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的信息技术、工业技术、管理技术的发展和融合应用,层级制、管控型的组织管理模式将转变为扁平化、自主决策的新型管理模式。企业内部生态化、动态组织将促使流程大幅简化,信息技术的融合应用将快速提升企业自主决策的能力,一种全新的企业组织形态和管理模式随之诞生――智慧企业。
关键词:智慧企业建设;水电企业;创新发展
1 智慧企业内涵
在新时期中,海量数据时代的来临已经毋庸置疑,所有的策略都是针对实时性和数据处理的时效性来得出。海量数据在不断生成,企业管理者每年接受的数据在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70%~80%的企业都有信息化,却仍然对大量传统的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数据的产生束手无策,仍然不断有最传统、最简单而又最“笨”的问题困扰着企业。在快速的市场变化情况下,企业除了通过透明的营运数据设法控制成本之外,如何快速敏捷地对企业内部与外部事件做出回应,寻求重要的成长契机,更是提升企业营运绩效的重要指针。敏捷是面向市场的快速反应能力,对于智慧的企业而言也是不可缺少的。在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不论是设计、反应,还是报价、插单、补货,无一不体现着面向市场快速反应的能力,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战略。一个智慧型企业不只是掌握现在的经营成果和经营节奏,更需要在对未来的有限的认知之下具备前瞻跟预见的能力,在现有的经营技术里预测未来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状况。所以,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管理者应该清楚地掌握整体利润状况、销售状况、毛利或者现金流是不是在规划内,这就意味着前瞻性地把产品的一系列管理变成产品经营管理的过程。绿色IT技术会成为智慧企业不可或缺的要素。为了应对未来不断变化的商业运营模式,企业在部署和运行动态IT架构时,更需要考虑如何针对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快速响应市场和需求变化,才能兼顾控制营运成本及提升响应速度这两大智慧企业的目标,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智慧企业管理模型
由于企业属性不同,发展环境和条件不同,各有其适应的对象和阶段,管理模型可分为以下两类。模型一:层级管控与自动管理相结合。适应对象为集团管控型智慧企业建设的初级阶段,国有或有特殊要求的企业。模型二:企业自动管理。部门围绕各种人工智能脑发挥规划研发、服务保障等作用。适应对象为单一生产型企业、小型企业、集团管控型智慧企业建设的高级阶段等。
3 智慧企业建设路径
智慧企业建设路径:业务量化、统一平台、集成集中、智能协同。业务量化:通过科学设定标准、量化工作任务,实现精益化企业管理;运用智能设备和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各类信息数据,实现对企业各种要素的动态感知。统一平台:运用无边界网络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技术,创建员工协同工作、数据实时交换、信息实时处理的信息化基础平台。集成集中:通过整体规划、系统整合、数据集中、集成运行等策略,消除业务系统分类建设、条块分割、数据孤岛的现象,构筑企业级统一服务平台。智能协同:在相关数据、平台、应用的支撑下,实现人、系统、设备之间的高效协作;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支持下,实现自动风险识别和智能决策管理。
4 智慧企业建设引领水电企业创新发展
4.1智慧工程
以全方位、全生命周期、智能管理为特征,充分利用先进的现代测控、网络通信、工程三维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现代坝工理论,将工程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工程建设全过程,实现工程管理“自动化、信息化、智慧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管理模式发生改变。智慧工程实现扁平化管理,打破传统工程管理垂直式信息传递模式,管理者可直接获取现场第一手生产数据,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及额外成本,解决指令传递失真、决策流程滞后等低效问题。现场数据集成共享。各独立子系统、工序通过工程数据中心,实现对各业务系统的无缝连接以及信息共享,为相关立项变更、方案优化提供有效支撑,避免了施工计量不准确问题。过程风险有效降低。将监测定位系统覆盖至施工过程每一个细小环节,全面监测材料入仓、混凝土浇筑、车辆行走等现场轨迹,促进过程管理标准化,有效降低管控风险。现场管控精准高效。对现场施工设备投入、人员出勤、施工进度及施工强度进行全面覆盖,确保施工资源配置合理化,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实现由定性化管理向数字化、定量化管理跨越。
4.2智慧电厂
以机器人巡检、智能安全帽为主的新技术全面投入使用,着力简化电站二次设备控制网络,提高水电站各系统整体智能协同水平,降低营运期管理成本。提升智能运行水平。完善计算机监控系统,将设备运行情况等现场数据全部接入公司云计算平台,实现设备全面在线监测,提高经济运行和风险识别防范能力。实现多系统智能联动。根据水电站现场设备运行维护管理要求,实现系统间自动完成因果促发、启动与执行,提高水电站各系统间整体智能、协同水平,实现多系统联动效能最大化。实现水电站智能巡检。利用机器人技术完成一系列设备巡检、无线测温等自动化定向操作,搭载视频、音频、气体分析等装置,自动完成现场数据的采集、传输、分析、结果处理等全过程,为全面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强化现场智慧安全管理。采用智能钥匙等管理手段,实现现场权限管理精细化,给正常操作带来便利,提高事故操作及时性,减少运行操作失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4.3智慧调度
以精准预测、智能调控为目标,主要围绕精准化的水情测报系统、智能化的梯级调控系统、自动化的风险识别系统三个方面开展建设。科学制订水库调度方案,智慧安排发电运行方式,使整个流域“滴水尽其能,效益最大化”。全面收集分析实时电网负荷、水情雨情、设备工况等海量数据,快速实现实时调度方案的计算编制,自动优化分配梯级电站发电负荷,实现机组自动启停和闸门自动启闭,形成智慧科学的梯级调度决策。通过更加全面的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可及时感知超标洪水、系统故障、线路跳闸等外部危险源,提前作出预警,还能自动识别自身设备故障和缺陷等内部危险源,根据风险级别给出措施建议或直接采取处置措施,确保电力生产和防洪度汛的安全。
4.4智慧检修
以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智能决策为要素,由数据中心、算法中心、应用中心和服务管理系统等构成。数据中心对设备状态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形成设备特定状态的变化曲线,提供判定参数。算法中心对数据中心提供的数据进行比较挖掘和处理,对设备118个状态作出状态评判,及时作出趋势预警,实现风险自动识别。应用中心根据算法中心的预警,对故障点进行精准定位定性,结合趋势变化,提出检修策略,有效避免设备过修或漏修。服务支持系统依托精益检修标准体系,自动完成检修方案、物资材料准备、过程管理,进一步提升标准化作业水平。
5 结语
智慧企业的探索和实践,需要从系统科学理论的角度,面对企业这一复杂系统,充分运用云大物移智等信息技术,实现对企业资源要素及其运行的数字化采集,构筑企业数据资产和知识库,打造企业神经系统和智能中枢,实现企业多个层次的自我闭环、自动决策和自我演进。智慧企业是一个持续优化、主动演进的过程,就如人的智慧永无止境一样,智慧企业既是一种未来形态,也是一个过程,在演进过程中随时呈现出多种组织形态、管理模式和能力成熟度。
参考文献:
[1] 龚炳铮.关于发展我国智慧企业的思考[J].中国信息界,2014.2
[2] 于红波,郑洪杰.现代企业发展模式――云模式[J].东方企业文化,2013.8.
[4] 史振华.“智慧企业”建设研究与探索[J].福建电脑,2014.2
论文作者:柳刚,李敏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8
标签:企业论文; 智慧论文; 数据论文; 智能论文; 设备论文; 现场论文; 技术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