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基础教育的几个问题_素质教育论文

当前基础教育的几个问题_素质教育论文

关于当前基础教育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基础教育论文,几个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非常重要而又极不平凡的一年。敬爱的邓小平同志逝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我们继续前进;我国政府顺利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耻辱;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继续全面推进。与此同时,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基础教育事业长足发展。1997年,小学在校生为13995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5167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850万人, 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34万人,分别比1996年增长2.7%、3.9%、10.5%和6.2%。

——“普九”跨上新的台阶。1997年适龄儿童小学阶段入学率达到98.9%,小学毕业生入初中阶段的比例达到93.7%。全国已有90%以上的人口地区普及了初等义务教育,65%左右的人口地区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普九”工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视,“重中之重”的地位初步得到落实。在实施过程中,各地注意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分区规划、分类指导的方针,并正确处理了普及小学教育与普及初中教育、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依靠政府与依靠群众。自力更生与国家扶持、减轻农民负担与加快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关系。

——素质教育工作全面启动。1997年,我们在烟台成功地召开了全国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下发了《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明确向素质教育转变的目标,树立素质教育的基本概念。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思路、任务和措施基本明确,素质教育作为政府行为全面启动。国家教委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向社会公布后,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到1997年底,河北、山西、江苏、天津、浙江、广西、北京、四川、福建、辽宁、广东、黑龙江、云南、湖南等省市,或召开了省一级实施素质教育的工作会议,或出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政策与措施。

——德育工作得到加强。成功地召开了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以法制建设、队伍建设和课程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德育基本建设已初具框架;以“五爱”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以“四个一百”为形式的德育活动蓬勃开展;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共同育人的网络正在形成。

——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迅速扩展。城市和经济相对发达的农村地区,大力提倡计算机教学和计算机辅助教学,广泛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媒体,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在上海举办了由多个部门共同参加的全国应用现代教育技术与实践教学现场会,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迅速扩展。

——体制改革有新的进展。在地方负责、分级办学、分工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县一级对基础教育统筹管理的职能;依法确立了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依法规范了农村教育集资活动;办学体制改革的探索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一定的经验。

——法规体系继续完善。加大了《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残疾人教育条例》的实施力度,推动了《小学管理规程》、《幼儿园管理规程》和《农村教育集资管理办法》等法规文件的贯彻执行,依法治教的风气正在逐步形成。

——教育经费投入总量水平有所提高。1997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2700亿元,比1996年增长20%。其中,财政性教育经费为1970亿元,比上年增长18%。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为1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6%, 比1996 年增长0.24个百分点。

——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师待遇有所改善。教师学历合格率逐年提高。从1992年至1997年,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从82.7%提高到93.1%,初中教师从55.6%提高到84.8%,高中教师从49.1%提高到60.7%。1997年,颁布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多数教师精神面貌很好。各地按照“关、转、招、辞、退”五字方针和分区、分步实施的原则,解决民办教师问题取得突破性进展。1997年民办教师比例已降至12%,较1992年下降16个百分点。国务院办公厅从1994年以来,分别在大连、北京、南京(1997)召开了全国教职工住房建设经验交流会,教职工住房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1994—1997年城镇中小学教职工住房投资413亿元(全国总计542亿元), 竣工面积6626 万平方米(全国总计8012万平方米),1997年全国城镇教职工人均居住面积达到8.45平方米,比1992年增长2平方米。

在看到基础教育各方面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长期困扰基础教育发展的经费短缺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对新形势下基础教育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的分析研究不够深入,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路,有待于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基础教育面临许多新的挑战: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教育的需求,与初级阶段教育不发达的矛盾更加尖锐;基础教育领域中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育结构、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方法与二十一世纪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培养的要求不相适应的状况更加突出。

党的十五大的胜利召开,为基础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第一,十五大进一步要求切实加强教育工作,把教育当作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来强调,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大环境。第二,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是十五大的一项重要决策,邓小平的教育理论是我们改革和发展教育事业包括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法宝。第三,十五大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的论断,给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重大历史任务。第四,十五大坚持教育“低重心”发展战略,确保了基础教育“重中之重”地位,特别是指出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大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为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十五大精神,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克服“等、靠、要”和因循守旧思想,真正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1997年工作基础上,力争把今年的工作做得更好。以下讲七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两基”验收后巩固提高和贫困地区义务教育

