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倡廉是高校办学正确目标的保证_反腐倡廉论文

反腐倡廉是高校办学正确目标的保证_反腐倡廉论文

反腐倡廉是高校正确办学宗旨的保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反腐倡廉论文,宗旨论文,正确论文,高校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遵循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十分重视端正党风,加强廉政建设,反腐败斗争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效。但是,腐败这是长期的社会现象。由于种种原因,腐败现象的某些方面仍在滋生蔓延,反腐败斗争将是长期的。而且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将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按照党中央、中央纪委的部署搞好高校的反腐败斗争,我们认为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对高校反腐败斗争重要意义认识,加强反腐败斗争的领导

改革开放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高等教育注入了强大生机和活力,大大加快了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步伐,高校的办学水平、办学效益不断提高。在新旧体制的更替过程中,也伴随着许多观念的更新,这有力地促进了高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但是,改革开放也给社会带来不少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市场经济流行的商品等价交换,追逐利润等等观念对社会的负面作用也不小。高校自然也不能例外,它使部份干部和教职工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受到不同程度的动摇,校园的育人环境受到毒化,还干扰了高校的办学正确方向和根本宗旨,不正之风蔓延,贪污、受贿等违法违纪行为呈上升的趋势。这种情况已引起了高校领导的重视和教职工的关注。多数同志认识到高校反腐败斗争的必要性,但仍有一些觉得高校毕竟钱少权小,基本上还是“清水衙门”,高校的腐败现象与社会上的比较起来是小巫见大巫,不要小题大作。也有的同志对社会上反腐败斗争取得的成效不够满意,对反腐败信心不足,因而对学校的反腐败斗争漠不关心,还有一些却担心反腐败斗争会影响学校的改革和方兴未艾的开发创收,在认识上把两者对立起来。学校的纪检监察部门应在执纪和查办案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不小。这些都说明在干部和教职工中对高校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高校必须加强反腐败斗争的宣传教育。我们认为,高校不是一方净土,高校反腐败斗争是十分重要和紧迫的。

第一,高校反腐败斗争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根本宗旨的保证。

邓小平同志讲反腐败是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的场所,是反“和平演变”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对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高校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和培养人才,发展科技的办学根本宗旨。而腐败的滋生、蔓延会影响和干扰办学的正确指导思想,背离党的教育方针,使高等教育走入岐路。克服腐败现象才能保证高校从国家、社会发展的高度出发、使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相适应,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作为办学的重要任务。

第二,克服腐败现象才能调动和保护广大教职工的办学积极性,推进学校深化改革。

高校的发展和办学水平,办学效益的提高,要靠学校深化改革,否则高校就没有活力,就要落后。而在当今竞争十分激烈的环境下,落后就会被淘汰。所以深化高校的改革关系到高校的兴衰存亡的问题,改革也涉及利益的调整,因此高校改革也关系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问题。改革既是群众的意志,又要靠群众去完成,要靠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腐败分子钻高校改革的空子,损害学校和群众的利益,败坏了改革的声誉,挫伤群众的积极性。因此,只有克服腐败现象才能使高校深化改革的措施落到实处,并且变为广大教职工的自觉行动。

第三,反腐败斗争是维护高校稳定的需要。

高校的稳定是高校自身发展、改革和维持正常教学、科学研究活动的必要条件和前提,并且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也有直接而深刻的影响。高校腐败现象和各种不正之风是广大教职工十分关注的热门话题,是最会左右群众情绪的“热点”,是当前影响学校稳定许多因素中最敏感因素之一。克服腐败现象和纠正不正之风才能清除资产阶级自由化滋生的土壤和资产阶级自由化分子兴风作浪的借口,挫败他们破坏稳定的图谋,才能维护党的崇高形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增强凝聚力从而避免由于教职工对学校腐败现象的不满而可能产生种种不稳定因素。

总之,高校克服腐败现象对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有着极其重大的积极作用。高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把反腐败斗争作为高校十分重要的工作来抓,摆上党政领导重要的议事日程,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负责。这是做好高校反腐败斗争的关键。

