概念,有位国外作者用一句话来概括:竞争性情报为是为了提高竞争力而进行的一切情报活动,其范围大大拓宽了。

1.3 竞争情报的内容

竞争情报的内容既包括情报收集,也包括情报分析。一般应由以下方面组成(但在实际操作中可以侧重其中某些部分):

(1)理解竞争性质

行业竞争特性:产业调查分析,了解产业集中度,市场进入特征,品牌依赖度,转移成本,劳力、资本或技术密集度;

竞争场所:直接竞争的细分化市场、间接竞争、竞争焦点等。

(2)理解竞争者

识别竞争者:谁是竞争者(直接、间接、或潜在的),哪些竞争者需要长期跟踪,哪些只要专题跟踪;

收集竞争者情报:基本情况、领导层、组织结构、财务状况、销售状况、产品开发、生产工艺、技术动向、营销动作等;

推断对手的竞争策略(从可观察的外部现象推断对手的战略意图):对手的竞争地位怎样,目前在干什么,是否实现了自己的目标,他们将来能够做什么,他们将来愿做什么,他们将来所做的对我们会产生什么影响等。

(3)分析竞争形势

竞争态势和竞争地位分析;

优势、弱点、机会、威胁(SWOT)分析;

未来竞争动向和趋势推测,等等。

(4)制定致胜的竞争战略

这部分内容属于竞争情报的应用,主要配合决策人员进行。

1.4 工业间谍和不正当竞争情报活动

在说明竞争情报“是什么”的同时,还应该了解它“不是什么”。最易与竞争情报混淆,因而需要划清界线的就是所谓“工业间谍”活动。两者在目标,外观和某些方法上有相似之处,有时难以区分,而且某些报刊在描述不正当竞争情报活动时,为了耸人听闻,有时也会在题目上冠以Spying或Espionage(均为间谍之意)等字样。

竞争情报活动必须是正当的,合法的。因此它必须强调职业道德,不仅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从一开始就制定了“职业道德准则”,而且每次年会上这点总成为一个重要研讨论题。据一次调查发现,许多企业也为自己的竞争情报活动订下了道德准则。另一方面,竞争情报还负有反不正当竞争,保护企业机密的使命。在国外竞争情报活动中,情报与保密经常是联系在一起的,以至文献上常出现I&S(Intelligence&Security)这样的术语。所以保密和反工业间谍也是竞争情报人员实践和研究的重要对象。

(1)区分正当与不正当的竞争情报

竞争情报的正当与不正当,不能以个别企业的利益来划分,而是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其中专利法和版权法大家一般都比较了解,然而,除了这两类法所保护的知识权利外,还有大量影响到企业利益,需要加以保护的内容,世界各国都用“商业秘密(Trade Secrets)”的法规来加以规范和保护。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把“商业秘密”定义为: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在法律上认定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也在这一条作了规定。世界其它国家的规定大体上差不多。违犯这些规定的情报活动才是不正当的,才真正属于“工业间谍”活动。

当然,在实践中有一些情况难以区别,国外的一般做法是参照法院判例。例如,反求工程(解剖对手产品以获取产品设计情报和成本情报的方法)一般被认定是合法的,所以在竞争情报方法中有其一席之地。又如,常见的科研人员辞职另办公司,而原公司控告其带走商业秘密,在国外法院判例中也不一定违法;而有一例有人受雇驾直升机飞过杜邦公司一未竣工的工厂上空拍摄某装置的照片,该案例法院判定杜邦公司这一指控成立。这两个案例如硬套法律条文很难作出判断,法院的判决体现了保护商业机密的深层次原则,对于前者,主要考虑到美国政府在政策上鼓励人才流动,创办高技术新企业,同时该案涉及的技术被认为属于“一般技术知识和技能”;对后一个案例,法院认为如果对此类行为不加制止,势必造成大批公司企业无端增加大量成本来遮掩,有损整体利益,尽管违法者巧妙地避免了直接与现有法律条文相冲突。

之所以引用这些例子,是为了说明区分正当竞争情报与工业间谍活动并不很容易,正因为如此,从事竞争情报的专业人员必须仔细研究这些问题,一方面规范自己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大胆采用合法、正当的手段。

(2)保护企业商业秘密

国外竞争情报咨询公司往往兼做保护商业秘密的业务,公司内部有的也是如此。保护企业商业秘密,主要应做以下3方面的工作:

--教育全体职工提高保守企业秘密的意识;

