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分析论文_史秀荣

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分析论文_史秀荣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人民医院 黑龙江大兴安岭 165000

【摘 要】目的 探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 抽选我院收治的20例疑似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表现,并进行诊断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确诊为细菌性肝脓肿,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均取得满意疗效。结论 早期观察分析,明确诊断,可为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细菌性肝脓肿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具有临床价值。

【关键词】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表现;诊断

细菌性肝脓肿系化脓性细菌引起肝内化脓性感染,故亦称化脓性肝脓肿。其大多继发于体内其他部位的感染,部分细菌性肝脓肿是因肝外伤、肝手术致病菌直接侵入肝脏或继发于内源性细菌感染[1]。现抽选我院收治的20例疑似细菌性肝脓肿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探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诊断方法及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

抽选我院收治的20例疑似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6例,年龄16~65岁,平均年龄(45.4±2.3)岁。

2临床表现

肝脓肿一般起病较急,由于血运丰富,一旦发生化脓性感染,大量毒素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全身毒性反应,临床上常先有原发病的表现(如胆道感染、腹腔感染等)之后出现寒战、高热,热型多为弛张热,发热时多伴有大汗;右上腹或肝区疼痛。右肝脓肿向膈下间隙破溃形成膈下脓肿,疼痛可放射到右肩及右腰背部。穿破膈肌引起脓胸,甚至形成肝、支气管胸膜瘘者则可咳嗽、咳大量脓痰;向下破溃引起腹膜炎。左肝脓肿向心包破溃引起心包炎甚至心脏压塞等[2]。少数患者可有黄疸,除非继发于胆道感染,否则一般出现较迟,且较轻微。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部分肝脓肿临床表现不典型,先有疲乏无力、全身酸痛、头痛、食欲减退,继之呈低热、肝区钝痛等。

体格检查发现肝大、压痛、肝区叩痛;肝脓肿近体表者则可见到皮肤红肿,且有凹陷性水肿。并发胸膜炎者可闻及胸膜磨擦音,胸水多时可有呼吸困难,并发肺部脓肿者可有肺部叩诊实音,呼吸音低,可闻及啰 音等。国内有关并发症10年的文献总结,细菌性肝脓肿600例中发生并发症95例(占15.8%)[3]。细菌性肝脓肿一旦发生并发症,死亡率明显增高。

3临床诊断

3.1诊断方法

3.1.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核左移或有中毒颗粒,贫血等。

(2)血生化:血沉增快、血清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多增高,少数患者可有转氨酶、胆红素增高。

(3)细菌学检查:部分患者血培养致病菌与脓液培养致病菌相同。

3.1.2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右肝脓肿常伴有右侧膈肌升高、活动受限。病变位于右肝顶部可致膈肌局限性隆起。并发脓胸或支气管胸膜瘘者肋膈角消失,肺内有阴影。左叶肝脓肿可见胃及十二指肠移位。产气菌感染或已与支气管穿通的脓肿内可见气液平面。

(2)B超检查:对肝脓肿诊断符合率为85%~96%,部位、大小及其特征表现常与病程及脓肿液化程度有关。①初期病变区呈分布不均匀的低至中等回声与周围组织间有一不规则而较模糊的边界,此时与肝癌常不易区别。②随着病程进展,脓肿区开始坏死液化,超声探查可见蜂窝状结构,当液化范围较广时,可见到较厚脓肿壁的回声增强带。③脓液稀薄者,常呈大片无回声或间有稀疏回低声。脓液黏稠含有脱落坏死组织时,常呈不规则分布或随机分布的低回声,周围则为纤维组织包裹呈一圈较清晰的回声增强带,易误诊为肝内实质占位性病变。④有时可探及脓肿有分层现象,并出现气液。慢性肝脓肿腔壁往往回声较强,犹如囊肿壁包膜样表现,有时可有钙化。⑤肝脓肿已穿破横膈进入胸腔或位于近膈处,常合并有胸腔反应性积液。

