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中介与技术供需方动态关系影响研究*-基于三方演化博弈视角论文

科技中介与技术供需方动态关系影响研究*
——基于三方演化博弈视角

华冬芳1,3** 蒋伏心2,3**

1.无锡科技职业学院 无锡 214028

2.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 210046

3.江苏省创新经济研究基地 南京 210046

摘 要 :当前,科技中介作为技术市场中的关键主体,应有的市场功能作用未能充分发挥。本文从中微观层面研究科技中介如何解决技术市场普遍存在的道德风险、机会主义等问题,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技术提供方、技术需求方和科技中介三方博弈模型,引入信任、信息共享要素变量分析科技中介对技术供需方的动态关系影响,厘清其影响机理。研究发现,科技中介积极的信息甄别行为会降低技术供需双方之间技术势差引起的信息非对称影响,有利于提升技术供需方的信任水平,提高信息共享的质量,并从创新激励模式、完善信息甄别体系建设、提升专业技术能力3个方面给出科技中介的管理实践启示。

关键词 :科技中介 技术市场 三方演化博弈 信任 信息共享

1 引言

科技中介是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技术为商品,以推动技术转移、转化和开发为目的,在创新主体、创新源及社会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发挥桥梁、传递、纽带作用,面向社会开展技术扩散、成果转化、技术评估、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决策和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的组织机构[1]。科技中介组织是市场分工优化的产物,科技中介的出现可以有效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技术交易等技术市场中普遍出现的信息非对称、不确定等因素引起的不利影响,降低市场交易费用,能提高市场效率,提升社会总福利[2]。然而,实践中,科技中介组织普遍存在创新不足、发展滞缓等问题,其应有的市场功能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市场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技术供需方与科技中介的互动状况不佳,对科技中介的服务认可度不高。

对于如何发挥科技中介应有的市场功能作用,现有研究多偏重于科技中介内涵、角色定位、制度建设等宏观层面,多从正式制度层面予以分析。科技中介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与经验、团队人才结构、专业技术数据库是科技中介能否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基础[3];架构激励科技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人才评价和奖励制度,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4];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成果转化法律保障体系,对规范科技中介组织运行,提高科技服务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5]

步骤5 计算每个复合货位优先级的货位数量nk,计算每个复合货位优先级的累计货位数量其中,k∈{1,2,}为复合货位优先级。

然而,科技中介服务的客体是以技术为主的无形商品,其具有信息非对称性、不确定性、缄默性、公共物品属性等专有特征,这种特殊的“商品”交易属性客观上为交易过程中的机会主义和搭便车行为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而市场机制不可能自动且有效地消除此类行为。因此,本文将从中微观层面研究科技中介如何解决正式制度安排所不能解决问题,如道德风险、机会主义等问题,通过信任、信息共享等要素变量分析科技中介对技术供需方的影响,厘清科技中介与技术供需方的动态行为的影响机理。本文的研究有利于夯实科技中介的中微观行为基础研究,有利于构建以科技中介机构为核心的科技服务体系,发挥科技中介在科技服务体系中更基础、更直接、更重要的作用。

2 理论基础

学术界研究认为,科技中介具有以下4 大特征和功能:(1)具有独立性和中立性,是典型的市民社会,其具有的独立性和中立性,保证了科技中介的公平性;(2)具有专业性,科技中介服务的是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其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背景;(3)具有知识密集性,其提供的是以知识和技术为特征的专业化服务;(4)具有交互服务性,科技中介是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之间技术知识的传递者、反馈者、整合者[6]。科技中介的上述功能的充分发挥,必然会对其服务的主体之间的关系产生积极影响。SOHN于2012年研究[7]发现和谐的交易主体关系可以促进科技中介的交易意愿和交易积极性;李文鹣、梅强[8]等学者于2018年在探讨服务中介与企业互动与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间的动态关系时,发现科技型小企业与服务中介互动对企业知识吸收能力具有动态的促进作用。现有的文献已指出科技中介对服务主体之间关系的重要影响,但相关的作用机理研究仍需加强。