--制定合法的、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

--对有形的秘密载体实施保护,从物理遮掩,加秘密标记,直到采用反窃取的现代化技术措施。

应当指出,保护商业秘密不仅是针对不正当竞争情报行为或“工业间谍”,为保持竞争优势,对于那些采用合法手段获取本企业情报的,也需要采取防卫措施,例如对反求工程。半导体工业反求工程盛行,据说仅美国硅谷就有4家受客户委托,专门解剖集成电路板的公司,因此有的企业就采用了反解剖的Potting技术。

2 专业化竞争情报活动的诞生

虽然带有“竞争性”的各类(军事、政治、经济、技术等)情报活动几乎可以追溯到有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之初,但是作为一种专业化的工作,有理论,有实践并且有职业化特征的竞争情报,应当说是在80年代才诞生的。本节从“需求拉动”、“供应推动”和理论基础3个方面阐述专业化竞争情报诞生的条件和原因。

2.1 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需求拉动

经济学家们用“需求拉动”(Demand Pull)”或“供应推动(Supply Push)”来讨论某些新技术新产品得以产生并进入市场的主要原因。对竞争情报的产生来说,需求拉动同样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竞争情报作为一种独特的专业化情报活动,正是在全球经济竞争加剧这一条件下应运而生的。有人认为,“柏林墙”1990年倒塌标志着二战以来几十年东西方冷战的终结,全球各主要国家的互相关系格局从此发生了重大变动。全球经济分割为两个市场,某个“阵营”的几个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对付另一“阵营”国家的局面已不复存在。和平和发展成为整个地球的基本主题,经济竞争超越了意识形态,打破了传统“东西南北”格局,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主要矛盾。就国际情报领域而言,报纸头条新闻已不再是KGB和CIA的争斗,而是传统盟国之间的更为激烈的情报战:1983年日本东芝公司在美国的窃密事件,不过是以后一系列类似官司中引人注目的第一例;1993年3月,有人把法国对外情报总局针对美国高技术和大公司情报收集目标的一份21页文件扔进美国驻法使馆院内,引起一场轩然大波;不久前通用汽车诉德国大众通过挖走洛佩斯而获取经济情报的戏剧性争斗,则是从一开始就在传媒的焦点之下,随着经济竞争的发展经济活动的全球化,更多企业发现自己越来越需要正法合法的情报活动来适应这种环境,取得竞争优势。

在全球经济竞争加剧的环境下,一般的传统的情报工作和市场研究已经难以满足这种需求,以“竞争情报”为号召的一类对抗性更强的情报活动,因此走上前台。

2.2 情报工作的发展--供应推动

在另一方面,情报工作自身在“硬”和“软”在两方面都取得了突破,为竞争情报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首先不能不提的是情报工作技术手段的飞速发展。在此简略谈一下与情报调查分析、竞争情报直接有关的一些具体技术。一是超文本技术,V·布什于1945年曾设想过一种叫Memex的系统,这实际上是一种可以灵活调用各种资料信息的情报分析应用系统。当时的技术未能实现,如今的超文本技术,就向其靠扰了一大步。

二是大量可用于竞争情报分析的软件,其中不少比较成熟,已经商业化,如Derwent公司的专利分析(PATSTAT),这就是监视对手技术动向的一个技术手段,售价几千英镑。另外如判断分析竞争态势图的软件,计算机辅助访谈,从售货现场(POS)采集数据,进行即时分析的市场竞争动态分析系统等。

现在的机助分析系统两个特点,一是商业化,可以在市场上买到,当然要价不低;二是用户界面“非常友好”(user friendly),即不需专门人员操作,不需长时间练习和训练。

情报工作本身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政治军事情报力量转向经济技术领域,这支队伍无论从技术手段先进,人才的水准和经验,以及财力物力雄厚来说,都压倒了传统经济技术情报界。无庸讳言,SCIP里有一部分成员就是前政府情报机构(军事,CIA)的退休成员,在美国最近又出现另一个军事情报背景更为明显的团体,OSS(Open Source Solution),直译是“用公开来源解决问题”。其创办人及主要成员极大多数有原三军情报机关或国务院情报分析的经历和背景,他们现在都从事经济技术情报工作,这个团体的目标就是交流怎样把那些政治军事情报工作中利用公开来源进行情报调查分析的经济移植、运用到经济技术情报工作上。