二、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和宗旨

市场经济导向使一些高校在办学指导思想上出现了急功近利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使一些干部往往只看到眼前经济利益,出现了对社会上短期内需求量较大的专业一哄而上。有的办学条件很差的学校也不顾一切地开设新专业,教学质量差,误人子弟。在科研方面基础研究被忽视或削弱,高等教育短期行为大量出现,这有背教育自身的规律,严重影响了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功能的发挥。另外,近年来还产生了以赢利的多少来衡量精神和人才价值的思想。有的同志片面地认为解决学校办学经费不足和教职工收入偏低的问题,应该把赚钱盈利作为学校近期改革的重要奋斗目标。在这种思想影响下,学校内出现了乱办班、乱收费现象,一些部门和一部分干部、教师将培养“四有”人才和研究高精尖科研成果的观念淡漠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精力分散了,冲击了高校的根本任务,背离了高校的办学宗旨。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国的经济,到建国一百周年时,可能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我们这样说根据之一就是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完全有能力把教育搞上去,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各种人才”。(《邓小平文选》)小平同志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教育的宗旨和重大的战略意义,高等教育担负着其光荣而重大的历史使命。所以高校应紧紧地把握住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坚定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办学根本宗旨,以邓小平同志指出的“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作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43页)来指导学校的改革和各项工作。偏离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根本宗旨,违反这一准则以追求经济效益为唯一目标,就会产生腐败。

高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宗旨,除了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外,还应该遵循经济和教育两个规律办事,而决不能仅仅按市场规律办事。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是密不可分的,但它们又分属于两个不同的领域,它们有自身的规律。市场经济体制的合理配置资源的作用,使高校从根本上克服盲目建校、专业重复设置,老专业得不到改造,急需专业发展不够和专业面狭窄,学生择业适应性差等等弊端。市场经济机制的引入,对高校内部管理改革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高等教育不能完全由市场来决定,否则国防教育、师范教育、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教育、艰苦行业人才的培养以及基础性科研项目的发展就没有保证。市场经济规律也不能完全适用于高等教育。教育规律诸如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关系、高等教育基础教育的关系,德育、智育、体育三方面的关系,办学规模、质量与办学条件的关系,以及教与学等两方面的关系,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关系等等规律,是市场经济规律所无法替代的。把高等教育的目的和过程完全置于商品关系和商品经济行为的支配之下,就会迷失办学的正确方向和宗旨,导致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眼前利益行为的产生,对学校的思想道德和校风带来不良影响,并滋生腐败现象。

三、要以思想建设为中心,提高广大干部和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水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高校的广大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文化素质总体是较高的,他们与西方的思想文化交流较多,自身也存在着旧思想的残余,所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容易受到不良的影响。这几年高校部分干部和教职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淡化了,降低了为培养“四有”人才的责任感,出现了重业务、轻政治,重索取轻奉献,忽视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等等倾向。一些人中,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抬头,个别人见利忘义最终陷入违法犯罪的泥坑。究其根源都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问题。因此根据小平同志提出的“改善社会风气要从教育入手”的指示,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广大干部和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和道德水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做好反腐败的根本工作来抓。这样,才能增强免疫力,达到反腐败标本兼治的目的。

第一,要坚持不懈地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党的基本路线,把广大干部和教职工,特别是科以上干部和党员的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上来,提高思想和贯彻执行中央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同时要严格党的政治纪律,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做到令行禁止,要严肃教育和查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坚决抵制和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各种思潮。

第二,加大理想、信念、宗旨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力度,把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突出地位,反对资产阶级的苦乐观、得失观,反对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反对铺张浪费,提倡艰苦奋斗。高校教职工都是教育者,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先接受教育。这样的教育应贯穿于、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应体现于学校的各项政策之中,使政策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

第三,加强党风党纪和政纪的教育,提高党员和广大干部、教职工的纪律观念和向违纪违法现象作斗争的自觉性,并要让广大党员和干部教职工知纪知法遵纪、守法,学校的纪检监察部门要严字当头,严肃法纪,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教育的良好效果。

