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猪场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论文_王宇飞

规模猪场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论文_王宇飞

河南省 商丘市睢阳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476100

摘要:近些年,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随之快速发展,其中,畜牧养殖业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养猪场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明显增强,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经济效益。疫病防控工作仍然是规模化养猪场管理的重点,也是促进养猪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石。本文总结了现阶段规模化养猪场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有效应对策略,旨在为规模化养殖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规模化;养猪场;疫病防控;问题;解决对策

引言

规模猪场很多疫病的流行和发生,多因生猪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不科学导致,并且给许多生猪养殖场(户)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目前,在非猪瘟还没有得到彻底控制的复杂情况下,为了有效预防疫病发生、确保生猪饲养安全,必须抓住如下关键措施。

1规模化养猪场疫病防控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规模化养殖的肉猪成活率高,综合成本低,技术优势大,品牌辨识度高,产品质量和供应数量都能得到有效保障,可以凭借竞争优势占据行业发展的制高点。但规模化养猪场的建立也存在一些缺点,一旦发生疫病传播速度非常快,波及范围广,接触传染性疾病多,发生细菌性疾病几率增高。

1.1缺乏养猪专业技术

据调查,我国农村养猪场从业人员大多为返乡的农民、企业下岗工人等,他们普遍缺乏科学的养殖知识和养殖经验,且不像企业规模化养殖一样受过专业的养殖技术培训,特别是疫病防控相关的知识更是缺乏。由于缺乏防控意识,没有预先做好防控工作,应对疫病暴发的处理能力较差,很难及时控制好疫情扩张,从而给规模化养猪场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一些养猪场人员也缺乏对生产周期和疫病发作周期的认识,他们只关注市场肉价的变化,再加上国家推行政策大力促进规模化养猪场的建设,盲目乐观、随大流投入,在对养猪场进行管理时毫无章法,从而给养猪场的疫情防控工作埋下隐患。

1.2消毒预防问题

规模猪场养殖户生猪养殖专业能力较差,多数人凭经验养殖,猪场不建消毒池,或者消毒池位置不合理,很多养殖户不能定期对消毒液进行更换。来往车辆、人员未能及时进行消毒处理,增加外源风险。对于规模猪场而言,其未能在养殖过程中贯彻消毒制度,消毒处理不按照特定程序

1.3猪舍要环境问题

猪在低温高湿环境中会造成大量体热的散失,同时易引发肠炎、下痢、上呼吸道疾病、关节炎、湿疹、母猪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缺乳症、寄生虫病等。猪舍应安装自动饮水器供水;加强温度控制,及时清理粪尿和污水,做到当天粪当天清,防止在舍内积存,并尽量减少用水冲洗圈舍;保证通风系统良好,定时将猪舍内的水汽排出去。

1.4疫苗来源复杂

不少规模化养猪场会选择不同的疫苗进行疫病防控,但普遍存在疫苗来源复杂,难以分配管理使用等问题。工作人员除了领用兽医主管部门的疫苗,还会采购国家强制性免疫疫苗和自行购买其他疫苗。疫苗的混用存在用药不安全问题,且疫苗冷链系统的不完善、运输环节难以保障等特点使得疫病防控工作难以增长开展。

2养猪场疫病防控工作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加大疫病防控知识培训

为了有效提高规模化养殖的生产、输出效率,确保猪肉质量与数量,要加强有关疫病防控技术和知识的宣传及培训力度。由当地兽医主管部门、养殖业综合管理部门联系养殖疫病防控专家对辖区内的养殖人员举办培训班,巩固理论知识,解读先进疫情防控技术,以现场图片展示、视频讲解、典型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形式讲解猪场疫病防治、动物保健、标准化养殖技术的重点和难点,在发现疫情时如何有效展开防控治理工作,着重对猪繁殖、呼吸障碍、猪瘟等重大疫情进行科学防控,规范操作,切实提高养殖户的养殖管理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增加隔离时间,做好猪场消毒工作

