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财务会计改革&中国工商会计研究所第七次学术讨论会综述_产权理论论文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财务会计改革&中国工商会计研究所第七次学术讨论会综述_产权理论论文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财会改革——中国商业会计学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论文,财会论文,学术研讨会论文,第七次论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商业会计学会第七次学术研讨会于1995年4月16日—21 日在湖北宜昌召开。来自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北京商学院、天津商学院、安徽财贸学院、重庆商学院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以及企业界专家学者36人出席了会议,共提交论文38篇,会议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深化企业财会改革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层探讨。现将大会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一、关于产权制度的改革问题

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与会代表在阐明现代企业制度的性质、作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指导思想、目的与方向的同时,重点讨论了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与方法。

1、关于产权基础的问题。 一部分代表认为产权包括投资者产权和企业法人产权。前者的归属主体是不同投资者,主要是一种“价值”形态的归属关系,而非实际资产,后者归属主体是企业,是一种“实物”形态的归属关系。包括企业拥有的全部实际资产,而非投资者投入资本或者投资者名下的资产份额。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是法人产权或者法人财产权,视法人产权为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认为一旦赋予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就可以法人财产权为基础,并在法人财产的约束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走出困境、重振雄风。有的代表认为,法人产权是经营者的一种资产权利,在其权限内,不可能对其自身产生真正的约束效应,过分强调法人产权的作用,把解决法人产权的期望值定得太高,容易使企业把自己当作所有者或者所有者的组成部分,从而伤害投资主体。事实上,只有投资者的产权才是产权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当前,投资者的产权遭受不应有的冷落,是国有资产严重流失和国有企业难以摆脱困境的重要根源。还有的代表认为,投资者产权与法人产权的划分,是两权分离的产物。它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利益主体,现代企业的产权制度,既包含对投资者产权的规范,也包含对企业法人产权的规范,是两种产权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无论理论上还是实际操作上,都应明确只有投资者的产权才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基础。

2、关于产权界定的问题。 有的代表认为产权界定的首要问题是确定产权的归属关系,企业净资产属投资者所有,企业法人只拥有实物形态财产的占有、使用、处置和一定的受益权,只要摆正所有者、经营者和劳动者的位置,产权归属关系很好解决,有的代表认为产权归属关系涉及诸多复杂因素,应当根据投入资金量和历史背景,采用适当方法加以确定,企业形成的资产应该量化给企业和职工;还有的代表认为,上述第二种观点虽然反映了国有企业在改制中的普遍心态,但难成现实。不过,企业心态也反映出一些应当合理解决的问题,为此建议,一是国家法规明确规定留归企业的资金,可以按所有者权益划归国有,但应体现企业贡献,转作盈余公积,明确公益份额以增强企业实力和适当解决职工利益;二是国有企业职工长期为国家无私奉献,可以考虑从企业积累中划出一部分作为养老保险金和住房基金。

3、关于历史包袱的问题。代表们认为, 产权界定和现代企业制度运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国有企业的历史包袱,其解决途径,主要不是由企业消化,而应由国家考虑,一是对没有达到法定资本金数额的企业,由国家拨款补足,确保资本金到位;二是“拨改贷”资金转作国家对企业的投资;三是企业坏帐损失和政策性亏损,一律冲减国家资本金;四是对一时难以处理或暂不能核销的资产,实行挂帐停息,创造条件进行处理;五是盈利企业可以进行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试点,亏损企业不宜实行。

二、关于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问题

所谓规范法人治理结构,是指根据《公司法》规定,遵循权力机构、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制衡和相互协调的原则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组成的公司治理结构,并通过公司章程确定权责,各司其职,它是现代企业制度有效运作的组织保证,深化财会改革的前提条件。

1、规范法人治理结构的难点。有的代表认为, 目前各种翻牌的总公司、集团层出不尽,各自称自己是法人,或曰一级法人、二级法人。到底谁是真正的法人?必须界定清楚,否则,很难规范好法人治理结构。有的代表认为,新“三会”(股、董、监)和老“三会”(党、政、工)并存,治理结构更加混乱,老“三会”矛盾未消,新“三会”矛盾又现,再添新与老的摩擦,经理层很难有效工作。有些试点企业采用党委书记进董事会,工会主席、纪检干部进监事会的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新老矛盾,但是否符合法律规范,尚需探讨,同时,工会主席纪检干部往往只是名义上的“监事”;有的代表认为,对“新三会一层”的人选,按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原则和程序确定,还是执行现行人事任免制度,党管干部的原则如何实行?应该有个明确的规定;还有的代表认为,国有资产经营机构派出代表参加董事会,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派出监管人员进驻企业,他们往往行使政府职能,这样下去可能会进一步强化政企不分。