B超分辨率高,无损伤、价廉,可重复检查以判断疗效,还可用于脓肿定位和指导穿刺引流。

(3)CT检查:CT对脓肿的检出率为90%~97%,其准确性不受肠道气体的影响[4]。CT还可用于脓肿定位,指导穿刺和导管引流。细菌性肝脓肿的CT表现为:①呈全部低密度区,偶呈高密度阴影。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平扫即能发现其密度不均匀,形态多样化,单发或多发,单房或多房,外形圆或卵圆,边界较清楚。②可清晰显示脓肿气影。③脓肿壁为致密环影。

(4)磁共振成像(MRI):CT及B超等检查方法只能诊断2cm以上的病灶,而MRI可对<2cm小脓肿作出早期诊断。

(5)选择性肝动脉造影:对直径<2cm的多发性小脓肿有诊断价值,有助于确定手术途径。

3.2诊断依据

诊断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方面。

3.2.1症状及体检

寒战、肝区痛、肝肿大、肝区叩痛。

3.2.2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ALP、γ-GT增高,血培养和(或)脓液培养有致病菌。

3.2.3影像学检查至少有如下2项影像学支持。

(1)X线检查发现右侧膈肌升高,活动受限。

(2)B超发现肝内无回声或低回声的占位病变。

(3)CT提示肝内低密度占位病变。

(4)B超或CT引导下穿刺抽出脓液。

3.3诊断评析

3.3.1 B超检查

B超检查是目前诊断肝脓肿的主要手段,方法简便、易行、价廉,无损伤。B超分辨率高,诊断准确率85%~96%[5]。可重复检查以判断疗效,还可用于脓肿定位、穿刺引流。

3.3.2 CT检查

其准确性不受肠道气体体位影响,可以发现肝内低密度占位性病变。但其影像学特点为非特异性,在B超检查不能确诊时,可作为一种方法选择之。

3.3.3 MRI检查

可以发现<2cm的病变,但其诊断准确性往往受到技术因素影响,不作为常规应用。

4结果

经临床观察、诊断分析,20例患者均确诊为细菌性肝脓肿,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均取得满意疗效。

5讨论

研究显示,有些肝脓肿病例找不到确切的病因,称为隐源性脓肿。近来隐源性肝脓肿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国外报道占全部病因的20%~60%,国内报道占25.9%~53.3%[6]。一般认为,隐源性肝脓肿可能系原发病灶的致病菌通过血流波及肝脏而形成,只是肝脓肿形成时,这些原发病灶已治愈或未被发现。

胆道感染被公认为本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文献大多数报道在50%左右,明显高于早年的报道(15%)。国内胆道感染主要是由结石、蛔虫、炎症、狭窄等引起,而国外则以胆道肿瘤梗阻因素为主。胆汁引流不畅易于并发胆道感染,致病菌沿胆管逆行进入肝脏,引起肝脏感染,最后形成肝脓肿。据报道,胆道肿瘤所致的梗阻性感染占33%~55%。

本研究通过对20例疑似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进行诊断分析,可得出结论:早期观察分析,明确诊断,可为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细菌性肝脓肿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具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卜晓芬.180例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点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2012.

[2]陈墅圳,聂玉强,冯志强.6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J].广州医药,2013,44(4):27-30.

[3]蔡岷,何彦安,丁辉,蔡宇,何永红,陈庆.细菌性肝脓肿64例诊治分析[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5,30(5):673-676.

[4]孟凡坤.细菌性肝脓肿的CT诊断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118-119.

[5]陈广泽,许志扬,涂亮,江国英.细菌性肝脓肿37例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29):275-276.

[6]陈广泽,许志扬,涂亮,江国英.细菌性肝脓肿37例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29):275-276.

论文作者:史秀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

标签:;  ;  ;  ;  ;  ;  ;  ;  

细菌性肝脓肿的诊断分析论文_史秀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