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论文

应用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论文

应用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潘泰萍

内容摘要 】应用型大学更为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学生的专业能力非常重视。在对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就要从实践的角度展开教学。从当前的应用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情况来看,尚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采取必要的教学改革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可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本文针对应用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展开研究。

关键词 】应用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教学;改革创新

应用型大学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非常重视,重在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应用型大学中,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展开教学,通常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传递予以重视,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用于实践教学中。但是,从目前的学生培养情况来看,依然存在学生专业素质不高的问题,这就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依然采用传统的模式是不够的,而是需要与时俱进,实施必要的专业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用型大学主要是本科教育,在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中,从更好职业的角度出发要对学生展开实践能力培训活动,针对学生的知识需求对实践教学实施改革,让学生毕业离校后能够顺利就业,在职业岗位上发挥自己的专业价值。

一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中存在教学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中,对于教学管理要做好规划工作,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起来之后,更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展开,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发挥实践教学的带动作用,提高人力资源专业的教学质量。当前应用型大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实践教学设计,而且将其作为重点课题研究。但是,多数的大学生重视教学,却没有将教学落实到研究层间,虽然构建了教学体系,却没有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体系予以完善。由于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涵盖专业理论教学、技术能力实训教学、学生定岗实习等等,因此在对学生的教学中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要进行规划。然而,在实践教学中虽然采用了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却没有注重模块之间的内在联系,因而使得教学体系运行中存在缺陷。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中存在教学效果不佳的问题。一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没有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却没有寻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应用型大学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中,由于实践教学不足,就会导致人才培养效果不佳,主要是由于应用型大学的专业教师以研究生或博士生为主,教师多年在学校中学习、从教,没有进入到企业锻炼,缺乏实际工作经历,在对学生的教学中,就会存在实践经验缺乏问题,在对学生的指导工作中,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就会影响教学效果。二是应用型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由于没有对教师的能力高度重视,没有将切实有效的评价机制建立起来,而是更为重视教师的科研成果,所以,应用型大学教师存在教学能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当前应用型大学的教师队伍年轻化,教师将多数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科研中,没有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问题,由此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一)根据教学实践对教学体系予以设计。

截至4月22日,经过水利部门的紧急抢修,玉树县仅剩的安冲乡应急供水工程基本完成,恢复通水,可保证1830人饮水。目前,玉树全县8个乡镇的应急供水工程全部实现通水,可解决约1.3万人的用水问题。

可以想象,如果不能对上述机制进行矫正,甚至试图通过更大力度的政府介入,去解决这个原本并非市场失灵造成的问题,效果很可能不尽如人意。比如,此前曾经以用地指标为抓手,人为迫使发达地区加速“腾笼换鸟”,以推进地区平衡与产业升级;但其副作用则是,由于此举多少违背了产业集聚的内在趋向,因此,某些研究认为,在一定程度上,这构成了我国全要素生产率从2003年起下滑的原因之一。

第二种:专业实践环节,教师对学生开展教学中,以实训为主,除了专业实训之外,还要组织学生接受项目训练,带领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中学习,培养学生的知识灵活运用能力,让学生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实践能力,而且还将学生的科研探索欲望带动起来,使得学生改变被动地学习知识,而是积极地探索知识。这个实践环节的教学,是学生的校内专业学习与进入到企业顶岗实习相结合的过渡阶段,学生通过实习熟悉自己未来的职业。通常这个环节是在大学三年级完成。

第三种:综合实践环节的教学中,重在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的内容是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要培训学生的实践技术能力。在这个环节的教学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学生毕业到企业中实习以及学生的毕业设计。综合实践环节是为学生传授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对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培训,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扩展,最终得到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这个环节的教学安排在大学四年级完成。

第一种:基础实践环节中所涵盖的教学内容包括课程实验、社会实践调查以及带领学生参观见习,对学生的专业基础扎实和基本的基础能力非常重视。学生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中,要具备基础实验能力。这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初级阶段,以基础知识和专业的基本操作为主。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基础基础实践教学,让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为后续的学习做好准备。