在竞争情报的专家中,有不少有军事情报背景。有一次,一批西方经济情报专家去一个阿拉伯国家讲授Intelligence,结果发现军界人士对之理解得特别好。同样,我国情报界中对Intelligence功能认同较早的,不少是国防科技情报界中人。

虽然美国CIA、法国对外情报局、前苏联克格勃涉足经济技术情报的情况早有所闻。但是冷战结束以后,这种倾向和趋势变得更为强化和迅速,则是无可置疑的。这种趋势不仅增强了经济技术情报队伍和技术手段,而且对其它情报专业人员接受“竞争情报”的概念和方法显然也是极为有利的。

2.3 对竞争的研究一些理论基础

对情报(Intelligence)活动的理论研究可以追溯到几十年以前,那时主要是从组织行为和管理决策等角度着手的。二战以后,对大国,尤其是美国的国家政治军事情报体系更是出现了一大批实证研究著作,(在学科分类中属于“政治学”研究)后来,又扩展到了经济,技术发展领域。

然而对竞争情报的诞生来说,更为直接的理论推动则是近年来对“竞争”研究的深化。在任何一本经济学教科书中,都可以看到所谓的“完全竞争”,这当然是一种高度的抽象。现实的竞争行为则要复杂得多,例如国际贸易的“列昂惕夫悖论”,引出了“技术密集度”概念。对竞争的理论研究最有影响的当代学者,无疑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迈克尔·波特,他从1980年起连续发表了3部经典性的竞争研究著作:《竞争战略》(1980年),《竞争优势》(1985年)和《各国的竞争优势》(1990年),他的研究动摇了过去长时间来大家都认为是真理的某些假设,建立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对他的研究当然也有争议,但是无论赞同与否,所有竞争的研究者,参与竞争者甚至关心竞争者都觉得应该读读这些著作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总结以上几点,现代的专业化竞争情报,正是在国际经济竞争日益加剧,情报工作在“硬件”和“软件”方面都取得长足发展,以及对“情报”和“竞争”规律研究取得一定突破的条件下,才在80年代蓬勃发展起来的。

3 全球竞争情报活动现状

3.1 全球企业竞争情报活动概况

1993年春,SIS国际公司,一家在竞争情报上很活跃的美国咨询公司进行了一次全球性的企业竞争情报活动调查。调查共向欧、美、亚、非、大洋洲40个国家地区发出8900份问卷,共回收408份有效答卷,由于填表寄回的那些公司都是在不同程度上已经开展竞争情报活动的,因此可以认为,这次调查反映了全球企业(主要是大企业)中竞争情报最为活跃的那一部分的概况。

(1)地区分布。回收问卷的地区分布大体上可以看出竞争情报活动的程度:78%来自美国,11%西欧,2%亚洲,5%加拿大,2%拉美,1%东欧,这同一般估计是相吻合的。

(2)行业分布。共涉及19个行业,其中主要有:制造业14%,制药/医疗业13%,化工12%,金融业11%,电讯业7%,咨询业6%(如包括市场调查业共为9%)等。值得注意的是,来自亚洲、中东、拉美和非洲的答卷其行业结构显著不同于欧美,前者主要行业是咨询、金融服务、市场调研等。

(3)竞争情报所在部门的功能、规模和发展阶段。27%的回答是属于战略规划功能,25%属于市场研究功能,另有17%属于信息服务功能。这些部门的平均规模都较小,80%以上最多只有五名工作人员,有六至十名工作人员的仅有10%。调查问卷定义了4个不同等级的发展阶段,它们是:

阶段Ⅰ,有个资料室,被动或间歇地进行竞争情报活动;

阶段Ⅱ,有一个竞争情报部门,至少有一人负责,主要利用图书馆和数据库作为资料来源;

阶段Ⅲ,高层领导人有竞争情报意识,有1~3名专职情报人员,开展了战略情报审计;

阶段Ⅳ,有发达的竞争情报部门,建立了全球情报网,充分利用电子通讯。

在回答的问卷中,有39%处在第Ⅱ阶段,28%处在第Ⅲ阶段,7%已经进入了第Ⅳ阶段。也就是说,74%的企业已正式建立了竞争情报部门。

(4)活动状况。以活动主要方式来分,连续性跟踪竞争者的占38%,间歇性活动的占21%,主要进行数据库查询的为18%,重点构作竞争情报网络的占11%。在开展连续性跟踪的公司中,三分之二是进行全球跟踪,在亚、非、中东和澳洲,这个比例更是高达五分之四。

