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创伤病人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论文_唐理见

唐理见(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民医院 655500 )

【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四肢创伤病人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以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我院于2013 年3 月至2014 年5 月收治的四肢创伤患者80 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结果 通过细菌培养实验,共培养出146 株细菌,各类菌株的数目从多到少依次为革兰阴性杆菌85 株(58.22%),革兰阳性杆菌61 株(41.78%);其中,在革兰阴性杆菌中,鲍曼不动杆菌占比最高(P<0.05),在革兰阳性杆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高(P<0.05)。在治疗结果方面,本次研究中的80 例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良好,没有一例复发,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44.3±5.3)天,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2±1.2)个月。结论 引发四肢创伤病人手术后切口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通过术后的抗感染治疗可以有效治愈术后切口感染。

【关键词】四肢创伤;手术切口感染;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71-02

四肢创伤患者在一般情况下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而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患者在术后经常发生切口感染,而切口感染又给患者带来其他并发症,极大地增加了治疗难度,影响到了治疗效果[1]。因此,对四肢创伤患者而言,术后抗感染治疗非常重要。我院为提高四肢创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率,特选取了8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进行专项研究,探讨四肢创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易感因素以及治疗方法。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于2013 年3 月至2014 年5 月收治的四肢创伤患者8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本次研究中,男患者44 例,女患者36 例;年龄为30—80 岁,平均年龄(42±4.4)岁;创伤类型:四肢长管骨折22 例,手部骨折19 例,足部骨折25 例,手足合并四肢长管骨折14 例。所有患者均在术后发生感染。

1.2 方法在发现患者发生了切口感染之后,即刻对患者进行清创治疗,观察创面感染情况,并及时给患者换药。对于需要引流的患者,在术后留置橡皮管,并避免急性炎症反应的发生。之后,正式开展清创手术治疗:彻底清创病灶部位。对于四肢长管骨折患者以及手足合并四肢长管骨折患者,内固定转为外固定,并将坏死组织及炎性肉芽切除,同时刮除死骨。完成之后,对患部进行消毒处理,例如使用氧化氢进行消毒,每日三次。术后护理:每日按时更换纱布,并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治疗持续至患者的细菌培养结果为阴性的第三天[2]。

1.3 统计学分析患者数据采用SPSS13.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2.结果2.1 治疗结果经过有效的治疗之后,所有患者均获得痊愈,且随访结果表明无一例患者复发。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44.3±5.3)天,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5.2±1.2)个月。

2.2 细菌培养结果本次研究中,共培养出细菌146 株,革兰阴性杆菌85 株(58.22%),革兰阳性杆菌61 株(41.78%)。革兰阴性杆菌以鲍曼不动杆菌占比最多,革兰阳性杆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占比最多。具体的情况见表1。

表1 细菌培养结果(%)

注:表1 表明,四肢创伤患者的术后切口感染的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与其他菌种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

3.讨论四肢创伤是外科中比较常见的病症,一般认为是胳膊、手、脚、腿的病理性或外源性骨折。就目前的医疗水平而言,无菌感染手术已经得到应用,患者术后感染率得到明显的降低,然而,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仍然会因为其他各种原因而发生术后感染,比如附着在手术器械上的细菌其耐药性逐渐增强,手术器械消毒并不能保证器械处于绝对的无菌状态[3]。由此可见,四肢创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控制非常重要。要想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做好预防感染工作,首先就要明确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有哪些。本次研究即以此为基点做了相关的探讨,现总结如下。第一,关于四肢创伤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笔者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及相关的工作经验认为,主要原因为:患者的免疫功能因为其他疾病的影响而遭受破坏,或者免疫功能因为年龄增加而逐渐下降;医源性因素如手术操作不当、手术室净化不彻底等的影响;长期服用激素,导致骨质疏松、皮肤薄,易骨折[4]。第二,关于细菌培养结果。本次研究的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主要的致病菌,这项结果提示,临床中应做好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从而掌握致病菌的作用机制,给予患者相应的抗菌治疗[5]。第三,关于四肢创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防治。手术切口感染的防治需要从术前、术中、术后三个方面展开。首先,在术前,医务人员应严格消毒,净化手术室环境;同时,还要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从而提升机体免疫力;在一般情况下,不鼓励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类固醇。在术中,手术室的清洁和消毒工作要到位,保证无菌操作。为防止医源性感染,术中手术操作者可以使用双层手套,在处理手术切口时需十分谨慎,尽量避免做潜行剥离,清创工作要彻底。在术后,加强切口感染护理工作以及细菌学培养和药敏试验。

参考文献:[1] 辛宏有.对四肢创伤病人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4,12(08):912-913.[2] 赵生勤,陈志军等.四肢创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08):1852-1853.[3] 王朝阳.对四肢创伤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分析[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18(08):136-137.[4] 王桂林. 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的调查分析[ J ] . 现代临床医学,2013,22(01):43-45.[5] 匡春玲.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护理对策及其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4,17(27):667-668.

论文作者:唐理见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7月第1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9/17

标签:;  ;  ;  ;  ;  ;  ;  ;  

四肢创伤病人手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观察论文_唐理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