实现2000年“两基”目标,今年是最关键的一年。打好“普九”攻坚战,扫除青壮年文盲,今年都要取得新的进展,为今后两年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有些“两基”验收后的地区,出现了义务教育工作上的松劲情绪及注意力向非义务教育阶段转移的倾向,应当引起高度注意。“两基”验收只是说明初步达到了基本要求,取得阶段性成果,并不是“普九”和扫盲工作的终结。我们必须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认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坚持教育“低重心”发展战略,确保基础教育“重中之重”地位,重点推进义务教育的发展,使有限的教育资源用于最急需的地方。验收后要把“巩固提高”工作作为“两基”的一个重要阶段。所有通过验收的地区都要一方面抓好巩固工作,一方面在巩固基础上抓好提高工作。“巩固提高”依然是政府行为,需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的关心与支持,需要完善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用足用好中央和地方已出台的各项义务教育投入政策,足额征收并管好、用好城乡教育费附加。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巩固提高普及程度,不断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巩固提高的过程中,要重视初中教育发展与改革。对于普及高中问题要持慎重态度,近期内不要急于提出普及高中的任务。

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工作应坚持积极进取、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经济困难、自然条件较差的贫困地区,推进“两基”这样宏大的工程,不积极进取不行,要抓住机遇而不可丧失机遇,开拓进取而不可因循守旧,否则将一事无成。同时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地开展工作,不搞花架子,不搞形式主义,更不要层层加码,要扎扎实实地把工作搞上去,一般不要追求提早实现规划。要循序渐进,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首先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提高初等义务教育质量,在此基础上发展初中教育;少数特别困难的地方,可分两步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先普及初小,再发展高小。要依据《教育法》和四部委关于农村教育集资通知的规定,根据自愿、量力原则,进行农村教育集资,并注意不要加重农民的负担。在校舍建设上,不要追求高标准。坚固、够用、适用的平房同样是受欢迎的。要制定优惠政策,采取特殊措施,如建立贫困地区教师津贴、城乡教师定期轮换制度,优先向贫困地区教师提供进修机会,向贫困地区教师提供住房及保证其他福利等,鼓励教师到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任教。

国家教委将于今年召开委级会议,研究、部署“两基”攻坚及两基验收后巩固提高等各项工作。

二、关于推进素质教育

在烟台召开全国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以来,素质教育得到广泛认同,大多数地区的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将实施素质教育纳入工作议程。当前的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烟台会议”精神和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研究探索如何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上,开拓思路,扎实工作,力戒浮夸和做表面文章,支持和提倡开展各种类型的素质教育改革实验。不要单纯地从理论到理论或凭空诠释所谓素质教育的概念和涵义,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国家教委正组织力量对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的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进行相应调整,并拟召开第二次全国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总结交流各地在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等方面的经验。

三、关于办学体制改革和薄弱学校建设问题

《纲要》颁布以来,各地在中小学办学体制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改革探索。通过改革,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有所改善,校长负责制得到落实,办学活力增强,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有一定提高;学校的办学经费增多,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师收入有所提高,教师在公办学校之间的合理流动成为可能;有些地方将办学体制改革与改造薄弱学校、治理“择校生”等问题通盘考虑,缓解了择校压力。

在办学体制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校中校,以营利为目的,以“保升学、保出国”为诱铒等不正当作法,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同时对希望进入民办公助学校就读的学生要加强引导,避免加剧小学阶段的考试竞争。

今后,各地要以十五大精神为指导,探索公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多种实现形式,以扩大社会对教育的投入,尽快提高教育资源在社会总资源中的比重。要适当发展民办学校及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学校,作为国家办学的必要的补充。但对把一些质量高的学校改成民办学校的做法应从严控制。

进行办学体制改革,要兴利除弊,掌握必要的条件:要有利于国有教育资源的保值和增值;保证当地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的充足学位;要有利于学校布局的合理调整,适应人口高峰的变化;民办学校和“民办公助”学校的招生办法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试验,有条件的仍应实行免试相对就近入学。

办学体制改革要与薄弱学校改造、择校生的引导、规范办学行为和社会资源的吸收几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在运作过程中,首先,要通过签订承办协议,确定承办期限,明确职责、任务和权限,对所收费用可以折旧费等形式征收一定比例交由教育行政部门,用于其他学校的发展特别是薄弱学校建设。其次,学校要有有效的、完善的管理和监督机制,如建立教代会、校董会制度,并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民办学校必须做到四个独立:独立办学、独立法人、独立校舍、独立核算。最后,办学体制改革在操作时要反复论证,谨慎从事,不可急躁冒进。我们希望,通过办学体制改革和各种努力,今年要基本实现大中城市治理择校生高收费的目标,并积极探索治理择校问题的机制。