其研究资料的最主要来源,58%的答卷认为是二次资料,50%认为是数据库,有39%认为是现场销售员(答案可以并列)。

在回答专业人员最感兴趣的问题时,57%认为是如何将竞争情报结合到决策过程中去,39%回答是如何获取竞争情报源,还有38%的答卷认为是建立内部情报网。

(5)预算和开支。接近一半的竞争情报部门年预算在10万美元以下,10万至20万美元的有20%。年预算在20万至50万美元的部门分布在加拿大、美国和亚洲、而50万以上的部门则主要来自西欧、美国和加拿大,这个结果是在意料之中的。

在开支结构上,最大的开支项目是薪金(平均要占40%~50%),其余依次是差旅费、外购研究成果、数据库查询和人员培训等。

3.2 全球竞争情报“产业”的构成

竞争情报在国际上已经形成某种产业的雏型,它一般由以下10种成份构成:

(1)情报交易商。包括咨询公司,顾问服务,营销机构等,主要在情报及其用户之间起沟通作用。

(2)信息技术经营者。提供数据库、数据资料的技术处理以及情报的电子传输等技术服务。

(3)特殊技能情报专家。在某一个竞争情报工作领域或环节上有特殊技能的专家。

(4)公司内部竞争情报部门。至少有部分时间从事竞争情报的部门。

(5)情报合伙人。中小企业为了分摊成本,合伙进行竞争情报活动。

(6)技术竞争情报单位。公司内集中进行技术竞争情报的单位。

(7)学术界。在竞争情报领域研究、教学和沟通的教授们。

(8)政府。涉及国家安全、情报政策、或直接收集和传播技术经济情报的政府部门和机构。

(9)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等组织,组织研讨会,委托研究课题等。

(10)行业协会。关注竞争情报动向的行业组织,或为其提供交流机会的团体。

3.3 竞争情报出版物

公开出版物是指专著和期刊。80年代以来,仅书名上带有竞争情报(或竞争者情报)字样的专著就出版了不下10本,其作者大多是有丰富企业经验的竞争情报专家,有的原为政府或军队的情报官员。

竞争情报的论文一般发表在管理类刊物上,主要是战略管理和长期规划类的期刊,涉及种类很多,有些管理杂志还出了竞争情报专辑,如《规划评论》杂志15卷5期就是“竞争者情报专辑”,共发表6篇文章,还有社论、书评和有关书目介绍;《工商战略杂志》9卷3期是一个“把握竞争者情报”专辑,发表了3篇文章。最近一个值得注意的新倾向就是图书信息专业期刊也开始发表竞争情报文章。此外,至少还有两种专门的竞争情报杂志,一是《竞争情报评论》,另一种叫《竞争情报人》。

3.4 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SCIP)

SCIP于1986年成立于美国,开始由8位创办人每人拿出100美元作为启动费,但现在它已成为一个拥有2000多名会员,在世界上有一定影响的专业团体。

协会公布的宗旨是:建立和促进作为一种专业的竞争情报工作;帮助会员提高专业技能;倡导竞争情报工作的高水准行为规范;维护会员利益。

协会现任主席为丹尼尔·希默法伯,还设一位副主席,一位秘书兼司库。协会建立数个工作委员会,分别负责分会、促进、出版物、奖励、会员、职业道德等。

SCIP的会员大多数具有硕士学位,受的正规教育主要是商科和文科,在公司中从事的工作主要包括竞争情报(26%),市场研究(18%),战略规划(7%),信息服务(5%)。他们所在的公司规模都很大,据一次对出席SCIP大会代表的调查,这些代表的公司平均年销售额在5亿至7.5亿美元之间,而有一半以上的公司年销售额在10亿美元以上。

SCIP会员中不少兼有其它协会会员资格,从中可以看出竞争情报与其它专业活动的联系,按兼具会员资格的人数排列,最多的有:美国市场营销协会,美国管理协会,专门图书馆协会以及规划论坛。

SCIP的主要活动是组织会议和出版专著刊物。除每年一次全国大会以外,各地分会活动更频繁,一般是每季度一次。其它还有专题研讨会、讲习班等。会议内容主要是交流经验,互相介绍业务情报。其出版物除了大量非正式的会议预印本、论文集外,正式出版的有一种期刊,一种快讯和两本专著。刊物为《竞争情报评论》,创刊于1990年夏季,为季刊,原是SCIP会刊,免费赠送给会员,从5卷1期(1994年春季)起,改由出版公司正式出版,SCIP成为协办单位。改版后增设了论文审读制度,建立了国际性的编委会。SCIP另出一种《SCIP新闻》,作为发给会员的快讯类月刊,主要报道SCIP组织本身的活动。

