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产业全球化:全球战略的地方途径_企业经济论文

追求产业全球化:全球战略的地方途径_企业经济论文

谋求工业全球化:全球战略的地方方式,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战略论文,方式论文,地方论文,工业论文,全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总论

1.经济特区的定义

所谓经济特区(Special Economic Zones,以下简称特区)是指一国经济中某些特定的空间和部门区域,在这些区域中,人们提供一些特殊的条件;同国家的其他部分不同的是这些条件指导着特区的生产、商品贸易和服务供给。经济活动受到金融的支持,如通过减免捐税、关税自由制度,通过提供基础设施、真实可用的不动产以及一些其他的优惠条件。

然而,特区的合同、竞争、劳动、社会和规划法规也有不规范性。尤为突出的是政府利用自由关税制度补贴出口以及对特区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目的是想为改善劳动力多出一份力。下面这组词显示出,根据不同的规模和商业差异,对特区有不同的叫法:

特别投资区、加工出口区、自由贸易区、工业飞地、自由工业区、自由关税区、经济特别区、客户工业区等。

根据R.亚南萨拉曼的观点,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特区的下列目的对发展工业具有最大的重要性:

a)获取外汇,

b)创造就业机会,

c)吸引外资和先进技术,

d)获得和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技能,

e)在特区工业和国内经济之间创造联系。

基于对台湾情况的了解,下列诸因素对于特区的成功较为重要:政治和经济的稳定;正确的战略;对传统工业有利的环境;合适的设置地点;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质量;靠近国际性的海港或机场;电力、水源、通讯设施等的充分供给;当地工业的支持;吸收消化能力;气候条件;特区的服务;高质量、低成本的劳动力;良好的交通条件。

2.从区域经济理论和战略看特区

从理论上讲,特区战略是以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论和战略为基础的:

1)增长因素理论。建立发挥驱动作用的关键工业将会刺激地区的发展。首先,关键工业对前置工业或后置工业产生乘数效应,从而使其所在地成为发展地区。其次,部门分化一开始,关键工业就成为地区发展的动力源,尤其是其前向一后向联系效应会促进经济发展。再次,通过外商投资和技术转移,可以加快技术革新的进程。

2)以地区发展潜力为基础的发展战略。地区间的巨大差异, 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是其决定性的原因,因为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生产能力。特区的要素(如资本、劳动力等)能被更有效地使用。因此,就城市和地方经济而言,通过地区优势——如优势的聚集,投入物的效用就会增强,并能为所在地带来外部储蓄。

3)出口基地战略。特区的典型特征是工业、 贸易和服务活动以进出口为基础。来自出口的收入是地区发展的一个动力,并且,由于乘数作用,对地区经济也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3.特区的历史

与工业不动产的设立相类似(1896年,曼彻斯特),特区(第一个特区于1959年在爱尔兰的沙农设立)也在大不列颠有它们的历史根源。30年代以后,跨越大西洋的飞机往来需要中途加油,这就用得着沙农的位置,用得着沙农在制造业、服务业方面的成就。由于后来无需停顿的飞行,中途停留地不再需要,于是沙农的一些工厂陷入了经济衰退的危险之中。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如设立沙农发展公司来援助工业发展。通过运用减免税收,财政补助如对营造建筑物、购买机器、劳动教育进行补助等手段,使一些企业得到了资助,由此, 兴起了特区战略。 自1959年以来,本着发展地区经济的目的(如发展经济和技术),该战略向全球扩散。

总体上看,其发展过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建立阶段,包括设在爱尔兰的第一个特区开放;

2)发展阶段,这时, 一些发展中国家(地区)也为类似的战略做了部分准备工作,如波多黎哥(1962年)、墨西哥(1964年)、印度(1965年)、台湾(1966年)、韩国(1971 年)、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1972年)。

3)第三阶段始于70年代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了新的经济政策,向世界市场开放,接受并发展了特区的战略。结果是特区遍布全球。