一般情况下,制裁是以相关主体的行为或结果为处罚要件,美国却将密谋行为也定为被制裁规则所禁止的情况。虽然要证明相关主体在没有采取真实行动的情况下的密谋行为存在很大困难,如果密谋行为一旦被证实,也会构成对美国制裁政策的违反。中兴被美国处罚的理由之一,就是其密谋且通过一些操作规避美国对伊朗的制裁规则[10]。阿提拉案也同样是由于该银行密谋并规避美国对伊朗的制裁政策,最终被美国处以刑事处罚。在判断何种情况属于“密谋”的问题上,美国政府有着完全的自由裁量权。如果相关主体对自己商业行为的性质不确定,应当慎重采取相关措施,可预先咨询海外资产控制办公室或专业律师。2.3.9 可能会使母公司牵连受到制裁的行为

现有的文献已对技术市场中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等主体间的信任关系及其影响进行了研究,但当科技中介作为市场分工优化的产物进入市场后,是否会影响原有市场主体间的关系(本文特指信任关系),进而影响原有主体的行为行动则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经济学家认为,当技术知识作为商品进行交易、流通时,其特殊的商品属性会滋生机会主义行为。而信任则被学术界认为是抑制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有效路径,信任被认为是一种对他人积极预期基础上愿意接受脆弱性的状态[9]。格兰诺维特认为在经济活动中的行动者嵌入在具体的人际关系和网络中,才使得行动者之间产生了彼此的信任感,有效地阻止了各种互相破坏和欺诈行为的发生,这种信任源自行动者互动产生的关系网络。在技术市场实践中,信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是因为技术的受让方和接收方之间存在信任,机会主义行为发生的可能性显著降低[10];信任能降低技术转移的风险,技术转移的供需双方的信任程度越高,转移的风险越低[11],信任的建立有助于技术供需方信息共享,增加双方的互动效应,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形成[12]。学者们已发现,不同的信任水平对技术供需方的信息共享产生直接影响。林莉[13]于2009年研究指出,隐性知识只有通过非正式网络能得以传递,信任对于隐性知识,特别是一些关键诀窍和经验的交换和传递具有积极影响。李世超[14]于2011年在研究产、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时,指出信任对显性和隐性知识转移的作用效果有差异,刁丽琳[15]2014年的研究证实信任对隐性知识转移的影响显著大于信任对显性知识转移的影响。王培林[16]于2015年借用费斯克的关系模式理论,提出产学研主体间的信任式转移有利于降低隐性知识转移中的难度,减少在这一过程中一方背信弃义引起的风险,可以抑制该活动中的机会主义行为。

鉴于此,本文将运用演化博弈理论,构建科技中介、技术提供方和技术需求方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3 方的动态互动关系。虽然三方博弈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但国内外相关博弈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张铁男[17]于2009年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三方合作中的博弈分析”研究中在技术交易中引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通过科技中介与技术提供方、科技中介方与技术需求方两两博弈,探讨3方主体在交易活动中的利益关系;魏芳芳(2013)[18]于2013年在“三方非对称进化博弈行为分析”研究中心提出了3 方非对称2×2×2 进化博弈的稳定性分析,并结合网络虚假信息中“政府-企业-公民”3者博弈模型为案例进行博弈分析;杜茂康等人[19]于2014年在“基于三方博弈的废旧家电回收逆向物流激励推进机制研究”中构建了政府、家电回收企业和市民的三方废旧家电回收博弈模型,分析并探讨了可能存在的8 种纯策略Nash均衡结果及条件;苏昕[20]2017年通过分析农产品渠道关系治理中的龙头企业、农户与农产品市场协会3方主体,构建三方博弈模型,探讨了影响渠道关系治理3方主体行为的关键因素。本文基于已有的理论研究,建立“技术提供方-技术需求方-科技中介”三方博弈模型,分析3 者在各自不同策略选择下的收益,研究2×2×2 策略组合下3 者进化博弈的稳定性,参与主体的策略选择趋势,并总结不同收益参数下的博弈行为规律,为科技中介对技术供需方信任关系行为行动趋势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3 科技中介、技术提供方和技术需求方三方演化博弈模型