正式论文集迄今出了两本,第一集题为《竞争情报进展》,1989年出版,是SCIP第三届年会论文集。第二集于1993年出版,题为《竞争情报的全球透视》,内容除了通常的专题外,还包括一些国家(包括中国),竞争情报活动概况的介绍文章。

SCIP近年来努力向全球开拓,专门成立了一个全球SCIP推进小组,由一位前主席负责,目前已在欧洲、日本、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建立了同名机构,我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专业委员会成立后,曾通知了该推进小组,在其内部出版物上有时就用了SCIP(China)的字样,但尚未正式建立关系。最近全球推进小组正在推动成立全球SCIP组织,1994年4月29日在美国波士顿召开了第一次SCIP各国负责人会议,第二次会将于今年12月份在法国召开。

3.5一些国家地区竞争情报活动情况

本节主要对组织在SCIP旗下的竞争情报活动作一些介绍,再辅以一些实例。

(1)日本

日本的经济技术情报工作早已闻名全球。日本经济技术情报工作中的intelligence功能不但得到学术界,而且得到官方的承认。尽管竞争情报这个术语在日本不大流行,其实际功能早已根植在日本上至政府下至企业的经济技术情报机构之中了。日本竞争情报有个特点是特别重视人的情报。了解竞争对手公司负责人的背景、性格、发迹史等是竞争情报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反在欧美文献中至少公开读到这点的很少。

1992年2月12日,日本正式成为SCIP Janpan,其日文名称是“日本工商竞争情报专门家协会”,现任会长为中川十郎,他曾有20多年从事国际商业情报的经验。日本SCIP已有名古屋、大阪等地成立了分会。其活动相当频繁,据说还参与一些外国大公司在日本分公司(如凯洛格、卡特皮勒等)进行的竞争情报调查和诊断。

(2)瑞典

一位著名美国竞争情报专家断言,在工商情报领域,日本和瑞典是全世界最强的。

瑞典的经济情报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例如其一家主要商业银行S-E银行从1900年起就成立了intelligence部。

瑞典是竞争情报作为一个独立工作领域的理论方面的发祥之地。隆德大学德迪约教授在这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他通过创办的“科技政策研究所(RPI)”,以及作为国际组织派遣的专家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担任顾问,在全世界最早提出情报“军转民”,积极推动经济技术intelligence发展。从1974年起,隆德大学就开设了有关课程。瑞典目前已有4名工商情报和反情报的博士生,其中3名在隆德大学,一名在斯德哥尔摩大学。

瑞典已有20家企业加入了欧洲SCIP,其中一些著名跨国公司的竞争情报部门已有3至8年的历史,有的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益。例如瑞典汽车公司曾成功地设计和推出了850型新车,公司认为“竞争分析部””对竞争对手所作的Benchmarking对之作出了重要贡献。

瑞典竞争情报活动的一个特点是有军方的参与,瑞典第一本而且非常畅销的工商情报专著就是由一位前陆军上校写的。1992至1993年期间,瑞典军事研究机构组织了一系列研讨会,把军事上C[3]I(指挥、控制、通讯和情报)的原理和方法运用于企业竞争情报,200多位瑞典企业的代表先后参加了会议。有一位退役的军官主持瑞典企业家联合会的保密保安部,主要从事情报保密的培训。

(3)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SCIP正式成立于1993年2月17日,其名称缩写为SCIPAUST。当天,SCIPAUST与悉尼技术大学合作,举办了一次研讨会,上午是政府官员和有关专家作大会报告,下午为专家讨论,分为若干专题组,由国内外专家出席。

SCIPAUST一开始自称是美国SCIP的分会,其功能主要是为有关专业人士提供会议和研讨的场所,并通过它与国际SCIP接口。但后来的发展更趋向了大地化。SCIPAUST在墨尔本和悉尼分别成立了人数不多的委员会。由于澳大利亚工商界不太适应“竞争情报”这个术语,委员会的名称也改为“工商情报网”,主要面向国内工商业界,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服务,其活动方式是报告会。

澳大利亚的竞争情报活动中,悉尼技术大学开设的“全球商业竞争情报课程和案例研究”讲座颇有特色。这个系列讲座先给学员提供竞争情报7个方面的阅读材料,然后再研究4个案例,其内容和目标分别是:

案例1.亚洲民航运输业(将信息运用于有效的全球战略);

案例2.东欧软件产业研究开发(在不同文化氛围下开展商业情报活动);

案例3.美国Marriot旅馆(工商情报的收集);

案例4.摩托罗拉全球公司(介绍摩托罗拉公司的信息研究和情报系统MIRIS如何组织运行)。

最后还放映对五位竞争情报专家访谈录像和九个会议报告的录像,要求学员对录像内容进行评论。

(4)欧洲

除了美国日本以外,欧洲(主要是西欧)是世界上竞争情报活动最活跃的地区。有人估计,欧洲约有10%的企业开展了工商竞争情报,而且许多大公司都设立了带有竞争情报或工商情报字样的高级职位。除了前面提到过的瑞典外,象瑞士ABB公司就设有工商信息副总裁,负责该公司发行一种题为《竞争对手情报通报》的内刊,3M英国公司设有工商情报经理职位,葛兰素(英国)制药公司设有“竞争情报经理”,DSM(荷兰)公司有一位负责公司情报的副经理,荷兰飞利浦公司设有负责公司战略的工商情报经理,1990年法国还办了一个经济情报大学。

欧洲SCIP是由35位工商企业的代表在1990年9月发起成立的。它在名称上是SCIP的一个分会(charter),但在组织、制度和财务上都是独立的,只是在业务上保持密切联系。欧洲SCIP第二次会议是在1991年2月26日召开,9个国家的43位代表出席;1991年10月29日在瑞士苏黎世召开了第三次会议。最近的活动是1993年5月在德国科隆开了一次研讨会,主题是“如何在企业战略中应用竞争情报”,1994年5月在瑞士召开的会议主要讨论“高级经理人员期望通过竞争情报得到什么”。

欧洲SCIP现任主席为伊安·菲佛博士,另有数人分别负责会员事务、教育、营销、国家/地区协调和专门兴趣小组。

在欧洲SCIP之下,法国、英国和荷兰分别成立了SCIP国家分会(sections),它们的第一次全国大会都在1992年召开,SCIP法国分会于1992年9月在巴黎发起成立,负责人为罗伯特·吉劳莫,英国分会也于同年春召开,当时请了美国波士顿大学费海教授来作了题为“竞争分析的战略意义”的报告,有50人出席。1992年9月SCIP荷兰分会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大会,会上主要研讨了当前荷兰工商竞争情报的现状和差距。

4 竞争情报与中国

4.1 竞争情报概念进入中国的过程

Intelligence这个概念至今还没有进入我国科技情报理论方法研究的主流。我国的情报文献术语国家标准(GB 4894-85),百科全书情报卷和一些主要的情报学著作和教材并没有涉及这个概念,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个概念与我国科技情报工作无关。

实际上,从1915年版《辞源》起到1979年版《辞海》,汉语“情报”的释义更接近intelligence而非information,这一现象造成了情报学研究上的一些问题。据目前了解,杨沛霆同志可能是国内最早在文献上讨论intelligence与科技情报工作关系的,他在1980年发表的论文中,认为这个词是与科技情报“完全不同的两个字、两个不同的概念”。但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少情报工作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孙学琛等同志于1982年发表的编译文章“情报--发展的一种手段”,首次将国际上正面运用intelligence的重要文献介绍到了中国。国防科技情报工作者如刘华秋,也于1984年和1991年分别发表文章,将intelligence概念引入自己工作实践。

从80年代中期起,上海科技情报所逐步形成了对intelligence研究的群体,通过调研国外情报研究实践,从环境扫描与分析、高技术信息预警系统、国内外情报研究比较、日本JETRO技术跟踪、台湾电子工业市场情报中心等多种角度对intelligence功能进行了一系列实证研究,在国内外发表了多篇论文,还指导了有关主题的硕士论文。在此期间,我们还全文翻译了一本关于美国中央情报局定量分析实例的著作。在此基础上,上情所研究人员在国外进修期间开始接触到竞争情报的概念,与有关专家和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协会有了初步接触和交流。1991年10月,在上情所组织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在国内首次举办了Business intellingence的专题会议,专门邀请了竞争情报理论奠基人之一,瑞典隆德大学德迪约教授和法国SCIP副主席鲍马先生到会。1992年中期,上情所成立了“市场调研部”,通过为国内外企业提供工商情报咨询服务,开始进行竞争情报实践的探索。1992年10月,上情所首先在竞争情报领域立题,研究“上海轿车工业竞争环境监视系统”,该题于1993年完成,取得了专家和有关工业负责人的好评。1993年8~9月我们还邀请了日本竞争情报专门家协会会长中川十郎先生来沪,进行了实质性的交流。同时,我们还进行了一些普及和介绍,1992年7月起我们在讲习班上为几百名参加者举办了“竞争性情报的调查和分析”专题讲座,1992年4月在合肥市中国科大作了报告,同年8月在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烟台研讨会上也介绍了竞争情报概念。

