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建设研究综述-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

高校共青团建设研究综述-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

高校共青团建设研究综述
——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

蹇思宝,王雨晴

(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摘 要】 共青团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共青团组织是党团结教育青年学生的核心,把广大团员、青年学生团结起来,模范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开展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活动,丰富学校的文化生活,协助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阵地。本文以改革开放以来为时间跨度系统研究了高校共青团建设的相关研究文献,得出了相应结论,并对优化共青团建设路径做出了相应探讨。

【关键词】 高校;共青团建设;研究综述

20世纪70年代末,在中国这个走在时代十字路口的国家,发生了两件具有重大影响和时代意义的事件:一是改革开放,二是恢复高考。40年的时间过去了,改革开放已经取得了让世人赞叹的成绩;而高考的恢复更是使中国的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我国的高等教育体系逐渐在探索与实践中建立起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共青团建设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整个中国社会所关注。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回顾和前瞻高校共青团建设研究所走过的道路,分析高校共青团建设研究现状及其在新时代下建设路径创新,无疑对整个高等教育体系的完善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11]。湖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多样,具有重要的旅游价值、历史价值和人文价值。在 “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湖南充分发挥 “一带一部”的区位发展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立足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不断探索湖南红色文化资源创新发展的策略,让红色文化真正地 “走出去”,能够进一步地展示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让世界更多人们清晰地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从而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话语权。

一、研究的基本状况

为了更加准确地分析高校共青团建设研究状况,笔者分别检索了中国知网(CNKI)、维普、万方这三大常用数据库,经过仔细对比,CNKI数据库文献分布更全面,相关论文也可以追溯得更早,因此,本文最终选择了该数据库收录的文献进行了相关检索。检索条件为“主题——高校共青团建设研究”。据笔者初步统计,从1986年到2018年的32年中,国内的各种学术文献中共发表了有关高校共青团建设研究的文献320篇,其中包括期刊文章、硕博士学位论文、共青团会议文件、报纸报道、相关图书等多种内容形式。其中,期刊文章219本,占全部文献比例最大为68.4%;学位论文43本,占比13.4%;会议文件15本,占比4.6%;报纸报道8本;占比2.5%;相关图书10本,占比3.3%;其他文献25本,占比7.8%。

[11] 中国侨网:《提高印尼汉语教学素质,中国明年增派20名教师》,国务院侨务办公室,2008年11月6日,http://www.gqb.gov.cn/news/2008/1106/1/11021.shtml(登陆时间:2018年2月21日)。

在研究成果上,期刊文章和学位论文是这一领域的主要成果形式,全部文献的五分之四来源于此,特别是期刊文章更是接近70%,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共青团建设研究成果还停留于个人研究,系统成果比较少。

高校共青团建设与高校校园建设互相促进主要落脚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和谐校园建设两方面。青年学生的特殊地位决定了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刘宜让认为,“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高校稳定和发展的必然要求。”[5]共青团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助力和谐校园建设的有力性。胡峥揭示了高校共青团助力和谐校园建设的特殊性:“高校的安全稳定是一个全局性的问题,需要各个部门相互协调沟通,而高校共青团组织具有组织全面、联系学生与学校各部门的特殊优势,具有高度的政治敏感性,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6]高校共青团建设与高校校园建设是有路径可寻的。

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阶段,高校共青团建设研究的第一篇论文便是讨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中的问题。[1]这一问题出现的首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短期几年里内便出现蓬勃发展的新气象,同时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德育培育的问题也在显现。陈先刚认为“若干年来团组织威信在下降,凝聚力、感召力和战斗力均在弱化,许多团员没有在政治风浪中经受住考验,背离了团章的准则。针对这种情况,今后如何搞好高校共青团建设是摆在我们团员和团干部而前的一大课题。”[2]正是在这一背景下,针对青年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加强制度建设也成为加强组织建设中的主要回答。

在研究的主题上,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和干部培育问题贯穿整个研究过程,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占比是最大的,加强网络宣传平台建设又带着明显的时代特征,总而言之,高校共青团建设研究的最终落脚点是在高校建设和青年培育上。

二、研究的主要问题及其结论

(一)高校共青团应怎样加强组织建设

通过将不同年份各类文献发表状况进行交互统计,我们发现,第一阶段的文献都表现出高校共青团建设研究在高校建设中的位置逐渐显现出来,虽然发表的文献数量比较少,但是其内容大多都主要从高校共青团建设中开始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表明了这一阶段高校共青团建设工作正开始起步推进。第二阶段的突出变化就是各类文献都开始显著增加,特别是开始有硕博士学位论文的出现,这表明了,从这时开始,专门有学者对高校共青团建设开展系统研究了,高校共青团建设问题真正上升到研究的程度。第三阶段文献分布的突出特征是文献中会议文件,报纸报道开始显著增多,尤其是一系列出自团中央、教育部的重要文件,各大报刊的评述文章也大多围绕会议文件展开。