3.1 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的基本假设与构建

推荐理由:有趣更有料,拿起来就放不下,比《战天京》更好读的湘军创业史。历史故事高手谭伯牛继《战天京》后又一畅销力作,千军万马来追牛,无数粉丝追看的湘军故事。以人物串联历史,以细节反映全局。一本书读完湘军成就非常事业的创业奋斗史。

科技中介、技术提供方、技术需求方3方之间的博弈组合共有8种,分别为(甄别信息、信任、信任)、(不甄别信息、信任、信任)、(甄别信息、信任、不信任)、(不甄别信息、信任、不信任)、(甄别信息、不信任、信任)、(不甄别信息、不信任、信任)、(甄别信息、不信任、不信任)和(不甄别信息、不信任、不信任)。

艾格赛尔喷涂设备(上海)有限公司是Sames的子公司,并在中国代表艾格赛尔集团为广大客户提供来自Sames、Kremlin和Rexson全系列工业喷涂解决方案以及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包括从业务咨询、设备配置、售前试喷、安装调试以及技术培训,备件供应和专家咨询等,不仅可以帮助用户实现最佳的喷涂质量,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材料和维护成本。

图1 技术提供方(A)、技术需求方(B)和科技中介(C)三方博弈树

仿真时考虑了0.18μm CMOS后端工艺对光子量子效率的影响,在SPAD器件上方分别设置了实际厚度为4.63μm 的SiO2介质层和0.6μm 的SiN钝化层,模拟了入射光子在SPAD器件上方介质层和钝化层中的折射与吸收情况[8-9],从而获得更加准确的量子效率η(λ)。

表1 三方信任博弈模型参数设计

根据模型假设和博弈树确定三方在不同策略选择下的收益矩阵,如表2所示。对于技术提供方来说,当科技中介有效甄别技术需求方相关信息时,技术提供方会依据信息真伪选择是否信任技术需求方,若信任需方,技术提供方则会主动愿意共享技术诀窍等隐性信息,并因此获取收益RA;若无法与需方建立信任关系,技术提供方在利益的驱动下,会发生机会主义,会隐藏部分技术诀窍和经验,并以此要挟技术需求方,并因此获取投机收益IA,且IA>RA。同时,科技中介会对相关信息进行甄别,技术提供方机会主义行为有被科技中介和技术需求方发现的可能,一旦被他方识别,技术提供方会被惩罚,罚金设为F,且F >IA(若F <IA,市场中会遍布投机行为,低质量的技术会充斥整个市场,市场会逐步萎缩)。这部分罚金按一定比例λ,(0 <λ <1)补偿给损失方,其中,λF 补偿给技术需求方,(1-λ)F 补偿给科技中介。

对于技术需求方来说,当科技中介有效甄别技术提供方相关信息时,技术需求方会依据信息真伪选择是否信任技术提供方,若信任供方,技术需求方则会主动愿意共享技术的市场应用及技术生产成本等关键信息,并因此获取收益RB;若无法与供方建立信任关系,技术需求方在利益的驱动下,会发生机会主义,克扣技术提供方应得权益,由此获取投机收益IB,且IB>RB。同时,技术需求方机会主义行为有被科技中介和技术提供方发现的可能,一旦被识别,技术需求方会被惩罚,考虑到技术提供方与技术需求方交易的公平性,无论任一方投机被发现,其罚金都是相等的,均为F,且F >IB,罚金补偿比例也同为λ,(0 <λ <1),其中,λF 补偿给技术提供方,(1-λ)F 补偿给科技中介。

为更好地研究科技中介与其它主体关系的影响,本文将当前技术市场中除科技中介外的主体归纳为两种群体,一种是具有信息技术优势,并期望以此优势信息实现收益的技术提供方,常见于高校、科研院所等,另一类是具有信息技术需求并处于信息劣势的技术需求方,常见于企业。在技术市场实践中,技术需求方与技术提供方因为具有技术势差产生合作交易需求,合作交易实现的关键是技术提供方将拥有的优势信息与技术需求方共享,信息共享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交易技术供需方的收益。科技中介则是作为第三方参与到技术提供方和技术需求方的合作中,是通过其专业的分工,对技术供需方的行为进行协调、约束等,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技术供需双方间的技术信息知识共享。假定技术提供方、技术需求方和科技中介的选择策略均符合有限理性原则,供需双方以信任或不信任为选择策略,科技中介以对信息是否有效甄别为行为选择策略,进行三方博弈,博弈过程见图1所示。