竞争情报在我国各地科技情报界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引起了同行的关注,中川十郎先生来华期间,还应北京市情报学会等单位的邀请访问了北京。中国科技大学情报系也申请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研究项目。1994年1月中国科技情报学会情报研究暨竞争情报专业委员会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竞争情报的研究和应用达到了新的起点,开始走上有组织和相对正规化的道路。

4.2 在我国开展竞争情报研究和应用的意义

竞争情报之所以在我国科技情报界迅速产生较大的影响,决不是偶然的。

首先,我国正全面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和技术竞争在国内产生,而且日益强化;又因为国门打开,我国经济逐渐进入世界体系,国际经济技术竞争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挑战。在这样的形势下,科技情报工作本身也必然要做出调整,在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使自身也适应市场经济这一新环境。具体来讲,就是要面对经济技术竞争这一新课题,解决这个新课题所带来的情报问题。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国外竞争情报概念的引进是十分及时的,这个概念有可能帮助我们实现科技情报工作的战略调整。它不仅仅带来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术,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技术情报工作的实质,对于我国现有科技情报队伍和机构的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第二,竞争情报为我们提供了我国科技情报工作(主要是情报研究和情报咨询工作)与国际接轨的“接口”。长期以来情报调研工作者苦于找不到对口的国际活动及其组织,难以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进行双向交流。然而国外的竞争情报活动与我国的情报调研相当“对口”,它的某几类方法和一些实际操作步骤我们似曾相识,它的理论、组织和应用技术,我们都可以参考和借鉴。尤其是,竞争情报专业人员在国际上已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组织化,成立了SCIP,该协会也有意联络各国同行,这就为我们与国外同行的接触和交流提供了一个机会和渠道,如果利用得好,这对于我国科技情报工作中情报调研这一领域走向国际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借鉴国外竞争情报的概念和活动可能帮助我们拓展工作领域。

前面已谈到,国外竞争情报的内容范围要比我们通常理解的情报工作更宽。至少如竞争分析和保守商业秘密这两个方面,就是我们传统上不涉及、但很可能适合情报工作者去进一步开拓的新领域。

情报工作者参与决策到什么程度,在我国科技情报界有过长时间的争论,这个问题恐怕要通过实践来具体回答。在国外来看,竞争情报专业人员介入的程度差别也很大,但总的来看,一个完整的竞争情报过程应包含竞争分析甚至制度竞争战略。竞争分析需要一些市场经济和产业研究的知识,但是其基本程序和做法与情报分析相似。

保守商业秘密很有可能成为我国科技情报工作的新生长点。在计划经济和对外封闭的条件下,保守秘密是个政治问题,但今天除了国家机密外,更多的是企业单位的商业秘密,它们不同于国家机密,其拥有者可以将其出售。这里产生了一系列新的工作和问题,包括保护企业商业机密的方法、方案、制度和系统的设计,有关器材和设备的设计乃至制造和经营。目前在我国有的还是空白,有的引进国外技术刚刚起步,这可以成为科技情报界研究、咨询、服务和经营的新内容,不仅有巨大的社会效益,还会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这还仅仅是初步,随着研究的深入,也许还会带出一些“副产品”,其中有的可能成为新的生长点。

第四,认识和掌握竞争情报对我国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有重要意义。

由于过去长期处在计划经济体制,我国的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贸易机构正在努力适应成长中的市场经济体制,而竞争则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属性之一。认识竞争,理解竞争,最终赢得竞争正是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的必须。竞争情报不仅仅是一种情报活动,学习借鉴国外竞争情报活动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市场竞争。

应当承认,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中还存在大量不正当竞争行为,以至一提到竞争,有人就认为无非是搞“回扣”,偷技术,甚至搞假冒伪劣产品。但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捣鬼有术,有效但有限”,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认识到,随市场经济的完善和法制的健全,企业进行科学的竞争分析,制订切合实际的竞争战略将变得越来越关键。对此竞争情报是大有用武之地的。

