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习惯,从小养成——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养成教育论文_李晓萌

良好习惯,从小养成——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养成教育论文_李晓萌

摘要:习惯对于个体来讲具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好的习惯将决定着个体的规范学习和品质建设。然而,在当前的教育领域,班主任在习惯养成教育方面缺乏思想重视,导致教育实施举措并不规范,甚至存在着明显的滞后现象,给学生的素质建设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响。因此,在今后的教育领域,班主任需要高度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并对具体的教育方法进行创新。

关键词:班主任;习惯养成;教育举措

前言:新课改针对学生素质建设提出全新的发展要务,作为班主任需要高度重视学生的素质建设,并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性培养和建设。然而,在当前的教育领域,关于学生习惯的规范和建设,班主任所做的教育举措并不规范,甚至存在着明显的弊端。因此,在今后的教育领域,教师需要积极创新教育理念,重点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进一步规范,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一、班主任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现状分析

就目前来讲,在学生习惯养成方面,教师所实施的教育举措并不规范,与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导致教育水平比较滞后,学生的素质建设也受到明显的制约。首先,在思想上,班主任对习惯养成缺乏重视程度,未能意识到习惯对于促进学生素质建设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过于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监督,而在德行和品质建设方面则比较疏忽,导致学生的素质建设存在着明显的片面性。同时,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方法上比较的滞后。以强制性体制为载体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将导致学生产生负面的心理情绪,严重影响教育效果和质量。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班主任需要加强思想重视,并在三卡一册的基础上,对具体的教育和管理方法进行优化,全面提高习惯养成水平。

二、班主任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策略分析

(一)构建好班风,感染好习惯

良好的班级风气是实现学生行为习惯规范性建设的重要支撑载体[1]。在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从班风层面着手进行优化,加强优秀集体理念和学习思想的渗透,从而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学习观和思想观,促使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支撑下,进一步规范自身的学习行为,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的品质和素养。首先,班主任需要积极贯彻激励管理体制,从班级中评选出优秀人物,如道德标兵和三好学生,让普通学生在榜样的标榜下,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品德,并端正学习态度,构建和谐、向上的班级学习风气。同时,班主任需要积极贯彻自主管理理念,重点发挥班级干部的职责,督促班级干部履行自身的职能,配合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从而全面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也能够促使学生在责任意识的支撑下,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习惯建设。班主任可以针对班干部实施轮岗的管理方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班级建设的责任感,并在使命感的支撑下,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品德。

(二)以身作则,引领好习惯

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班主任需要清楚的认识到自身所发挥的表率作用。即自觉规范自身的行为,为学生呈现出一个有素养的教师形象[2]。也能够让学生以自己为榜样,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说,班主任在执教的过程中需要保持良好的仪容姿态,注重干净卫生,平时礼貌待人。同时,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班主任也需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以《班主任工作手册》为行为参考,保持民主、亲和的姿态与学生相处,针对学生的行为表现和心理状态进行合理的疏导和恰当的引导。

(三)丰富活动,展示好习惯

在开展习惯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表现,组织趣味而生动的体验活动。借助生活习惯卡对学生活动表现进行记录和评估,为学生规范建设自身良好习惯提供正确导向。让学生在活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将自身的习惯进行规范的展示。也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互动的过程中认识到自身在习惯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并进行规范的改正和调整。首先,教师可以组织主题班会,围绕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不同情境模块设置班会主题,比如说针对就餐模块就珍惜粮食设置主题班会,让学生在班会参与的过程中形成珍惜粮食的正确认知。同时,班主任还需要注重角色扮演活动的组织,引导学生扮演交通指挥志愿者,就交通出行期间需要遵守的规则进行渗透和宣传,对不文明的马路现象进行模仿,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为教导,从而加深学生对交通规则的认识,督促学生进一步规范自身的出行习惯。此外,教师还需要侧重于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带领学生深入社区进行环保宣传,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规范自身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四)家校合作,促成好习惯

在实施习惯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积极更新教育思想,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配合,构建养成教育共同体。与家长之间做好密切的沟通,就习惯养成达成教育共识,督促家长积极的配合班主任针对学生的习惯表现进行规范和引导。同时,家校之间需要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沟通,并在教育方案上达成共识,以“三卡一册”为载体,通过多点切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品格。此外,家长与学校之间需要加强沟通与反馈,从而保证养成教育达成共识。

(五)持之以恒,强化好习惯

在开展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班主任需要本着坚持的原则,将这一教育要务深入、长久的落实下去,借助三卡一册进行持续监督,系统考核。同时,家长在此方面也需要本着坚持的原则,配合班主任制定长远的养成计划[3]。在生活中的小事中发掘学生的不良行为表现,并根据素质建设要求对培养方案进行优化设置,制定培养周期。比如说,针对学生好逸恶劳的行为现象则组织学生每天进行家务劳动,让学生主动帮助父母分担劳动压力,培养学生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也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

结论:依前所述,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规范性培养,对于促进学生个体实现深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班主任在实施教育活动的过程中,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规范。在三卡一册的支撑下,通过班风塑造、以身作则、丰富活动、家校合作以及持之以恒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成长环境,实现学生个体行为习惯的规范性建设,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白玉云.抓好班务工作 促进养成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179.

[2]谢思敏.从细节入手创新班级管理[J].职业,2016(20):58-59.

[3]曾桂花.良好习惯,从小养成——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养成教育[J].学周刊,2014(01):198.

论文作者:李晓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3批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良好习惯,从小养成——浅谈班主任工作中的养成教育论文_李晓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