规划测算面积来自规划测量结果,没有专门的测绘报告,一般包含在设计文件中,而房产测量面积来自房产测绘结果,具有专门的测绘报告。两者的测量机构、测量依据、测量方法均不一致,出现差异属于正常情况。以测量依据为例,规划测算的现行依据主要是《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13),房产测量的现行依据主要是《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1-2000)。两者对房屋面积的计算标准和方式本就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差异,因此双方测量结果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如表1所示。

大学本科教学一共是四年,结合教学实践将三种实践教学构建起来,第一种为基础实践环节;第二种为专业实践环节;第三种为综合实践环节。三个环节虽然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但也是环环相扣的,构成实践教学体系。

(二)对教学实践效果予以提升。

2.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的“模块化”体系构建起来。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工作内容明确之后,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通常为五大模块:第一个模块是人力资源规划模块;第二个模块是招聘与配置模块;第三个模块是薪酬福利管理模块;第四个模块是绩效管理模块;第五个模块是培训与开发模块。在具体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要将这些模块合理应用,就要将模块化教学实践体系建立起来,并根据教学实际不断优化,使得学生的实际专业操作能力有所提高。在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将管理内容分为几个模块展开教学,构建教学模块体系,就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更有目标,并从职业的角度展开学习。学生的学习中可以从多个途径中获得知识,而且有接受实训、定岗训练和实习的机会,不仅学习能力提高了,也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1.将“三层递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体系构建起来,以实践教学为主。以解决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非常突出的教学问题为主,认识当前教学中存在理论基础扎实却没有与实践充分结合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没有从职业角度将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起来,这就需要对实践教学体系做出新的调整。

1.应用型大学在对学生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之外,专业教师还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大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师掌握着深层次的理论基础,但是实践能力薄弱,这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实际问题。所以,教师要提高实践能力。大学要为教师创造条件,引进先进的管理制度,还要建立激励机制,让专业能力强的教师进入到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工作,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专业教师具备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关乎到期专业教学水平,且职业素养也会相应地提高,使得专业教师在教学中真正意义地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些学校已经对人力资源专业教师提出了要求,不仅需要专业教师具备理论基础,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持有职业资格证书。教师具备理论和实践能力,也具备职业能力,在对学生的专业教学中,不是将知识传递给教师,而是要从职业的角度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探索精神。此外,应用型高校还要引入高级人力资源人员到学校为学生讲课,让学生的专业视野得以扩展,让学生能够学习到源自于职业领域中的专业知识,接触专业技术,以提高职业能力。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和国家特别重视,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连续15次下发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近年来,农行在县域服务农业、农村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在支持农民生产、帮助农民脱贫致富方面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助推了农业发展、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

2.应用型大学在对学生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中,不仅将评价体系构建起来,还要不断地完善,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中,要获得良好的效果,就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工作。将教学评价体系构建起来,重在针对实践教学效果展开评价,并设置评价指标,让专业教师对教学高度重视,并予以改革创新,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将人才培养中广泛应用于教学中,将学生成绩为主的评价体系改变为以学生实践能力评价为主,对学生的综合学术能力进行评价,从而让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更有动力,对学生专业能力的提高起到了激励作用。

三 、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应用型大学中的重点专业,也是一门与时俱进的专业,未来的职业发展前景很高。但是,由于大学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教学中,没有从职业的角度展开,导致学生的专业思维和就业观念上都存在着滞后性,进入到职业岗位中很难适应工作。这就需要大学在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展开教学中,从实践出发实施改革创新,对当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要及时解决,使得所培养的人才具备职业优势,有更美好的前途。

参考文献 】

[1]许彩霞.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6,16(4):23~26

[2]许彩霞.创新创业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6,4:23

[3]李雯雯,方昆,冯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人力资源管理”参与式教学改革研究[J].科教导刊,2016,1:52~53

[4]樊慈.应用型本科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心事,2016,19:140

[5]李淑娟,孙勋成.亲验式教学模式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应用探析[J].商业经济,2016,10:132~133

[6]周文成.基于应用素质培养的大学课程体系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5,12:43

[7]张娜.双创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J].才智,2018,7:36~37

[8]潘泰萍.关于应用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提升实践能力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8,7:250~252

基金项目 】本文为2016年度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改项目“应用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编号:JG161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潘泰萍(1974~),女,江苏镇江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劳动关系、人力资源开发

标签:;  ;  ;  ;  ;  

应用型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