第五,竞争情报研究对于我国某些其它行业也有参考意义。

正因为竞争情报不单纯是情报活动,它所涉及的在竞争环境下,跟踪外界变化动向,调整自己以适应变化的一整套原则、思路和方法,不仅对经济技术情报工作,也不仅仅对直接参与市场竞争的工商企业,而且对其他行业和工作领域都可能产生积极的参考、借鉴和启发作用。

例如在国际交往中,由于冷战的结束扩大了我国各方面对外交流的渠道,但也带来了错综复杂的局面。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可能并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敌人,但各国自然有自己的利益,这里既有合作的一面,也不可避免会有冲突。在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我们需要最大限度地维护本国的利益,但又要遵从国际上成文的条约、协议和约定俗成的“游戏规则”,这里虽然不存在市场竞争,但在许多方面是有相似之处的。而在国外大量竞争情报公开文献中,确实也能看到一些原政府情报官员撰写的,在这方面有一定参考意义的材料。

4.3 开展我国竞争情报研究和实践的初步意见

开展竞争情报的研究和实践应当能推动我国科技情报工作的转轨和发展,但也可能仅仅是出了几篇文章,多了一些新名词,然后就“无疾而终”。从过去一些经验教训出发,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竞争情报不仅仅是一些方法,它是从国外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土壤上形成的完整的理论、原则、思想、组织、操作程序、方法、计算机软件、甚至还有专门器材。为了将其移植到我国的土壤上,必须理解和消化其中一些基本的东西,否则,如果只是简单地模仿一些程序方法,或者行不通,或者用了一些洋名词,其实还是老内容。根据我们的初步实践体会,目前最需要补充和加强的,主要是关于市场经济的知识。国外竞争情报的学科基础主要是工商管理,它的基本知识基础包括市场学、营销学、工业研究和竞争研究等,国外竞争情报文献是上述领域的知识单元和术语构筑起来的,缺乏这些知识,就不易理解这些材料,至多只能做到“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与我们常见的Information Science学术研究不同,国外竞争情报方面的一些实用性方法和技巧是高度商业化。这就是说,在绝大多数公开出版物和一般会议上是很难得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的,有的倒是一些关于某种方法和软件的介绍,调查报告的梗概等带广告色彩的报道,让需要的读者去与作者联系。而一份多用户竞争情报报告要价一般在数千美元的数量级上,至少也要几百美元以上。专门开发的计算机软件价格当然也很高,据我们了解国外不少咨询公司也只能租用。竞争情报技巧主要是通过一些培训班、讲习班,而不是在大学上传授。我们接触过一家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如要请他们来华举办一次竞争情报讲座,除对方要求提供来回机票、安排食宿外,单为两天的讲课,就要价4千美元。

因而,我们在学习借鉴国外竞争情报经验时,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一方面,我们暂时还只能主要从一些公开出版物和会议交流借鉴一般理论方法,以达到拓宽眼界、启发思路的目的,而要取得“真经”,即使有条件从国外有偿引进一些,主要还得依靠自己的研究、摸索和反复实践。

从长远来看,我国的竞争情报工作,乃至科技情报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最终都要走上产业化道路。国外竞争情报专门机构,如同其它咨询机构一样,都是知识高度密集的,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知识和技能确能为企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它们的服务能开出高价。我相信我国将来也会出现这种情况。

(3)竞争情报的应用,最终应体现在企业的发展上。可以这样说,虽然竞争情报的概念首先是由我国科技情报工作者引进,但其应用的主要领域应是工商企业。

竞争情报在我国是否成功推广的标志,不在于出现多少研究成果,而在于能否让广大企业的决策者(不仅仅是情报人员)认识到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当然,在应用中专业科技经济情报机构可以用自己的专门知识和技巧提供咨询和帮助。

对比国外SCIP和我国竞争情报专业委员会的人员结构,差别是很明显的。SCIP大多数成员来自工商企业,一小部分来自专业咨询机构(其中一部分在功能上相当于我们的科技情报所),而我们的队伍是以科技情报机构人员为主。这一现象并不奇怪(参见3.1节,(2)),但是让越来越多的企业了解和应用竞争情报,提高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从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应是我们的目标。

标签:;  ;  ;  ;  ;  ;  

竞争情报:国外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_美国军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