4)特区进一步在“东方集团”扩散。尤其是前苏联,1988 年即已开始设立自由区。在俄罗斯,1988—1990年是其特区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这期间做了些准备并使特区战略趋于完善;第二个阶段从1990年年中开始,在俄罗斯联邦已能见到一些单个的特区萌芽。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崩溃,尤其是1992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经济改革,迫使俄罗斯适应正在变化的环境。这种情况使俄罗斯的地方经济条件日趋重要。

截止1990年,全世界有200多个特区,雇用了约150—200 万工人(见下表),出口收入约达130—150亿美元。这些数字仍在增长。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特区(1986年)

有特区使用中建设中计划中其他

的国家的特区的特区的特区

非洲 19

25636 9

亚太地区 28

9514

10 17

及加勒比地区 28

56 98 14

总计 75 17686

24 40

资料来源:亚南萨拉曼,“个别发展中国家的自由贸易区”,1990年(Free Trade Zones in Selected Developing Countries.Indian Instiute of Foreign Trade.New Delhi)

二、事例研究

1.概述

事例研究主要集中于多米尼加共和国。多米尼加的政治发展对走特区之路、刺激经济发展这一战略产生了重要影响。政府采取的措施有:制定保护外资的法律;为建立外资企业或合资企业创造地方条件,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利于半成品和制成品的运输;以及利用比较价格优势,特别是利用低工资成本优势。在区域发展战略方面,多米尼加显示出了对某些地区的优先考虑,如沿海地区和城市市区,这些地区便于出口,这加强了城市化和部分工业的发展。智利的例子表明,用特区战略实现边缘地区的工业化会出现一些特殊问题。

当然,这篇报告主要研究的小国如多米尼加、智利与大国(如中国)之间会有一些差别,这将在总结中稍作分析。

2.多米尼加的情况

波多黎各的发展与美国的市场紧紧挂钩。受这种时髦的发展方式的影响,多米尼加在50年代就采取了一些政治、经济措施。50年代末,多米尼加又进一步制定了一些工业政策,如进口商品、减少生产干预、进口原料、信用保证、减免关税以及允许资本自由流动以优待外资,这些政策的特点是适应国内市场的需求而采取的,如为了保护国内工业。但是,其中有一项非常特殊的措施,即提供并开放某些地区以利于建立工厂。1969年,多米尼加设立了第一个特区,此后,象其他拉美国家那样,多米尼加开放的地区越来越多,一些工厂建立了起来。为了便于建厂,又采取了一些改善基础设施的措施。根据特区的组织情况,多米尼加特区可分类三类:国营特区、私营特区和公私合营特区。后者是自由工业区,先由国家建立,后由地方公益部门经管。

此外,设在其他地方的个别企业也享受到同样的法定条件。 1969 —1992年,多米尼加建成了26个特区。为发挥靠近资本(城市)和海港之类的地理优势,绝大多数特区设在了南部。同时,多米尼加的特区也受到了当地政治、经济稳定和低通货膨胀等特殊环境的影响。多米尼加还拥有一个宏观领域方面的地方优势,即靠近其最大的销售市场——美国。

1992年的调查表明,40%以上的企业占投资中的最大部分,来自美国;11%来自所谓的“离岸国家”,如巴拿马、凯曼群岛以及百慕大;10%来自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其他国家中,欧盟成员国的投资只占2—3%。有20%强的企业是由多米尼加人自己建成的。

从工业结构看,形成了明显的专业化:纺织业和制衣业,80%的企业属于这两个行业。电子、金属、农产品加工(如烟草加工)等行业也可见到。其他的行业意义不大。在服装业中,半熟练女工把运来的衣料用缝纫机缝制成衣。电子、金属加工行业制造半产品,如电器元件等。

与其他工业分支的联系,如食品加工业与当地企业的后向联系几乎不存在是一个典型特征。在很大程度上,产品出口到美国(67.5%);27%输往波多黎各,其中又有相当一部分再从这里输往美国。其他国家,包括欧盟国家,只占很小的份额。

1)初级和二级影响

特区的影响可以分为初级和二级影响。

初级影响 首先应着重指出的是资源的消耗,其中很重要的部分是要占用城市中心的重要区域,要使用基础设施,某些企业要租用商业建筑物以及生产要消耗能源等。其次,导致了私营特区和国营特区之间显著的租金差异(私营特区的租金总额是国营特区的30倍之高)。为了建设企业,也必须追加大量的投资。对国民经济非常重要的是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它能影响到不同层次的经济部门。