关于薄弱学校建设问题。目前,薄弱学校问题已经引起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重视,有的地方采取了有力措施加强薄弱学校的建设。但是从整体情况看,薄弱学校数量仍然较大,面貌尚未根本改观。薄弱学校建设问题,是当前城市基础教育中的重要问题。李岚清同志已多次强调过。高收费、择校生都与此有关。我们要努力办好义务教育阶段每一所学校,为儿童少年创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当然学校的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但不要人为地加大差距。不是降低好校水平,而是提高弱校水平。在薄弱学校建设中,教育行政部门要统筹配备使用干部,实行教师定期轮换制,或定期支援制度,特别要选好,“一把手”,同时大力加强对薄弱学校的业务指导,引导它们增强“造血机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今年国家教委将颁发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的文件,希望各地特别是大中城市要加大教育改革力度,缩小校际之间差别,今年抓出一定成效,几年内取得明显成效。

四、关于普通高中教育事业发展

近三年,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中教育规模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大中城市尤甚。普高升温这种状况,不是偶然的。一是由于义务教育普及程度逐年提高,初中毕业生有较大幅度增长,客观要求上一层次教育相应发展,以容纳更多的初中毕业生;二是近几年高等教育发展较快,高中毕业生升入高等学校的比例逐年提高;三是近几年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实行收费并轨,所收学费高于普通高中,且不再包分配,从而使一部分初中毕业生流向普通高中;四是近几年的初中毕业生中独生子女所占比例增加,家长对子女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能力和愿望增强;五是普通高中毕业生文化基础扎实,就业适应性强,社会劳动力市场对其认可程度提高。

《纲要》实施意见中提出普通高中教育事业发展目标是,到2000年在校生达到850万左右。按照近几年普通高中事业的发展速度, 预计到2000年普通高中在校生可能超过900万人, 比《纲要》确定的目标高出5%左右。因此,我们认为当前发展的态势基本上是正常的。 希望同志们作好高中阶段教育的安排和对学生的有序引导,既让普通高中得到发展,满足学生需要,又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指导,防止对职业高中造成冲击。

普通中学实行初、高中脱钩的建制,有利于提高普通高中的规模效益,有利于普通高中的事业发展,有利于加强初中建设,还可为取消重点初中、完善小学与初中挂钩,实施九年一贯制创造有利条件。从基础教育总体上考虑,进行这项改革利大于弊。但是,有些完全中学有六年一贯的历史传统,且很有特色。可考虑不作一刀切的要求。

五、关于启动教学成果奖励工作

今年,我们将依据国务院颁布的《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启动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评审、奖励工作,表彰奖励实施素质教育的优秀教学成果。受奖励的将是具有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有较大影响的教育教学成果。通过奖励,要起到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科研和提高教师水平的作用。国家教委正加紧制订有关奖励的具体办法,希望同志们把这一奖励的启动工作做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参照《条例》在本行政区内实施省级奖励。

六、关于师德建设

教师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传播者和建设者。我国广大教师敬业爱岗,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德水平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也有一些教师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教育思想不够端正,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罚代教,以教谋私,个别教师甚至违法乱纪,触犯刑律,严重影响了人民教师的形象,需要通过加强师德建设加以解决。

加强师德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端正教师的教育思想,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加强对教师师德的教育和管理;严格师德的考评与检查,把教师是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与教师的职称考核、行政奖惩、职务评聘联系起来。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不歧视有缺点和犯错误的学生。这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七、关于企业办中小学的问题

关于企业办学问题,一要贯彻国家减轻企业负担的精神;二要强调办好教育是战略任务。在企业办学问题上,总的精神是不一刀切。1.凡是有条件的企业应继续办好所属中小学;2.需要分离的中小学其办学经费、教师及校产交接工作,应由企业与地方政府妥善解决;3.提倡以多种形式实行分离,但无论采取哪一种方式都要保证:学生有学可上;教师工资待遇不拖欠;教育资源不流失。

本文是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1月16日在国家教委1998 年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标签:;  ;  ;  ;  ;  ;  

当前基础教育的几个问题_素质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