对于科技中介来说,科技中介的基本收益是科技中介为技术提供方和需方提供科技服务的中介费,该部分收益为RC,RC的收益小于RA和RB。而若技术提供方或技术需求方不信任另一方,发生机会主义行为,此时,投机方共享的信息必定存在虚假信息,科技中介需要甄别出该类信息的真伪,并因此获得惩罚投机方所产生的补偿,补偿为(1-λ)F;若科技中介方不进行该类信息甄别,使得投机方投机成功,科技中介需要因其不作为给予信任方补偿C,相比较科技中介的基本收益RC,C值最大不超过RC。同时,科技中介会因此承担声誉等隐性损失S,该损失会导致科技中介在市场中地位的降低,长此以往,越来越少的技术交易供需方会与该科技中介方合作,科技中介将在市场中难以生存,被迫退出市场。

可见,技术提供方、技术需求方和科技中介任一方的收益都会受到另外两方策略选择的影响。因3方都是具有学习能力的有限理性经济人,所以在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3 方在做出各自的决策时很难确认他们的选择是否最大化自己的利益,但他们都具有学习模仿能力,他们会不断学习以往收益大的策略而不断调整自己的策略。

因参数0 <x、y、z、λ <1,恒有(2 -x-y)(1-λ) F+(1-x)Cy+(1-y)Cx+S >0,则 0,故z=1为均衡点,用三维立体图演示科技中介的动态演化趋势(图4),在整个区域v5 内z 收敛于1。

表2 三方信任博弈模型收益矩阵

设技术需求方B 采用信任策略的期望收益记为π1(B),平均收益表示为:π1(B)=xzRB+x(1-z)RB+(1-x)z(RB+λF)+(1-x)(1-z)(RB+C),

3.1.3 科技中介C 采取甄别信息策略比例的复制动态方程

设科技中介C 采取甄别信息策略的期望收益记为π1(C),平均收益表示为:

正侧位X线平片以及薄层CT扫描判断,分别观察椎间隙、椎体前缘、椎体侧方、椎管内的渗漏情况。测量手术椎体前缘和中部的椎体高度及后凸畸形Cobb角度的变化情况。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的变化用对照的邻近椎体高度的百分比表达,即骨折椎体高度/邻近对照椎体高度的平均值×100%。椎体前缘高度即骨折椎体上终板最前端与下终板最前端的距离,椎体中缘高度即骨折椎体上终板中点与下终板中点的距离,骨折椎体的正常高度由测量最近头侧、尾侧未骨折椎体所得的平均数估计。后凸角是患椎上位椎体的上终板垂线与下位椎体的下终板垂线的交角。

3.1.1 技术提供方A采取信任策略比例的复制动态方程

1)若无论技术提供方A选择信任和不信任策略的比例如何,其行为策略都是稳定的。

2)若可得均衡点x=0,x=1。分析以上两点,若使得其邻近区域内出发的轨迹渐近并趋向于该点,即对F(x)求导,使其则称该均衡点为局部渐近稳定的,则采用的行为策略也称为演化稳定策略(EES)。

1)若

2)若

由此可知当z <,x=0 为均衡点;当z >,x=1 为均衡点,用三维立体图演示技术提供方的动态演化趋势(图2),曲面z=把立方体分为v1与v2上下两部分,在v1区域内x收敛于1,在v2 区域x 逼近于0。

3.1.2 技术需求方B采取信任策略比例的复制动态方程

1)若z=,则无论技术需求方B选择信任和不信任策略的比例如何,其行为策略都是稳定的。

离合词“A了个B”与网络词“A了(嘞)个B”同属概念重组的结果,形式上相同,两者都不能接宾语,但如果我们深究入语法功能、语体运用等方面,可发现它们之间的巨大差别。

