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论文_郎颂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论文_郎颂

身份证号码:12010919850411XXXX

摘要:抗震设计是高层建筑的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国内诸多地区的地震多发,已经让房屋抗震的问题成为人们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抗震设计的水平也是要不断进行完善,结合时代的趋势以及建筑业发展情况,不断完善抗震设计的手段,补充抗震设计的技术和理念,满足建筑在抗震能力方面的客观要求。本文基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展开论述。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抗震结构;设计理念

前言

地震是自然界中最为常见的灾害类型之一,并且地震具有较难预测的特点,因此其带来的破坏性一般都非常巨大。一旦发生严重地震,如果我们的建筑缺少科学有效的抗震设计,将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给人们造成致命性的打击,因此建筑的抗震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对于建筑抗震的规范主要是做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本着这个目标和原则,我国当前阶段的建筑结构抗震性设计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和突破。发展到今天,我国已经基本具备了成熟的抗震技术,即使遭遇地震,也有了一定的抵御资本,将损失降到最低。在进行建筑工程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对建筑基本结构的处理,保证结构设计的可靠性,从而也就能保证建筑在后期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抗震性设计是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科学有效的抗震性能在地震来临时最大限度保护建筑不受损坏,保护人们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实际设计时,对于结构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严格的控制建筑抗震设计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从而保证房屋建筑的安全可靠。

1抗震结构设计的作用

建筑的抗震设计,首先可以让建筑在受到常规地震冲击,并处于本地区的设防烈度内,可以保证建筑处于完好的状态,继续保证建筑的使用。另外是在保证建筑在遭遇高强度地震的情况下,出现损坏后修整,让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可以不受伤害。最后是在建筑遇到罕见强震的情况下,建筑不至于出现坍塌。21世纪以来国内的地震多发,诸多的城市受到地震的影响,给地方经济以及人们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而地震造成的危害,多数是因为建筑受到摧毁后导致。在建筑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地位不断提升。

2当前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存在的问题

2.1建筑结构合理性有待提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对建筑物整体安全性会产生较大影响,目前在诸多建筑项目的结构设计中,大多数设计人员均能对抗震设计相关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设计,但是由于受到不同影响要素限制,设计出的结构与实际应用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会导致资源大量浪费,也未能获取有效的抗震效果。强化抗震设计主要是为了全面提升建筑物整体稳定性、安全性,所以要想更好地实现设计目标,需要对建筑物地理要素以及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拟定切实可行的建筑设计方案,提升建筑物基本抗震性能。

2.2建筑选址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但是人口数量大,人均占地面积有限,适宜建造建筑的位置并不多,开发商在建筑选址时往往对地理位置的考虑并不周全。建筑应选在地质稳固、周边开阔的区域,地基坚实,位置平坦,避免选址在河流、山坡附近,同时还要考虑泥石流等其他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在选址时要充分考察土质情况和覆盖厚度,尽可能避免在板块衔接区域或地震活跃地带建造工程项目。

2.3抗震设计概念模糊

目前我国虽然对中国地震动区划图进行了调整,要求所有地区的建筑结构都要进行抗震设计,但是往往很多地区历史上并未发生过破坏性的地震,导致相当一部分的结构设计人员对结构抗震设计重要性的认识不够,认为地震离自己很远,结果就是在进行结构的抗震设计时,不重视结构体系的合理性,不重视结构构件的合理布局,简单的依靠结构计算软件是否通过来满足规范以及图纸审查的要求,遇到计算不能通过的部位,简单的通过提高结构材料的强度或是修改构件的计算假定来解决。但是针对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单方面应用相应施工材料来提升抗震性能具有局限性,还要进一步强化关键位置的抗震设计。对地震破坏力威胁的薄弱环节强化控制,延缓地震危害扩散进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做好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措施

3.1选择适宜的场地

选择合适的场地是设计人员进行抗震设计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不同的场地具有不同的地震影响系数及频谱特性,这些因素直接影响建筑结构的地震响应,决定了结构抗震设计的目标。在选择建筑场地的时候还应当尽量避开液化土、湿陷性黄土、以及河岸边缘等地段,避免土体中密度不平均、硬度和凝结度不同对建筑结构设计造成影响,对于一些容易发生地质灾害例如滑坡、泥石流等地段也应当合理规避,还要避开地震断裂带这种直接不适宜建筑的区域。

3.2高层建筑结构规则、对称分布

如果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设计不均匀、不规则容易影响建筑物抗震效果。尤其是高层建筑的体形较高,整体结构与低层建筑不同,需要依据平面形状规则对均匀性和对称性进行严格把控,合理设计建筑物的纵横比,降低建筑物的扭转。建筑物在进行结构设计要综合考量建筑物的刚度及质量,使承载力均匀、对称分布,使建筑形成中心之间的刚度。在结构设计确认之前要综合考虑建筑物的场地,使基础形式满足设计和场地的双重要求。高层建筑物有地下室,如果在地基质地较软的位置可以采用桩基或筏板基础;如果岩层高低情况不一,要选择桩基。

3.3选用延展性和强度较好的材料

抗震结构设计中会涉及到对建筑材料的选用,抗震性能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结构的合理性,还要保证建筑的质量。抗震结构设计与建筑的设防烈度、房屋高度、地基、基础、材料密不可分,选用的结构材料要具有较好的延性和强度,同时要满足均质性标准,在构件连接方面要具有连续性。通过这些方面也可以反向检验建筑的抗震性能是否达标。

3.4做好结构参数的选择与计算

要做好建筑结构的设计工作,尤其是抗震设计工作,需要对建筑结构的参数进行选择,如果参数的选择错误,会对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设计之前,设计人员就应当对建筑结构的设计参数进行科学选择,不能够确定的参数通过实验进行确定。在模拟地震灾害所建立的模型当中进行计算与分析,甚至可以按照比例建造建筑物的模型,并在振动台上模拟地震作用进行试验,找到建筑结构抗震的薄弱点,进行计算与加强,从而保证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受力合理与科学性。

3.5设置多重抗震防线

为了进一步加强结构的抗震性能,应对地震灾害,需要设计多重的抗震防御措施。所谓多重抗震设计,是在进行结构设计时,设计师结合结构的实际情况以及结构所处地带来对其进行多方面的抗震设计,特别是对于组成结构的各个构件方面。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选择具有良好刚度和延展性的构件,以此来构成结构的第一道抗震防线,同时还要对其加以第二道、第三道的防线设置,从而有效的加强结构抗震能力,当结构的抗震防线体系形成后,如果地震较为严重,突破了我们所设立的第一道抗震防线,那么还会有后续的抗震措施来保护结构,保证人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多重抗震设计对设计人员的能力要求较高,给予抗震性设计充分的重视。

4结束语

随着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思想水平也日益提高,对房屋抗震性有了更高更多的要求。这给建筑行业带来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动力,设计人员要不断的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完善自身技术,对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进行优化设计,提高设计和施工技术水平,不断革新技术,建造更加符合要求的建筑,为我国人民营造安全可靠、舒适安心的居住环境,为我国经济的增长贡献微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伟.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J].居业,2018(06):50+52.

[2]彭志强.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1):124.

[3]王昌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探讨[J].工程技术研究,2018(04):213-214.

论文作者:郎颂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2/3

标签:;  ;  ;  ;  ;  ;  ;  ;  

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结构设计理念论文_郎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