对于新进猪苗,要保证分批次购入,正确区分每种猪苗,并对来源地进行划分,实现分区养殖。对猪苗生长情况进行判断,掌握其免疫状况,并结合其自身健康状况,适当进行隔离处理,划定隔离空间,尽量及时发现合并潜伏期疫病的猪苗,及时开展对症处理。与此同时,指导养殖户做好猪场消毒工作,定时清理猪舍,保证污水、粪便、垃圾等及时清除到猪场外。开展定期性消毒工作,以预防为主,尤其重视夏季和秋季的消毒工作,饲养工具每周至少消毒1~2次。

2.3解决猪舍要环境

2.3.1猪舍要保持环境干燥

猪在低温高湿环境中会造成大量体热的散失,同时易引发肠炎、下痢、上呼吸道疾病、关节炎、湿疹、母猪子宫内膜炎、乳房炎、缺乳症、寄生虫病等。猪舍应安装自动饮水器供水;加强温度控制,及时清理粪尿和污水,做到当天粪当天清,防止在舍内积存,并尽量减少用水冲洗圈舍;保证通风系统良好,定时将猪舍内的水汽排出去。

2.3.2猪舍要保持空气清新

清新的空气是保证猪只健康的关键要素,而规模猪舍保温和通风的矛盾是目前大小猪场面临的共同难题。在做好保温工作的同时,要保持猪舍内空气清新,定时通风换气。因为冬季猪舍内一般封闭较严、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氨气、一氧化碳等,空气浑浊,微生物在空气中漂浮,导致猪只生产性能下降,引发呼吸道传染病如喘气病、萎缩性鼻炎等,甚至导致一些恶癖的出现,如咬耳、咬尾等。因此,当人进入舍内感到气闷,有刺鼻的气味或让人流泪时,就必须通风换气。

2.4搞好疫病监测

针对规模化养猪场的疫情防控,不仅要落实定期集中免疫抗体监测工作,更重要的是做好日常疫病病原监测和免疫抗体水平提升工作,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理,将疫病彻底消灭在萌芽状态,为养殖场的生产管理提供良好环境。建立严格的消毒措施,抵制病原菌的入侵、繁殖和大规模传播,为保质保量提供条件。养猪场要依据养猪规模、猪种类设定适宜的消毒和免疫程序,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同时完善猪群疫病监测体系,加大监测力度。实施严格的疫苗管控,做好预防接种免疫管理工作,提高养猪场的综合管理水平。在对猪群进行疫苗注射过程中要注意疫苗科学管控,根据不同种类、不同成长阶段的猪群进行全面接种,有效发挥疫苗的防治作用,提高猪群对疫病的抵抗力。

2.5提高免疫效果,正确处理病死猪

对生猪免疫知识进行宣导,告知养殖户盲目用药风险,讲解抗菌药物使用规范、使用时间、使用剂量,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提高免疫接种效率。对于病猪、死猪,要做好无害化处理,发现疫病后,要及时通知相关部门,避免疫情扩散。严格按照预案要求,做病死猪处理,焚烧或深埋,严禁随意丢弃或出售食用。一旦发现疫病有扩散趋势,应及时做好消毒、隔离,上报有关部门,最大程度降低疫病所带来的危害。

2.6及时果断淘汰病弱猪

及时发现及时处理病弱猪,发现病猪必须在第一时间隔离、治疗,康复后的猪只要一直在隔离舍饲养,决不能再放回原舍,避免留下隐患。该淘汰的就果断淘汰。初生重低于 800 g 的仔猪要淘汰,这样可以减少弱、病、残猪的发生。

结语

作为肉类消费大国,我国对肉猪的消费需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稳步增长,推动了畜禽养殖行业的快速发展。规模化养殖是近几年为了提高场地利用率,节约劳动力和资金,实现环保建设而推广的一种区别于散养模式的养猪模式,与我国基本国情相适应。因此,要做好规模化养猪场的疫病防控工作,加强疫情监测和管理,为规模化养殖产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陈传斌.规模猪场疫病防控工作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8(14).

[2]李秀生.春季规模猪场疾病防控要点[J].今日畜牧兽医,2018(5).

论文作者:王宇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5

标签:;  ;  ;  ;  ;  ;  ;  ;  

规模猪场疫病防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论文_王宇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