1.3 排除标准 (1)急性肺栓塞;(2)急、慢性肝肾疾病;(3)严重感染性疾病及急、慢性炎症性疾病;(4)恶性肿瘤及血液性疾病;(5)急性心肌梗死、药物中毒所致的室性心律失常;(6)伴室性心律失常以外的心律失常类型;(7)相关药物禁忌证者。

1)若z <

图2 技术提供方的动态演化趋势

2)若z >

3.通过预习,可以对课堂上所学知识当堂消化和吸收,大大提高学生做作业的正确率,从而减少学生改正错题的时间。教师为了使学生掌握某一道试题,常常用做错一道重做10遍甚至更多遍的方法,如果我们减少了错误率,就会大大节省因做错题而被惩罚重复做题的时间,从而提高我们学习的效率,这何乐而不为呢?

由此可知当为均衡点;当为均衡点,用三维立体图演示技术需求方的动态演化趋势(图3),曲面z=把立方体分为v3与v4上下两部分,在v3区域内x收敛于1,在v4 区域x 逼近于0。

最后是人物刻画的鲜明性,戏剧是以事写人的艺术,同时也需要接受人的观赏。因此,人物的描写合理性就显得十分必要,“生旦有生旦之体,净丑有净丑之脸”是首要,为了突出人物特色,李渔还主张可以对人物进行适当的角色限制,使其鲜明,[5]情境的描写和对应的旁白映衬人物心理也是一大创新。在当代,不论电视剧还是电影剧本的创作,都必须遵从这一人物刻画的原则。

表2是一个技术提供方、技术需求方、科技中介2×2×2 的收益支付矩阵,技术提供方A采取信任策略概率x(0 ≤x ≤1),则不信任策略概率为1-x;技术需求方B采取信任策略概率为y(0 ≤y ≤1),则不信任策略概率为1-y ;科技中介C 采取甄别信息策略概率为z(0 ≤z ≤1),则不甄别信息策略概率为1-z。技术提供方A采用信任策略的期望收益记为π1(A)和不信任策略的期望收益π2(A) ,以及平均收益分别为

3.2 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

结合图2、图3、图4,分析技术提供方、技术需求方、科技中介三方博弈演化过程。该博弈过程中,3 方根据“复制动态方程思想”,共有如下4种演化博弈策略:

设定科技中介3 方参与的博弈模型中技术提供方、技术需求方、科技中介的收益、成本、损失等相关参数表,具体如表1所示。

(1)若初始状态落入v1∩v3∩v5区域内,该动态系统收敛于(1,1,1)点,即(信任、信任、甄别)是三方通过相互学习复制调整后的策略选择。

2)若,令可得均衡点y=0,y=1。分析以上两点,若使得其邻近区域内出发的轨迹渐近并趋向于该点,即对F(y)求导,使其则称该均衡点为局部渐近稳定的,则采用的行为策略也称为演化稳定策略(EES)。

(2)若初始状态落入v1∩v4∩v5 区域内,该动态系统收敛于(1,0,1) 点,即(信任、不信任、甄别)是三方通过相互学习复制调整后的最终选择。

通过上述微波功率、堆放厚度、微波时间等因素试验,优选出3个因素水平,以此为基础进行三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并记录每组试验的感官评分及水分含量。

(3)若初始状态落入v2∩v3∩v5 区域内,该动态系统收敛于(0,1,1) 点,即(不信任、信任、甄别)是三方通过相互学习复制调整后的最终选择。

(4)若初始状态落入v2∩v4∩v5 区域内,该动态系统收敛于(0,0,1) 点,即(不信任、不信任、甄别)是三方通过相互学习复制调整后的最终选择。

3.3 三方演化博弈模型结果讨论

本文基于演化博弈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构建了技术提供方、技术需求方与科技中介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根据复制动态方程,该动态系统收敛于以上4种均衡状态,分析不同均衡状态下科技中介不同行为策略对技术供需双方信任行为的影响。