自从第一个特区建立以来,特区已创造了14万份工作。特区雇佣的工人比传统的制糖业或其他工业多。同其他工业区相比,特区明显地成为重要的增长部门。但要指出的是,要对不同的工业部门准确地说明和比较还缺少资料。特区主要雇佣低质量的工人,首先是从事缝纫工作的女工。同时,似乎也存在类似墨西哥客户工业所引起的那些经济、社会影响。

总的来看,多米尼加的劳动力市场面临着严重的失业和半失业。工业化措施创造了许多新工作,这引起了消费能力的提高,尽管工资很低。1987 年, 每小时的平均工资仅为0.53 美元, 这比同年马来西亚的0.88 美元还要低一些。 把多米尼加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同其他拉美国家的最低工资作一比较,就可以看出多米尼加的工资水平比墨西哥、危地马拉、哥斯达黎加低。

如上所示,一些企业根本无意于采取措施,提高雇工的质量。代表劳工素质的半熟练工人的存在产生了自相矛盾的影响,也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选择性影响。

要谋得中层管理的职位(监督员或会计),要具备相当高的素质。可以认为乘数效应的范围很小。到目前为止,真正的、持续的知识转移也没有发生。鉴于此实,绝大多数人面临着教育不足,按人均工作量计量的生产力将停滞不前。将来,这种情况可能会引起社会问题,尤其是通过目前仍受政治压制的工会的强大的影响。这些特征和问题已在关于墨西哥客户工业的报告中讨论过了。

另一方面,如前所述,不同地区工人的消费能力将增长,这会引起对某些商品的需求,也会影响国内产品和出口商品的价值。如果这些增长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可能会引起通货膨胀。显然,除对劳动力市场的直接影响外,还可看到其他一些影响。

二级影响 许多社会经济影响属于二级影响,如对(经济部门间)功能联系的影响。

这些负面的溢出效应是由过去仓促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引起的,但我们无法对其(责任在二者之间)进行明确的划分,并且,区域的(发展)力量也是相互依赖的,随着人口的自然增长,它们最终将提高已经很高的城市化率。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来说,如果不是为了生存,特区的工作已成为一种诱惑,因此,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影响应受到重视,接下来是购票乘车问题,大量人口涌入城市导致了很高的交通费用(有时占工资总额的25%)。

然而,我们也应分析(企业内部)部门工业化的经验教训,如加长工作台的设立。尽管分支部门中那些衰落的生产流程有的正在改组,有的已经关闭,但它们过去曾占到近30%的比例。正如萨雅威所说,从长远来看,虽然不可能计算就业、外汇以及扩散效应的风险,但是,向工业国家的后向转移以及向拥有比较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作定位移动是有可能的。

2)地区差异

根据特区对地方和地区影响程度的大小,多米尼加有以下几类地区:

——圣多明各聚集区,

——与南部沿海相邻的西部和北部,它们是圣多明各的辐射区,

——作为布拉塔港辐射区的北部沿海地带。

设立第一个特区时,首先想到的是最重要的城市。

根据政府的新政策,政府将做出更大的努力援助邻近海地的西部和边境地区,如采取一些措施解决基础设施问题以及资助住宅建设等。有些措施已在实施。但到目前,只建成了几个自由贸易区,如佩德莱纳莱斯、蒙代克里斯提。

3)与智利的比较

1975年宪法第1055款为智利设立特区提供了法律基础,并阐述了政府的自由化政策和强烈的市场经济倾向。智利自由区的位置进一步证明:要根据经济条件选择自由区的设立位置,也要考虑到与制定有关工业化和贸易战略之措施有关的地缘政治因素。通过政府投资(基础设施、交通网、建筑物等),智利在北部建立了伊魁克、亚利加等自由区,在南端建立了旁塔亚莱纳斯等自由区。北部的自由区占用了大面积的土地,而在旁塔亚莱纳斯只有52哈土地可用。亚利加特区地处边缘,它的发展面临着严重问题。截止1989年,亚利加特区主要在工业分支部门创造了2500—3000份工作。