2、解决法人治理结构难点的思路。代表们认为, 要解决上述难点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调整现行人事制度和行政法规;二是法人治理结构严格依法规范,出现矛盾及时解决,不留尾巴,坚决防止形式主义和翻牌公司的再现;三是依法限制政府干预企业行为,避免政府包揽企业改革。

三、关于深化企业财会管理改革的问题

代表们认为深化企业财会管理改革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

1、树立服务观念。一是没有宏观财会改革, 企业财会改革很难到位,没有企业财会改革,各项宏观财会改革也难以巩固和达到预期目的。目前财会改革的重点应当转移到企业财会管理方面。这一改革必须与企业总体改革相适应,否则难以奏效,为此,必须运用哲学思想指导财会改革。更新观念,认清财会工作地位,处理好财会与经营的关系,明确服务思想;二是财会管理从属于企业总体管理,必须为企业总体管理及其配套改革服务,现实工作中的企业财会管理往往强调监督多于服务,未能把监督寓于服务之中,结果往往是服务不到位,监督反而弱化,有的代表还认为服务应当是财会的基本职能,事实已经证明,凡是积极提供服务的财会部门都受到企业重视,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三是财会工作在企业处于重要位置,财会人员应当牢固树立服务观念,主动为企业业务经营和管理服务,当好领导参谋助手,充分发挥财会在企业决策、控制等方面的作用。

2、建立健全内部财会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财会管理制度涉及方方面面,包括资本金的核算与管理,各类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各种负债的核算与管理,费用、收入、利润及其分配的核算与管理等,应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制订,注重实效;建立企业内部财会管理制度,就是要摆正财会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中心地位,明确各方面的权责,寻求服务和监控方法,而不是单纯的“管、卡、压”;企业内部财会管理制度既要按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创新,又要吸纳、发展以往成功经验。

3、加强企业财会管理基础工作。 一是目前企业财会管理的基础工作薄弱,存在核算虚假数字失真等现象,再继续下去势必阻碍企业改革进程;二是良好的会计基础和健全的财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备条件,必须抓好,在这方面,我们过去有不少成功经验,只要下功夫从每个环节抓起,就可以见成效,当前应采取多种形式对财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财会人员的整体素质,同时加快会计电算化的步伐,提高财会工作效率。

4、推进企业整体改革。一是企业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 财会管理改革必须与之相适应,促使企业从以物的管理为中心转移到以资产管理为中心上来;二是企业改革的每一步骤与财会管理有关,财会人员必须积极投入,摸索总结经验,打好财会管理的基础;三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是财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改革过程中尤其需要筹集运用好各项资金,深入细致地搞好筹资和投资管理,建立经营目标责任制,对实现经营目标进行分析论证,对投资取向进行可行性分析。

四、关于企业评价指标的问题

1、关于两套指标的问题。有的代表认为,财政部、 内贸部分别提出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和财务评价指标,具有积极意义应当肯定;有的代表认为,内贸部指标是在财政部指标基础上提出来的,二者近似,无大差别,提出评价指标的目的在于解决可比性问题,考虑行业特点,可以制订补充指标,但不必修改财政部指标,还有的代表认为,企业评价主体是多元化的,包括企业本身、股东、债权和有关管理部门,制定两套评价指标,是为了满足多元化需要,还是为了上报需要,如果是后者,恐怕只适应现在的国有企业,企业改制后将会有很多困难。

2、关于指标设立与计算的问题。设立哪些指标,代表们意见不一,有的认为,根据目前情况,设立速动指标,销售利润率指标和人均利润率(内贸)指标,作用不大,有的则认为应适当增加一些指标,如有形资产净负债率、应收帐款周转期和投资回收期等;多数代表认为财政部的指标计算公式比较合理,内贸部的应当进一步斟酌,例如资本收益率,分子用利润总额,既不是企业所关注的,也不符合国际惯例,分母用资本总额,含糊不清,没有明确规定其具体内涵,现实工作中关于资本总额的含义可以有多种解释。

3、关于指标设计原理的问题。有的代表认为, 经济效益评价指标应当体现经济效益的内涵要求,即应反映投入产出或所费所得的对比关系,财政部指标如从经济效益内涵上加以界定,只有“资本收益率”和“总资产报酬率”符合要求,其他指标应称分析指标或说明指标;有的代表认为,评价经济效益的指标体系,应当明确哪些是核心指标,哪些是辅助指标,核心指标和辅助指标之间应有内在联系;还有的代表认为,社会贡献指标不具有广泛意义,是否应当列入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需进一步探讨。

标签:;  ;  ;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深化企业财务会计改革&中国工商会计研究所第七次学术讨论会综述_产权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