由①式可知,当z >时,技术提供方选择信任行为策略趋近于1(x →1) 。Z是科技中介采取甄别决策的概率,即科技中介采取甄别决策的概率越大,技术提供方越有可能选择信任行为策略。由上式可知,当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时,IA值越小,即技术提供方投机收益越小,供方选择信任行为策略概率越大;由上式整理可得,控制其他因素不变时,C值越大,科技中介越有可能选择甄别策略。也就是说,在技术市场中,只要加大对投机方的惩罚,且对科技中介不甄别信息的不作为行为处以惩罚,并将该惩罚补偿给技术提供方因此造成的损失,科技中介则会采取更为积极地甄别行动,进而会促进技术提供方采取信任决策。

图3 技术需求方的动态演化趋势

图4 科技中介的动态演化趋势

由②式可知,要使技术需求方选择信任行为策略趋近于1(y →1),则要求z >同理,技术需求方投机收益越小,需方选择信任行为策略概率越大;科技中介采取甄别策略概率越大,技术需求方越有可能选择信任行为策略。也就是说,在技术市场中,只要加大对投机方的惩罚,且对科技中介不甄别信息的不作为行为处以惩罚,并将该惩罚补偿给技术需求方因此造成的损失,科技中介则会采取更为积极地甄别行动,进而会促进技术需求方采取信任策略。

由③式可知,当科技中介参与技术交易活动时,只要技术提供方、需方选择信任行为策略,科技中介必然选择甄别信息行为策略。即只要有技术交易活动,供需双方就有建立信任的可能,科技中介只有积极主动甄别信息,才能向双方传递真实有效信息,促进供需双方信任建立,保障交易的完成。否则科技中介弥补技术市场部分失灵的功能作用不能发挥,很快将被市场剔除。

4 管理启示

根据前文科技中介、技术提供方和技术需求方三方博弈模型分析结果可知,科技中介的参与程度会影响技术供需双方间的信任水平,进而影响技术供需方信息共享的结果。科技中介作为第三方参与技术市场活动后,其会积极发挥信息甄别作用,该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技术供需双方之间技术势差带来的不利影响,弥补技术供需双方信息获取渠道的不足,有利于技术供需方以较少的交易成本做出信任决策,总体上降低技术市场的交易成本,增加社会总福利。

为考虑二级风险因素间的相互影响,例如,提供给RBC的原始线路数据错误(e13),最后将生成的错误静态速度曲线发送给了车载设备,因此,采用ANP来确定二级风险因素的权重。计算过程以“数据及系统资源错误(C1)”为例,构造风险因素比较判断矩阵(见表3—表6),进而确定风险因素的权重。

依此,在实践中,可以从以下3 个方面进行探索,以期发挥科技中介应有的市场功能作用:

(1)创新符合多方利益、奖惩分明的科技中介激励模式。根据前文模型分析可知,在实践中,要让科技中介积极参与到技术市场活动中,具有吸引力的物质激励、声誉激励、情感激励等激励模式极其重要。科技中介不能游离于技术提供方和技术需求方外,科技中介的收益要主动与技术供需双方捆绑,必须与技术供需双方实现风险共担,方能利益共享,科技中介不应只是获取交易的佣金,而应全过程参与其中,以技术需求方最终的技术应用结果作为报酬的依据。同时,不仅仅是激励,在科技中介履约不完全时,技术市场应给予足够大的惩罚,加大科技中介的违约成本。

(2)科技中介要完善适合行业技术发展的信息甄别体系建设。信息甄别是科技中介的分工需求,建立适合行业技术发展的信息甄别体系是科技中介成为有效信息集聚场的核心环节。科技中介既要具备信息筛选、处理能力,还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信息发布制度,经科技中介发布的信息一定是市场所需的有效信息,降低市场的信息处理成本,满足技术交易市场分工的需求。

(3)科技中介要不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科技中介专业技术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其信息甄别能力以及公正性和公平性。譬如,科技中介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应以技术的应用方向为导向,增加实验用的专用性资产投资,转化部分技术提供方的小试、中试;同时,科技中介要具备资本的对接能力,支撑技术需求方的财务能力需求。总之,科技中介要摒弃原有的技术服务观念,要发挥资源融合优化功能,承担技术供需方的部分市场职能。

鸣谢:本论文得到2019年江苏高校“青蓝工程”、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科技创新团队资助。)

参考文献 :

[1]梅强,李文元.科技中介机构理论架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14):4-7.