三,总结:一般的必要条件——全球性

1.自从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于1959年在爱尔兰的沙农建立以来,大量的特区在许多国家建立了起来。通过特别的进出口条件以及其他一些特殊条件,尤其是在外资的协助下,经济发展的动力将被诱向那些特别设立的地区。关于该现象的科学报告,其数量在不断增长。

2.许多学者提到了特区不同方面的特点和特征,如多国公司的重要性、依赖的影响、技术转移的效果、比较优势和无优势等等。但其典型特征是:实施与地方经济条件基本适应的发展战略。很明显,特殊的地方因素对工业和贸易活动有积极的影响,它们有助于促进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然而,各地方拥有不同的优势。倾向工业的贸易区占多数,外资会给这些地区带来生产技术和知识。人们认为工业不动产有空间方面的重要意义,它们提供特殊的地方优势。至此,我们只分析了上面提到的特区中的一部分。规模较大的特区也具备类似的条件。

3.从事例研究中可知,对工业化战略作任一评价都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和条件,如政局的发展、立法、基础设施政策、社会环境(尤为重要的是,能保证特区所在地中长期的低工资水平)。然而,国家的自然资源只起很小的作用。工业化战略的目的是,利用工资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把大部分进口的原材料和半成品加工成成品,然后,再尽可能有利地销往工业国家的市场。但这要归因于不同的现实可能性和不同的国家(地区)类型,从香港、台湾、新加坡以及韩国的情况中可以认识到这一点。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些国家也有类似的战略,但多米尼加与之相比胜过许多倍。

4.经济的发展动力倾向国外市场,包括那些战略性地抛开政府影响的有限的地区对国外市场的依赖,会给特区战略带来另一个一般性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地区发展战略只产生了一些局部性的影响,因为某些地方,尤其是大城市的中心受到优先考虑。特区发展的后果是城市化率的上升,工业发展集中于个别地区以及最终的地区差别。城乡差距也在扩大。尤为明显的是,人口密集区的偏僻地区已受到很大的影响。

5.因此,特区高度依赖于国际性发展。最具有决定性的是技术的竞争力、产品的质量、国外市场的需求、生产的灵活性、企业的改组(首先是在服装业)等。同时,与前东方集团国家的竞争以及服装业的自动化的技术革新等因素也日趋重要。

6.多米尼加也象其他发展中国家那样已想到要采取一些措施,更新经济结构。但这与特区的生产无关。多米尼加首先应减少工业中广泛存在的缺陷,因为传统工业的教育水平、技术效率、生产能力极为低弱。显然,在这些工业部门中,如果要想取得进步就必须进行变革,这在对牛奶和制革业的研究中已显示出来,但在短期内,我们不能期望会出现有意义的变革。一个非常重要的例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她于70年代末开始实施新战略,以努力赶上国际发展;同时,让工业、研究和科学部门共同总结经验教训,以实现技术现代化。这导致了对国外企业占优势的分支部门的重视,而不是花大气力去减少多方面的缺陷和改善地方工业的竞争力。两个国家的共同点是对外部因素的依赖日益增强,尤其是对市场波动。两个事例的根本区别是,中国大陆吸引着外国企业到这个国家投资。此外,中国的公共机构对特区有很大兴趣,但市政当局也必须推动特区的快速发展。结果如何尚不清楚。国际合作的新变化以及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也影响着特区的发展。

7.由于市场波动,对国外市场的依赖会引起一些问题,从长远看,此类问题会有所发展。对于此类问题,特区有极强的敏感性。国际竞争也制约着企业的决策,但由于多国公司目前的投资相对较低,大量的资本转移迟早会发生。另外,国际合作的近期变化,如北美自由贸易协议(Nafta)之类新市场的建立,也会产生目前尚不能预测的影响。

谢文泽译: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 威尔耐尔·米库斯是德国海登堡大学的教授,长期从事拉美自由贸易区问题的研究,并多次去拉美进行实地考察,本文是他提交给1995年8月7—11日在韩国汉城召开的1995年住房大会的论文。此文专投本刊。

——译者

标签:;  ;  ;  ;  

追求产业全球化:全球战略的地方途径_企业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