四、坚决查处重大案件,认真纠正各种不正之风

惩治腐败分子是惩治腐败的突破口,也是群众作为检验政府对腐败是真反还是假反的试金石。在高校出现的腐败现象,几乎是社会上有的高校也都有,如贪污、受贿、诈骗、嫖娼、赌博等等。腐败分子都是极端个人主义者,犯罪事实表明,他们对高校产生极大的破坏和腐蚀作用,使国家和群众利益受到重大损失,广大教职工深恶痛绝,对他们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决不能手软。这样才能威慑和遏制腐败,教育和振奋群众精神的作用,并推动纠正不正之风和干部自律,才能使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地展开。对于重大的案件,党政领导要认真研究,一把手要亲自抓,指示和支持纪检监察部门排除一切阻力查处,必要时请政法部门协助。这样才能克服高校在办案件中出现难与软的问题;而纪检监察部门要紧紧依靠党委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手续完备,并注意政策和方法,办出“铁案”,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这几年,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渗透到高校,广大教职工多少都会接触到,腐败现象成为群众日益抨击和议论的话题。不正之风在高校办班、招生、毕业生分配,干部任免,人事进出评定职称,推优评先、住房分配、各种收费、国家资金和管理使用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他们利用职便,违反原则、违反政策和纪律,损害国家和他人利益,为自己或亲朋好友或小团体谋利益。他们虽然在性质和程度上与腐败分子有所不同,但他们之间并不是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界线。不正之风滋生和掩护腐败分子,而腐败分子也一定需要不正之风,利用不正之风。高校应把纠正不正之风作为与惩治腐败分子同样重大任务来抓,发动群众开展专项的治理整顿,并强化干部的自律和监督。

五、改进管理,强化监控约束机制

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经济实体发展很快内外的经济活动增多,学校办学自主权不断扩大,在内部管理上引进了市场经济的一些机制,但这些都还不完善,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和漏洞。在这种情况下,应积极改进和强化校内的监控和约束机制,使权力受到有效的制约。这对于防止和克服腐败,保持清正廉洁极为重要。

第一,改革高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应实行政企分开的原则。把经济实体及人员如校办工厂,科技开发公司、物资设备公司、基建公司、后勤公司、校内银行、人才服务中心等与有关行政职能部门脱钩,防止两种管理体制的职能与人员交叉而发生腐败。

第二,强化内部制约机制。学校一级要加强对人、财、物方面的宏观集中统一管理,大权不能分散。有的高校成立了校经济委员会,对学校重大的经济活动和行为起审议、咨询和决策参谋的作用。实践表明这是很好的举措。

同时,高校各部门,特别是管财、管物、管人的职能部门要健全内部规范,建立岗位责任制,重大问题实行领导集体研究决定,严格办事程序。

第三,要强化干部的自律、组织监督。

中纪委制定的处以上干部自律条文,实行以来对干部起了很好的教育和约束作用,应该把对象扩大到科级干部。在条文的内容上应增加高校行业容易出现的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如上面谈及的在招生、毕业分配等方面。

要严格党内民主生活制度,提高党员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和双重组织生活的质量。

要加强学校纪检、监察、审计部门的建设,按照规定充实这些部门的力量。纪律检查和行政监督应在参与决定和决定执行过程中起作用。如纪检监察部门的人员参与招生、毕业分配工作、干部转换工作等,并赋予相应的权力。

第四,要加强群众和舆论的监督。高校的干部和教职工,民主参与和监督意识的增强,强化群众的监督有良好的基础。要扩大学校教代会及其专门委员会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作用,应组织教代会的代表和专门委员会对有关部门进行视察、调查、对话等活动。

各民主党派和有的高校设立的特邀监督员,在反腐倡廉中起了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要继续加强和改善。

要增强教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的办事透明度,完善公开监督的制度。

要加强和改进信访接待工作、动员群众积极举报,上述的各方面监督力量和作用应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标签:;  ;  ;  

反腐倡廉是高校办学正确目标的保证_反腐倡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