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_丁志国

浅谈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_丁志国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丁志国

摘要:自主学习是一种学生主动、自律的学习,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具有其个体的独特性与主观能动性,然而,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教师是无法代替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是指导者而学生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每个学生都应该具备一定水平的独立学习能力,那么又该如何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显得十分重要。我认为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可以从情感、课外及课内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最根本的动力来源,没有兴趣就学不好任何知识,难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感觉不到研究的价值,失去深入研究的意义。学生对待学习的主动性主要来源于充满趣味的现实问题情境,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有利于自主探索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观察、感知、猜测、操作、验证、交流等活动,充分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产生研究知识的愿望,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

(1)实践操作,激发兴趣。

我在讲解九年级下册《数学》《测量物体的高度》这一节时,为了使数学知识和现实问题有机结合,在测量底部可以到达的物体的高度时,我将全班同学分成不同的小组,各小组从不同的角度,测量我校旗杆的高度,同学们兴趣颇高,而且测量结果比较理想,这样使数学理论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在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2)利用资源,引发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活动中自制一些课件,利用相关的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这样就可以有效利用鲜明的图片、生动的语言来再现数学知识,让学生在耳闻目睹的同时也将知识传递给了学生,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媒体资源对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化作用。我在讲解八年级上册《数学》《探索勾股定理》这一节时,通过媒体我给学生播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三千多年前的周朝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商高是怎样发现勾股定理的,以及中国古代的弦图,青朱出入图等极大地引发了学生探索勾股定理的兴趣,使这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

二、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1)让学生在预习中发现新知。“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让学生主动预习,主动发现新知识。例如:学生在预习八年级上册《数学》《平方根》这一节时会发现: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2)让学生自己去提问

学贵质疑,针对预习,学生也许会提出各种各样与众不同的问题,问题会引发学生不断地去探索去钻研,如:为什么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在交流讨论中形成知识

学生围绕困惑的问题展开自由讨论、同桌讨论、前后桌讨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也可以师生之间共同讨论,讨论可以使各种观点互相争鸣。在学生全面参与合作交流、共同讨论的过程中相互促进,使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更加丰富更加全面。在交流讨论中同学们就会发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平方是同一个正数。所以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且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是0本身,所以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没有一个数的平方是负数,所以负数没有平方根。这样在学生的合作交流中,互相讨论中就形成了知识。

三、目标呈现的情境性、学习目标的定位以及如何呈现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

教学中我们注重学习目标不是由教师为学生确定,而是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

如,我们把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作为教学活动的开始,创设生活情境,情境中蕴含数学学习目标,激发学习情趣,产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需要,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同时创设情境,使学生从静态学习走向动态学习。通过实物操作、表象性操作进入符号操作,让学生由实践活动产生学习需要,由需要产生学习目标。又如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对问题的获得有一种需要,从而为求知提供了平台。再如,创设兴趣源点,兴趣是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目标的灵丹妙药,兴趣可以使学生对知识领悟,从而引发学生思维、探求。数学学习目标的呈现应该向着趣味化方向发展,教师在数学情趣中扮演探索真理的引路人。

四、自主探究,注重鼓励,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

1、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清晰、具体的目标可以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从认识自我开始,了解自己的性格、特长、爱好、学习优势与劣势,表现真实的自我,静心反思在向目标冲击过程中的得失,并不断修正计划,修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与习惯、修正价值观,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2、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确立争先意识。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总有自己的特长,自主学习的本质目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没有争先意识、成功的欲望,就会陷入得过且过,不求上进的惰性之中。学习目标与争先意识是相辅相成的,适当的目标本身就是争先意识的体现,争先意识必定要外化为一定的目标。自主学习有利于学生培养竞争心理。竞争是一种比较,与自己比是不断超越自我,与他人比就是不断超越他人,竞争推动学习目标的不断提高,它可以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和他人的差异。

3、自主学习要帮助学生提高探究能力。自主学习使学生能够围绕自己喜欢的现代技术、生产、生活等某一领域的某一前沿课题进行探究,拓宽知识面和学习视野,初步形成较强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能力,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学习能力和较强的选择能力,初步确定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并打下一定的基础。

自主学习可促进学生巩固数学知识、关注数学领域的前沿课题、拓宽知识面和学习视野。初中老师应基于数学课程的自身特点,考虑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促进学生深入了解数学规律和数学应用,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持续、和谐、全面地发展的基本教学目标。总之,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不断地进行培养和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一定会得到发展,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瑾. 基于预习环节的初中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

[2]裴红冰,张国楚. 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研[J]. 数学教育学报,2005,02:94-96.

[3]孙慈根. 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上),2011,08:158.

论文作者:丁志国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论文_丁志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