(二)怎样发挥大学生青年在高校共青团建设中的作用

高校共青团干部作为党的后备干部力量,承载着党的重托,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听党话、跟党走,责任重大。但高校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存在团干部配备不足、缺乏系统的培训等问题。共青团干部的建设问题主要围绕着干部的选拔、素质培养、作风建设等方面展开。李漫姬在研究这一问题时认为,2016年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由党中央召开,这在党的历史上是首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在党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展开之际,也要积极稳妥地贯彻落实共青团中央改革方案。深化学校共青团改革,其中一点,就是要加强学校共青团干部队伍的建设。共青团干部素质的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共青团工作能不能有效开展。”[4]建设好共青团干部队伍主要围绕做好共青团人力资源规划、做好团干部的培训开发、健全团干部奖励、激励、监督机制以及加强对团干部的考核和思想教育几个方面展开。

(三)如何建设共青团干部队伍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共产主义的学校。发挥大学生青年在高校共青团建设中的作用就是从内部搞好高校共青团建设,共青团的主体是团员,高校的主体是学生青年。孔祥华在谈到这一问题时说,“共青团应当密切同青年群众的联系,积极反映青年的意见和要求,切实为青年服务,代表和维护青年的具体利益。服务青年才能代表、凝聚和激励青年。”[3]发挥大学生青年在高校共青团建设中作用的探讨最终主要落脚点还是加强联系团员,积极吸引团员加入到共青团活动中去,同时,真正将共青团作为代表青年学生利益的组织。

(四)高校共青团建设与高校校园建设互相促进的问题

根据时间轴断研究,32年来高校共青团建设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从1986年到2002年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所发表的文献数量占全部文献数的8.4%,平均每年发表文献1.7篇;从2003年到2012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所发表的文献数量占全部文献数的41.5%,平均每年发表文献13.3篇,比第一阶段增加了三分之一,可以说是缓慢增加的阶段,同时开始有相关学位论文的出现。从2013年到2018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所发表的文献数量占全部文献数的51.1%,平均每年发表文献27.3篇,接近前面两个阶段的总和,是高校共青团建设研究的急速增加阶段。

(五)高校共青团宣传载体的创新问题

总的来说,30多年来我国关于高校共青团建设研究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

三、对研究现状的评价

(一)主要特征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共青团的宣传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微信、微博等宣传新载体的运用成为高校共青团开展宣传工作的新特征。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团建网络阵地建设,拓宽与青年的交流渠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覆盖青年大学生的有效方式,更好地凝聚和服务大学生健康成长。”[7]高校共青团组织积极构建共青团微博、微信等网络宣传体系,打造网络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地结合的新空间,提高高校团组织工作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水平,赋予共青团工作时代内涵,真正把高校共青团微博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供试药剂:30 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山东省长清农药厂有限公司)、8%炔草酯可分散油悬浮剂(河南省丰收乐化学有限公司)。对照药剂:30 g/L甲基二磺隆可分散油悬浮剂[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15%炔草酯可湿性粉剂[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在研究对象上,主要是围绕高校共青团建设中产生的具体问题展开的,根据实际问题进行研究表明了高校共青团建设目前已遇到一些重难点。同时,在研究中还有一大重要特色是很多文献的研究都注重对相近某次共青团工作会议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对高校青年培育的解读。

计及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的孤岛微电网概率潮流计算//王晗,严正,徐潇源,李铁,唐俊刺,周纯莹//(15):110

(二)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同一角度的重复研究比较多,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创新视角比较少,尤其是在高校共青团的组织建设上很少有独特的创新观点。同时,各类观点不系统,显得较为空泛,大多数文献说的都是同类问题。

2.研究的深度不够,目前关于高校共青团建设研究成果主要以普通论文为主,核心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占比还很小,对于这方面的研究投入还需增加。

3.在研究高校共青团建设时更要注重“党建带团建”的研究,这也是在新时代下对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新要求。

医护人员要随时保持患者病房内环境的清洁,注意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定时清理床铺,注意打扫卫生,尽量避免扬尘而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如果天气变冷则要注意保暖,不要进行忽冷忽热的刺激,临床上此病患者一般都是由于过敏原因导致,因此对于发病患者则不要食用鱼虾等海鲜类易过敏的食物,如果有条件则可以考虑进行过敏原的检测。这样一来就可以对症下药,医护人员也要告诉患者不能乱抓挠痒痒,不能乱服药物,患者埋药后要加强埋线针眼的护理,告知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和干燥,以预防患者进一步的感染。

[参 考 文 献]

[1]王树跃.试论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中的几个问题[J].昭通师专学报,1986,(04):25-30.

[2]陈先刚.搞好团组织生活是高校共青团建设的关键[J].中国林业教育,1990,(S1):33-36.

[3]孔祥华.浅谈服务青年与高校共青团建设[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6,(01):31-33.

【中图分类号】 D2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036(2019)01-0151-02

【基金项目】 本文是北方民族大学2018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基层团建助力民族高校和谐校园建设路径研究;项目负责人:蹇思宝;项目编号:201811407012。本文同时是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校级一般科研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新时代民族高校共青团组织建设工作研究;项目编号:2018XYSMY04。

【作者简介】 蹇思宝(1998-),男,湖北恩施人,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王雨晴(1998-),女,山东淄博人,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编 辑/尹一凡

标签:;  ;  ;  ;  

高校共青团建设研究综述-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