[2]刘学.技术交易的特征与技术市场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0(3):62-67.

[3]王晓东,苏启林.以网络强度为调节变量的科技中介互补性资产与技术转移绩效的关系研究[J].预测,2014,33(2):28-33+45.

[4]陈洋,周绿林,李文元.浙江省科技中介机构服务创新制约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11):41-44.

[5]李健.成果转化中创新主体的法律保障体系构建—以科技中介组织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7(1):43-45.

[6]蒋永康,梅强.科技中介的特性与区域创新能力的耦合机理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4(3):72-75.

[7]SOHN S Y, MOOYEOB L.Conjoint Analysis of R&D Contract Agreements for Industry-funded University Research[J].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2012,37(4):532-549.

[8]李文鹣,梅强,田红云,等.“服务中介-企业”互动与科技型小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动态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8(7):142-151

[9]潘镇,李晏墅.联盟中的信任——项中国情景下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4):44-54.

[10]华冬芳,蒋伏心.技术转移中的信任生成机理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6(9):17-23.

[11]赵广凤,刘秋生,李守伟.技术转移风险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3,33(3):204-210.

[12]郭强,夏向阳,赵莉.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6):157-159.

[13]林莉,郑旭,葛继平.产学研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及促进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09,(5):39-43.

[14]李世超,蔺楠,苏竣.基于知识转移的产学关系嵌入作用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29(10):1459,1532-1541.

[15]刁丽琳,朱桂龙.产学研合作中的契约维度、信任与知识转移——基于多案例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4,32(6):92-103.

[16]王培林,陈芳.产学研隐性知识转移的RMT模式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32(4):135-139.

[17]张铁男,杜军.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三方合作中的博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0):353-355.

[18]魏芳芳,陈福集.三方非对称进化博弈行为分析[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13(2):146-151.

[19]杜茂康,陶波,朱圆.基于三方博弈的废旧家电回收逆向物流激励推进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4,28(12):59-63.

[20]苏昕,张辉.三方博弈视角下的农产品渠道关系治理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7(3):44-54.

Research on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Intermediary and Technology Supply and Demand Side——Based on the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of Three Sides

HUA Dongfang1,3,JIANG Fuxin2,3
1.Wuxi Profess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xi 214028
2.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Nanjing 210046
3.Jiangsu Innovation Economy Research Base,Nanjing 210046

Abstract :At present, as the key subject of technology market, the function of technology intermediary has not been brought into full play.This paper studies ho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mediaries solve the common problems of moral hazard and opportunism in the technology market from the micro level.Based on evolutionary game theory, a three-party game model of technology supplier, technology demander and technology intermediary is constructed.The factors of trust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are introduc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y intermediary on the dyna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y supplier and technology demander,and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is clarified.It is found that the positive information screening behavior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mediaries will reduce the asymmetrical influence of technology potenti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sides,helping to enhance the trust level of technology suppliers and demander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sharing.Thus it gives some enlightenment of management pract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termediary from three aspects: innovative incentive mode, construction of perfect information screening system, and the enhancement of professional technical ability.

Keywords :technology intermediary;technology market;three party evolutionary game;trust;information sharing

DOI :10.11842/chips.2019.03.00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71603133):城市群协同创新系统绩效评价研究,负责人:高丽娜。

** 华冬芳,博士,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江苏省创新经济研究基地研究员,研究方向:技术创新与管理;蒋伏心,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教授,江苏省创新经济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江苏省政府参事,研究方向:区域经济、技术经济、科技创新。

(责任编辑:何岸波; 责任译审:毛子英)

标签:;  ;  ;  ;  ;  ;  ;  ;  

科技中介与技术供需方动态关系影响研究*-基于三方演化博弈视角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